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脉钱塘”
——杭州钱塘江博物馆展陈设计

2022-03-18陈诺王维康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3期
关键词:观潮钱塘江文化

陈诺 王维康(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杭州钱塘江博物馆是一座以钱塘江及其流域为对象的专题性博物馆,围绕钱塘江的潮水,海塘,流域内风土人情,自然生态环境展开。成为一座融合展示、宣传、学习、教育、研究与文化普及、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博物馆。多角度全方位地收藏、保护、研究与钱塘江流域历史文化发展有关的文物和史资。

一、基本陈列内容

展陈思路考虑为:一层主要展示钱塘江及潮的自然成因,钱塘江潮的不同形态、最佳观潮点,利用图片、地图、沙盘模型、4D 沉浸影院等技术手段;二层为古海塘的修筑,历史上的潮灾害,历代筑塘、海塘管理,设计古海塘模型、抗击潮水的场景复原,以藏品结合影像的方式,还原钱塘江沿岸人民抗击潮水,修塘筑堤的过程;三层为钱塘江潮的人文风俗与遗产保护,弄潮儿、观潮与观潮诗词、传说与风俗;钱塘江潮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申遗探索考古成果;古籍、绘画作品,观潮场景复原,诗词展示墙,遗产点的模型、考古视频,未来钱塘江保护规划蓝图等。

除了展陈空间,观景(钱塘江)、时尚休闲、教育(第二课堂、游学)、生态(背靠生态公园)都可以纳入,使博物馆、艺术馆、体验馆的功能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二、一脉钱塘——钱塘江自然厅

(一)江流之始 沧海桑田

杭州钱塘江的形成是浙江地质运动的组成部分,流域的构造运动为河流的形成提供了基础。钱塘江水系的雏形形成于晚白垩世,整体水系则形成于渐新世。钱塘江水系形成后,由于复杂的水动力条件,河道、滩涂、河口的变迁非常频繁,可谓历尽沧桑。钱塘江流域支流众多,水系发达,全江有集水面积大于100 平方千米的支流143 条,其中北源新安江有33 条,南源兰江有60 条,在干流两侧呈羽状分布。分布在钱塘江左右两侧的支流与钱塘江干流一起,组成了庞大的钱塘江水系。

(二)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钱塘江曲折蜿蜒入海,在浙江大地上留下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卷,梦幻新安、悠悠衢江、秀水千岛、独绝富春、磅礴钱塘,每一段江流,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美丽,吸引着无数游客,有人徜徉其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钱塘江流域独特的自然风光,令人感慨万千、神往不已。(见图1)

图1 帆影塔色

钱塘江流域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加上两岸复杂的地形,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经鉴定和确认的各类植物有1200 余种,动物约有600余种。水下生态资源更是丰富,钱塘仅仅就鱼类资源而言就共有203 种。钱塘江不仅仅养育着两岸的人民,更哺育了千千万万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生灵。

(三)钱塘问潮 诗词钱塘

站在钱塘江边,面对浩浩荡荡的钱江潮水,我们或许应当对其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动画视频还原南宋弄潮儿的场景,可设置体感游戏让游客穿越时空体验弄潮时的惊心动魄。结合横渡钱塘江、国际冲浪等体育赛事,现场直播展示现代的弄潮。

“把酒问东溟,潮从何代生?宁非天吐纳,长逐月亏盈。”宋代范仲淹对于钱江潮的成因提出了自己的猜测。关于钱江潮的成因,民间还流传着潮神伍子胥和文种的传说。事实上,诚如范老所言,钱江潮的形成和月球引力相关,但作为独绝天下的涌潮,钱塘江的喇叭形河口和河口沙坎是其产生惊人气势的根本原因。

钱江潮不仅气势宏伟,而且波形变幻万千。既有横贯江面的一线潮,也有前后相伴的二度潮、去而复返的回头潮、形似蘑菇的兜潮,还有呈现“人”字、“十”字形状的人字潮和十字潮等,表现形态各异,可谓变幻万千。(见图2)

图2 钱塘江潮

除了“八月十八潮”时大规模的观潮活动之外,钱塘江平时的观潮者也络绎不绝。来来往往的文人墨客通过自己的创作,逐渐形成了一种以钱塘江畔为创作原地,以钱江潮为关注对象,以文章、诗赋、绘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反映钱江潮千姿百态的观潮文化现象。从春秋到元明清,所有文人雅士中,真知灼见者,品味高雅者比比皆是,为文学艺术领域留下了一批宝贵的财富。(见图3)

图3 钱塘江弄潮儿

三、兴利除弊——钱塘江水利厅

在钱塘江流域开发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贯穿着防治自然灾害的艰辛历程。人们认识钱塘江、开发利用和保护钱塘江的历史,就是一部兴利除弊的创业史。钱塘江流域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陆续建设了众多水利工程,从海塘到干渠再到水电站,谱写一曲人水和谐发展之曲。

(一)修堤筑塘

肇始时期的海塘:东汉华信筑塘;唐代初步建成海塘系统;五代吴越国时期修筑“捍海塘”并创筑竹笼石塘;宋元时期筑塘工程的发展:柴塘-石塘-石囤木柜塘;明清海塘工程的发展;近现代海塘建设。钱塘江古海塘现存长达400 多千米,明清及以前的古海塘实物遗存百余千米。周边文物古迹密布,地域特色明显,文化内涵丰富,文化意义深厚,文化特质鲜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建筑、科技和文化遗产。

(二)沙地围垦

钱塘江河口长期以来采用“以宽制猛、不与海争利,退守加固内堤”的防御策略,将堤防筑在远离主流的滩地上,依靠滩地来消耗潮能,大片滩涂被冲蚀,不能被利用。为改变这种被动局面,20世纪60 年代确定了“全线缩窄,以围代坝,自上而下,逐步实施”的整治方案。经40 余年的实践,使闸口至尖山长约90 千米的江道堤线控制在规划线以内,达到了稳定江道、提高防洪御潮能力、改善排涝航运条件、增加土地资源探护涌潮景观等目标,成为国内强潮河口治理成功的典范。动画展示围垦的过程,结合新时代解读,突出钱塘江人民不服输艰苦卓绝的精神。

(三)新安江水电站

新安江水电站建于1957 年4 月,是1949 年后中国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主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力发电站。被人们誉为"长江三峡的试验田",是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范例,是中国水利电力事业史上的一座丰碑、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杰作。

电站建成投产于1960 年,至2010 年已安全稳定运行50 周年。为国家建设大型水电站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国内多座大中型水电站输入了大量人才。

四、钱塘史话——钱塘江历史文化展厅

(一)逐水而居 文明发端

钱塘江流域最初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他们是生活在今建德境内的晚期智人“建德人”。而在沿江顺流不到一百公里的桐庐县延村,人们又在一个钟乳岩石的洞穴中发现了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化石。钱塘江畔古人类在这里逐水而居,开始了自己的文明故事。到了新石器时代,上山文化的水稻遗存、跨湖桥文化的独木舟,良渚文化的水利工程、河姆渡文化的干栏式建筑无一不体现着史前人类在钱塘江的影响下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文明。(见图4)

图4 康熙南巡图

(二)一带一路 华美天城

永嘉南渡之后,钱塘江流域地区的政治经济地位有了显著提升,但和邻省江苏仍不可同日而语,杭州在这一时期也只是山中小县。然而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辟,以杭州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络体系开始形成,杭州迅速崛起,到了宋代成为一国之都。从这以后整个浙江都生机勃勃,便利的航运系统、愈发重要的政治地位、活跃的商贸活动……可以说,钱塘江和京杭大运河直接决定了浙江历史发展的走向,是浙江的“一带一路”。(见图5)

图5 浙江第一码头

(三)隐逸山水 兼济天下

钱塘江不仅以它通畅的水道给人们带来了物质的繁华与富庶,更以其独特的秀丽与壮美滋润了人们的情怀。从严子陵到范仲淹到黄公望,钱塘江是他们的精神家园、隐逸之处。从孔子后人到诸葛亮后人到孙权后人,钱塘江是他们的庇护之所、扎根之地。从陈亮到王阳明到黄宗羲,钱塘江是他们经世致用、天下为主思想的源泉。这也是为什么,明清时期的钱塘江畔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思想家。

(四)非遗技艺 源远流长

包括故事传说、音乐舞蹈、人物纪念、生产习俗、地方物产等,其中传说习俗等表现为纯粹的非物质形态,等依托于物质本体、组合成丰富多彩的海塘非物质文化氛围。这类遗产,记述了海塘的建筑与演变历史,阐发了人们对海塘的心理暗示与美好愿望,表现出与海塘海潮相关的生活心态与风俗习惯,抒发了对海塘人物的无尽怀念,承载了海塘的历史文化,表现出海塘文化的不朽活力。钱塘江博物馆作为以“钱塘江”为核心的专题性博物馆,将会在钱塘江古海塘.钱塘江潮申遗工作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展陈定位可围绕申遗工作展开,建立学术研究交流平台、助推钱江潮与古海塘联合申遗。化申遗内容于展陈,着重展示钱塘江潮——自然遗产,钱塘江古海塘——文化遗产。在阐释古海塘的普世价值、与其衍生的生活传统、艺术文化等人文方面下功夫。

五、结束语

钱塘江博物馆作为拥江发展文化带、文化兴盛行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弘扬钱塘江优秀传统文化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传承钱塘江文化基因、延续钱塘江历史文脉、激发钱塘江文化发展活力,发扬“勇立潮头、修行进取、诗逸栖居、融通共享”的钱塘江文化精神,使钱塘江文化历久弥新。

猜你喜欢

观潮钱塘江文化
观潮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在钱塘江边长大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浙江海宁:钱塘江再现“交叉潮”
男子观潮被卷走后又被拍回岸
南有钱塘观潮 北有呼玛开江 民族争艳 玉石增辉
谁远谁近?
钱塘江
赵学敏书法作品《七绝·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