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移动卒中单元车载手术1例报告

2022-03-18郭松韬李洪岩张洪钿李方睿吴喜郭伟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方舱头颅车载

郭松韬,李洪岩,张洪钿,李方睿,吴喜,郭伟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37岁,主因“突发头痛、头晕2 d,意识障碍5 h”于2021年5月26日在当地医院就诊。该患者就诊前两天,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头痛、头晕,伴恶心、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肢体无力及麻木症状,在家中观察逐渐加重,就诊当日中午出现意识障碍,表现为问话不答,偶有遵嘱动作。2021年5月26日15:10急去当地医院就诊,于15:15头颅CT检查结果示小脑梗死(左侧为主)合并脑积水(图1);并行血常规、凝血四项、生化等检查,结果基本正常。因患者病情危重,于当日17:03由120救护车向兴安盟人民医院转运。本院卒中中心在获得抢救通知后,17:15派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移动卒中单元(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mobile stroke unit,5G MSU)进行对接。5G MSU救治小组人员由卒中中心医师和护士、麻醉科医师、急诊科护士及120车队司机组成。历时2 h车程后,于19:05 5G MSU与患者乘坐救护车在约全部路程的中点位置进行对接。

图1 术前外院头颅CT检查结果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房颤动病史;否认家族遗传性病史。

5G MSU接诊时查体:体温36.9 ℃,脉搏5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0/70 mmHg(1 mmHg=0.133 kPa),血氧饱和度100%。患者浅昏迷状态,查体不合作,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58次/分,心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神经系统查体:颈项强直,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 mm,直接对光反射及间接对光反射迟钝,四肢肌张力正常,四肢刺痛屈曲,双侧膝反射阳性,双侧Babinski征阳性。

辅助检查:当地医院实验室检查(2021-05-26)结果示白细胞13.1×109/L,红细胞4.9×1012/L,血红蛋白160 g/L,血小板321×109/L,随机血糖7.31 mmol/L,凝血功能、电解质、肾脏功能、肝脏功能等均未见异常。

初步诊断:小脑梗死伴梗阻性脑积水。

诊疗经过:5G MSU对接患者后,查体见患者为昏迷状态,立即使用车载移动CT复查头颅CT,结果示左侧小脑半球大面积梗死压迫脑干及中脑导水管,致幕上脑积水加重(图2)。通过5G MSU配备的5G远程会诊系统,与本院卒中急救指挥中心的医师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专家进行远程会诊,共同商议抢救措施。各位专家讨论后一致认为患者随时有生命危险,建议车上急行脑室外引流术争取抢救时间,到院后桥接后颅窝减压术挽救患者生命。护士快速进行备皮、导尿等术前准备后,在丙泊酚注射液静脉麻醉联合1%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麻醉下急行右侧脑室外引流术。患者取平卧位,头部正中位,取发迹内、中线旁右侧各2.0 cm为穿刺点,待静脉麻醉起效后,采用碘伏消毒术区,铺无菌巾,1%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局部麻醉,电钻钻透皮肤及颅骨,引流管向双侧外耳道连线中点方向穿刺,深约6 cm,引流出无色脑脊液,压力较高,缓慢释放约20 mL后压力降低,连接引流袋,辅料包扎,术毕,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意识状态好转,20:04复查头颅CT示脑积水明显缓解,无继发脑内出血(图3),急返回本院。22:08到达医院后,完善相关检查,22:43行头颅CTA检查排除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等疾病(图4)。急诊绿色通道入手术室行开颅手术治疗。2021年5月27日00:46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后颅窝减压术,4 h后手术顺利结束,术后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术后第一天患者神志转清,复查头颅CT结果示颅内压力减轻,脑积水缓解,未见继发性脑出血和脑梗死(图5)。患者病情平稳后转入神经外科继续治疗。

图2 脑室外引流术前移动头颅CT检查结果

图3 脑室外引流术后移动CT检查结果

图4 入院后行后颅窝减压术前头颅CTA检查结果

图5 后颅窝减压术后第一天头颅CT检查结果

通过多学科的积极抢救和治疗1个月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神志清楚,四肢活动自如,未遗留神经功能障碍症状,2021年6月24日头颅CT结果示后颅窝术后改变,脑室形态正常(图6),故痊愈出院。

图6 出院时头颅CT检查结果

2 讨论

移动卒中单元(mobile stroke unit,MSU)的概念由德国学者在2003年最早提出[1]。目前,MSU在国外已得到快速发展,在我国仍处于初始阶段,主要应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院前急诊溶栓治疗。相关研究表明,MSU可以缩短患者发病到溶栓时间,并且不增加患者的不良预后[2]。然而,尚未发现关于MSU上行车载手术案例的文献报道。

目前,车载手术主要有手术方舱和手术帐篷两种形式。手术方舱形式以法国与美国产品多见,优点是机动灵活,方舱展开耗费时间短,安全防护性能好[3];缺点是手术方舱展开时对地形要求较高,制造和维护成本较高[4]。手术帐篷形式以意大利和俄罗斯产品多见,优点是手术空间大、制作成本低,手术方舱对地形要求不高;缺点是帐篷展开耗费时间较长,大型保障设备和医疗设备不便于运输和携带,防护能力较弱[3]。国外也有产品采用帐篷和方舱组合的形式[3]。国内有单位采用在普通运输车上改造的方式建成手术车,可进行野外抢救休克、外伤急救手术等救治,但较难达到Ⅱ级手术的洁净度要求[5]。

本病例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5G MSU进行车载手术治疗。该车上配备国产的小型移动CT扫描仪和医疗检查、检测设备,可以将患者头颅CT扫描数据、检验结果以及实时的监测情况等信息通过5G信息传输技术传回到院内指挥中心或院外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获得远程技术支持和治疗指导。该病例正是利用了5G MSU上5G信息化的特点,在患者转运、术前评估、手术操作、术后处理等过程均获得了院内外远程技术支持,为顺利进行手术提供了技术保证。另外,该5G MSU体积与普通救护车相仿,具备机动灵活的特点,车上配备的车载CT适合在地形复杂的情况下工作,对患者病情评估、手术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5G MSU在术前已进行空气和物表消毒,确保手术环境的相对无菌,但目前尚无5G MSU消毒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指南,术后常规给予抗炎、脱水、对症等治疗,患者并未出现发热等感染症状。但是该MSU内部空间有限,操作空间较小,仅可容纳3~4名手术相关人员,因此对手术团队组合有较高要求,至少要包括神经外科医师、麻醉师、护士、CT技师4名,相互配合默契方可顺利完成手术。神经外科医师作为团队的主导,完成钻孔手术的同时,还需指导其他人员相互配合,完成手术。麻醉师要进行镇静、镇痛的治疗,确保气道通畅,随时准备进行气管插管调整为全身麻醉手术,护士确保环境消毒和器械的无菌操作,全程协助神经外科医师和麻醉师完成手术。

该手术开创了卒中救治的新模式,但仍有许多方面需要探讨,如手术消毒方式、麻醉方式、专用的车载手术器械选择,手术操作流程和法律法规等,需要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改进和积累经验,使其尽早形成临床治疗规范。

致谢:兴安盟人民医院额布、李智强、徐建新、李爱争、李方睿、赵春伟。

猜你喜欢

方舱头颅车载
郭亮:“甘愿为党献头颅”
方舱日记
情满方舱
情满方舱
高速磁浮车载运行控制系统综述
油菜花
智能互联势不可挡 车载存储需求爆发
嵇康·绝响
基于ZVS-PWM的车载隔离DC-DC的研究
一种整体式垂直扩展方舱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