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腰肌劳损临床观察

2022-03-18石清坡

广西中医药 2022年1期
关键词:熏蒸肌力腰部

石清坡

(开封市第二中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3)

腰肌劳损为临床常见的慢性腰部疼痛疾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腰部胀痛、酸痛,具有病程迁延、难治愈、易复发等特点,多发于中老年及腰部长期反复运动人群,随着社会结构趋于老龄化,其发病人数也逐渐上升,严重影响患者腰部功能、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常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其短期内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但长期用药易引起耐药性,且具有较多用药副作用,长期疗效欠佳,无法根治[2]。中医将腰肌劳损归为“寒痹”“痹症”“筋伤”等范畴,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为气血虚瘀、脉络瘀阻,故治法应以化瘀活血为主[3]。近年来,中医在治疗腰肌劳损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目前中医常采用中药熏蒸治疗腰肌劳损,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但由于该病缠绵难愈,且较易复发,其对部分患者疗效欠佳,因此需联合其他疗法治疗,以提高疗效。本研究选取42 例腰肌劳损患者予温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并与中药熏蒸42例作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84 例 2019 年 2 月—2021 年 2 月就诊于开封市第二中医院的腰肌劳损患者,根据就诊序号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42例,男30例,女12例;年龄34~67(48.83±12.52)岁;病程10个月~6 年(2.98±1.29 年);体质量指数 21.8~28.3(25.28±1.52)kg/m2。参照组 42 例,男 28 例,女 14 例,年龄 32~68(49.28±12.35)岁;病程 8 个月~5 年(2.85±1.22 年);体质量指数 21.3~28.7(24.56±1.43)kg/m2。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腰痛诊断与治疗》[4]中腰肌劳损诊断标准。腰背部压痛,压痛点多位于腰椎横突、骶棘肌等部位,触诊时腰部肌肉紧张,有硬结、肥厚感。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标准[5]:符合气滞血瘀型,主症:腰部酸痛、俯仰不利、反复发作,伴有血尿;次症:舌紫暗,脉弦。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30岁;③可坚持按本研究方案治疗者;④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因其他因素引起腰肌疼痛;②伴有腰部出血性外伤;③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部疾病;④对本研究药物过敏;⑤严重精神障碍无法配合者;⑥合并心血管、造血系统以及肝、肾等脏器严重疾病;⑦临床资料不完整;⑧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者。

1.5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对乙酰氨基酚片(山东新大陆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37023026),口服,每次 0.3 g,2 次/日;阿司匹林肠溶片〔华东医药(西安)博华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61022717〕,口服,每次 40 mg,2 次/日。均持续用药20 d。

1.5.1 参照组 给予中药熏蒸治疗。药物组成:红花15 g,附子 15 g,木瓜15 g,牛膝 10 g,独活15 g,乳香10 g,鸡血藤25 g,五加皮15 g,桂枝20 g,海风藤10 g,海桐皮15 g,威灵仙15 g。将上述药物加入熏蒸床药罐内,用温水浸泡30 min 后,采用电锅对药罐进行加热,通过调节火力控制温度在50 ℃左右,患者取仰卧位,熏蒸口对准腰部疼痛部位,每次35 min,1次/日,持续治疗20 d。

1.5.2 试验组 在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引导患者取俯卧位,取双侧委中、大肠俞穴为主要穴位,患者疼痛部位偏上加患侧肾俞穴,患者疼痛部位偏下加患侧次髎穴,进针深度:委中穴30~45 mm、大肠俞穴15~30 mm、阿是穴15~35 mm、肾俞穴14~28 mm、次髎穴20~35 mm。对患者针刺部位进行消毒,针刺得气后,将长约2 cm 艾炷套置针柄,燃尽后更替艾炷,连续燃烧3个艾炷后完成治疗,1次/日,持续治疗20 d。

1.6 观察指标 ①背肌力、腰肌耐力。于治疗前后采用上海欣曼BCS-400 型肌力测定仪对两组患者背肌力、腰肌耐力进行检测,测定数值越高,表示患者腰肌恢复越好。②舌脉象积分。对两组治疗前后舌脉象积分进行评估,舌苔正常为0 分,舌质暗紫或发白为2分;脉搏正常为0 分,脉搏缓慢或沉紧为2 分,总分4分,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③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对两组治疗前后腰部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满分1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剧烈。④腰部症状分级量化评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腰部症状分级量化表对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日常生活情况进行评估,其中腰部压痛、功能障碍、失眠、日常活动各5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恢复越好。⑤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采集两组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进行检测。

1.7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评估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减分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依据减分率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拟定疗效。临床痊愈:减分率≥95%,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减分率70%~94%,症状、体征显著改善;有效:减分率30%~69%,症状、体征有所好转;无效:减分率<30%,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呈加重趋势;总有效率=(临床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8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等级资料采取Ridit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24%,参照组总有效率为80.95%,试验组疗效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背肌力、腰肌耐力及舌脉象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背肌力、腰肌耐力及舌脉象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背肌力、腰肌耐力及舌脉象积分较同组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试验组改善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背肌力、腰肌耐力及舌脉象积分比较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背肌力、腰肌耐力及舌脉象积分比较 ()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参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 别试验组参照组n 背肌力(kg)治疗前102.34±10.34 101.82±10.56治疗后134.52±15.62①②118.63±14.48①42 42腰肌耐力(s)治疗前51.26±7.34 51.86±7.83治疗后69.27±9.65①②55.53±8.14①舌脉象积分(分)治疗前2.83±0.32 2.87±0.35治疗后2.03±0.26①②2.48±0.31①

2.3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及腰部症状分级量化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 评分、腰部症状分级量化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腰部症状分级量化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改善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腰部症状分级量化评分比较 (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腰部症状分级量化评分比较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参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 别n 腰部症状分级量化评分试验组42参照组42时 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VAS评分8.26±0.83 1.25±0.32①②8.18±0.81 2.15±0.43①腰部压痛3.98±0.63 0.95±0.26①②4.06±0.68 3.04±0.57①腰部功能障碍4.12±0.74 1.35±0.43①②4.04±0.67 2.15±0.54①失眠4.52±0.34 1.22±0.27①②4.47±0.32 1.89±0.29①日常活动4.16±0.67 0.95±0.24①②4.13±0.62 1.53±0.33①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TNF-α、CRP、IL-6 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CRP、IL-6 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改善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参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 别试验组参照组n TNF-α(μg/L)治疗前31.28±8.34 30.85±8.42治疗后13.35±4.52①②19.37±5.68①42 42 CRP(mg/L)治疗前81.26±17.34 82.76±16.83治疗后15.27±6.45①②26.53±8.14①IL-6(μg/L)治疗前91.64±18.43 92.12±17.84治疗后38.62±11.37①②46.37±12.45①

3 讨 论

腰肌劳损多由于患者腰部长期反复运动、负重,致使腰部肌肉出现累积性损伤而引起,目前临床多采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但其仅能短期内缓解腰部疼痛,停药后易复发,且长期服用具有较多副作用[6-7]。因此,临床逐渐将研究转向中西医结合方向。

本研究中药熏蒸方中红花、桂枝、牛膝共用,具有化瘀活血、疏通经络、缓解疼痛的作用;木瓜、附子、独活、鸡血藤共用,具有调和脉络、调气活血之功效;乳香、五加皮、海风藤、海桐皮、威灵仙共用,可达调和诸药、疏畅气血之功。但由于该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故治疗时需结合其他疗法治疗,加速病情好转,预防复发[8]。针灸为我国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循经取穴,可加快血气运行,疏通闭塞通路,通则不痛。本研究中通过针刺委中穴,可达活血散瘀、疏通经络之功,针刺大肠俞穴具有强健腰膝的效果。温针灸在传统针刺基础上加入艾炷,联合艾炷可将热量传递至筋骨,从而达到疏通经络、化瘀活血的效果[9-10]。尚雯晴[11]研究显示,治疗腰肌劳损时联合温针灸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4.00%。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治疗后试验组背肌力、腰肌耐力及舌脉象积分优于参照组,VAS 评分及腰部症状分级量化评分低于参照组。提示腰肌劳损患者采用温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日常活动能力,缓解疼痛,恢复腰部功能。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温针灸可降低腰部感觉神经兴奋性,舒张腰部紧张肌肉,缓解肌肉痉挛,从而恢复腰部功能;中药熏蒸可抑制细胞膜过氧化反应,从而刺激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进而改变腰部组织缺氧状态[12]。

宋丰军等[13]研究表明,机体处于正常情况下,血清中含有较低水平的TNF-α、CRP、IL-6,此均为促炎性细胞因子,在炎症等应激刺激下,其水平会急剧升高,促进炎症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血清TNF-α、CRP、IL-6 水平低于参照组,提示腰肌劳损患者采用温针灸联合中药熏蒸可有效抑制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其原因可能与中药熏蒸可抑制机体炎性因子释放,减轻炎症反应;温针灸可消除腰部肌肉炎性水肿[14-15]有关。

综上可知,温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腰肌劳损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腰部功能,有利于缓解疼痛,能有效抑制炎性因子水平,促进炎症消退。

猜你喜欢

熏蒸肌力腰部
护腰最多戴3个月
关于粮食熏蒸安全距离问题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熏艾草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