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朔县传统村落发展民宿产业的潜力评价研究

2022-03-18王光伟王春艳

北方经贸 2022年2期
关键词:村落民宿指标

王光伟,王春艳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航空服务与旅游管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一、前言

传统村落是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的村落,拥有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凝聚了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农耕文明重要的文化遗产。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传统村落日见凋敝,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遗产的任务更显重要和紧迫,传统村落成为很多城市人群的乡愁寄托和文化寄托,成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和文化旅游开发的重点,尤其以安徽西递和宏村的旅游开发取得明显的成效。

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和合理的旅游开发,对村落自身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给予村落更多的产业活力,实现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从根源上解决村落的“空心化”“老龄化”等社会问题。对传统村落进行甄别和筛选,就各个村落发展民宿的潜力进行评价,选择最具潜力的村落进行开发,打造经典的乡村民宿产品,为全域旅游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评价指标和模型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熵权法对阳朔县传统村落的潜力进行综合评价,构建各村落各项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将判断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归一化判断矩阵。根据熵的定义及各年份评价指标,可以确定评价指标的熵,定义熵权(定义了第n个指标的熵后,可得到第n个指标的熵权),计算指标的权重值,根据指标权重计算出阳朔县六个传统村落13项指标的得分,进行最终的评价分析。

(二)样本选择

本文选择获得住建部认定的国家级传统村落阳朔县为研究样本。住建部自2012年至2019年共公布五批传统村落名录,阳朔县共有三个批次六个传统村落入选,分别位于白沙镇、兴坪镇、高田镇、普益乡这四个乡镇。阳朔县六个传统村落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建筑富有地方特色,都出现过许多历史名人,周边自然风貌优美,具有良好的旅游开发基础(详见表1)。

表1 阳朔县国家传统村落名录

(三)潜力评价指标及其权重

传统村落发展民宿产业的影响因素众多,通过国内学者对传统村落评价的文献进行整合,并结合阳朔县各个传统村落的交通距离、旅游开发基础、村落建筑保护等多方面的要素,建立阳朔县传统村落民宿发展潜力评价指标,包括五个二级指标和13个具体指标。要素层权重采用德尔菲法得出权重系数,指标层的权重则采取熵权法得出权重,得到传统村落民宿发展潜力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结果详见表2)。

表2 传统村落发展民宿产业潜力评价指标

结合前面学者的研究成果,根据传统村落民宿发展潜力评价指标,建立传统村落发展民宿潜力评价模型。

其中,c为第i指标第j分级评分,w为第i个指标对应的权重,m为指标个数,n为该指标对应的分级数。

根据以上指标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对调查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出阳朔县六个传统村落各项指标得分(详见表3)。

表3 阳朔县传统村落各项指标评分表

(四)评价结果分析

采用自然断点法将潜力值分为三个层级,分别为≥0.9(优秀)、0.8-0.9(良好)、≤0.8(一般)。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旧县村、兴坪渔村位于第一层级,龙潭村、遇龙堡村位于第二层级,朗梓村、留公村位于第三层级。白沙镇旧县村和兴坪镇兴坪渔村所处地理位置较好,分别有遇龙河和黄布倒影等知名景点,周边有比较好的旅游基础,且已经进行了部分民宿品牌开发,发展民宿的条件相对较好。高田镇龙潭村和白沙镇遇龙堡村旅游发展相对较晚,周边旅游尚未得到全面发展,基础设施相对较弱,区域知名度相对较低,发展民宿的条件相对较差。高田镇朗梓村和普益乡留公村离阳朔核心旅游区相对较远,传统村落保护较为完整,没有进行前期旅游开发,基础设施条件差,除部分背包客知晓以外,几乎没有知名度,尚不具备发展民宿产业的条件。

表4 阳朔县传统村落民宿发展潜力值

三、发展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传统建筑遭到破坏。传统村落发展民宿所依托的就是传统建筑带来的“年代感”,但由于很多传统村落建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出现了墙体、房梁、瓦片等不同程度的损坏问题。民宿要利用传统建筑就要对其空间结构、整体布局以及内部装饰进行改造,使其符合现代酒店的需求,能够隔断足够的房间,配备足够的给排水和电力设施,这样就必然对建筑造成部分损坏。伴随着村落人口的逐渐增加,原有的传统建筑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居住需求,且传统建筑配备现代生活的水、电、网络的难度较大,舒适程度远低于现代楼房。虽然部分村民另外选址建设新房,但村落建房选址的时候并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部分村民受限于宅基地要么拆除重建,要么村落边缘选址重建,这两种做法都使得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交错分布,原有的建筑风貌呈现斑块化趋势,整体风貌受到严重破坏。

2.基础设施不完善。民宿产业是依托旅游产业发展起来的,是旅游六要素的组成部分——“住”的重要一环。民宿产业对设施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良好的可进入性、稳定的水电系统、快速的无线网络等对住宿体验至关重要。但就目前而言,阳朔县六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的道路都相对较窄,无法容纳大型车辆进入,游客主要是自驾游和自助游,很少有团队游客,无法带来大规模客源。除旧县村、遇龙堡村临近遇龙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外,其他四个村落位置都相对偏远,自来水、电网和通信能力受到较大限制,停水停电和WiFi信号弱等都严重限制旅游住宿体验。

3.民宿产业存在同质化的发展倾向。阳朔县是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民宿产业很早就开始发展,且逐渐由低端走向高端,甚至部分开始打造“野奢”产品,导致民宿产业开始偏离“民”的本质,出现酒店化和同质化倾向。目前,民宿业主主要分为两类人群——当地村民和外来投资者,这两类人群投资民宿都给民宿产业带来部分不和谐因素。当地村民缺乏经营民宿的知识和经验,难以推动民宿产业正规化经营;外来投资者缺乏对当地文化的了解,难以形成真正融合当地文化的民宿。这两类人群经营的民宿要么缺乏规范,要么缺乏内涵,使得民宿的发展缺乏深厚的产业根基,难以实现文化内涵和规范经营的统一。

(二)发展对策

1.加强村落景观保护。传统村落的建筑是村落历史文明积淀的依托,蕴含大量的历史文化底蕴,许多历史建筑被自然腐蚀或者人为破坏,进行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第一要务就是要对传统建筑进行分类、重点保护。对村落发展进行统一规划,保护建筑格局和肌理,居民建设的现代建筑重新规划新的选址,传统建筑区域不再建设新的现代建筑,避免村落空间的“斑块化”,保护传统村落整体格局和风貌。另外,对部分因自然损坏的建筑,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技术性修复,对坍塌、损坏、风化的部分采用旧材料进行修复,保护传统建筑。传统村落包含传统建筑及其周边的自然环境、附属设施、人文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影响着传统村落的风貌,能够给予游客非同凡响的住宿体验。还应对砖石地面、砖木矮墙、活动广场等附属设施予以保护,维护村落的整体空间风貌一致性。结合日常或者节庆活动,开展对传统习俗、传统技艺的展示活动,增强人们对传统民俗文化和乡土文化的认识,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

2.推动村落设施完善。传统村落作为典型的乡村地区,设施具有先天性缺陷,水电、通信不稳,路灯、公厕缺乏,都成为制约民宿体验的重要瓶颈,这些设施建设全部依靠旅游部门来进行建设难度较大。希望具备发展潜力的村落能努力将民宿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旱厕改造工程、路灯民生工程等密切结合,利用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住房建设局等部门的专项资金推动设施建设,共同推进村落设施完善。阳朔县要以发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强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驿站、集散中心、旅游厕所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设施先行推动旅游产业逐渐发展和完善。

3.强化民宿产业差异发展。不同的传统村落旅游产业、基础设施、交通状况等方面的差异,且同一区域内的传统村落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底蕴基本都是大同小异,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村落都具备发展潜力,全面开发只会导致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传统村落发展民宿产业要选择资源保护较好、交通条件便利、基础设施完好、村落知名度高的传统村落,对于其他不具备开发条件的村落要加强修复和维护。对各个村落应该充分发掘旅游相关产业开发潜力,可以开展民宿及其关联旅游业态,如观光旅游、休闲旅游以及摄影等多种产业形态,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规划,实现产业互补,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丰富阳朔的传统村落旅游业态。

四、结论

传统村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但是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传统村落的发展缺少产业的支撑,逐渐被年轻人抛弃,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发达的城市,人口流失严重,村落逐渐呈现出“空心化”现象,且原有居民要么另起新居,要么毁掉传统建筑重建,导致许多传统村落建筑颓败。传统村落发展民宿产业成为许多传统村落的重要选择,例如阳朔县旧县村、龙胜县龙脊村等,传统村落以其景观特色、文化底蕴、特色建筑等吸引着城市居民观光休闲,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借助消费者更新换代需求以及非标准化住宿的兴起,阳朔县部分具有旅游业发展基础的传统村落开始利用民房改造为民宿,甚至形成较大的规模,并有部分民宿成为旅游打卡的网红民宿,例如旧县村的秘密花园民宿、囍膳民宿以及遇龙堡村的一亩园民宿都受到旅游者的热烈追捧。传统村落发展民宿产业并非一拥而上地大拆大建,而是要以保护为前提,对村落开发的潜力进行综合评价,选择有特色景观、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村落进行开发,打造各自的特色,发展旅游民宿等多种样式的旅游形态,给予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产业支撑。

猜你喜欢

村落民宿指标
孪生院子民宿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民宿生态,大考中加速洗牌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油画《村落》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你是民宿达人吗
引发海啸(下)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