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对多重耐药菌感染老年患者的干预效果
2022-03-18陈莺廖雨娟严莉琳卞丽虹
陈莺,廖雨娟,严莉琳,卞丽虹
福建省立金山医院,福建福州 350007
作为医院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抗菌药物的使用非常广泛, 并且耐药菌群的数量及种类均处于日渐增加的状态之中, 使多重耐药菌成为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同时也是导致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因为其身体素质普遍相对较差, 所以通常具有住院周期长、抗生素使用量大以及侵入性操作数量多等特点,导致老年患者成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主要人群,特别是对于80 岁以上的超高龄老年患者,其部分已经处于需长期卧床的状态,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由家属或工作人员协助其进行生活,由此,对于老年患者来说, 开展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工作以及相应的护理工作难度相对较大, 所以有必要对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改进,以提升临床护理质量[1-2]。该院该次研究将130 例入院时间为 2019 年 7 月—2020 年 7 月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和对比给予其应用集束化护理对干预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患者130 例该院诊治的多重耐药菌感染老年患者,根据抽签结果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 例。 研究组男 37 例,女 28 例;年龄 65~82 岁,平均(73.71±8.73)岁;均配置有1 名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 对照组男 35 例,女 30 例;年龄 66~83 岁,平均(73.92±8.29) 岁; 均配置有 1 名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次研究经患者或家属同意开展相关研究,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 按常规管理制度与流程对患者本人实施相关口头宣教, 并开展常规接触隔离措施与消毒管理。 以此为基础对研究组应用集束化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防范意识 科室内需每天对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进行统计, 并成立感染管理小组,制订相应的护理方案,并采用发放宣传单、口头宣传、一对一指导等多种方式,对保洁员、护工、 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开展积极的宣传工作,以强化各方面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1.2.2 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若患者已经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则应对其进行严格的隔离,将其安排至单间, 或是与同一类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同一病房,同时对隔离标识进行完善。将全部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集中至相邻病房中, 且全部护理工作均由同一护理组进行统一落实, 要求护理人员进入病房前后穿脱隔离服,并完善口罩、手套以及防护帽的佩戴。
1.2.3 保持环境卫生及手卫生 保洁人员应及时对垃圾进行回收,并于早晚进行开窗通风,患者及家属的生活用品应尽量处于干燥状态,以避免滋生细菌。针对开水间一类公共设施强化统一管理, 将感染患者与其他人员的保温壶分开放置,并分别进行打水。同时增设手卫生设施,安装感应式水龙头,并配备烘手机。在走廊内应放置速干手消毒液,与患者接触前后均应采用正确的方式洗手。
1.2.4 严格落实无菌操作 对导尿管一类与导管相关的感染进行预防, 给予患者留置侵入性管道或实施侵入性操作时,必须穿戴好无菌手套及口罩,首先使用浓度为2%的葡萄糖酸氯已定为患者皮肤消毒,并定期为长时间留置导管的患者做血培养, 一旦怀疑其发生感染,则应立即拔管。 对于气管切开患者,则应每天对其瘘口进行消毒,且每12 小时即应更换吸痰用具1 次。
1.3 观察指标
①组间相关知识知晓率对比:患者本人、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知识以及手卫生相关知识; ②组间手卫生执行率对比: 患者本人、 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应执行和实际执行的手卫生次数对比; ③组间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及转归情况对比。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相关知识知晓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本人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及手卫生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69.23%和72.31%, 高于对照组患者本人的47.69%和46.15%;研究组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的知晓率分别为93.84%和98.46%,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的73.85%和84.62%,两组相关知识知晓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相关知识知晓率对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knowledge awarenes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两组手卫生执行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本人的手卫生执行率为67.69%,高于对照组患者本人的47.69%;研究组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为90.77%,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的6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手卫生执行率对比[n(%)]Table 2 Comparison of hand hygiene execut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2.3 两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及转归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为7.69%,低于对照组的20.00%;研究组患者病死率为3.08%,低于对照组的12.31%,好转率为13.85%,高于对照组的3.08%, 两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及转归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及转归情况对比[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and outcome of multiple drug resistant bacteria infe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3 讨论
抗菌药物能够对多重耐药菌产生显著影响,若不能够对抗菌药物进行科学合理的使用, 不仅不利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 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菌群失调以及细菌耐药的情况[3-6]。当前可以明确的是,导致细菌耐药的机制,主要包括抗菌药物灭活酶、外膜药物通透性降低、药物作用靶位改变、生物膜形成、主动外排过度以及耐药基因水平转移等[7-9]。 从实际上来看,老年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通常需要对抗菌药物进行二联、三联甚至四联应用,受到身体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老年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相对较高,所以对于老年患者来说,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进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10]。
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这一情况, 手卫生是最便捷、经济且有效的预防控制方法,同时也是最简单且最重要的对多重耐药菌传播进行阻断的方法[11-14]。从总体上来看, 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在医院中为最高,其次为保洁人员,再次为护工,护工和保洁人员为接触患者及其周边环境最多的人群,有时还可能需要对患者的体液和血液进行接触,若其手卫生执行率相对偏低,则有可能强化多重耐药菌的传播[15-17]。而集束化护理应用, 使各方面人员的手卫生知识知晓率得到提升,对于手卫生的重视得到强化,也更有利于提升各方面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 特别是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 其手卫生情况能够对患者的多种病菌感染发生率产生重要影响作用[18-20]。
诊疗环境的清洁质量与感染控制效果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医院作为一个公共场所,其内部结构较为复杂,且工作性质较为特殊,环境中必然存在诸多病原微生物,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临床诊疗工作的难度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21-22]。且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在医院中,医护人员、住院患者以及各项物体表面均存在大量的细菌, 其能够导致医护人员、患者的手受到污染,并将此作为对病原微生物进行传播的媒介, 使医护人员及患者手部所接触的物体或邻近环境均受到污染[23-25]。所以有必要对医院环境进行有效清洁, 以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 需要注意的是,对物体表面进行清洁,需要对正确的清洁方式进行应用, 以避免出现二次污染的情况, 例如使用一次性湿巾对病房内的物体进行擦拭,同时保障各个物体擦拭无死角,并强化开窗通风过程中出风口和回风口的清洁, 以进一步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概率[26-28]。
除了对科学合理的集束化护理措施进行应用之外,在给予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对抗菌药物进行规范使用。 以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以及患者自身实际情况为依据, 对抗菌药物的种类、剂量,给药次数、途径等进行确认,以保障用药的合理性[29-31]。 在石冬梅[32]研究报道中,观察组经过集束化护理干预后,患者本人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及手卫生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84.00%和90.00%,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为7.81%,病死率为0.00%,好转率为7.81%。
该次研究显示, 研究组患者本人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及手卫生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69.23%和72.31%,手卫生执行率为67.69%;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及手卫生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93.84%和98.46%, 手卫生执行率为90.77%,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为7.69%,病死率为3.08%, 好转率为13.85%, 各项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该次研究结果与石冬梅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给予老年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能够提升患者本人、 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手卫生的重视程度, 有利于降低老年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概率, 也能够改善患者的转归情况, 可见集束化护理对于老年患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