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安市泰山区六大举措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022-03-18宿元香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美丽农业建设

宿元香

乡村振兴战略为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本文通过梳理泰山区美丽乡村建设经验,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结合泰山区当地实际,进一步探索创新发展路径,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泰山模式。

一、美丽乡村的内涵

乡村是一种人类活动聚落的总称,以农业作为其居民的主要经济活动内容为关键特征。乡村一般是指以农、林、牧、渔业生产为常见经济活动形式的非城市地区,并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要人文特征。美丽乡村的“美丽”具有两层内涵:其一是指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建筑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其二是指农业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当地特色鲜明,社会关系和谐。美丽乡村既要求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人居环境、村容村貌的清洁和宜居,也涵盖农业产业、农村设施的发展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生态环境保护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并举,乡村居民生活幸福指数达到或超过城市居民水平。美丽乡村建设是农业、农村协调同步发展,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多领域举措复合的系统工程,是“五位一体”战略总布局的具体体现。

二、泰山区村居现状

泰山区位于山东省中部,北依泰山,南濒大汶河,北部与济南市毗连,是泰安市的市辖区,辖岱庙、财源、泰前、上高、徐家楼共5个街道办事处,省庄、邱家店2个镇,全区下辖115个村、72个社区,截至2020年底,美丽乡村覆盖率达87%。

三、泰山区美丽乡村建设优秀案例

(一)赏石碑,品石碑驴肉

石碑村位于泰山区邱家店镇政府东北部10 km处,全村有850户,3202人,党员86人。近年,村两委及群众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着力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家园。该村借助大汶河特有的自然资源优势,不盲目发展工业,而是充分发挥当地空气质量好、水土污染少的环境资源优势,集中重点发展集约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成为泰安的“菜篮子”“后花园”,服务于周边城市。葡萄采摘、蓝莓采摘、草莓采摘等不同形式的活动成为农民增加收益的主要方式。石碑村积极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精心打造了乡村游项目——荷兰风情园。该项目突出“绿色休闲、生态观光、异域体验”的主题,倾力打造休闲观光、观赏垂钓、采摘体验活动等。石碑村以地方风情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靶点,发展当地特色餐饮,石碑驴肉是当地的一大特色美食,获得食客好评,形成了“赏石碑,品石碑驴肉”的美誉。目前,乡村旅游已成为该村经济的增长点和带动点。同时,石碑村的村居环境也因旅游景点的兴建和周边环境的改造而变得越来越优美。

(二)观古驿道风情,游“汶水明珠”王林坡

王林坡村位于邱家店镇东北部,距离镇驻地3 km,北依莱泰高速,西靠济泰高速,区位优越,资源丰富,人口1627人,耕地面积86.4 hm2,是省级文明村、市级美丽乡村。近年,王林坡村立足村庄实际,确定了“一庄、两园、一画廊”的建设思路,以三产融合为支撑,着力“四个”打造,建设美丽乡村。一是打造有“颜值”的新乡村。王林坡村投资600多万元,新建道路2000 m、标志景观3处,实现沥青路全村覆盖,村民居住环境得到大幅提升。二是打造有“动力”的新乡村。一产主业突出。主要包括苗木种植和樱桃种植,有少量养殖业,苗木种植占到73.33 hm2,樱桃园占地面积13.33 hm2。裕容禽业在村东南投资200万元建设种鸡厂,主要经营业务为鸡鸭孵化及养殖,带动多户居民进行养殖。二产实现腾笼换鸟。王林坡村升级改造村西原村办工业加工园4 hm2,在原有5家村办企业的基础上,2021年又成功引进了凯力机械、合大力玩具公司、“六和”针织加工厂3家企业,增加村集体收入30万元,实现年税收80多万元。村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形成了村北工业发展、村东畜禽养殖的繁荣景象。三是打造有“底蕴”的新乡村。王林坡村挖掘明清古驿道历史文化,着力打造古驿道风情文化园,在古驿道的四周建立水上乐园、樱桃采摘园和风情小院,让游客游赏美景,采摘体验农家乐,住民宿等,全力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四是打造有“活力”的新乡村。王林坡村投资600万元,高标准建设占地5000多m2的汶泉圆大舞台、汶清泉文体大广场,定期开展文体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四、泰山区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经验

(一)立足实际,强化规划引领

泰山区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当地实际,强化规划引领,稳步推进。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结合区域实际,充分征求民意,让群众充分参与,进一步优化布点规划。二是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和人文历史底蕴,坚持“一村一方案”,根据各村实际,因“村”制宜,分步制定每个中心村的建设方案,努力增强建设方案的可操作性。三是根据实际确定建设细节,如对环境整治、绿化亮化、道路、公共服务设施、特色打造、产业发展等分别制定相应的内容和标准,为整治工作提供了有效指导。

(二)坚持生态宜居,建设美丽宜居家园

建设美丽乡村,既要给村民富裕的物质文化生活,又要还村民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泰山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建设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契机,结合泰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机遇,继续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美丽乡村升级转化等行动;持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模式,巩固环卫一体化,深入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和农村“七改”、道路“三通”特别是农村改厕等重点工程;积极建设省级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明确具体方案,打造美丽乡村线路、美丽乡村片区,加快实现连片成面、实现全域美。截至目前,泰山区生活污水治理村达到50%,农村道路“三通”率达到100%。

(三)做强特色农业,让农业强起来

泰山区扩大泰山茶、苗木花卉等业态规模,积极培育“新六产”,做强近郊型农业,发展城郊型农业,打造高端精品农业,特别是规划建设北部山区养生休闲、东部南部汶河滨水、中部苗木花卉等特色生态功能区,找准着力点,做好品牌,打造过硬“一村一品”产业,探索增加村集体收入各种方式,带动农民增收,夯实美丽乡村建设基础。截至2020年底,泰山区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处、旅游特色村15家。

(四)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富起来

推进农村农业、制造业、服务业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展农民收入渠道、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泰山区立足创建泰山茶、生态奶业、有机蔬菜、苗木花卉产业,在聚力建设现有规模化种养基地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生产、自动化加工、品牌推广、产品营销的全产业链提档升级,构建示范区产业增值收益与农民分享的联农带农机制,加快推进绿色生态种养标准化基地建设,实现加工产业集群融合发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逐步增强“生态型、开放型、复合型、效能型”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动力。同时,泰山区借泰山5A景区资源优势,开发农业观光休閑产品,培育和发展一批休闲农业基地和美丽乡村精品村落,大力推进示范区全域旅游发展。

(五)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为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泰山区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再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投身现代农业。吸引更多人才资源,提供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培养心怀农业、情系农村、视野宽阔、理念先进的“新农人”。实施“五乡”人才归巢计划,建立“五乡”人才库,举荐300名“新乡才”植乡治理,回请300名经济能人归乡兴业,引进150名大学生返乡创业。每两年选派50名第一书记驻村帮扶,遴选300名实用技术人才跨乡服务,打造“五乡”人才“超市”,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现代乡村经营队伍。

(六)突出乡风文明闪光点

泰山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开展道德模范等创建活动,将泰山文化、儒家文化、农耕文化等融入乡村建设;开展绿色殡葬、文明殡葬,实施殡葬“治陋治乱”专项行动,倡树文明乡风;坚持法治、自治、德治相结合,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全面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等民主决策制度,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治理;持续推动文明实践站建设,开展“善行义举四德榜、最美泰山人”等创建活动。2022年区级以上文明村建成率将达到97%。                                      (责任编辑   王倩)

3689501908248

猜你喜欢

美丽农业建设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