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中功能可供性的符号学运用
2022-03-18白宇恒
白宇恒 吴 琼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1816)
0 引言
随着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提升,同质化产品已无法满足市场的多元需求,产品设计的个性化与创意逐步成为核心竞争力。针对产品设计,符号学研究产品信息的加工与传达过程,包含信息编码、信文传递、信息解码等,着重研究产品信息“怎么传达”;而功能可供性概念,对设计的创意探索有很大启发,能帮助确定项目方向,着重研究产品信息该“传达什么”。明确“传达什么”与“怎么传达”后,产品概念与产品造型功能配置便能得到基本确定。本文以产品符号学方法为向导,寻求将功能可供性运用于产品设计工作的方法。
1 产品符号学基本理论
1.1 产品符号学概念
符号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现象中系统化符号的理论[1],一切实体在人察觉、思考、解读后,都具有符号性,因此符号学在性质上,更近似宏观范畴下对微观个体的认知方法,其目的在于建立广泛可用的交流规则[2]。
产品是人类用于生存生活的身体及意识延伸,任何产品必须具备实用功能。伴随使用者的使用,其接触经验与使用体验逐渐同产品产生直接关联,进而结合成为象征功能。这对表里属性契合于符号学中意指过程的能指、所指关系(如图1所示),因此在概念上用符号学来分析产品是合理且必要的。
图1 产品与符号对应关系
随着微电子产品普及,功能被集成于数字化交互,如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产品的造型设计不断向扁平化、极简风格看齐。针对面向大众的产品,“形式追随功能”的传统思路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趋同现象,是设计思路与技术形式的偏差。实体交互环境下功能对形式的引导价值,适于当时的交互载体,当触碰面板侵占机械为主的交互形式,功能引导出的形式被统一于平面内,因此在设计思路上也需要应对的拓展。
产品符号学关注产品自身信息的表达,从用户的使用、逻辑习惯入手,让产品作为交互载体去适应人的视觉理解和操作过程[2]。以符号学指导设计,能摆脱功能指向的束缚,转而以信息传达的新思路将人性化关怀融入产品。
1.2 产品的符号传达
产品符号学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看作设计符号的传达过程[5],如图2所示:以设计师、生产方为主的发信人,以产品设计的一般过程为模型,将产品要传达的文化价值进行编码,形成产品设计原型(即信文,可感知的物理化表现体[1])。设计原型经过工艺设计、产品试制、批量生产等多个步骤后,将批量产品传达给使用者即收信人。而传达过程中工程、材料、工艺、生产多方因素介入[6],形成噪声影响信文传递。使用者作为收信人,通过自身的习惯经验将接收的信文即产品,进行解码、重构信息,最终带有一定偏差地实现产品价值。
图2 产品符号的传达过程
2 功能可供性概念阐述与分析
2.1 功能可供性概念
功能可供性是美国知觉心理学家詹姆斯·吉布森James Jerome Gibson,在其创设的生态心理学中提出的概念[7]。它由单词afford(给予、提供)名词化而来,指个体所处环境提供给生物的意义与价值,客观存在于自然界中(物质、事件、生物等对于单一个体都可归于环境范畴)。例如自然界的山洞可供动物居住,而即使没有动物居住,山洞“可供居住”的功能仍然存在;牢固的纸箱可供人坐下歇脚,也作小桌放置物品,多种功能同时存在。
在设计概念中,功能可供性指善加利用物品属性,使设计能够对使用者提供功能、效用[3],可译为“功能可供性”(避免歧义,后文以功能可供性指代)。唐纳德·A·诺曼首先将功能可供性引入设计,将功能可供性衍生解释为“可感知功能”。深泽直人主张的“无意识设计”正是对功能可供性的优秀解读与运用。
2.2 功能可供性案例与分析
深泽直人的沙锤调味瓶,将沙锤的形态运用于调味料的容器上。他把洒调料的动作与沙锤的甩动联系起来,一方面在形态上靠近沙锤以赋予视觉上的趣味,另一方面它的造型也明确地对自身使用方法加以解释。
从符号学角度看,发信人将甩动的使用方式与沙锤形态象征作为关键信息,以实际使用经验为依据,对信息进行高质量编码并将信文传达给收信人。沙锤作为常见乐器,形态编码具备广泛的识别度,收信人能用常识经验完成解码。设计者将创意融入其实用功能和象征功能,既对使用方式进行了重新诠释,又以独特的巧思实现了象征功能。
3 功能可供性的符号学研究
在产品设计方面对功能可供性概念的利用,本质上是为了在旧规则无法适应新条件时寻求突破,即拓宽符号编码规则,因此需借助产品符号学理论帮助分析。
3.1 功能可供性符号化分析
功能可供性强调产品自身文化价值信息能被收信人识别、解码、使用,且独立于收信人的解码规则。例如高背椅涵盖支撑、倚靠、置物、架衣、顶门、垫高等多个功能,而收信人在解码时往往获取不了全部功能信息。因为高背椅最常用于坐下和倚靠,而其他功能是发信人对常用功能编码以外,产品的自带属性。在收信人出现需求时,他会以此需求为中心对高背椅进行解码以获得相应功能信息,进而发挥其他功能价值。
因此功能可供性在产品信息传达过程中,是经发现后编码为信文的实用功能与象征功能,其涵盖范围基本同产品文化价值一致。而在解码阶段,收信人会根据自身需求以及对同类产品使用、识别的经验和习惯[8],来获取自己需要的价值信息,如图3所示。
图3 功能可供性符号分析
对于宏观产品概念,交互过程的感知有难易之分[4]:交互越易被感知,就越能帮使用者理解其使用方式,同类产品的形式与交互的联系性就更易确定,进而形成通俗编码规则;交互越不易被感知,使用者就越难意识到功能的存在,但当发信人将其作为核心信息并以恰当的信文传达时,收信人获取信息时会拓宽自身编码规则,在信息传达的同时得到“启发”,是创意驱动设计的重要实现渠道之一。
3.2 传达过程的信息流动
产品符号学回答“怎么传达”的问题,功能可供性回答“传达什么”的问题。产品符号学,研究信息在设计方——产品——使用者三者依序流动的方式及各因素间关系;功能可供性概念,则研究设计方——产品——使用者三者从两边向中间获取信息的方式,即旧产品文化价值形成了设计方编码规则与使用者解码规则,设计方利用编码规则设计出新产品,再由使用者解码,而新产品的解码过程又丰富了双方旧有规则系统,不断延续、螺旋上升,如图4所示。
图4 两种视角下的信息流动
联系产品符号学视角,设计方要根据使用过程的行为及思维模式,来确定产品应传达的信息,进而实现信文的编码[9]。这是信息由设计者注入产品再传达到使用者的过程,设计方对文化价值编码(调研、分析、计划、试制等)以满足使用者的实用需求;而在现实中,使用者的需求信息,也经过编码(购买行为、售后服务、日常使用、被调研、设计批评等)后作为反馈传达给设计方,以满足设计者的定向需求。
经过对功能可供性与产品信息流动的分析,为充分发挥功能可供性在设计工作中的作用,设计者须对现存产品的功能实现形式(文化价值编码)与使用者操作的行为(文化价值解码)进行结合分析,而文化价值的编码与解码,映射到产品与用户上就是形式与交互。
4 功能可供性符号利用方法
4.1 形式导向的唤醒方法
形式作为功能载体,具备由设计方编码的目的性功能,与基于实体固有属性的存在性功能。两者皆属于功能可供性范畴,后者不经由编码规则加工,因此使用者的解码过程常常无意中将其忽略。因此对存在性功能作为关键信息进行筛选与编码,能调动使用者主动对曾被自己忽略的信息进行解码,得到自身解码规则被拓宽而带来的启发感,本质上是对解码规则中不常用部分的“唤醒”,即唤醒特定信息与信文的联系[10]。
例如深泽直人的一件雨伞作品,以人们常见的无意识行为——携带雨伞和袋装物时将袋子挂在伞柄上以便行动作,为重点进行编码,在伞柄底部开出一个凹口专门用于安置袋子,简明地唤醒使用者沉睡的解码规则,将此形态信息解读为“把袋子挂在这”的信息,同时完成传达与唤醒的任务。
4.2 交互导向的移植方法
交互作为功能实现的过程与手段,存在于使用者与产品互相间的信息传达、解码和反馈:使用者获取产品信息,根据需求进行操作,将需求信息经操作行为输入产品,产品接收信息并按内系统预设反馈运行,在外系统表现为功能运作的状态或结果,使用者接收外系统信息来判断需求是否得到满足,进而决定是否再次操作,如图5所示。
图5 交互行为分析
在使用者视角,交互行为是自己的操作行为与结果,其因果关联构成了整个使用体验。日常经验会逐渐固化特定行为与特定结果的关联,形成解码规则;在产品视角,交互行为是在预设规则下对接收信息进行反馈。
4.2.1 交互移植联系
如果将行为、结果的联系加以干涉,用不同的结果来反馈行为,处理不当会造成使用者解码反馈信息的失败,造成误操作而无法实现功能;若处理恰当,使用者仍能识别解码不同结果,此结果与原行为形成新的联系,也就是交互移植联系。
例如深泽直人的壁挂式CD机(见图6),它将壁挂抽风机的拉绳开关进行干涉,分离“拉动”的交互行为与“打开风扇”的结果,将“拉动”移植到CD机上,与“打开CD机”形成新的联系,同时也保证使用者顺利解码。
图6 深泽直人壁挂式CD机
4.2.2 象征移植联系
产品象征与其交互、结果也存在固定联系,如果干涉“象征——交互、结果”的联系,处理不当会造成使用者对反馈信息的解码失败,造成误操作而无法实现功能;若处理恰当,使被干涉双方的交互、结果相同或可变通,就能保证交互、结果信息的顺利传达并与不同的象征形成新的联系,即象征移植联系,往往能带来巧妙的趣味。
例如深泽直人的鞋模收纳袋(见图7),将袋子的底部做成鞋底的样子。提取了鞋底“放置于地面”与“静置于地面”的“交互、结果”关系,收纳袋与鞋底两者“交互、结果联系”本就相同,移植的是不同的象征载体,形成了新的“象征——交互、结果”联系。
图7 深泽直人鞋模收纳袋
5 结语
本文以符号学方法对功能可供性的概念及运用进行阐述分析。通过研究功能可供性在产品设计中所能起的作用,结合实例加以分析,归纳出了数个功能可供性的利用方法。
帮助设计者找到理解功能可供性在产品设计中如何发挥作用的线索;证明了符号学能在产品设计的分析复盘中发挥作用,帮助梳理思路进而在方法论上得到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