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药剂种子处理对水稻钵苗育秧的影响

2022-03-18应俊杰项加青朱贵平顾天飞周奶弟何豪豪曾孝元

湖北植保 2022年1期
关键词:仙居县秧盘秧苗

应俊杰 项加青 朱贵平 顾天飞 周奶弟 何豪豪 曾孝元

(1.仙居县农业农村局 浙江仙居 317300; 2.台州市农业农村局 浙江椒江 318000)

近年来,中国水稻钵苗机插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快速发展[1],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试验示范推广工作[2-4]。钵苗机插因其带土移栽不伤根的特点,相比毯苗机插具有早发、快长、无缓苗的优势,水稻栽插后分蘖发生早,生长旺盛,增产增效显著[5]。此外,水稻钵苗育秧还能应用于山区梯田人工抛栽,有效提高山区水稻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遏制山区耕地撂荒现象。

培育健壮秧苗是水稻高产栽培的基础,种子处理能够经济、简便、高效的控制水稻种传病害和前期病虫害,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还能促进秧苗生长、盘根,利于机插[6]。为探索经济、高效、适用于钵苗育秧的种子处理药剂和方法,本试验筛选了6种药剂,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展种子处理,研究其对仙居县单季晚稻主推品种“甬优12”钵苗育秧的影响,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点选择位于仙居县下各镇马垟村的仙居县羿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育秧中心。供试品种为单季籼粳杂交稻“甬优12”,该品种2019年曾在仙居县下各镇出现过使用咪鲜胺浸种处理后恶苗病重发生的案例。采用纯基质钵苗育秧,基质为宿迁绿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水稻育苗基质(执行标准:Q/321322SQLZ001-2020)。秧盘规格14钵×31钵,共计434钵,精确定量机械播盘,每钵用种2-3粒。2021年5月7日种子处理,2021年5月10日播盘。

1.2 试验药剂

供试药剂分别为:25%咪鲜胺EC,安道麦辉丰(江苏)有限公司生产,市售;25%氰烯菌酯SC,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市售;24.1%肟菌·异噻胺FS,拜耳股份公司生产,市售;23%甲霜·种菌唑ME,爱利思达生物化学品有限公司生产,市售;11%氟环·咯·精甲FS,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市售;62.5g/L精甲·咯菌腈FS,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市售。

1.3 试验设计

试验处理设计见表1。处理1-4选用常规浸种药剂,由于近年来出现的水稻恶苗病抗性问题[7-8],仙居县农户多采用咪鲜胺和氰烯菌酯加剂量混配浸种处理应对,本试验根据本地用药习惯选择相应剂量,浸种时间48h。处理5-10选用浙江省植保系统主推的新型种子处理药剂,因实际生产中还较少使用这些药剂,尚未出现抗药性问题,根据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原则选用农药标签推荐剂量的下限处理,其中处理5-8采用干籽播种育秧,拌种包衣阴干48h后直接播盘;但由于干籽播种育秧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处理9-10采用拌种包衣再浸种的方法用作对比(处理8和处理10每1kg种子需添加随包装附带的成膜剂2mL),因为11%氟环·咯·精甲FS和62.5g/L精甲·咯菌腈FS的蓝色染剂在拌种包衣后再浸种会将水染色,造成处置废水更加困难,并且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已出现多起相关环境污染投诉,因此这两种药剂不再采用该方法进行对比。处理11为CK,清水浸种。各处理使用种子500g,处理药剂采用二次稀释法量取,每个处理播18个秧盘,随机选择4张秧盘作为4次重复,已播秧盘做好标记后随机排列。

表1 试验处理设计

1.4 试验调查

2021年5月26日,在水稻栽插前(4叶期)开展秧苗考查记录秧苗素质。每个重复先调查计算空钵率和恶苗病发病率,再以五点法取样20株秧苗,用剪刀将根系与植株分离后用自来水洗净并用纸巾吸干水分,观察记录每株秧苗的秧龄和白根数,并计算平均值;用直尺测量记录每株秧苗的株高、根长,并计算平均值;用直尺测量记录20株秧苗排列茎基宽,并计算百株值;用电子秤称量20株秧苗的地上部分鲜重和地下部分鲜重,并计算百株值。最后将秧苗烘干,用电子秤称量20株秧苗的干重,并计算百株值。

空钵率(%)=(无秧苗钵数÷总钵数)×100

恶苗病发生率(%)=(有恶苗病发生钵数÷总钵数)×100

1.5 数据分析

调查数据采用Excel 2019进行归集整理和制作图表;应用DPS数据处理系统中的Duncan氏新复极差法(数据不作转换)进行统计分析和显著性检验[9]。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水稻钵苗机插因其定穴、定量的特点,秧盘空钵会直接导致机插缺株,移栽后如不补株,空钵率即等同于田间缺株率,而大量缺株势必影响产量。从表2来看,在本次试验条件下,采用干籽播种育秧技术的处理5、处理6、和处理8空钵率分别高达9.77%、6.30%和7.55%,而处理7空钵率仅0.05%,分析原因可能是钵苗秧盘带土量较少、保水性较差,而育秧棚喷灌浇水不均衡所致,说明干籽播种育秧技术在钵苗育秧过程中存在出苗差的重大安全性风险隐患,具体原因需要进一步试验论证。从采用浸种方法的4个处理来看,过高浓度的药剂也对水稻种子出苗存在一定负面影响,浓度最高的处理4空钵率达1.37%,相对处于较高水平。

表2 不同药剂种子处理对秧苗安全性的影响

而水稻恶苗病发病受种子带菌和气候条件影响,在本次试验条件下包括清水对照(CK)发病率都处于极低水平,对水稻恶苗病的影响不具参考意义。

2.2 秧苗长势

从表3来看,在本试验条件下,处理6、处理7、和处理10的秧苗长势综合表现较好,其中处理6和处理10叶龄极显著高于CK,处理2、处理3、处理6、处理7、处理8和处理10白根数极显著高于CK,处理9和处理10株高极显著高于CK,处理2、处理7、处理8、和处理10根长极显著高于CK,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6、处理7、处理9、和处理10百株茎基宽极显著高于CK。

表3 不同药剂种子处理对秧苗长势的影响

从相同药剂不同方法来看,处理9各项指标均高于处理5,其中株高和百株茎基宽存在极显著差异;处理10各项指标也均高于处理9,其中叶龄、株高、百株茎基宽存在极显著差异,白根数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在钵苗育秧过程中,采用拌种包衣再浸种的方法对秧苗长势的影响优于干籽播种育秧技术。

2.2 秧苗生物量

从图1和图2来看,处理6和处理10综合表现最好,鲜重分别达CK的151%和153%,干重分别达CK的217%和200%;处理7其次,鲜重和干重分别达CK的140%和183%,促进秧苗生长效果显著。

图1 不同药剂种子处理对秧苗鲜重的影响 注:下部表格内数值为百株秧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鲜重,柱状图上数值为百株秧苗鲜重总值相对于CK鲜重总值的百分比。

图2 不同药剂种子处理对秧苗干重的影响 注:下部表格内数值为百株秧苗干重,柱状图上数值为百株秧苗干重相对于CK干重的百分比。

从相同药剂不同方法来看,处理9和处理10的鲜重和干重均高于处理5和处理8,说明在钵苗育秧过程中,采用拌种包衣再浸种的方法对秧苗生物量的影响也优于干籽播种育秧技术。

3 小结与讨论

水稻干籽播种育秧技术是近年来随肟菌·异噻胺、精甲·咯菌腈等水悬浮型种衣剂的推广发展而来的一种轻简化播盘旱育秧法,相对传统方法减少了浸种和催芽环节,具有省工、省力、节水、节药等优点,并且播种不受温度限制,对早稻和寒地水稻机插育秧技术革新具有积极意义[10-12]。但从本次试验结果来看,干籽播种育秧技术在钵苗育秧过程中存在空钵率高的重大安全性风险隐患,并且采用23%甲霜·种菌唑ME和24.1%肟菌·异噻胺FS拌种包衣再浸种在秧苗长势和生物量积累方面均优于干籽播种育秧技术。因此,钵苗育秧建议采用拌种包衣再浸种的方法或者采用适宜浓度的药剂浸种处理,慎用干籽播种育秧技术,已培育但空钵率高的秧苗建议用于无序机械抛栽或者山区梯田人工抛栽。

从壮秧效果来看,采用24.1%肟菌·异噻胺FS拌种包衣再浸种综合表现较好,与张舒等[13]和李春清等[14]的试验结果相符。采用11%氟环·咯·精甲FS拌种包衣干籽播种育秧也有较好的壮秧效果,但不适宜采用拌种包衣再浸种的方法,需另寻途径妥善解决空钵率高的问题。干籽播种育秧技术在毯苗播盘育秧上应用已较为成熟,为保证种子出苗须将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5%以上[12],因此,在钵苗育秧上可配套无纺布覆盖[15-16]以解决喷灌不均匀和秧盘保水差等问题,但与轻简化的发展方向相悖,因此需加强数字化赋能,探索通过节水微喷灌溉[17-18]、模糊灌溉智慧控制[19]等系统加强秧盘肥水管理,以应用试验示范促进农技与农机融合发展,为水稻集中育供秧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提供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仙居县秧盘秧苗
仙居县气温变化特征研究
水稻秧盘自动码垛机的设计与试验
置床处理对水稻秧苗素质及秧盘附土量的影响
一种插秧机钵育秧盘的低成本3D打印技术研究
From China to the world
Detecting liars wisely
仙居县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秸秆秧盘育秧技术试验总结
农民
插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