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内审结果运用难题助推国企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以A公司为例

2022-03-18陈崴何峰周梁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财会学习 2022年8期
关键词:内审部门考核

陈崴 何峰 周梁 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引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对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提出明确要求和作出工作部署,这对于在复杂环境下更好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张强(2021)认为统筹发展和安全要从系统思维、创新驱动、结果导向等五个方面入手;虞崇胜(2021)提出既要关注速度(发展问题),也要重视平衡(安全问题);高培勇(2021)提出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契机和转折点,我国已走上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之路。内部审计具有增加企业价值、促进企业实现发展目标的职能,是推动国有企业实现“十四五”战略目标的重要力量。内审结果运用是内审流程的最后闭环,深化审计结果运用不仅是充分发挥内审增值作用的关键,而且是助推地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和维护经济安全发挥增值作用的基石。

一、审计结果运用主要存在问题

审计结果运用对实现企业合法合规、提质增效及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现以国有企业A公司为例,分析审计结果运用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一)内审部门职责定位不高导致内审结果不受重视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2018,以下简称《规定》)的颁布标志着内审工作的定位、使命和职责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但因政策实施的滞后性,A公司内审部门的职责定位仍被界定为财务工作的再监督部门,类似于财务部门的“稽核员”。内审部门被列为行政类职能部门,而不是提供增值服务的技术部门,从而导致内审人员配置及权威性不足,内审结果未能与外审结果一样被摆到重要地位。

(二)内审组织管理模式不完善导致内审效果打折扣

A公司内审部门采取向董事会负责、由董事长分管的管理模式,在实际工作中,董事长主要关注、把握全局性问题,对内审提出的具体业务方面问题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一一部署,对问题落实的时效性和效果存在一定影响。此外,因为董事长的重视,部分性质不严重的问题有时会产生“小题大做”的负面影响,审单位(部门)的抵触心理导致审计结果运用效果被打了折扣。

(三)审计整改机制与配套制度不全面导致整改难落实

A公司内审部门在风险导向及增值型审计理念指引下,提出的问题多涉及内控缺陷、风险控制、运营效率与效益方面,问题分类与定性成为审计结果运用中的关键。“可/否”问题易定性(如合法合规问题),“好/坏”问题难定性(如成本管控、经济效益问题)。从公司治理高度查找的非合法合规问题因不具有强制性且涉及多部门,使得确定牵头部门成为构建审计整改机制中的难点。

(四)审计整改控制环境不佳导致整改工作被动

A公司审计整改尚未完全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责任单位(部门)认为整改是配合内审部门工作,对其整改主体责任意识不足;整改关注点仅在问题表面,缺乏以点带面的举一反三;多部门协作整改时,常出现避重就轻、推诿扯皮现象。责任单位(部门)没能从更高层面理解整改工作重要性并将整改跟企业甚至个人风险挂钩,这是企业内控环境对审计结果运用的间接影响。

(五)整改监督合力未形成导致审计监督存在盲区

A公司内部监督力量包括内审、纪检、人事、财务等,各监督主体从属不同的管理体系,拥有各自独立的管控要求。《规定》等法规要求内审部门应加强与其他内部监督力量的协作,A公司的做法,一是内审部门联合纪检部门开展专项审计;二是内审部门参与纪检部门等监督主体组织的专项检查。由于尚未形成系统的数据信息共享、监督结果互认以及监督标准衔接等协作机制,存在监管盲区。

二、实现增值型审计结果运用的途径

审计结果运用属于审计监督的“最后一公里”,针对上述问题,A公司从增值型审计角度提高审计结果运用效果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提高内审部门职责定位并落到实处

《规定》及相关规定将内审履职的视角从业务层面提升到治理层面。有为应有位,有位更有为,内审定位的提高才能将国家对内审提出的新要求落地。提高内审定位有两个关键环节,一是提高部门定位,将内审部门从价值链后端调到前端,有两档,一个是比职能型后台部门高一档,另一个是与生产一线部门同一档,具体根据内审部门对所在企业能产生的直接价值贡献(如降本增效、风险防控等)来确定。部门档位与薪酬待遇挂钩,只有匹配的薪酬才能吸纳优秀人才加入内审队伍,通过大幅提升人才队伍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内审质量及其价值贡献;二是对内审部门的考核,考核中须避免由被监督对象直接评价内审部门及其人员,否则会导致内审失去独立客观的立场及权威性,将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应由内审负责的对象——治理层对内审部门进行直接考核评价。

(二)健全保障内审独立性的企业治理机制

国有企业内审工作的顶层设计包括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及总审计师。审计委员会是健全公司治理的重要途径,审计委员会领导内审工作,一是可提高内审的组织地位,保证内审独立性、权威性和工作效果;二是通过协调外审、选择注册会计师,可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三是具备权威性、独立性、客观性能力的审计委员会可加强董事会对经营管理人员的监督。总审计师是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最新要求,有利于提高内审质量,满足新时代国家审计对内审提出的更高要求。建立总审计师制度,一是总审计师作为企业高层领导,可从企业重大决策源头防范重大风险;二是总审计师可通过开业务联席会,督促各部门及时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形成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三是总审计师可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处理好内审与纪检、人事、财务等部门间的协作关系等。

(三)构建流程清晰的整改制度体系

构建流程清晰职责分明的审计整改制度体系,可为审计结果运用提供权威保障。审计整改制度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制定内审办法及工作流程图(见表1),明确整改和结果运用程序、职责及责任追究等。其中有三个关键控制点,一是编制工作流程图,明晰标准,消除制度规定歧义;二是确定整改牵头部门,对跨部门整改问题,先由职责制定部门(如企业管理部)指定牵头部门,存在争议时上报总经理办公会确定;三是建立整改检查机制,整改完成情况检查列入正式审计项目,检查时重点关注是否因整改导致新内控缺陷或问题出现。第二是制定整改实施细则,区分内外审计等不同类型,制定不同程序及流程图。第三是制定审计整改工作指引,定期分析历年问题,形成典型案例,作为后续培训教程,建立举一反三工作机制。

表1 工作流程图(审计整改环节)

(四)强化审计整改考核管理的导向作用

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将审计整改纳入考核体系,可有效提高整改落实的效率与效果。审计整改绩效考核管理分为三方面,一是建立整改问题销号制度,对需整改问题进行编号,要求整改责任单位(部门)限时提交整改方案、完成报告以及整改计划清单(见表2)。二是设置整改情况考核指标,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考核指标中设一定比例的整改考核分值,扣完即止。该方式优点是事前对整体考核指标了解较清晰,缺点是若整改完成考核分值设置过低,重点任务多的单位(部门)可通过完成较多的重点任务取得较高的绩效分,从而降低了整改考核的约束力;另一种是在考核总分中进行倒扣分。该方式优点在于不容易被操控,考核约束力较大。三是设置争议解决机制,出现争议时,责任单位(部门)可提交申诉材料由审计委员会等更高一级的内审工作决策机构进行仲裁。

表2 整改计划清单

(五)构建基于全面风险管控的结果运用机制

从宏观环境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推进,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存在的风险更具隐蔽性和杀伤力,传统风控模型、管理手段已难以实现有效管控,管控风险成了最大的风险。为进一步提高风险管控能力,A公司启动了全面风控体系建设工作,构建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合规管理为重点、以内控管理为目标的风险防控体系。通过建立企业风险分类框架,梳理出包含战略、市场、财务、法律、运营和其他风险在内的上千项企业风险,通过定性与定量方式划分风险等级和界定风险应对优先程度,最终由风控部门统筹各部门采取适当策略进行风险应对,其中内审对风险管控的监督及其结果运用属于风险应对的关键环节。在全方位的风险联防体系下,内审联合纪检、人事、财务等其他监督部门将形成无缝衔接的合力监督网络。

(六)构建基于合法合规的审计文化

要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形成“发现问题–审计整改–规范经营”的良性循环,需要构建基于合法合规的审计文化,具体做法可分三个方面,一是内审人员加强与被审单位的沟通与释疑,从根本上使业务部门理解“为什么”,促使业务部门从“要我做”转向“我要做”。二是对审计风险进行培训和宣贯,一方面向内审人员、关键岗位人员提供更多外出培训机会,解决审计意识、工作胜任力问题;另一方面邀请国家审计权威专家开展培训,不断使合法合规意识根植人心。三是以国家推动构建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体系为契机,让企业全员深入了解审计发现问题与个人责任间的关联关系,从而建立起合法合规的行动自觉。通过多方举措,促使全体人员不断提高对法律法规的认知及敬畏之心,为审计结果运用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七)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审计信息集成体系

大数据审计是内审的重要方式之一,内审可通过企业信息系统实现高效审计监督及结果运用。内审可构建四种数据库作为实现高效审计监督及结果运用的基础支撑,一是法律法规数据库,包括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该数据库为审计提供政策依据。二是审计报告数据库,包括历年内、外审对企业出具的报告及国家审计、纪检、巡视巡察等监督部门对其他单位出具的报告、公告等,内审通过审计报告提炼典型问题,定期提报高层领导作为决策参考。三是企业及下属单位历史沿革资料数据库,内审部门对企业内部风险的把控来自对企业业务信息的掌握与熟悉程度。四是行业数据库,内审对外部风险及影响企业宏观经济因素的洞察力、预判力来自行业数据信息的收集质量。上述数据库均要嵌入审计信息化系统。

结语

内审作为国家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国资监管、推动国有企业实现目标、进一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审计整改是发挥内审作用的关键环节,运转顺畅的增值型审计结果运用模式,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A公司通过上述组织、机制、制度、考核、风控、环境、信息等应对策略,其审计结果运用从传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付式审计整改,逐步向“标本兼治、预防为先”的增值型审计结果运用模式转变,业务部门从被动接受到自发主动寻求规避审计风险。继而逐步建立健全全面风险联防体系,实现内审结果运用难题破解,真正为助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和维护经济安全发挥了增值作用。

猜你喜欢

内审部门考核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浅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简述如何做好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
国务院扶贫办:政府扶贫考核脱贫成效占逾60%
89家预算部门向社会公开
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