APP下载

合作学习促进班级管理的策略探索

2022-03-18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邓桂平

成才 2022年12期
关键词:分组交流班级

■ 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 邓桂平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秉承以生为本的理念,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氛围,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在互帮互助中获得自主发展和个性化发展。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促进班级管理的积极作用?作为班主任,可在诊断清楚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后,加强教育引导,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管理缺乏实效

在班级管理中,由于学生隶属于不同学科的小组,导致学生小组合作无法形成长期、有效的合理架构,学生之间很难进行深入合作。而且,部分教师认为小组合作只需停留在学习层面,推动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和优势互补即可,这种观念导致他们忽略了学生小组在校园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如纪律、卫生、劳动等方面的合作,因而小组合作只发挥了课堂互助学习的作用,却未能渗透到校园生活的多个方面,难以形成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成效。

(二)小组编排不够科学

学生的分组,班主任主要以他们的学习成绩作为分组标准。这种单纯以成绩作为衡量标准而否定其他能力发展的分组方式,偏离了国家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不仅打击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三)主导责任没有明确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的班主任没有明确自己在其中的主导责任。因此,一旦组员出现了某些问题,在班主任的思维惯性中就认为是组长管理不力,于是习惯性地对组长进行问责。长期以往,很容易挫伤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影响其管理能力的发挥。

(四)德育优势未能凸显

有些班主任将小组合作主要运用于常规的教育学习和纪律管理,却忽略了小组合作的德育教育优势。以往,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主要是进行价值理念的讲解,这种缺乏明确形象感知理解的教育,更多流于形式。而小组合作却可通过学生之间的思辨和交流,让学生在对德育内涵进行深入探究过程中形成形象认知,这种经由学生相互启发和自主理解的价值理念更能为学生主动接受。

二、发挥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积极作用的策略

(一)合理统筹,提升学生自主管理成效

针对班级管理缺乏实效的问题,需要班主任认真思考如何更有效、更科学地管理合作小组,以提升学生自主管理成效。笔者认为,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需要联合各科教师进行合理统筹,根据各科教师的教学反馈以及学生的真实状态,建立有效的小组合作组织架构。

在分组之前,班主任要做好调查协调工作,一方面,要加强与各科教师的交流研讨,了解学生在各学科中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也要和学生加强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了解学生除了学习之外是否有其他特长或兴趣爱好等。另外,班主任还可在班级增设学习、纪律、劳动等班级委员职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合理统筹,引导班级委员科学管理各个类型的学生小组。在班级小组管理中,班主任要学会放手,可由组长协同组员制定具体的管理细则,通过依规管理增强管理实效,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提升。

(二)科学分组,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需要了解学生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小组调配,通过合理的分组,促进小组成员之间形成积极的交往关系,以达成优势互补的效果。

班主任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多个方面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之后,根据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在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前提下,合理调配小组成员之间的组合,推动小组成员之间形成彼此欣赏和互相学习的氛围,以形成立足于促进小组成员长远发展目标的优势互补。

在对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后,班主任还必须把握小组考核的标准,即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要以小组的整体发展成效作为综合考核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增强小组凝聚力;才能通过充分发挥各人的优势,促进小组成员在互助学习、探究交流、综合思辨中实现优势互补。相信在集体荣誉感的驱动下,在积极正向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一定能被充分激发,小组合作成效也能得到有效提升。

(三)强化引导,实现师生共同进步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主导角色,尊重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了师生各自的角色定位,班主任才能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

班主任的引导必须建立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因此,班主任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交流沟通机制,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对彼此的了解。根据与学生交流得到的信息反馈,班主任可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突出民主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对学生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的教育引导。学生小组也可以根据班主任的指导评价,对自己学习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加以更正或优化。这样,就能在交流互动中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四)主题教育,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可以聚焦问题,引发思考,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定期举行主题德育教育活动,通过典型案例的探讨,鼓励每个小组增进交流、促进思考,引导各小组成员充分表达自己的认知想法和个性见解,在互动交流和多维思辨中深化学生的个性理解,彰显其个性特征,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

在德育主题教育活动中,班主任并不需要刻板地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或不该这么做,而要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或案例,引导小组学生自主深入地思考自己该怎么做。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指导学生在大胆质疑和积极思考的过程中,在分析交流、探究思辨的过程中,自主获得、自主消化对价值内涵的认知,从而自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模式中,我们一定要坚持班主任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管理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学生小组之间的互助发展,实现师生之间的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分组交流班级
如此交流,太暖!
班级“四小怪”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班级英雄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