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省级综合中医院患者及陪护的手卫生执行现状
2022-03-18韩成义寇牧笛蒋雪松宋清孟新
韩成义 寇牧笛 蒋雪松 宋清 孟新
医院是各类患者及陪护聚集的场所,也是易感者相对集中的地方,各种病原体广泛存在,极易造成感染性疾病及各类感染事件的发生。一旦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增加了死亡率和医疗纠纷发生率,而且也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1]。在医院感染病原体的各种传播途径中,手部接触传播的速度较快,手卫生实施率的提高可以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减少或避免由手部接触病原体而导致的医院感染,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至关重要。手卫生与其他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相比,其优势明显,主要表现为更简单、经济、有效,而且更便于实施。因此,如何提高手卫生依从率,降低医院感染,成为一段时期感染防控领域重点关注和研究的课题。近些年,医院的感染防控部门为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开展了积极探索并采取了多种多样的综合干预措施(如加强手卫生检查、增加督导频次、制定奖惩方案、足额配备手卫生设施及用品、强化手卫生知识培训、视频监控等)。然而,患者及陪护的手卫生状况,鲜有研究报道,也尚未引起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管理部门的重视和关注,但是患者及陪护的手卫生执行状况不佳,对医院来说仍然是一个比较大的医院感染安全隐患[2-4]。美国的近期一项针对住院患者手部污染程度的试验研究显示,入院48 h后39%的患者手部至少有1种致病微生物,8%的患者有2种以上病原体[5]。上述研究提示患者或陪护人员的手部污染也可能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基于某省级综合中医院对患者及陪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住院患者及陪护手卫生执行现状,为医院感染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2020年4月随机选取就诊于河南某省级综合中医院患者及陪护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美国疾控中心发布的公众手卫生时机[6]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的WS/T 313—201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7],并咨询感染防控专家意见,编制调查问卷,经预调查后认真修订,确定正式问卷。
将患者及陪护手卫生时机频率计分(极少洗=0%~25%,计1分;偶尔洗=26%~50%,计2分;经常洗=51%~75%,计3分;基本都洗=76%~100%,计4分)。患者及陪护的得分越高,表明其手卫生执行状况越好。
1.2.2 资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由4名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作为调查者。由调查者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说明本研究目、问卷填写要求及注意事项,协助其通过微信扫一扫问卷星生成的二维码,逐项认真填写调查问卷,确保问卷填写完整真实。
1.3 观察指标
某洗手时机执行总分=每个患者及陪护该洗手时机频率得分的总和。各洗手时机患者手卫生执行率=某洗手时机实际执行总分/(该洗手时机患者总人数×4)×100%[8]。
1.4 统计学处理
将原始数据从问卷星中导出,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对象基本特征的分布用(n,%)表示,不同特征研究对象手卫生执行率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双侧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调查患者及陪护648例,男性250例(38.58%),女性398例(61.42%)。学历以本科最多,201例(31.02%),年龄以中青年为主共585例,占90.28%,详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n=648)
2.2 不同洗手时机手卫生执行现状
648例患者及陪护的手卫生总执行率为94.40%,其中吃饭前手卫生和上完厕所后执行率最高,分别为96.76%和96.72%;在打喷嚏/揩鼻涕后最低为90.05%,具体数据详见表2。
表2 不同洗手时机手卫生执行现状
2.3 不同特征研究对象的手卫生执行现状
不同特征研究对象的手卫生执行现状分析时,排除部分手卫生数据缺失的研究对象,最终438例研究对象纳入分析。不同性别和学历的患者及陪护手卫生执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的患者及陪护手卫生执行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不同特征研究对象的手卫生执行现状
3 讨论
医院环境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污染,无论是感染者还是定植者将病原菌播散到医疗环境的表面,如未妥善处理,将导致微生物在被污染的环境表面、设备中持久存在,患者往往因手部与污染的环境表面接触而获得病原体,被污染的手若未进行规范的手卫生,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环境表面,造成环境和手部相互污染,最终导致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甚至更为严重的医院感染暴发[9]。世界范围内,引起医院感染最常见的多重耐药菌(耐加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也主要是通过污染的手、污染的物品/设备和环境传播。一旦发生医院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加重病情,还会增加额外的住院费用,甚至造成医疗纠纷的发生或医院的停诊整顿,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患者在院期间往往因疼痛、头晕、留置导管及行动不便等不适而减少进入洗手区域进行手卫生的频率。手卫生主要是针对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交叉感染的风险而采取的措施,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手段。《WHO医疗机构手卫生指南》指出,恰当的手卫生依从性被认为是所有良好感染防控项目和控制包括多重耐药菌在内的多种病原体传播的基础,将手卫生实践作为控制医院感染的推荐措施[10]。大量资料显示,保持手卫生是有效预防控制病原体传播,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最基本、最经济、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是感染防控措施“干预组合”策略成功实施的前提。研究[11-12]表明,提高手卫生执行率,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美国一项纳入826例患者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提高患者手卫生依从率是很好的一个有效减少医院内人与人之间细菌、真菌、病毒甚至疾病传播的干预措施[13]。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及陪护的手卫生总执行率为94.40%,显著高于长沙市某医院的63.64%[8],这可能与笔者所在医院开展的一项4年的手卫生纵向干预研究[14]有关。在干预研究实施期间,为进一步提高全员的手卫生执行率,医院配备充足的手卫生设施(水池、手卫生图、干手纸、洗手液、手消毒剂)、张贴手卫生提示语、举办免费的健康宣教活动(包括手卫生知识、手部经络养生文化、典型案例等)。在打喷嚏/揩鼻涕后手卫生执行率稍低(90.05%),这可能与个人意识、手卫生设施配备不到位等有关[15]。几项手卫生干预研究显示,通过宣教手卫生健康知识和完善手卫生消毒设施,患者及陪护的手卫生依从性提高,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下降[16-17]。文章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和学历的患者及陪护手卫生执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的患者及陪护手卫生执行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的手卫生执行率显著高于男性,这可能与我国几千年传统的家庭责任分工有关,即生活中的清洁工作一般是由女性承担;也可能与工作生活中女性一般比男性更加注重卫生细节有关。对于不同学历患者及陪护的手卫生执行率,初中学历者执行率最高,中专或高中学历者执行率最低,但是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学历的高低与执行率的好坏无统计学的相关关系。研究显示,加强督导、实时监测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手卫生依从率[18-19]。除患者及陪护自身的感染防控知识不足和意识不强外,医院洗手台安装高度过低或过高导致患者及陪护手卫生不便,频繁的手卫生、洗手液和手消毒液对患者及陪护的手造成较大刺激伤害(干燥、皲裂等),尤其是冬天、手卫生步骤繁琐等因素从侧面影响到患者及陪护的手卫生意愿。积极开展全民手卫生健康教育提高手卫生意识、根据人体工效学建造足量的手卫生设施、加强培训监督反馈的集束化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及陪护的手卫生执行现状[20]。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矛盾已经转化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现阶段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逐渐重视个人健康问题,这为持续提高患者及陪护手卫生执行率提供了机遇,未来将科室手卫生用品的成本部分交由医院管理,加大在候诊区域、走廊、电梯等公共区域的快速手消毒液的投放数量、改进手卫生方法、手消毒剂配方、建立手卫生专项工作台账、指定专人负责手卫生管理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
综上所述,患者及陪护手卫生总体执行情况较好,医院感染控制部门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期,健全和完善手卫生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医院全员手卫生执行率,降低医院感染事件发生,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医疗费用支出。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且收集变量有限,仍需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数据,为手卫生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