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路径

2022-03-18黄小霞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动手能力小学美术问题

黄小霞

摘 要: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小学美术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学生对美的感知体验为基础,增强学生对美的判断力,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学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艺术理解,强调知识与能力的双线并进。笔者结合自身的从教经验,立足小学美术教学发展的现状,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小学美术;动手能力;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02-0148-03

Cultivation Path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 Primary School Art Teaching

HUANG Xiaoxia (Xiangcheng Second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Zhang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Primary school art teaching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rimary school art teaching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y, based on students’perception and experience of beauty, strengthens students’ judgment of beauty, and cultivates students’ ability to create beauty. Therefore, primary school art teaching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students’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artistic understanding,and emphasizes the two lines of knowledge and ability. Combining my own teaching experience,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chool art teaching, the author briefly elaborates on how to improve students’hands-on ability.

【Keywords】Primary school art; Practical ability; Problem; Strategy

小學美术是综合学科中的一种,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实践能力。小学阶段重视美术教育给学生的思维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美术教育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美的享受。可见,小学美术教育发挥着美育的基础性作用。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素,对美的认知和感受能力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

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面对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改革,小学美术学科也经历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小学美术学科包括绘画、剪纸、泥塑、手工制作和作品欣赏等多个类别,从美学理论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推动作用。学生缺乏基本的美学理论知识,对事物的评价常采用好或是坏的方式,没有对理论进行深入的了解与研究。虽然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对美的感受能力较为敏感,只是无法用恰当的言语表述自己的认知,美术教学提供了自我表达的机会和理论依托。通过小学美术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美学理论知识,能够尝试用一些专业的美学术语评价艺术作品,表达自己对艺术的感受。

美术学习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艺术学习中充分激发自身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联想和想象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在一些天马行空的幻想中,学生能够获得对美的情感认知,增强自身的快乐体验,这也是小学美术教育给学生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良好的艺术创作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保障。在这样的影响下,学生可以有效地捕捉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对这些事物产生积极的评判,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活化这些事物的艺术形式,以此创建属于自己的美学世界。

小学美术学科的发展为新时代美术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多新理念。这些理念的应用又为学生的认识开辟了新的世界。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选用鲜活的艺术指导方式,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更为直观地欣赏艺术作品。这从另一个角度为学生的思维和发展带来了影响。信息技术伴随着脑科学的应用,大脑的有效开发和使用是促使学生进步的关键所在。在脑科学的应用领域,学者特别重视美术给学生带来的影响。美术学习能有效刺激学生大脑的右半球,让学生在形象性思维的使用中形成空间意识,获得驰骋想象的情感体验。为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充分重视美术教育对学生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2.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优质的课堂实践条件

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方式就是实践操作,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造能力,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和条件。这些实践条件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基本的认知水平,有条件的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专门的美术教室,在良好的艺术氛围熏陶下,学生可以快速走进课堂学习。在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下,有效地发挥自己的创作意识,让想象和联想的思维活动在艺术创作中得以有效推进。但是,部分学校很难满足这一点。美术课常在学生的教室进行,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还很难发挥环境熏陶带来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常需要使用一些材料,这些材料的配备和使用在一些学校也是难题。一旦课堂实践条件难以保证,学生就很难在教学中获得良好的认知。

(2)教学实践活动不充分、不具体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实践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但是教学实践活动常会受到环境和课程时间的影响,许多教师难以保障课堂活动的丰富性和充分性。学生在课堂上缺少动手实践的机会,或是实践的时间极短,很多时候学生的作品还没有完成,一节课就已经结束了,学生只能中断自己的艺术创作行为,有的学生能够在课下及时完成,但有些学生则会因为灵感缺失而无法继续,这给学生带来了很大影响。教学活动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活动的充分性是一定要保证的。有些课堂活动之所以进行得不充分,一是由于教师对课堂活动设计缺少预设性,对活动的具体过程没有进行细致的设计。二是由于教师在开展活动时,为了避免浪费时间而浅尝辄止。这些原因都导致教学活动的不充分、不具体,学生很难获得成长。

(3)弱化个体认知在课堂学习中的作用

美术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虽然在教学中教师教授的是同一内容,但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获得的感受和体验是不同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认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思考。对个体认知的考察是很困难的,有些教师为了避免这些困难,会弱化对学生个体认知的考评工作,学生只是学到了相应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和体验,但却无法找到衡量自身认知的方法。这就像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却在中间戛然而止,学生找不到思考的方向和具体的方法,只能在黑暗中不断摸索,反复尝试,这会给教学活动带来很大的阻碍。这种消极的影响会伴随学生学习的始终。这也解释了许多教师的困惑,为什么教学设计得既精彩又巧妙,但学习效果仍不明显。

3.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手段

(1)增加动手实践的机会

小学美术教学的课程编排是十分丰富的,里面不仅包括各种绘画方式的指导,还包括泥塑、剪纸和手工制作等不同的门类,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的学习内容与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不同课程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学生认知能力薄弱,但是对事物存在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愿意动手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应该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地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操作性活动。比如,在进行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一年级上册《多彩的拉花》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在绘画本上临摹他们的形象,结合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进行自主创作,用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学生虽然可以模仿课本上的拉花作品,但是来自生活中的独特范本更能激发创作热情。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探索创新,结合现代美术教学实际情况,特别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进行科学的实践,提升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参与度,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综合效果。

(2)重视生活体验的影响

好的艺术源于生活,并能有效地服务于生活。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重视引导,让学生发现美好的事物,在认识这些美的同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美和创造美。比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变垃圾为宝》的时候,教师先安排学生搜集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用品,说一说这些废旧用品的来源,以及去处。让学生明白废旧用品虽然失去了原本的作用,但是在美术学习中可以发挥新的作用,实现新的价值,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谈一谈这些废旧用品可以制作哪些美术作品,进行艺术构思,然后与教师进行交流,最后再依据底稿对这些艺术作品进行实际操作。在艺术作品制作完成后,还可以举办班级展览活动,让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打分和评判。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通过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让学生通过有效的生活化学习,从生活情境中汲取美术灵感,进而将这些灵感转化为美术实践能力,应用到美术课程中,实现小学美术教学效能的进一步提升。

(3)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动手能力的提高,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的课堂操作上,还体现在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应用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手段也成为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的重要源泉。美术课程学习旨在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激发学生发现美的欲望,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为此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就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教育方式。比如在学习《艺术作品中的动物》的时候,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在四维空间上为学生展示色彩背后的内容,让学生在感叹多媒体技术手段奇妙性的同时,更好地贴近艺术作品本来的面目,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联想力。在创作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如现在新兴的绘画工具就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绘画作品的要求。这些技术手段可以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体会不同艺术形式的不同风格,还可以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艺术风格,从而进行艺术创作。在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提升多媒体运用的针对性,更好地让学生借助现代多媒体提升美术实践能力。在选取网络素材时,教师要注重提炼,形成有效的多媒体教学体系,切实将网络资源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适应当前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4)激活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才,教师既要重视课堂实践,又要打造师生互动的氛围,更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以提升学生的激情。利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认知、欣赏,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实际想法和行为特征,还要根据学生对美的感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动手内容,让他们能够自主表达对美的看法和感受,才能进一步推动动手课程的顺利开展。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小组合作、集体探讨的方式营造更加自由的课堂,本身艺术创作也是自由、自主的,不应该束缚学生的思维,要给予其更多的空间去思考和想象,才能不断提升创造力。因此,教师可以将动手活动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从而进行手工创作。同时还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活动的灵活性,让学生掌握现代化的美术创造工具,为学生提供更加开阔的动手创新空间。此外,要积极探索运用不同的美术工具,不同的工具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是不一样的,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创作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强化考评机制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是检测学习效果的一部分。对学生进行考评时,要充分重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这两个方面。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问答和试卷的形式进行检测,但是实践能力却需要学生提供相应的艺术作品,这种考核机制的设定可以在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理论知识和实践与小学美术学科的学习同等重要,因此要充分重视实践性活动在教学中的地位。这种考评机制的制定需要从学生的能力水平出发,不应该为学生设定过高的考核标准。考评办法的制定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调研,这些调研应该针对学生对课堂教学可能存在的期望和顾虑出发。让小学美术教学成为学生喜欢的教育学科,真正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探索创新小学美术教學考评机制,对于提升美术教学综合效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探索,结合现代美术教育发展实际,通过不断优化小学美术教育模式和考评机制,切实推动小学美术教学向前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促进学科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为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借助丰富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动手操作带来的快乐感受。

参考文献

[1]薛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措施[J].戏剧之家,2020(03).

[2]杨秀霞.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学周刊,2020(04).

[3]金仓.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动手能力的培养[J].才智,2020(02).

[4]拱颜红.关于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14).

[5]刘叶婧.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7).

[6]裴仙梅.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魅力中国,2020(03).

3057501186534

猜你喜欢

动手能力小学美术问题
动手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