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管控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2022-03-18贾书功
贾书功
关键词 安全风险管控;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949(2022)04-0166-03
0 引言
去年,中央深改委第二十三次会议强调:“加强安全监管工作,加快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堵塞监管漏洞”。从安全生产的形势来看,安全生产正面临着政策压力越来越大、法律要求越来越严、监管执法方式发生根本转变、社会对安全事故容忍度越来越低的“四大变化”。安全生产已成为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与此同时,《刑法修正案(十一)》设立“危险作业罪”,重大隐患正式入刑。安全监管的重心已经逐步开始向事前管理倾斜,可以预见随着“重大事故隐患”概念的明确和有关标准规范的完善,因隐患频发、整改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所带来的行政处罚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厉,安全风险管控的重要性将愈发凸显。
1 安全风险管控的目的和意义
风险是指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组合。安全风险管控是指通过识别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其风险严重程度,进而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规定。通过前置风险管理,实现本质安全,严防风险演变成隐患,进而防范隐患升级为事故。因此,风险管控是安全双重预防体系[1]建设中最为核心也是安全管理最本质的出发点。
2 安全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
2.1 安全风险管控意识薄弱
现阶段,很多建设施工企业对安全风险管控的认识还不到位,怀有侥幸心理、“摆平”心态,对事故前端预防重视不够,对安全风险管控缺少足够的认识,没有深入了解安全风险管控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关键作用。由于风险管控带来往往不是直观、可以数字化的经济消息,甚至还有很多人认为在风险管控上的投入没有意义。
2.2 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不足
在开展风险管控时,由于责任制划分不具体,更新不及时,一些人甚至不清楚自己在安全风险管控中的具体责任,导致工作开展不顺畅。项目层面在进行责任制分解时,没有分解到现场一线。人员变动时,责任制调整不及时。安全责任制考核未真正与绩效考核挂钩,安全考核结果影响不到员工的收入。存在重处罚轻奖励的现象,激励机制相对偏弱。员工面对安全问题,主动性不足,往往“回避责任”或“推卸责任”。
2.3 安全风险辨识不全面
一方面,项目危险源辨识工作开展不扎实,未将涉及风险管控的核心人员,如项目领导及主要技术管理人员未参与辨识活动,开展风险辨识的方法不科学等等。另一方面,风险辨识维度单一,未对项目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辨识,辨识范围仅仅局限在施工过程,对人员是否胜任、工期安排是否合理、水文地质环境等风险因素辨识、关注不够,未按规定梳理项目全周期、全过程各类安全风险,无法制定科学、完善的安全风险管控方案,不能很好地用来指导项目过程中的风险管控。
2.4 安全风险管控落实不到位
针对危险源,部分项目在编制预防预控措施时仅仅单一照搬照抄标准規范,未结合项目实际特点,缺乏可操作性,进而导致管理人员在日常的风险管控中缺少科学的措施依据,容易造成风险管控的盲点;另一方面现场风险动态管控能力不足,未针对预防预控措施的运行效果以及风险的改变,对辨识的风险以及预控措施及时调整、完善,造成有效性“打折扣”。
3 安全风险管控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安全风险管控就是对危险源[2]进行识别、分析、评价、动态管理。风险管控的核心是风险和控制措施,只有将危险源全面、准确地辨识出来,再针对其制定科学的管控措施,才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程度内,这也是风险管控的目的。
3.1 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的前提是信息,在开展危险源辨识前,首先要做好工程、环境等相关信息的搜集,只有全面、多角度的信息源才能科学地评估。其次,要根据项目自身的生产活动、工艺特点等,选取有相关经验的人员作为辨识小组成员,能够最大限度依靠经验来避免对理论辨识过程的偏差。
3.1.1 危险源辨识步骤
危险源辨识步骤见图1。
3.1.2 作业活动划分
为了辨识活动的全面、系统,避免辨识过程遗漏相关的关键信息,应按照作业活动顺序来开展危险源辨识,目前国外使用最多的为JHA分析法。作业活动划分是指将作业活动划为不同的评价单元,以分析、辨识致险因子。为保证危险源辨识全面,结合项目实际,将作业活动划分为:生产施工、危险物品、生活办公。
(1)生产施工。生产施工是工程项目风险集中存在的环节,也是危险源辨识的核心环节,为便于辨识的全面,可以分为基础安全管理、现场施工作业、施工船舶和设备,以及施工现场临时设施等作业活动。
1)基础安全管理:包括如安全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领导的作用、安全费用管理、施工方案管理、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内业资料管理等。
2)现场施工作业:包括常规或非常规的活动和状况,应覆盖所有进入工作场所人员的活动。可按所采用的施工工艺、分部分项工程或主要施工工序划分的作业活动,如基坑开挖、高墩施工、沉箱预制、爆破工程等。
3)施工船舶和设备:包括施工船舶、工程机械、特种设备、提运架设备、移动模架、加工设备等。
4)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包括预制场、搅拌站、钢筋加工场、临时码头、弃(取)渣场、供水供电系统、应急救援设施等。
5)作业环境:作业场所的物理条件,如不良地质地段、受潮汐洪水影响的施工区域、受台风季候风影响的施工区域、高温作业、高处作业、雨季施工、夜间施工、冬季施工等。
(2)危险物品。项目生产、生活活动中可能涉及的危险物品,如油库、火工品库、易燃易爆品库、工地实验室的危险品等。
(3)生活办公。驻地、营区的建设和管理。
3.1.3 危险源辨识
依据划分的作业活动,分别分析各作业活动的作业环境、施工方案、施工设备、作业人员等,辨识致险因子,作出危险源描述。通过列表法,逐项对照对应的关键环节按照作业活动的先后顺序,一一辨识,确保不漏项。危险源描述应结合《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等有关标准制定,主要考虑: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因素、作业环境影响、管理的不足等。
3.2 危险源的风险评估和分级
3.2.1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把风险分析的结果与风险准则相比较,以决定风险和/或其大小是否可接受或可容忍的过程。正确的风险评估有助于组织对风险应对的决策。针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需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评估方式,从而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其进行风险分级和制定管控措施。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定性评价法、定量评价法和半定量评价法。在进行风险评估是往往遵循以下原则:
(1)优先采用风险评价矩阵法(半定量评价法)。从概率等级和严重等级两方面,综合评价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2)对生产施工和生活办公中所涉及的危险源,推荐采用经验法评价,即根据人的经验和判断能力对“人、机、物、法、环”等方面的状态进行评价。当所涉及的危险源用经验法判定不了时,可进一步采取风险评价矩阵法或LEC法评价。
(3)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时,推荐采用定量评价法(LEC法);危险物品存储采用临界量评定法。
3.2.2 风险等级划分
危险源的风险等级,依据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后果程度,参照有关行业风险分级标准,风险等级标准由低到高分为四级:低度(Ⅰ级)、中度(Ⅱ级)、高度(Ⅲ级)和极高(Ⅳ),分别用蓝、黄、橙、红表示。其中,风险等级为高度(Ⅲ级)和极高(Ⅳ)的危险源统称为重大危险源,风险等级为低度(Ⅰ级)和中度(Ⅱ级)的危险源统称为一般危险源。风险分级对照表如表1。
(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3]等规章、规范确定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对应的危险源,其风险评价等级不应低于中度(Ⅱ级);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对应的危险源,其风险评价等级不应低于高度(Ⅲ级);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对应的危险源,其风险评价等级应为极高(Ⅳ级)。
(2)首次使用的大型施工设备、船舶,其风险评价等级不应低于高度(Ⅲ级);新船机设备用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其风险评价等级应为极高(Ⅳ级)。
(3)存在潜在地质灾害风险的项目,对作业环境的风险评价级不应低于高度(Ⅲ级)。
(4)存在防台防汛风险的项目,其三防风险评价等级不应低于高度(Ⅲ级)。若此类项目为离岸施工项目或潜在地质灾害风险的项目,其三防风险评价等级应为极高(Ⅳ级)。
(5)公路、水运、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第三方评估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评定为高度风险、极高风险的重大危险源,应直接评定为Ⅳ级(极高风险)或Ⅲ级(高度风险)。
3.2.3 风险管理
在经过前期对危险源的识别、分析、制定管控措施,后续就要根据辨识的成果来指导安全风险管控的落地,总体来说就是抓住核心,动态调整措施,不断优化,严防风险演变成隐患,就是安全风险管控点的目的和意义。
(1)危险源辨识结果经辨识小组讨论、审议,形成项目《危险源清单》。《危险源清单》应通过进场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能培训、现场公示等途径,告知相关施工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
(2)针对风险等级评价为极高(Ⅳ)和高度(Ⅲ级)的危险源,结合项目总体安全风险评估和专项安全风险评估所列的对策措施,制定安全专项方案或预防预控措施,汇总形成项目《重大危险源及预控措施表》,并认真落实各项管控措施。针对重大危险源,施工项目部还应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并加强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3)风险管控的核心是人的综合能力,在风险管控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关键人的能力培训。针对项目经理、工程技术人员及船机管理人员,将结合“项目经理培训班”“骨干人员培训班”等主题培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培训。日常管理过程中按照分级分类的要求,结合项目危险源清单以及施工计划安排,进行针对性的风险管控培训,尤其是风险预防和辨识的培训,强化全员参与风险管控的积极性,促使安全员树立风险防范主动意识和能力。
(4)建筑施工企业要根据风险等级,督促项目落实好分级管控,抓住风险特点,尤其要聚焦“三重一薄弱”(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任务、薄弱环节),强化风险研判,动态调整风险管控级别;落实施工现场“三个管到”(管到每一个工点、每一台设备、每一个人)要求,定期对重大危险源预控措施落实情况开展检查,项目部每月不少于一次,并做好检查记录。
(5)加强风险管控的动态调整,风险是动态调整的,当内部发生变化时(如作业条件的改变、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开辟施工领域等),或外部因素引起的变化(如法律法规的修订、职业健康安全知识与技术的发展)时,应及时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更新。
4 结束语
安全風险分级管控是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重要一环,是安全管理的核心,更是实现本质安全的前置管控措施,只有做好了风险的管控,才能避免隐患的出现,进而防止事故的发生,所以建筑企业要以安全风险管控为核心,并结合项目实际持续完善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风险管控主要包括风险识别和分级管控,针对风险识别要开展“全方位”“全链条”的风险辨识,重点加强设计风险、策划风险、工艺风险、设备风险的识别,提升风险辨识的系统性、等级划分的合理性、措施制定的科学性;针对风险管控,在实施过程中要强化过程研判、动态调整,构建扎实有效的风险管控体系,推动建设施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曲亮.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在建设施工中的应用[J]. 2020(12): 61-63.
[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18218—2018[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8.
[3]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令第37号[S].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8.
231250052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