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筋混凝土矩形柱地震破坏模式的概率分析

2022-03-18程学斌吕瑞晗许新勇张建伟

振动与冲击 2022年5期
关键词:概率分布抗剪剪力

马 颖, 程学斌, 吕瑞晗, 许新勇, 张建伟

(1.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水利学院,郑州 450046;2.中国地震局建筑物破坏机理与防御重点实验室,河北 三河 065201;3.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24)

在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作为竖向承载构件,同时也承受水平侧向力。随着配筋率和剪跨比的变化,钢筋混凝土柱通常会发生弯曲、弯剪或剪切破坏[1]。震后调查研究表明,不同破坏模式的性质不同,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迥异[2-3]。而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物或桥梁结构的易损性和安全性评估。特别是剪切破坏, 纵筋不能屈服呈现完全的脆性特征,不能通过能量耗散支撑整个结构的安全,此破坏模式在抗震设计时必须避免。此外,对于纵向钢筋屈服后变形能力不如弯曲破坏的弯剪破坏,设计中也要控制。因此,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和安全评估中,识别钢筋混凝土柱的破坏模式是很重要的。

目前对钢筋混凝土柱的弯曲破坏机理的认识已经较为深入,经典的纤维梁柱单元模型已被广泛应用[4-8]。然而,由于剪力作用机理较为复杂,对于剪切或弯剪破坏的破坏机理研究尚不足,还没有完全合理的理论计算模型描述这两种破坏特征[9-11]。因此,仅根据破坏机理来识别钢筋混凝土柱的破坏模式仍存在部分困难。

本文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柱发生弯曲、弯剪和剪切三种破坏模式的破坏特征及影响因素。根据柱塑性铰区截面的剪力需求与抗剪承载力的关系,计算了三种破坏模式的剪力需求与抗剪强度的比值,并分别给出了相应的概率分布函数。

1 地震破坏模式

根据钢筋混凝土柱塑性铰区截面的剪力需求和抗剪承载力(Vp/Vn)之间的关系,地震荷载作用下柱发生弯曲、弯剪和剪切破坏的理论定义如图1所示。

如果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剪力需求始终处于抗剪承载力曲线下方,即荷载-变形曲线和抗剪承载力包络线始终没有相交,柱试件发生弯曲破坏,如图1“a”曲线所示。弯曲破坏柱通常表现出较好的转动能力和位移延性,首先纵向钢筋屈服形成塑性铰,随着变形增大,裂缝不断发展,混凝土保护层剥落,最后核心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压碎破坏。整个过程吸收较大的地震能量,属于延性破坏。

如果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剪力需求介于初始抗剪强度和残余抗剪强度之间,柱试件在抗剪强度和荷载-变形曲线相交处时发生弯剪破坏,如图1“b”曲线所示。弯剪破坏柱在破坏之前表现出稳定的弯曲特性,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位移延性和能量耗散。纵向钢筋屈服后,侧向承载能力随着变形的增大而降低,而柱的破坏正是由柱的抗剪强度降低而引起的。

图1 钢筋混凝土柱不同破坏模式的荷载-变形曲线

如果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剪力需求大于初始抗剪强度,柱试件发生剪切破坏,如图1“c”曲线所示。由于斜裂缝发展迅速,在纵向钢筋屈服之前,箍筋屈服发生脆性破坏。柱的剪切破坏位移小于柱的屈服位移,几乎没有塑性变形能力。

因此,钢筋混凝土柱的三种破坏模式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弯曲和弯剪破坏的共同特征是塑性铰区的纵向钢筋首先屈服,然后纵向钢筋处于塑性流动状态。最后,受压区边缘混凝土达到极限压缩应变。在边缘混凝土达到极限应变之前,如果抗剪强度退化直至剪力需求,则发生弯剪破坏,否则发生弯曲破坏。弯剪破坏柱的延性小于弯曲破坏柱的延性。剪切和弯剪破坏的差异是,对于剪切破坏柱,在纵向钢筋屈服之前,剪力需求大于初始抗剪强度;而对于弯剪破坏柱,纵向钢筋首先屈服,然后抗剪强度随着变形的增加而降低。

2 地震破坏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试验数据

本文采用了美国太平洋地震研究中心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数据库(PEER-Structural Performance Database)中214根矩形截面柱的试验数据。对于每根柱试件,PEER提供了柱试件的几何尺寸、材料强度、加载方式、破坏模式和荷载-变形曲线等。试件的基本参数范围如下:

·纵筋屈服强度:318 MPa≤fy≤587.1 MPa

·纵筋配筋率:0.68%≤ρl≤6.03%

·箍筋屈服强度:249 MPa≤fyv≤1 424 MPa

·体积配箍率:0.1%≤ρsv≤6.74%

·剪跨比:1≤a/h≤7.368

·箍筋间距与截面高度比:0.1≤s/h≤1

2.2 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钢筋混凝土柱抗震破坏的因素有几何尺寸、材料强度、配筋情况、外加荷载等。本文选取箍筋和纵筋配筋率、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剪跨比和轴压比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在分析中,符号F、FS和S分别表示弯曲、弯剪和剪切破坏。

2.2.1 箍筋

地震作用下,构件配置足够的箍筋,可以限制斜裂缝的宽度和发展,提高斜截面的骨料咬合作用,阻止混凝土沿纵筋的撕裂,增加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而且可以限制混凝土向外膨胀,提高核心混凝土的极限应变,增加构件的延性,从而有效地改善构件的破坏模式和抗震性能。

图2 箍筋配置对柱试件破坏模式的影响

2.2.2 纵筋

图3 纵筋配置对柱试件破坏模式的影响

2.2.3 剪跨比

剪跨比a/h反映了构件截面所承受弯矩与剪力的相对大小,即正应力和剪应力的相对关系,是构件抗剪承载力计算的重要参数,同时影响了构件是否发生脆性剪切破坏。

图4为弯曲(F)、弯剪(FS)和剪切(S)破坏模式下配置矩形箍筋的钢筋混凝土柱的剪跨比a/h变化规律。可以看出,当a/h>3时,试件大多发生弯曲破坏;试件发生弯剪破坏时,1.5

图4 剪跨比对柱试件破坏模式的影响

2.2.4 轴压比

图5 轴压比对柱试件破坏模式的影响

3 基于剪力需求Vp/抗剪强度Vn的柱地震破坏模式概率分布

3.1 剪力需求和抗剪强度的计算

基于剪力需求与抗剪强度(Vp/Vn)的关系分析钢筋混凝土柱的地震破坏模式时,必须先确定柱塑性铰区截面的剪力需求Vp和抗剪强度Vn。对于剪力需求,本文中采用公式Vp=Mmax/a来确定。其中,Mmax为截面抗弯能力的最大弯矩值,可以通过截面弯矩-曲率分析计算获得,a为剪跨。对于抗剪强度Vn,目前各国规范中计算的理论模型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计算方法。本文考虑位移延性的影响,根据Sezen[18]提出的抗剪强度模型式(1)计算

(1)

根据上述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弯曲破坏(F)、弯剪破坏(FS)和剪切破坏(S)下的Vp/Vn值,如图6所示。

图6 钢筋混凝土柱地震破坏模式与Vp/Vn的关系

可以看出,当Vp/Vn值较小时发生弯曲破坏,当Vp/Vn值处于中间时发生弯剪破坏,当Vp/Vn值较大时发生剪切破坏。然而,由于三种破坏模式的Vp/Vn值有重叠区,单一的边界值很难区分这三种破坏模式。因此,下一节将基于Vp/Vn计算柱三种不同破坏模式的概率分布,以合理反映钢筋混凝土柱的地震破坏模式。

3.2 地震破坏模式概率分布

本文将m(m=214)根矩形箍筋柱的剪力需求与抗剪强度之比(Vp/Vn)1,(Vp/Vn)2,…,(Vp/Vn)m视为一组样本观测值。在该模型中,取(Vp/Vn)(1)=min{(Vp/Vn)1,(Vp/Vn)2,…,(Vp/Vn)m}和(Vp/Vn)(m)=max{(Vp/Vn)1,(Vp/Vn)2,…,(Vp/Vn)m}。然后,将[(Vp/Vn)(1),(Vp/Vn)(m)]分成n组(子区间),在[(Vp/Vn)(1),(Vp/Vn)(m)]中插入分隔点a1,a2,…,an-1,使得(Vp/Vn)(1)p12≥…≥p1n;对于剪切破坏,p31≤p32≤……p2,n-1≥p2n,以此为原则同时考虑分隔点取值的简便,以识别正确率高为目标,经分析计算n=5,如图7所示。从图7中可以看出,弯曲破坏的概率分布呈指数下降,剪切破坏的概率分布呈指数上升,弯剪破坏的概率分布为正态分布,与图6中柱破坏模式和Vp/Vn的变化规律一致。然后采用非线性回归方法,拟合得到钢筋混凝土柱在Vp/Vn不同区间上发生弯曲破坏、弯剪破坏和剪切破坏的频率函数,即概率计算式如下

p(Vp/Vn)弯曲=1.313e-1.1Vp/Vn

(2)

(3)

p(Vp/Vn)剪切=0.109e0.492Vp/Vn

(4)

柱发生弯曲、弯剪和剪切破坏概率计算式(2)~(4)的计算值与实测统计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0.93和0.98,说明计算值与实测统计值吻合较好。

图7 基于Vp/Vn钢筋混凝土柱三种破坏模式的频率直方图和概率分布

通过钢筋混凝土柱设计参数计算Vp/Vn值,然后将Vp/Vn代入式(2)~(4)计算得到柱发生弯曲、弯剪和剪切破坏的概率,取发生概率较大的破坏模式为识别结果。例如,PEER数据库中柱试件RS-12HT(Bayrk和Seikh, 2002)的Vp/Vn值为0.53,将该值代入概率计算式(2)~(4),得到柱试件发生弯曲、弯剪和剪切破坏时的概率分别为85.6%、18.4%和10.9%。可以认为该试件发生弯曲破坏,与试验结果相符。同样,柱试件RC-1A(Xiao and Wu, 2003)的Vp/Vn值为3.47,经计算弯曲、弯剪和剪切破坏的概率分别为6.3%、18.7%和62.6%,识别结果与试验中的剪切破坏一致。柱试件2CMH18(Lynn等, 1998)的Vp/Vn值为2.18,计算所得弯曲、弯剪和剪切破坏的概率分别为19.8%、47.9%和29.1%,识别结果与试验中的弯剪破坏一致。

图8所示为214根钢筋混凝土柱试件的实测破坏模式和预测(识别)破坏模式的比较。对角线表示预测正确的试件数,非对角线表示预测错误的试件数。括号内用以表示破坏模式预测的正确率和错误率。从图8可以看出,弯曲破坏预测正确的为161根,弯剪破坏预测正确的为18根,剪切破坏预测正确的为9根;弯曲、弯剪和剪切破坏的预测正确率分别为74%、8%和6%;破坏模式总的预测正确率为88%(=74%+8%+6%),错误率为12%。因此,基于Vp/Vn的概率分析方法能够合理地反映钢筋混凝土柱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模式。

图8 钢筋混凝土柱试件实测地震破坏模式与预测结果比较

应当指出,本文建立的不同破坏模式概率计算式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是三种破坏模式的概率之和不等于100%,因为概率计算式(2)~(4)是回归分析得到的;二是这些公式限于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柱不同地震破坏模式的识别和概率预测。

4 结 论

本文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柱地震破坏模式的影响因素,基于Vp/Vn回归分析得到弯曲、弯剪和剪切不同破坏模式的概率分布。主要结论如下:

(1) 随着体积配箍率和配箍特征值的增大,钢筋混凝土柱的破坏模式有从剪切破坏转变为弯剪或弯曲破坏的趋势。随着配筋特征值的增大,或剪跨比的减小,钢筋混凝土柱的破坏模式有从弯曲或弯剪破坏转变为剪切破坏的趋势。而箍筋间距与截面高度比值、轴压比对钢筋混凝土柱地震破坏模式的影响不明显。

(2) 基于柱塑性铰区截面剪力需求Vp/抗剪强度Vn,弯曲破坏的概率分布呈指数下降,剪切破坏的概率分布呈指数上升,弯剪破坏的概率分布为正态分布。

(3) 基于柱塑性铰区截面剪力需求Vp/抗剪强度Vn的概率分析方法,能够合理反映钢筋混凝土柱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模式。

猜你喜欢

概率分布抗剪剪力
节段拼装梁抗剪承载力计算研究
不同荷载作用下T形连续梁和悬臂梁的剪力滞效应
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作用下悬臂箱梁剪力滞效应试验
鱼腹式钢箱梁横向剪力滞效应分析*
一类摸球问题及其解法
关于散货船剪力修正的思考
地铁板墙拉筋设置问题分析
弹性水击情况下随机非线性水轮机的概率分布控制
关于概率分布函数定义的辨析
风速概率分布对风电齿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