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ZigBee技术构建的麻醉科疼痛“云病房”管理模式的应用
2022-03-18
现代疼痛学认为,疼痛是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而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具有多学科性[1]。麻醉的基本工作是在无痛与安全的条件下保证患者能够顺利完成手术治疗,但还包括监测危重患者的治疗、急救复苏、疼痛治疗等[2]。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全面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术后镇痛已成为麻醉科疼痛的常见处理方式。由于大多数护理人员未经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术后疼痛培训和术后疼痛护理流程,对其相关知识较为缺乏,不够重视术后疼痛护理,导致未达到预期效果,易给护患关系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患者康复[3]。近年来,有相关研究[4]指出“云技术”理念可实现对患者的远程集中管理,通过此理念的发展普及,麻醉科疼痛“云病房”管理模式应运而生,虽能提升麻醉科疼痛管理质量,但不够安全可靠,有一定局限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ZigBee技术作为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逐渐应用在各个领域[5]。李楠学者[6]的研究也指出ZigBee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具有积极的影响。本研究主要探讨基于ZigBee技术构建的麻醉科疼痛“云病房”管理模式在镇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样本选取时间:2020年5月—2021年5月,选取对象:在医院麻醉科100例术后疼痛患者,分组方法:抽签法。其中对照组(n=50)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为24~35岁,平均年龄为(29.92±1.83)岁,其中实施甲状腺切除术16例,实施胆囊切除术15例,实施阑尾炎切除术19例;观察组(n=50)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为27~38岁,平均年龄为(30.17±1.86)岁,其中实施甲状腺切除术17例,实施胆囊切除术13例,实施阑尾炎切除术20例。经统计学分析后,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均符合《成人术后急性疼痛管理指南中疼痛评估内容的质量评价与分析》[7]中关于麻醉科疼痛的诊断标准;(2)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1)存在语言功能障碍,无法正常沟通交流;(2)存在严重并发症;(3)对本研究不配合,甚至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患者麻醉科疼痛“云病房”管理模式:(1)构建“云病房”管理模式:以“云技术”理念为基础,建立一个由麻醉科疼痛管理医师、护理人员以及患者组成的术后镇痛小组,管理医师负责诊治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人员负责对患者进行健康基础宣教、讲解注意事项、心理护理、术后随访等工作。(2)建立“云病房”病历系统:通过与手术麻醉系统对接,链接患者基本信息,并上传至云端,形成患者“云病房”病历系统。(3)建立“云病房”管理流程:护理人员进行每日镇痛回访,麻醉医师根据异常情况床旁查询处理,主治医师及护士长对其进行数据分析。(4)优化术后镇痛管理方案:参考国际及国内指南,结合临床需求以及患者个人情况,强调多模式镇痛、标准化配方、个性化输注,每月由主治医师进行质控数据分析,多学科进行团队协作,积极反馈患者的需求,不断优化镇痛方案。
观察组采用基于ZigBee技术构建的麻醉科疼痛“云病房”管理模式,构建的麻醉科疼痛“云病房”管理模式与对照组保持一致。同时以ZigBee技术为基础,将定位芯片安装在电子泵运行件内部,在使用范围安置基站,在手术部位安装系统运行数据,建立电子泵运行物联网,当患者使用时,可实现全程监管,还能将提示功能根据疼痛管理目的设定智能化管理;若中央站提示“堵塞”,则表示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需及时夹闭输注管;若中央站报警提示“镇痛不足”,则表示锁定时间内出现第3次无效按压;通过中央站的显示信息,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也便于医生或护士查看和了解患者信息,有助于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
(1)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估,从0~10分级,0分代表无痛,10分代表疼痛剧烈难忍。0分<分数≤3分代表轻微疼痛,患者可以忍受;4分≤分数≤6分代表中度疼痛,患者可以忍受但会影响睡眠;7分≤分数≤10分代表重度疼痛,患者有逐渐强烈的疼痛感,难以忍受。(2)心理状态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评估,两者各20个项目,每个项目1~4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状态越差。(3)细胞因子水平:抽取患儿空腹静脉血2 mL,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4)生活质量评分:根据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quality of life,QOL)评估,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等项目,每个项目总分为100分,所得分数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相关[8]。(5)护理满意度:患者资源完成填写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填写过程中会有专业人员陪同,总分100分,极满意:≥85分,满意:50分≤分数<85分;不满意:<50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管理前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管理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较管理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管理前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分, ±s)
表1 管理前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分, ±s)
组别 VAS管理前 管理后对照组(n=50) 6.21±1.74 4.37±0.56观察组(n=50) 6.18±1.69 3.14±0.42 t值 0.087 12.425 P值 0.930 0.000
2.2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管理前两组SAS、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相对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 ±s)
组别 SAS SDS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对照组(n=50) 69.27±6.17 47.69±5.27 62.36±7.19 46.23±5.11观察组(n=50) 69.48±6.01 41.98±5.06 63.03±6.87 41.16±4.99 t值 0.172 5.526 0.476 5.019 P值 0.863 0.000 0.635 0.000
2.3 管理前后两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管理前两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较管理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管理前后两组患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比较(ng/L, ±s)
表3 管理前后两组患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比较(ng/L, ±s)
组别 IL-10 IL-6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对照组(n=50) 24.24±4.26 26.68±4.13 6.87±1.69 5.75±1.48观察组(n=50) 24.19±4.31 28.83±4.07 6.82±1.55 4.06±1.02 t值 0.058 2.662 0.153 6.582 P值 0.954 0.010 0.879 0.000
2.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管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s)
表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s)
组别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心理功能 物质功能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对照组(n=50)66.56±5.41 72.13±6.98 64.86±5.21 71.14±6.34 65.89±5.24 73.34±6.58 68.33±5.14 75.16±6.63观察组(n=50)66.63±5.38 77.11±7.12 64.93±5.17 75.08±6.77 65.87±5.26 76.36±7.01 68.35±5.08 79.21±6.25 t值 0.065 3.532 0.067 3.004 0.019 2.221 0.020 3.143 P值 0.948 0.001 0.946 0.003 0.985 0.029 0.984 0.002
2.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疼痛是生命体征之一,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以及对疾病本身,机体作出的一种生理反应,同时伴有复杂的心理过程[9-10]。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往往影响麻醉和镇痛技术对患者术后影响的评估,近年来,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实践不同的疼痛管理模式,发现麻醉科疼痛“云病房”管理模式对术后患者疼痛管理较为适用,是一种有效的疼痛管理模式,虽发挥了一定作用,可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提高医护人员疼痛管理相关知识,但在应用过程中获取信息速度较慢,且网容量不够充足,数据存在丢失风险,导致术后镇痛管理效果不佳[11]。而ZigBee技术距离短、功耗低,且在传输速率不高的各种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技术,以及具有典型的有周期性数据、间歇性数据等,其优点在于低功耗,低成本,时延短,网容量大,可靠安全[12]。与席明霞等[13]学者的研究中关于ZigBee技术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具有相似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而IL-10水平比对照组高,IL-6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用基于ZigBee技术构建的麻醉科疼痛“云病房”管理模式可减缓患者疼痛感,调节炎性反应。IL-10作为多功能细胞因子,参与细胞的生长与分化过程,在炎性反应和免疫反应中也具有重要地位;IL-6是一种多功能性调节因子,参与机体防御机制和炎性反应,在术后免疫损伤细胞因子中也占据重要位置[14]。通过基于ZigBee技术构建的麻醉科疼痛“云病房”管理模式,一方面可提高疼痛管理人员综合能力,提升疼痛管理质量,通过评估病情、监测各项指标、对异常情况给予处理、定时随访等方式达到减轻患者疼痛的目标;另一方面可利用镇痛作用减少因疼痛刺激产生过度应激反应,调节细胞因子,促使炎性和抗炎性细胞因子保持平衡,减缓免疫抑制,稳定内环境,预防感染,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本研究中,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比对照组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应用该疼痛管理模式后,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致使患者护理满意度有所提升。分析原因:若不对术后疼痛给予处理,不仅会引起患者生理上的不适,还会使患者因疼痛刺激导致心理出现抑郁、焦虑、烦躁等异常情绪,影响其生活质量,甚至影响患者康复进程[15]。以ZigBee技术为基础,应用智能化镇痛管理系统,融合物联网概念和人工智能,实现全程监测患者信息,建立云端病历系统,自动生成患者镇痛记录单,对镇痛过程实现信息化、标准化及规范化管理,既方便了医务人员,又优化了镇痛管理流程,可以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医护人员经常巡视,关注患者疼痛管理,增加医患之间的交流互动,对改善医患关系具有积极意义;全面了解患者疼痛管理信息,定期评价镇痛效果,根据患者疼痛评分灵活调整镇痛泵,提升疼痛管理质量;对患者辅以心理护理,使患者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改善其负性情绪,避免进一步加重疼痛感,利于促进患者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此外,该疼痛管理模式在人员配备、设备配置、组织模式等方面较为规范,对患者的疼痛管理需求给予重视,聆听患者实际的内在需求,能及时进行处理并积极进行反馈,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进一步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同时也能加快患者恢复进程。
综上所述,疼痛患者应用基于ZigBee技术构建的麻醉科疼痛“云病房”管理模式后,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痛苦,调节细胞因子,减少过度应激反应的损伤,保持其健康的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