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副动兼类词“一阵风”的句法语义及词汇化

2022-03-17张子燕李思旭

关键词:习语句法谓语

张子燕,李思旭

(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现代汉语中有些“一量名”结构已经发生了固化或固化成词,已有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如储泽祥对“一个人”“一条龙”的研究[1-2],曾常红以及聂雪琴、李思旭对“一口气”的研究[3-4],王志英对“一窝蜂”的研究[5]。除了上述提到的“一量名”结构,“一阵风”也发生了词汇化。《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认为“一阵风”是副动兼类词[6]。目前,只有肖晶晶分析了“一阵风”在固化前后句法语用等方面的不同表现[7],郭瑜从历时角度梳理了“一阵风”的演化过程,但是没有分析“一阵风”词汇化的动因和机制[8]。为了对“一阵风”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笔者将结合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和BCC语料库,从共时角度分析“一阵风”的句法和语义,并从历时角度梳理“一阵风”词汇化的历程,并根据“一阵风”的历时演变过程,总结分析“一阵风”成词的动因和机制。

一、副词“一阵风”的句法语义

(一)副词“一阵风”的语义特征

1.快速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6]对副词“一阵风”的解释是:形容动作快。通过对语料的梳理,我们发现“一阵风”所修饰的动作一般都和行走相关,并且“一阵风”表示快速义时带有一定的夸张意味。

(1)马青拥着刘美萍脚不沾地一阵风地往街上走,刘美萍挣扎着扭过头冲刚出碰碰车场的杨重喊:“再见。”(王朔《顽主》)

(2)九老太爷气得把桌子一拍道:“我不管了!是你们求爹爹拜奶奶邀了我来的,你道我喜欢自找麻烦么?”站起来一脚踢翻了椅子,也不等人搀扶,一阵风走得无影无踪,众人面面相觑,一个个悄没声儿溜走了。(张爱玲《金锁记》)

例(1)中,“一阵风”修饰状中结构“往街上走”,表示马青和刘美萍走的速度很快,快到可以“脚不沾地”。例(2)中,“一阵风”修饰动补结构“走得无影无踪”,表示九老太爷走路的速度很快,以至于短时间内就无影无踪。无论是例(1)中的“脚不沾地”,还是例(2)中的“无影无踪”,都从侧面反映出“一阵风”在表示快速义时带有一定的夸张意味。

2.短时义

(3)圣人老子有两句话:“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我想,一阵风一阵风地干事情,干不出成就,那种朝三暮四这儿钻钻,那么看看,随风倒的人和事,不会长久。(《报刊精选》1994-12)

(4)在北京,满眼是不锈钢的护栏、广告灯箱、垃圾箱、电话亭,好像除了不锈钢就没别的材料了。这个情景就像八十年代全国一阵风地使用茶色玻璃、蓝色玻璃一样。(《文汇报》2001-10-13)

例(3)中,结合前面老子所说的两句话以及后文的“不会长久”可知,“一阵风一阵风地干事情”是指干事情持续的时间很短。例(4)中,茶色玻璃和蓝色玻璃在20世纪80年代比较普遍,现在已不流行,说明这两类玻璃在使用时间上具有短期性。

3.盲目义

(5)像“承包”那样的事,对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起了巨大作用,但若把它当作万应灵丹,不分对象一阵风去推广,学校承包,机关承包,出版社的编辑承包,医院的医生、护士承包,就不但不灵,反而会生出许多弊病。(《人民日报》1997-03-11)

(6)在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今天,如果还像以前那样一阵风地搞种植,不研究国内、国外市场的现实和长远需求,并结合自身具体情形,势必造成新的结构趋同,最终吃亏的还是农民。(《人民日报》2000-07-06)

例(5)中,“承包”对农民来说是件好事,但是如果不分对象盲目地去推广,反而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例(6)中,搞种植时既不对国内外的市场和需求做调查研究,也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这样的做法显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二)副词“一阵风”的句法特征

副词“一阵风”最主要的句法位置是位于句中,既可以位于单句句中,如例(7);也可以用于复句句中,如例(8)。“一阵风”不能位于始发句的句首,但可以位于后续句句首,如例(9)。

(7)我们的英雄战士倒下了!周围的群众一阵风地围了过来。(《人民日报》1977-03-07)

(8)胖姑娘厚着脸一阵风地冲出去,“哐”地摔上门。(王朔《玩的就是心跳》)

(9)他不由站住了,床底下嗖地蹿出妹妹,一阵风地从他身边跑过,并且发出尖锐的快乐的叫声。(王安忆《长恨歌》)

“一阵风”作状语时,主要和时间副词“已经”“立刻”“就”等连用,除此之外,还可以跟语气副词“竟”连用。

(10)我来不及拦阻,她已经一阵风去了又一阵风回来,把那轴画塞进了车窗,我只好把这多余之物带走了。(刘心武《贼》)

(11)婚礼将不事张扬,在下面那个教堂里举行。然后,我就立刻一阵风把你送到城里。(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12)他请来一个木匠,那个木匠就抡起斧头,一阵风就砍过来,然后这个人站这儿不动,刚好这个斧子过去,把这个石灰砍掉没伤到鼻子,最妙的是这个人站这儿面不改色。(《百家讲坛》2004-03-26)

(13)当天早上他走出校门去赴约时,迎面正碰上骑车上班的“蒜苔”,他老远就微笑着想招呼声“帅老师!”谁知“蒜苔”眼光虽然扫到他的身上,却仿佛视而不见,竟一阵风地蹬车而过。(刘心武《如意》)

副词“一阵风”常和时间副词连用,与它本身的语义有关。“一阵风”所修饰的动作通常是发生过的,所以它能和“已经”连用,而和“立刻”“就”的连用则带有很明显的夸张意味,进一步凸显了“一阵风”带给人的快速之感。

二、动词“一阵风”的句法语义

(一)动词“一阵风”的语义特征

1.短时义

“一阵风”作副词和动词时都能表短时义,不过“一阵风”作副词时,说话人不带有明显的否定意味,作动词时则带有否定意味。

(14)对领导人员参加体力劳动,他希望能坚持下去,不要一阵风,民主党派人员也可参加。(《人民日报》1957-06-02)

(15)因此,我认为严打刑事犯罪的斗争不应一阵风,亟需持续不断地开展下去。(《人民日报》1996-06-26)

例(14)中,“一阵风”是指“领导参加体力劳动”在时间上持续的时间短。例(15)中,“一阵风”表示“严打刑事犯罪的斗争”这项活动在时间上持续的时间短。

2.偶然义

(16)干部在劳动中同群众打成一片,群众才会同你讲心里话。劳动要经常,不能一阵风。(《人民日报》1972-02-10)

(17)广西代表徐爱俐、左自鸣认为,当前社会治安和反腐败问题,是群众关心的热点。要加强严打工作,不要一阵风,整顿社会治安要做到经常化。(《人民日报》1995-03-17)

例(16)中,说话人认为,干部需要经常劳动来密切联系群众,他不希望干部劳动只是一种偶然的活动。例(17)中,说话人要求整治社会治安要做到经常化,并对“一阵风”持一种否定态度,可以看出前文的严打工作是一种偶然的活动。

动词“一阵风”表示短时义和偶然义时都含有否定意味,这主要是因为无论是时间短,还是频率低,都是说话人不愿意看到的,说话人通过对这两种情况的否定暗含了说话人的一种期待,所以“一阵风”所在句子的前后,说话人都会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希望。

(二)动词“一阵风”的句法特征

动词“一阵风”在句中的位置比较单一,只能位于句尾,后面不能带宾语。通常“一阵风”位于主语之后,有时,“一阵风”前可以省略主语,不过省略的主语可以通过前文补充出来。例如:

(18)新闻职业道德教育应作为媒体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不能一阵风 ,而要时时抓,处处强调。(《人民日报》2003-10-23)

(19)大兴三大作风,执行三项制度,要注意内容,把工作越做越活,不要搞形式主义。要认真,不要敷衍。要坚持,不要一阵风。(《人民日报》1966-02-08)

例(18)和例(19)中,“一阵风”都位于句尾。例(18)中“一阵风”前的主语是“新闻职业道德教育”。例(19)中,“一阵风”前省略了主语“大兴三大作风,执行三项制度”。

动词“一阵风”在句中作谓语时通常和否定副词“不要”,能愿动词的否定形式“不能”“不应”搭配,这主要是和“一阵风”的语义有关。“一阵风”带有贬义,通过对“一阵风”的否定,可以表达说话人的一种期望和建议。例如:

(20)念好“山海经”,建设八个基地是一个战略设想,是我们的长期奋斗目标,要经过长期努力才能实现。因此,一定要持之以恒,前后衔接,不能一阵风 。(《福建日报》1984-09-25)

(21)在交谈中,施密特先生还建议,抓交通秩序和其他精神文明活动都要持久下去,不要一阵风 ,在亚运会后还要继续抓。(《人民日报》1990-08-27)

三、“一阵风”的词汇化分析

(一)“一阵风”的词汇化历程

从检索到的语料来看,“一阵风”最早从唐代开始出现,出现时为短语,表示自然界的风。宋代,“一阵风”的用法和唐代类似,都是短语,位于句首作主语。例如:

(22)一阵风来一阵砂,有人行处没人家。黄河九曲冰先合,紫塞三春不见花。(周朴《塞上曲》)

(23)庭院雨余秋意晚。一阵风来,到处清香遍。把酒对花情不浅。花前敢避金杯满。薝卜酴醿虽惯见。常恨搀先,不是君徒伴。莫把龙涎轻斗远。流芳肯逐炉烟断。(王之道《蝶恋花·和王冲之木犀》)

元代,“一阵风”仍以短语用法为主,但已有向习语转化的倾向。

(24)一阵风,一阵雨,满城中落花飞絮。(马致远《寿阳曲》)

(25)我做大将是英雄,诸般武艺不甚通。听的上阵去厮杀,骑着马儿一阵风。某乃大将钟离昧是也。(《全元曲·张子房圯桥进履》)

例(24)中,“一阵风”为短语。例(25)中,“骑着马儿一阵风”在句法上可以理解为连谓结构,意为骑着马儿卷起或扬起一阵风,此时“一阵风”为短语用法;也可将其理解为骑着马儿像一阵风一样,表示骑马的速度很快,此时“一阵风”为习语用法。不过“一阵风”的习语用法在元代并没有发展起来,元代只找到一个可作两解的用例。

明代神魔小说盛行,“一阵风”常用于描写人物离场时的环境。前期,“一阵风”后接谓语动词,因而是作为短语使用;后来因为“一阵风”经常出现在这种语境中,“一阵风”后面可以省略动词,直接以小句的形式出现。神魔小说中的人物往往在人不经意之间离场,因而让人觉得他们离场的速度很快,在语境吸收的作用下,作小句的“一阵风”还可以理解为“像一阵风一样”。这样“一阵风”就具有了作短语和习语两解的可能。

(26)还有那揭去买菜、籴米的,侍养爷、娘、儿、女的,了结官司的,殡送的,都进来把张椅子掇在厅前中心,众人正好礼拜,一阵风过,那道人不见了。(赵景深,杜浩铭校注《英烈传》第三十二回)

(27)赤精子含悲忍泪,只得将太极图一抖,卷在一处;拎着半晌,复一抖,太极图开了,一阵风,殷洪连人带马,化作飞灰去。(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一回)

(28)公人问是谁?说道:“我非是人。”吓得两个公人,喏喏连声。便道:“他是真的赵知县,却如何打杀他?我与你一笏银,好看承他到奉符县。若坏了他性命,教你两个都回去不得。”一阵风,不见了小儿。(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十六卷)

例(26)中,“一阵风”作短语,意义上只能理解为自然界的风。例(27)和例(28)中,“一阵风”前后没有动词,既可以从字面上将其理解为自然界的风,也可以将其理解为习语“像一阵风一样”。

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一阵风”不再以小句的形式出现了,而是直接和谓语紧密相连,意义上也只能作习语理解。

(29)娘娘道:“早来祈祷之事,吾已都知。盒子中物,乃是东峰东岱岳一个狐狸精。皂角林大王,乃是阴鼠精,非狸不能捕鼠。知县不妨到御前奏上,宣扬道力。”道罢,一阵风不见了。(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十六卷)

(30)女子不听得,万事俱休,听了时,睁目切齿道:“你丈夫不能救,何况救外人!”一阵风不见了黄衣女子。(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十九卷)

例(29)和例(30)中,“一阵风”和谓语“不见了”紧密相连,“一阵风”的意义不能按其字面义来理解,只能按习语义来理解。这两例中,“一阵风”虽然出现在状语的位置,但是这种用法只出现在明代,并没有发展起来。“一阵风”在状语位置上更常用来修饰“走”“跑”之类与行走相关的谓词性结构。这种用法从明代开始出现,清代至民国发展成熟,成为“一阵风”作副词时的常规用法。例如:

(31)赵完恐又打坏了人,分付:“只要拿人,不许打人。”众人应允,一阵风出去。(明·冯梦龙《警世恒言》第三十四卷)

(32)水夫人吃惊道:“怪是晚间陪我吃饭,有那些不自在的光景,原来为着肚疼。……”一面说着,一面自进西边屋里来。却见秋香一阵风的跑来道:“未小姐来了。”(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三十八回)

(33)说时迟,那时快,赵光义早把双手往头上一承接,就把个彩球儿紧紧地移抱在当胸。同时他家丁一围上,牵到青骢马,他一跃上去,家丁就簇拥着,一阵风回府去了。(李逸侯《宋宫十八朝演义》第十回)

现代汉语中,“一阵风”除了保留了古代汉语中的短语、习语、副词用法外,还逐渐发展出动词的用法。“一阵风”从短语发展到动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阵风”先是通过加引号的方式,表示某种与本义不同的意义。例如:

(34)吴文华代表说:加强青少年教育既要着眼于大多数,又要做好后进青年的转化工作,要下决心坚定不移地抓下去,不要“一阵风”。(《人民日报》1981-04-30)

(35)苏州市公安系统的领导认识到,学济南交警不能“一阵风”,关键是贵在坚持。(《人民日报》1996-06-07)

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一阵风”渐渐不加引号也可以表示比喻义。这样,“一阵风”就完成了其从短语到习语再到动词的演化过程。

(36)调查还显示,近八成群众希望作风转变不要一阵风,近七成群众希望党政机关要多下基层,六成多群众希望为百姓解决实际困难。(《人民日报》2013-12-09)

(37)督查问责是抓落实的“利器”,不能一阵风、时紧时松,必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人民日报》2016-04-15)

(二)“一阵风”词汇化的动因与机制

1.句法位置的改变

唐宋时期和元代,“一阵风”作短语时分别处在主语和宾语的位置上。明代,“一阵风”位于动词短语之前,开始处在状语的位置上,只是和句中动词的结合还不紧密,中间有逗号将二者隔开了,意义上也有两解的可能。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一阵风”逐渐和句中谓语紧密相连,这使得“一阵风”在语义上只能作习语理解,不能作短语理解。“一阵风”意义理解上的单一化,是其完成从短语向习语过渡的标志。“一阵风”频繁处于状语位置,除修饰隐现类动词短语“不见了”外,还可以修饰行走类动词,如例(38)的“跑”,这又推动了其从习语向副词的演变。

(38)周琏大怒,一阵风跑到何氏房门前,见门儿关闭,大喝着教“开门”。(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八十四回)

“一阵风”的动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才开始出现。“一阵风”因含[-持续性]的语义特征被频繁用于否定句中,受否定副词修饰,这样“一阵风”就处在了谓语的位置上。处于谓语位置上的“一阵风”的意义也不能按照本义来理解,如例(39),“一阵风”表达一个比本义更虚的比喻义。“一阵风”意义上的虚化使得其结构更加凝固,人们更倾向于将“一阵风”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再加上“一阵风”处在谓语的位置上,“一阵风”就逐渐演变成了动词。

(39)学校中的各项改革要慎重,不要一阵风,比如党政分工问题、评定职称问题、使用干部问题都要周密考虑。(《人民日报》1986-04-03)

在“一阵风”成词的过程中,“一阵风”的句法位置发生了变化。“一阵风”从原来作短语时的主语、宾语的位置到状语的位置上为其向副词演化提供了句法条件。元代“一阵风”虽然有作习语理解的用例,但“一阵风”位于动词短语之后,不处在状语的位置上,所以缺乏向副词转化的句法条件。因此,到了明代,“一阵风”处于状位才发展出来副词的用法。现代汉语中,“一阵风”从主语、宾语的位置到谓语的位置上为其向动词演化提供了句法条件。

2.隐喻

“一阵风”从短语向副词的演化是隐喻在发挥作用。沈家煊指出:“隐喻就是用一个具体概念来理解一个抽象概念的认知方式,现在常说成是从一个认知域到另一个认知域的投射。”[9]基于两个认知域之间的相似性,我们可以把对具体事物的认识迁移到对抽象事物的认识上,以此完成对抽象事物的认识。

由于人快步行走时的状态和“一阵风”经过时给人留下的感受具有相似性,并且人类的认知规律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认识抽象的事物,所以我们很自然地就通过在空间上流动的 “一阵风”来理解想象人行走的速度。在大脑的加工处理下,“一阵风”从原来的空间域投射到速度域,这个过程就是隐喻在发挥作用。比如例(40)中,“一阵风”形容王宝松骑摩托车的速度很快,“一阵风”属于速度域。

(40)济南市电信局青年线务员王宝松听说后,骑着摩托一阵风赶到现场。(《人民日报》1994-05-31)

同样,由于自然界中“一阵风”吹过的时间并不长,这和人们在做某些事情时不能长时间坚持,以及政策制定后不能长久执行具有相似性,因此人们就用“一阵风”来陈述某些行为或政策不长久。“一阵风”从空间域被投射到时间域,也是隐喻在发挥作用。

(41)县委、县政府认为:发展储粮专业户不能一阵风,图数量,要从技术上具体帮助储粮专业户解决困难,消除后顾之忧。(《人民日报》1984-09-17)

例(41)中,“一阵风”形容的是发展储粮专业户只持续了一段时间,“一阵风”属于时间域。

3.“一”的虚化

“一阵风”作短语时,意义较实在,就是指自然界中风的数量。在“一阵风”词汇化的过程中,“一阵风”的意义经历了一个由实到虚的变化。“一阵风”意义的虚化和数词“一”的虚化密切相关。“一阵风”作短语时,数词“一”表示的是实在的数,“一阵风”成词以后,“一”的计数义逐渐较弱,表达的更多是虚化的快速义和短时义。宗守云认为,“一量名”和“X量名”表现出指实和指虚的差别[10]。在“一阵风”这个数量名结构中,数词只能是“一”,不能用其他数词替换,一旦替换成其他数词,替换后的结构在语义上就只能实指,比如下面例(42)中,“两阵风”就是指风的数量为二。

(42)老婆听到两阵风从空中往正北去了。(莫言《草鞋窨子》)

也就是说,只有“一阵风”才有可能虚化,其他的“X阵风”只能实指,没有虚化的可能,所以数词“一”的虚化在“一阵风”虚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阵风”能够虚指的关键。

结 语

“一阵风”是“一量名”结构中比较特殊的一例。其他已经固化的“一量名”结构,要么词汇化程度不高,还不能算词;要么是成词了,但只具有一种词性。“一阵风”不仅成词了,而且还是一个副动兼类词。“一阵风”的副词和动词用法在句法和语义方面存在很多不同,在成词时间上也不一样,副词成词于明代,动词成词于现代汉语。另外,二者出现的文体也不同,副词“一阵风”在语义上带有夸张意味,因此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动词“一阵风”一般指向的是和政治相关的政策、制度和行为,几乎只出现在像《人民日报》这样的报刊中。由于动词“一阵风”出现的文体受限,所以它的使用频率没有“一阵风”作副词时频率高,在句法和语义方面也没有“一阵风”作副词时那么丰富。

猜你喜欢

习语句法谓语
非谓语动词
句法与句意(外一篇)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非谓语动词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非谓语动词题不难答 石娟
非谓语动词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