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护治一体化品管圈活动降低康复病房呼叫器使用次数的应用研究

2022-03-18高长燕程吉英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5期
关键词:治疗师品管圈输液

高长燕,程吉英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康复疼痛科,重庆 400700)

品管圈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于1962年开始倡导推行的提高生产力的科学管理方法,是为解决某类问题由所有工作参与者共同组成的小团体,能充分发挥每名工作参与者的价值,实现管理质量的进步[1-3]。随着品管圈管理模式的不断普及,品管圈活动在医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且明显提升了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和综合能力[4-5]。医护治一体化是指临床医师、护士、康复治疗师在平等、自主、合作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专业能力,通过积极沟通与协调,共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医疗康复服务的管理模式[6]。康复病房特点为病房治疗集中(早上8:00开始患者到治疗室进行康复治疗,11:30陆续回病房治疗、输液等),生活不能自理患者较多,床护比为1∶0.3,医疗、护理、治疗密不可分等。本院康复疼痛科于2020年1-6月开展了以降低呼叫器使用次数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品管圈实施前(2020年2月)、实施后(2020年3月)各50例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5~76岁,平均(57.6±8.9)岁;文化程度:大学15例,高中13例,初中13例,小学及以下9例;职业类别:公职人员12例,工人18例,自由职业8例,无职业12例;原发疾病:脑卒中20例,脊髓损伤2例,颈椎病9例,腰椎间盘突出11例,面瘫3例,其他5例。研究组中男37例,女13例;年龄39~72岁,平均(52.4±7.6)岁;文化程度:大学17例,高中10例,初中12例,小学及以下11例;职业类别:公职人员9例,工人15例,自由职业13例,无职业13例;原发疾病:脑卒中25例,脊髓损伤1例,颈椎病7例,腰椎间盘突出10例,面瘫1例,其他6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类别、原发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 小组成员共11名,中位年龄35岁,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治疗师2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4名。选出圈长1名,护士长任辅导员。

1.2.2确定圈名及寓意 各圈员踊跃提出自己圈名、圈徽及意义,并投票确定以“幸复圈”为圈名和制定圈徽。寓意幸福(happiness)、康复(rehabilitation),HR代表幸福康复的寓意,同时,像一个人推着轮椅,护士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及双手托起患者走向康复。

1.2.3选定活动主题 各圈员本着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服务理念,根据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方面投票表决选定以降低呼叫器使用次数为活动主题。

1.2.4现状把握与要因方法 召开圈会讨论制作呼叫器使用原因查检表,通过调查4周得出实施对策前呼叫器共响铃1 398次,柏拉图分析以输液按铃最多,占77.6%,见图1。发挥各圈员头脑风暴,分析原因,并用鱼骨图进行整理,见图2。

1.2.5目标设定 改善前现况把握呼叫铃响次数共1 398次。根据改善前现况把握柏拉图分析输液按铃占77.6%,为本期活动改善重点。圈员能力是基于品管圈每名成员就管理目标对自己能力进行1~5分评估而推算的,本次品管圈成员能力为4.2分,圈员能力为4.2/5×100%=84%。改善幅度:累计百分比×圈员能力=77.6%×84%=65.1%。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幅度)=1 398-(1 398×65.1%)=488。目标值由原来的1 398次下降至488次。下降幅度为65.1%。

1.2.6对策拟定与实施 针对图2所示的主要原因,根据圈能力及可行性制定对策方法,并采用PDCA[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理)]循环不断修订与完善,具体方法如下。

1.2.6.1加强健康宣教 责任护士做到一对一健康宣教,增加呼叫器正确使用宣教内容,告知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护士会经常巡视病房,不必担心输液完毕没有护士来续液或拔针,并定期进行评估。选定健康宣教专员,负责宣传资料、整理和收集。病区定期开展工休会,进行相关健康宣教。健康宣教加入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

1.2.6.2弹性排班 从11:30开始患者陆续回病房开始输液、护理及治疗,11:30~15:00根据情况合理调配护士,设立机动班,安排机动班在高峰时段协助。加快对新护士的培训,使其能早日独立上班,采用高年资护士与低年资护士合理搭配模式。

1.2.6.3主动巡视,建立“二级护理站” 严格落实责任整体护理工作职责,要求责任护士工作在病房,将康复疼痛科病房分为2个小组,1组责任护士负责巡视1~21床,2组责任护士负责巡视22~39床,每个小组有固定的治疗车,相当于“二级护理站”[7]。在治疗车推出治疗室前将用物准备充分,在治疗车上层将液体按床号顺序及液体需要先后输入顺序摆放,将后续配置好的液体也按顺序摆放在“二级护理站”,随时巡视患者,让患者感受到随时有护士在巡视自己,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规定在输液高峰时段护士不得进入护士站书写护理病历。

1.2.6.4调整工作流程 细分亚专业,与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亚专业保持一致,每个亚专业组以医疗组长作为该组负责人开展临床工作,以患者为中心,跟随各组参加晨交班、查房等。通过医护治一体化晨交班、查房能对患者病情进行动态观察和了解,能不输液的患者及时停止输液,能更准确地为患者制定每天治疗动态和计划。通过各亚专业组沟通商议,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患者治疗流程,安排康复理疗与输液的时间段,避免造成集体式康复治疗和集体式输液,由各亚专业组成员协调安排。

1.2.6.5输液报警器的使用 患者完成康复理疗后回病房开始输液,在输液过程中患者及陪护由于疲劳易睡着或因担心空气进入身体而随时关注输液,不能得到好好休息,不利于下午的康复治疗。避光药物需使用避光输液器,难以看清液面。特别是无陪护患者在输液过程中非常紧张。这些原因均增加了患者的负担,不利于患者的康复。通过积极倡导,在医院及护理部的支持下病房购买40个输液报警器,凡输液的患者均使用输液报警器,当有空气通过输液报警器装置时装置会发出响声,同时亮红灯提示,可减少患者、陪护的误按,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在为每例患者输液时均安装输液报警器,为患者讲解其作用及注意事项,护士可根据响声及时过来处理,也可待装置发出响声时按呼叫器,减少了呼叫器的使用。在输液过程中嘱患者放松心情,好好休息。

1.2.7观察指标 (1)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呼叫器使用次数。(2)品管圈活动前后对每名圈员品管圈手法、团队精神、脑力开发、协调沟通、活动信心、责任荣誉感6个内容进行评价,每项分值为0~5分,分别统计这6项内容的总分,然后得平均分,并比较活动前后评分,评价无形结果。

2 结 果

2.1有形结果 实施后呼叫器使用次数明显减少,由每天49.9次降至8.0次,患者满意度由90.1%升高至98.8%。目标达标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8-49.9)/(17.5-49.9)×100%=129.3%,进步率=(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100%=(8-49.9)/49.9×100%=84.0%。品管圈活动前后呼叫器使用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品管圈活动前后呼叫器使用情况比较次/天)

2.2无形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提高了医护人员品管圈手法、团队精神、脑力开发、协调沟通、活动信心和责任荣誉感。见图3。

3 讨 论

3.1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病房呼叫器使用次数具有明显效果 WHO明确规定昼间病房声音强度宜在35.0~40.0 dB(A),如超过50 dB(A)则为较吵闹。有研究表明,相比明显噪声环境,低噪声治疗环境时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影响较小[8-9]。此外,有研究发现,噪声刺激会使患者出现烦躁、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进而出现易疲劳、失眠、血压升高等,导致疗效不佳。有研究证实,噪声会分散医护人员注意力,容易疲劳,导致反应迟钝,工作效率降低10%~50%,差错率也会上升[10]。由于康复病房存在集中性(8:00康复治疗室、11:30回病房、15:00康复治疗室)特点,11:30~15:00是病房治疗、护理及输液的主要时间,因此,病区噪声最高的时间为11:30~15:00。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针对呼叫器使用频繁的问题,发挥各圈员的头脑风暴,找出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护理对策,尽量不影响患者休息,并用PDCA循环不断修订与完善,制定了标准化流程,取得了明显效果,病房呼叫器使用次数明显减少,有效降低了康复科病区噪声,为患者营造了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提高了患者的休息质量,同时,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避免了医疗事故的发生。

3.2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康复科大部分患者自理能力较差,日常生活需要帮助,通过加强宣教、主动巡视、优化工作流程等使医务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增强,让患者感受到医务人员随时在身边,住院患者满意度由90.1%提升至98.8%。特别是输液报警器在科室的广泛使用,消除了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紧张情绪,让患者及家属能得到较好的休息,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广泛好评。目前,输液报警器装置已在全院推广使用。

3.3医护治一体化工作模式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 传统康复工作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传统康复工作模式未分亚专业组,康复医师、护士、康复治疗师之间缺乏相互交流、讨论,大多数均为独立工作,彼此缺乏交互性,这种工作模式不利于康复医师、护士、康复治疗师对患者病情进行动态的观察和了解,患者的护理及康复治疗计划不能及时得到调整,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和各专业知识的拓展。而康复医学具有综合性,学科涉及领域广泛,要求康复医师、护士、康复治疗师对医学和相关学科知识均要掌握,具备综合能力[11]。AOKI等[12]研究表明,组建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护士、营养师等多学科协作的专业团队是疾病康复期的高效干预模式,能为患者提供全面、科学的康复护理,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采用康复医师、护士、康复治疗师一体化工作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医疗工作,这种工作模式有利于康复医师、护士、康复治疗师的沟通、协作,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综上所述,医护治一体化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康复科病房降低了呼叫器使用次数,为患者营造了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并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了医务人员工作效率,避免了医疗事故的发生。

猜你喜欢

治疗师品管圈输液
2022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火热招生中
2021 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即将开班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应用的疗效分析
探究品管圈在手术室安全核查管理中的应用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失眠男女]
[失眠男女]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