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房饮片调配的常见差错与中药处方点评效果研究
2022-03-17梁涛
梁涛
摘要:目的 分析中药房饮片调配的常见差错与中药处方点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1000张中药房饮片调配处方为参照组,未予以中药处方点评。选取我院2021年7月~2022年9月1000张中药房饮片调配处方为研究组,予以综合中药处方点评,比较两组差异。结果 研究组处方开具不规范、调配剂量失误、组方结构不明确、药物配伍禁忌等常见差错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超疗程用药、超剂量用药、重复给药等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医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用药后呕吐、腹泻、头晕、皮肤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中药处方点评实施后,中药房饮片调配处方逐渐合理化,不合理用药及常见差错发生率下降,用药安全得到一定保证,有利于减少中药房饮片调配应用不良反应,增强临床效果,同时对缓解医患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药房饮片;常见差错;中药处方点评;满意度;不良反应;医患纠纷
中药饮片是中药材主要形式之一,以专业中医理论为基础,通过各种特定专业炮制方法加工,形成中药切片或饮片,临床根据调配需求开展切制与炮制,最终形成中药饮片[1]。中药房饮片调配合理性,对促进中医药发展及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临床需开展系统化的中药处方点评工作,促进中药饮片用药合理性,加强用药安全管理[2~3]。本研究以我院中药房饮片调配处方患者为例,对中药处方点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探究。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1000张中药房饮片调配处方为参照组,未予以中药处方点评。选取我院2021年7月~2022年9月1000张中药房饮片调配处方为研究组。参照组患者信息:男580例,女420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48.15±2.50)岁;病程0.2~8年,平均病程(4.17±0.12)年;中医科780例,针灸科120例,皮肤科70例,妇科20例,其他科室10例。研究组患者信息:男570例,女430例;年龄21~79岁,平均年龄(48.20±2.65)岁;病程0.2~9年,平均病程(4.20±0.11)年;中医科790例,针灸科110例,皮肤科60例,妇科30例,其他科室10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符合中药饮片治疗适应证,对相关药物无过敏反应;知情实验内容,并签署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合并严重脏器损伤类疾病;合并精神疾病、认知障碍,无法正常交流。
1.2 方法
1.2.1 参照组不予以中药处方点评
开展常规中药房饮片调配,以处方为依据进行调配,并给予常规用药指导,告知煎煮时间、服用剂量、用药时间、煎煮方法、注意事项等;开展用药健康教育,强调按医嘱正确服药重要性,告知患者用药期间饮食禁忌,解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对应处理方案,确保用药安全性。
1.2.2 研究组予以中药处方点评
(1)建立中药处方点评小组:该小组由中药职业药师组成,均具备从业资格及丰富临床经验,每月针对中药处方进行综合点评,主要内容包括重复用药、处方书写规范、配伍禁忌等多个方面,每张处方由至少两名药师进行点评,对其用药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估。
(2)中药房饮片调配常见差错判定:第一,重复用药及大处方用药。在同一张药方中,其中两种及以上饮片具备近似药理作用,可认为出现重复用药;除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可适当延长疗程,其他疾病疗程应控制在一周内,超过一周可认为大处方不合理用药。第二,配伍禁忌与用法用量不合理。检查药方中有无配伍禁忌,以十八反、十九畏为标准,当药方中两种药物或多种药物出现相反、相恶等禁忌时,说明该处方存在配伍禁忌;药方中某一种饮片或多种饮片剂量过多或过少,导致药效过强或药效不足,出现药物副作用,且治疗过程中医生没有根据疾病进展情况对药方用量进行调整,導致治疗效果不理想,可认为用法用量不合理。第三,用药不符及用药禁忌。药方药理作用与疾病临床症状对比,药效与该疾病不符,无法发挥有效治疗作用,可认为用药不符;针对老年、儿童等特殊患者群体,在药方中出现严禁、慎用药物,可判定为存在用药禁忌。第四,处方书写随意。字迹不清晰,处方要素不完整,包括中药饮片名称及剂量、用药时间及方法等,可认为处方书写不规范[4~5]。
(3)中药处方点评具体方法:完善审方制度,加强药方用药合理性审核,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不合理用药情况及时与医师沟通,对差错进行调整,对其他内容进行确认,减少中药饮片不合理用药情况。建立信息化药方审核点评系统,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将中药房饮片调配常见差错判定纳入信息系统中,如十八反、十九畏、常见配伍禁忌、慎用人群、妊娠哺乳用药禁忌等,使用电子中药处方,结合信息系统。开具处方过程中,严格参考系统提示的不合理处方消息,并对处方进行适当调整,使用电子签名章,规范处方书写规范性的同时减少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完善中药房饮片调配合理用药信息,借助OA网按时推送,更新相关合理用药知识,为正确用药提供便利。充分发挥药学部作用,定期展开培训,同时加强中药房饮片调配合理化的宣传教育力度,在OA网上传宣传视频或制作中药房饮片合理调配专题,发放相关宣传手册,提高其重视程度。强化培训,培养药学人才,并引导其积极参与临床会诊工作,丰富临床实践,为中药处方点评提供建议[6~7]。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2)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纠纷发生情况: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采用评分方式,总分100分,80~100分为满意,60~79分为基本满意,5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3)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4)比较两组中药房饮片调配常见差错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
2结果
2.1 两组中药房饮片调配常见差错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处方开具不规范、调配剂量失误、组方结构不明确、药物配伍禁忌等中药房饮片调配常见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呕吐、腹泻、头晕、皮肤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超疗程用药、超剂量用药、重复给药等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纠纷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医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中药饮片是开展临床辩证施治的重要载体,其中药原理、辨证施治、炮制方法等多方面均充分体现了我国中医文化的精深智慧[8~9]。临床需根据不同疾病特点开展中药房饮片调配,受患者年龄、身体耐受性、药物互相作用、疾病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超疗程用药、超剂量用药、重复给药、处方开具不规范、调配剂量失误、组方结构不明确、药物配伍禁忌等问题,影响用药安全及临床效果,同时也是导致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利于临床工作的有序开展[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处方开具不规范、调配剂量失误、组方结构不明确、药物配伍禁忌等中药房饮片调配常见差错发生率低于参照组。说明处方点评对促进中药房饮片处方合理应用起到了积极作用,建立处方点评小组,明确常见差错判定,提出技术干预、行政干预措施,加强药师处方规范管理意识,建立并完善处方点评专项会议,加强处方点评质量审核与监督,展开量化考核,完善用药合理化信息,提高处方开具效率,利用电子处方,规范处方书写,加强宣传与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减少不合理用药。此外,研究组呕吐、腹泻、头晕、皮肤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说明处方点评有利于提高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增强疗效,有助于促进病情转归。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医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参照组,证明患者对经过点评后处方效果更加满意,减少用药差错,有利于减少医患纠纷,提高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中药房饮片调配的常见差错较多且复杂,需要展开有效处方点评工作,促进中药房饮片应用合理化。
参考文献
[1] 吴艳.处方点评对中药房处方调配合理性的作用[J].现代养生,2021,21(22):56-58.
[2] 刘平.强化中药房规范化管理对提高中药处方调剂质量的影响[J].现代养生,2021,21(20):53-55.
[3] 周永祥.门诊中药房饮片调配的常见差错及中药处方点评干预疗效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5):178-179.
[4] 朱益萍.門诊中药房饮片调配中中药处方点评对用药差错的干预效果分析[J].现代养生,2021,21(16):64-66.
[5] 吴宇平.处方点评对中药调配差错的影响及应用价值分析[J].北方药学,2021,18(8):115-116.
[6] 陈妙君.门诊中药房饮片调配的常见差错及中药处方点评干预效果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0):29-30.
[7] 林绮娴,李文斌,郭志锋,等.门诊中药房饮片调配中中药处方点评对用药差错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21):147-148.
[8] 朱吉,王磊,陈戈,等.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药药事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药房,2020,31(14):1778-1782.
[9] 陈寅.处方点评对中药调配差错及对策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6):102-103.
[10] 石雕,陈文明.处方点评对中药调配差错的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6):8-9.
[11] 李利莲.中药房饮片调配的常见差错及中药处方点评干预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A4):32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