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探析

2022-03-18赵子林

宜春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师范师范生思政

赵子林,赵 婧

(湖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1](P10)并对思政课教师在政治、情怀、思维、视野、自律和人格六个方面提出了“六要”的基本要求,强调了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基本素养,为新时代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指产出导向教育,强调教育者必须对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及其水平有清楚的构想,然后寻求设计适宜的教育结构来保证学生达到这些预期目标。教育关注的重点不是学生的学业分数,而是学习过程结束后学生真正获得的能力成长。当前,以OBE理念为指导的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正在全面实施,探索“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为动力”的集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师资队伍、教学方式以及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创新对于培养新时期中学卓越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具有重要意义。

一、OBE理念指导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在合理性

强调“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内蕴着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转变。师范教育是培养教师的教育,在各类教育中居于更基础的位置,理应走在革新的前列。

(一)学生中心是提升师范生专业获得感的内在要求

“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师范专业认证工作强调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革传统的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深化教学实践,从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建构能力,激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推动本科教育从以教师“教得好”的传统模式向以学生“学得好”的新模式转变,提升师范生的专业学习获得感。获得感是基于物质或精神需求的满足而生出的一种积极正向的心理体验。如陈宝生所言,“获得感是判断我们改革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2]只有以师范生的学习获得和个性塑造为中心改革课程和教学方式,从教学形式、方法和实践上不断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期待,才能切实增强本科生专业学习的实际获得感。

(二)产出导向是提高师范生培养“五度”的必然要求

产出导向立足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的个性塑造,以师范生发展成果为导向,重点关注师范生“可以学到什么”,毕业后“可以干什么”,反向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配备教师队伍和教学环节,涵盖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师资队伍等多方位要素,反向设计的产出理念与提高师范生培养“五度”的目标不谋而合,这就抓到了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提升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达成度、适应度、支撑度、有效度、满意度这“五度”的必然要求。

(三)持续改进是师范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路径

持续改进关注对师范生核心必备能力的相关规定,对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及时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敦促师范教育的不断提高。师范专业内涵式发展强调师范教育由以增加教育经费、改善教育基础设施等外部条件的外延式发展模式转化为以整合优势资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式发展模式,实现教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师范专业内涵式发展道路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通过学校质量保障体系对师范类专业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反馈和改进,在培养目标、内容和方法上分析自身发展现状,挖掘自身发展因子,凝练自身发展特点,以持续改进为动力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师范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最终实现师范专业的内涵式发展。

二、OBE理念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存问题

OBE理念要求培养目标的定位和教学过程的实施都应保证学生毕业时有扎实的收获,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师资队伍、教学方式和实践教学则是影响师范生学习成果的五个重要因素,以OBE理念审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常见的有以下薄弱环节。

(一)人才培养方案定位欠精准

高等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相较于师范生的毕业要求的定位还缺乏精准性,主要体现在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产出导向不明确、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节以及培养方案的多维评价制度还不完善三个方面。第一,人才培养方案产出导向不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其培养目标具有较大的差异,师范专业主要培养一线中学政治教师,非师范类主要培养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思政人才。但部分高校未对两者进行严格区分,导致忽视了专业培养的差异性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将两者一概而论,既能培养中学教师,又能培养政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思政人才,使得人才培养方案的师范专业性弱化,专业特色不鲜明,产出导向不明确。第二,人才培养方案与学生的兴趣联系不紧密。师范专业认证要求人才培养模式要“以学生为中心”,但在部分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参与培养方案讨论的主体往往都是领导和专业教师,师范生很少参与或者参与面极其有限。同时,高校教师对学生就业意愿和兴趣以及基础教育的实际需求缺乏深入了解与调研,导致人才培养方案与学生的就业理想和中学用人需求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从而影响培养方案实施的有效性。第三,培养方案的多维评价制度还不完善。OBE理念要求高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应以持续改进为动力,建立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虽然大部分学校根据师范专业认证的要求初步建立了学生、教师、中学等相关利益方等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但是对各个评价主体的信息缺乏整体的分析,尤其是对于高校和毕业生以及用人单位的相关信息缺乏有效的追踪机制,这也影响了人才培养方案的持续改进。

(二)课程建设较于专业发展要求存在部分脱节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但目前思政专业的课程建设相较于专业发展要求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课程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方式和主体单一两个方面。第一,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类课程不仅仅应该关注课程结构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更关注课程结构与培养目标的相关性以及安排的合理性,这是确保政教专业师范生能够形成合理知识体系的基本前提。目前,高校思政专业师范生的课程结构主要包括通识教育类课程、学科专业教育类课程和教师教育类课程,通过对比一些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发现有关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课程占比较低,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类课程对培养卓越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高校思政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来看,多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各类理论知识研究,对于专业技术类(比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思想政治教学案例分析等)和技能训练类的课程相对占比较低,从而导致思政专业师范教育的师范性特色降低。同时,对于课程结构的安排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许多学校都把很大部分通识教育类课程和教师教育类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而教学法课程则和其它思政学科专业类课程一起被集中安排在大三学年,导致学生们任务过于集中而影响教师职业技能实训效果。第二,课程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方式和主体单一。“学生中心”强调以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为中心,着眼于学生发展、学生学习以及学习的效果。[3]然而,学生对课程建设的参与目前主要集中在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中,对于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的选择主要还是以学院的教师为主,使得本科思政专业学生对课程体系的认识不够清晰深入,学习兴趣也会随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同时,目前对于教学资源的选择多以国家级精品教材为依托,教学方式多是由授课教师事先制定教学大纲来规定,通常是根据教材结构或学科知识的逻辑性分章节讲授,教师并没有融入最新的科研成果,导致本科学习中教学与科研相脱离,不利于思政专业课程结构的学科化和专业化发展。

(三)师资队伍质量较于学生发展需求存在供需矛盾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则是影响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对高校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明确的要求,从各高校的教师数量上来看,基本上能满足思政专业教学和发展的需要,但是,师资队伍的质量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高校师资队伍的质量供给与学生的发展需求之间有着供需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高层次师资的培育和引进有待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应采取内外结合的方式,从内部立足自身培养高层次人才,从外部加强对资深教授的引进,但部分高校由于经费投入的限制以及对在职教师校本培训和继续教育关注程度不够等原因导致高层次师资的培育和引进受到局限。第二,校外指导教师对师范生的指导不够深入。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专业与基础教育密切相关,所以师资队伍的建设必须有一批素质良好,队伍稳定的一线政治教师作为兼职教师来指导本科生教育,但是由于一线教师自身还承担着中学教学的任务等主客观原因,能力和精力有限,对本科师范生的指导工作和与校内教师的合作交流还不够细致深入。第三,高校教师对基础教育和本科教学的研究和投入不够。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思想误区,导致投入本科教学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大大减少。同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多集中在本专业的高层次理论与应用研究,对于基础教育的相关研究较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本科生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四)教学方式改革存在一定滞后性

现代教学观中,最显著的特征是从教授者为中心的知识传授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师生互动建构。中学课堂改革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比较而言,大学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创新有所落后,主要表现在教学方式相较于学生中心理论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学生中心”强调教师的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鼓励学生自觉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得出结论。但是,一些大学课堂里还是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师生互动少,学生的参与感低,使学生难以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与教师生出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的共鸣,影响了大学课堂的教学效果。这种被动单向的课堂教学方式,有着侧重理论、轻视应用的倾向。

(五)实践教学较于师范生能力要求存在现实差距

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等共同构成教学能力,这些教学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实践教学的训练。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相较于师范生必备的能力要求存在一定的现实差距,还有进一步强化的空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层次的实习基地不足。通过调查发现,思政专业师范生实习基地的建设大都以初中为主,高级中学的数量偏少,即使有也是发展水平一般的学校,同时,有些实习学校和学生家长担心实习生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有意压缩实习课时,很难完全保证所有实习生按质按量的完成师范生实习相关的教学任务要求。第二,部分学生的教育实习时间与考研和找工作时间相冲突。由于在大学前三年,师范生主要以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教学时间就只能以模拟实习、微格教学等形式进行,教育实习往往集中安排在大四上学期,同时,这也是学生考研和找工作的关键时期,许多同学迫于考研和找工作的现实压力,难以两头兼顾,使得实习质量受到影响。第三,教育见习和训练的方式相对单一。目前大部分学校教育见习主要是通过邀请中学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或者在线观摩,但深入中学的实地观摩机会却很有限。

三、OBE理念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路径

针对上述问题,要以学生为中心优化培养机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产出为导向优化课程模块,加强实践教学;以持续改进为动力建强师资队伍,改进教学方式,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的新路径,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

(一)以学生为中心优化培养机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构成思政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影响因子在时空上的组成与衔接状态,反映着思政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样貌与发展水平。[4]不断推进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选拔、培养和毕业信息反馈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机制建设,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

1.推进人才选拔机制建设,突出师范教育特色。培养合格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类与非师范类的根本区别,准确把握两者的界限是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在培养方案上也应该有所区分,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中学政治教师,在培养方向上应该与培养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才区分开来。所以,各高校应不断推进人才选拔机制建设,以生为本,实施“自愿报名,院系考核”等形式,在全院或者全校范围内选拔有意愿和志向从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本科学生,从思想认知和能力素质上把好中学政治教师的入口关,建立规范化的人才选拔机制,从起点处明确区分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的界线,突出师范人才培养的专业特殊性,促成师范生教师教育素养的综合培育。

2.加强个性化培养机制建设,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把好入口关的前提下,制定和强化个性化的培养机制是把有志于从事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师范生培养成为合格中学政治教师的关键。在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兴趣和需求,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获得感为导向,赋予学生更多的课程选择自主权,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基础,学院教师为指导选择课程,划分不同课程模块,为每一个思政专业的师范生制定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并随着现实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优化。同时,要充分吸纳地方教育管理部门、中小学校长、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真正使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符合基础教育的需求,满足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就业需要,培养高素质基础教育人才。

3.强化信息反馈机制建设,完善多维评价模式。定期对培养方案进行合理性和及时性评价和修正是思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的重要保证,各高校应加强信息反馈机制的建立,系统构建师范生、家长、教师同行、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方的信息收集机制以及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各利益相关方的发展情况和实际需求,定期对培养方案的科学性进行评估,并根据反馈结果及时修正问题,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优化革新。如华中师范大学会借助免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暑期面授机会,组织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毕业后的社会适应性和在校学习的满意度,征求他们对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形成相关论证报告不断修正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多维评价模式。

(二)以产出为导向优化课程模块,加强实践教学

“产出导向”教育理念认为教育是“基于促成学生特定学习成果产出的教育过程,教育结构和课程只是实现产出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5]以产出为导向,尤其关键的是要加强课程的质量建设和优化实践教学。

1.优化课程布局,突出课程的师范特色。进一步完善思政专业课程群的模块结构,包括专业基础理论类课程模块、专业技术类课程模块和专业技能训练类课程模块,基础理论类模块包括政治学和教育学等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类课程主要指从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必备现代教育技术类课程,专业技能训练类课程指中学思想政治教师所必备的教学技能类课程。把目前已经有的课程分别归类于这三个模块之下,注重拓展专业技能训练类课程(如中学政治教材分析、学科教学论)等课程的比重,突出课程结构的师范特色,切实提升思政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例如,湖南师范大学思政专业将“中学政治教材分析”“中学政治教学案例分析”作为特色课程建设,并聘请中学一线政治名师作为课程主讲教师,合作开展课程建设和相关研究工作。同时,调整三大课程模块的时间安排,三大模块课程应该科学有序,有阶段性的融入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避免出现因专业课程过分集中而使学生疲于应付的现象,保证学生学有所获。

2.拓展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建设主体多元化。真正贯彻现代教育的生本理念,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的全过程,从课程结构的设置到课程内容的选择最后到课程评价的反馈全方位扩大学生的参与,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主体参与和实践体验,增强学生对课程体系的理解与认同。同时,课程资源的建设不要仅仅局限于教材资源,应加入教师专业领域的科研成果为依托,把学科知识与科研成果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以科研促教学,落实以产出为导向的课程板块,切实增强学生学习的获得感。

3.加强实践教学,全方位提升实践成效。加强优秀实习基地建设,完善协同育人机制。首先,继续开拓示范性基地,可建立教育实践基地的遴选、淘汰和发展机制,加强实习基地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示范性基地发挥带动作用,其次,以提升实习效果培养未来卓越教师为宗旨,积极探索双方合作的双赢机制,例如,高校教师可在中学教学研究方面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加强基地学校的实习基础设施建设等,加强与实习基地的交流与合作。最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发挥中间人作用,协调高校与地方中小学的利益关系,完善模拟实习、教育实习和社会调查实践“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制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利共赢。

完善教学实践体系,确保实践质量。一方面,教学实践要在时间上贯通、空间上辐射师范教育的全过程,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序列化的体系。另一方面,推进“专技结合,研教并举”的政教专业师范生教育实践改革模式,注重将学科专业知识、能力与教学技能、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在教育见习、实习与教学训练过程中,把训练成果以录像保存,通过观看录像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建立研讨小组,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并形成调研报告。

(三)以持续改进为动力建强师资队伍,改进教学方式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教学方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以持续改进为动力不断拓展师资队伍、改进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

1.外引内培相结合,选优配强师资队伍。一方面,“向外走、向上走、向下走”相结合,立足自身注重从内部培养高质量人才。鼓励教师“向外走”,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到国外访学;支持教师“向上走”,到国内著名大学或者研究机构进修,访学或做博士后研究;要求教师“向下走”,到实习基地挂职锻炼,提高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另一方面,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按照职业性和开放性的原则,引进高层次专业学科带头人和具有实践指导能力的专家型人才。对思政师范专业而言,尤其需要有计划地吸纳中学一线的具有高级职称的政治骨干教师作为专业实践教师,完善选聘机制,充分发挥中学政治名师的教学实践指引作用。

2.规范与引导相结合,激励教师全身心教书育人。在严格教学规章、确保教学秩序正常有序的同时,要加强师德教育与政策激励,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要把教学评价作为职称晋升、职务提拔、奖励表彰的基础性条件,引导教师以教立身,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还可通过专题立项、专人推进的项目驱动模式,鼓励教师积极与中学一线教师对接组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小组,切实推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的相关合作研究,增强师范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3.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方式。首先,要全面优化课程教学方式。强化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和项目化教学,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比如,建立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案例资源库,在课堂教学时,选用大量的中学优秀案例为支撑,以推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供学生学习研讨。同时,利用与名师工作室协同教育平台,拓展社会空间,开展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在现实场景中开展思考和讨论,通过学生的切身体验来领会和分析问题,掌握和提高相关技能。

其次,要大力推行模拟教学法。根据师范类专业特点,强化学生的师范技能训练,让学生通过教师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的教学过程,加强教学体验,增强其临场应变能力和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同时,及时对模拟教学中存在的优缺点进行总结,提出优化建议,并在之后的教学实践中有意识的关注引导学生改进,这样,既能提升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又能有效的训练学生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的研究能力。

最后,要贯彻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制度。教师根据自己学术研究的前沿提出研究专题让学生以读书报告、文献综述、研究论文、讲座讨论等方式完成,组织专题论坛、学员论坛、经验交流、学术沙龙等活动,引导学生从“研中学”,切实把教师的科研成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实现知识积累和学术素养发展的双重飞跃。

猜你喜欢

师范师范生思政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