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圆模型:社会组织党建的政治社会化解读
2022-03-17苏超莉
苏超莉
(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19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在新时代,社会组织党建是党的工作和群众工作新的重要阵地,是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提高社会组织党建质量,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社会组织党建的实质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组织中加强党建引领、增强其政治社会化功能的过程,这一过程形成了同心圆模,代表着社会组织党建谋求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同心同德、同心同向。以同心圆模型为工具来解读社会组织党建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分析社会组织党建的现实发展状况,并寻求提高社会组织党建质量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模型建构:社会组织党建的政治社会化
马克思认为,“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1]。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是政治文化的生产者,掌握着政治文化的分配权力,有意识地对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状态施加影响。政治文化的这一生产和分配过程就是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包括政治体系和社会体系两个维度。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这两个维度“既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影响,又存在着相互制约和合作”[2]。其中,政治体系包含政党、政权组织等国家政治组织,是政治社会化的主体和主要推动者。社会体系是社会个体和基层社会单元的统称,是政治社会化的客体,但它不是被动接受政治社会化,而是起着能动的反作用。以政治文化为纽带,政治体系和社会体系形成了一个动态共生的反馈环路:现行的政治体系生产并输出政治文化;社会体系通过建言献策和政治参与对输出做出反应;政治体系接收这些反应,并及时做出下一步的可能行为。生产、输出,反应、信息反馈,由政治体系做出的再反应是持续运动且相互关联着的系列,是永远不断的泉流之构成要素。[3]我们可以将政治社会化这一动态环路看作一个同心圆模型。
同心圆是一个数学概念,由以下几个要素组成。第一,圆心和内外圆层。在政治社会化的同心圆模型中,圆心即一个国家的权力核心,承载着国家建构和社会整合的使命。在政党政治中,执政党发挥着对国家权力的领导核心作用。内层圆代表着现行的政治体系,主要指国家政权组织。执政党通过国家政权组织来领导国家和社会生活。外层圆则代表社会体系,包括各种类型的组织及分散的社会个体。组织化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社会体系通过大大小小的组织将分散的社会个体连成一个有机整体。第二,同心圆的作用力方向。在我国,现行政治体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各类组织为载体,传播主流政治文化、塑造社会成员的政治人格和政治行为方式,这体现为同心圆的离心作用力。同心圆的向心作用力即人民群众依托各种类型的组织,有意或无意地学习主流政治文化,逐步生成政治态度、形成政治信仰、参与政治生活[4]的过程。
社会组织党建是指社会组织依据党和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按照上级党组织的具体要求来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定期举行党支部活动,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政治教育和组织管理的实践活动。社会组织党建发挥着重要的政治社会化功能,我们可以同理建构一个同心圆模型。从离心作用力方向看,社会组织党建是指各级党组织将社会组织领域的政治诉求输入政治系统,并转化成政治输出,通过影响政治态度、灌输政治价值观念、把政治技能传授给公民和精英人物的过程[5]。各级党组织是推进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机构,目的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组织的网络化延伸和有效运转。从向心作用力方向看,社会组织党建则代表着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逐步确立政治态度、培养政治情感、增强政治认同,并付诸政治实践[4]的过程。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由此实现了从“自然人”到“政治人”的转变,完成了自身政治社会化。社会组织与基层群众之间天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同心圆的半径可以延长至更广泛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党建的同心圆模型也是一个动态反馈环路:上级党组织制定社会组织党建的相关政策性规范,由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具体操作和执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学习政治文化、完成各种政治参与,并通过社会组织的基层党组织向上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反馈政治建议、表达利益诉求;上级党政部门据此调整政策、协调各利益主体的行为。值得说明的是,受复杂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组织党建存在着输入和输出的变量。这些变量影响着动态反馈的次数和效果,以及反馈环路的稳定程度。
二、模型解读:社会组织党建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及瓶颈
(一)社会组织党建的政治社会化功能
从离心作用力方向看,社会组织党建为社会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承担着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扩大政治参与的职能。从向心作用力方向看,社会组织党建能够增进政治沟通、联络政治情感,将把更多群众纳入党组织推进政治社会化的辐射范围。
1.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呈现出渠道多元化、内容碎片化的特点,各种社会思潮搭乘着政治信息的“东风”广泛传播。有些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缺乏对这些信息的筛选和辨别能力,容易出现盲目跟风状态。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便是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系统地学习党的执政理念、形势政策、法律法规等基本政治知识和重大政治信息,领悟国家、政党、社会、个人之间的应然关系,澄清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认识误区。这有利于引导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提高政治认知水平和政治觉悟程度,形成正确的政治价值取向。
2.扩大政治参与。“区分现代化国家和传统国家,最重要的标志乃是人民通过大规模的政治组合参与政治并受到政治影响”[6]。一方面,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社会组织中的党员可以参加党组织改选、人大代表选举、党员民主评议、党员党性定期分析等活动,这有助于他们增强政治参与意识、掌握政治参与技能。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大多以提供公共产品和社会服务为主营业务,社会组织本身就是政治社会化的有效载体。社会组织党建有着密切联系群众的天然优势,能够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3.增进政治沟通。一方面,社会组织党建通过组织生活会等方式鼓励党员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层次思考,引导他们理性而全面地看待各种社会问题。这有利于提高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精神文明水平、净化社会风气、培养惩恶扬善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党建既代表着社会组织领域的切实利益,又是我们党实现基层治理功能的关键一环。它能够汇集社会组织领域的舆情,并及时反映给上级党政部门,这有利于党和政府全面掌握社会组织领域的政治诉求,并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工作评价标准,及时将这些政治诉求输入政治系统、转化成政策输出,从而真正落实群众路线,提高政治决策的科学性和公信力,推动整个社会朝着民主化、法制化方向发展。
4.联络政治情感。社会个体对政治文化的认同程度不只取决于其对政治文化的认知程度、对传播方式的接受程度,还容易受情感因素的诱导。社会组织党建为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提供了党员相互交流、沟通感情、共同成长的平台。党员们通过一起过组织生活、共同参加支部活动而热络起来,容易形成互帮互助、密切配合的组织氛围;党组织对党员的各种关怀,也容易使党员产生更多的组织依附感和归属感,这些都有助于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形象的树立,则有利于优化中国共产党在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中的形象,增强社会组织领域的政治认同。
(二)制约社会组织党建发挥政治社会化功能的瓶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我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迎来了迅速发展的新机遇,呈现稳步提升、持续向好态势。但从总体上看,“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大多没有真正破题。”[7]从离心作用力方向来看,社会组织党建的同心圆辐射能力不足、辐射范围有限;从向心作用力方向来看,社会组织中的党员政治认同度偏低,党建同心圆凝心聚力效果不甚理想。
1.社会组织党建存在“重组织轻党建”的现象。目前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普遍受到重视,全国社会组织党建基本实现了“两个覆盖”,但社会组织党组织并未真正受到重视。作为社会组织党建同心圆模型的关键一环,部分社会组织党组织的主体性、先进性不够凸显,未能充分发挥政治领导作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并未取得实际效果。究其原因,有些地方将中央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要求简单理解为在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片面强调党组织形式上、数量上的覆盖,忽视了对已建或在建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和业务指导。有些社会组织片面忌惮于体制内单位党组织的权威及其职能,担心上级部门会通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来干涉自身业务发展,因此抱着怀疑和漠视的态度,实则仅仅将党建工作当作一项自上而下的任务,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被异化为喊口号、搞材料、开大会、应付上级组织检查,党组织空转现象普遍存在。
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将整体实验对象分为两组,一组患者需要接受糖尿病自我管理模式健康教育,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组织这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学习到更多关于糖尿病的知识和自我管理管理方法。糖尿病自我管理模式健康教育还包括一些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一些事情,让患者了解到更多关于糖尿病的常识。
2.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功能定位不够准确。目前部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两张皮”现象突出,尚未很好地履行自身的利益表达和利益协调职能,未能为社会组织的成长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因而很难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有些社会组织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定位过高或过于功利性,照搬照抄党政机关单位的党组织运作模式,并将其看做社会组织成功申报政府购买项目、提高社会地位的“天梯”或“摇钱树”,由于社会组织的党组织难当重任,久而久之,党组织的地位一落千丈;有些社会组织对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定位过低,社会组织党建活动趋于生活化、娱乐化。比如有的社会组织党组织局限于组织爱心捐款、观看电影、参观游览、青年相亲大会等群众活动,不能够影响社会组织的战略方向和业务决策,社会组织党建难以有效发挥政治引领和凝聚人心的作用。再加上上级党组织对社会组织党建的认识偏差,没能对社会组织的利益诉求做出及时反应,导致了社会组织党建的反馈环路的流畅性不佳、稳定性不强。
3.部分党员未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主要遵循市场竞争的逻辑。对社会组织中的党员来说,他们的收入水平、升迁机会主要取决于业务能力。社会组织的党组织不属于社会组织的原始内生机构,不占有社会组织的核心业务资源,能够为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提供的职位晋升、薪资上调等实际利益较少,这就导致社会组织中的党员普遍缺乏政治荣誉感和责任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党组织对党员的控制能力,削弱了党组织的话语权。社会组织中的党员数量较少、流动性强,且普遍缺乏自觉完整的政治能力,很难挑选出综合素质高、号召力强、能够为党支部制定制度章程、争取活动经费、组织特色活动的党务工作者。社会组织领域的部分党员是缺位的、失语的,个别党员甚至隐藏政治身份,更别提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4.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政治认同度有待提高。目前社会组织汇聚了大量的非党员人士,他们属于社会新生阶层,其政治社会化程度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因此是社会组织党建的重点团结对象。但他们对中国共产党普遍缺乏客观的认识,往往凭借以往的生活经验和现实利益诉求对政治、政党做出有限的反应,对加入党组织普遍抱持观望或是功利性的态度,至于入党之后如何参与政治生活,他们的期望也大多集中于对与个人实际利益直接相关的那些具体的现实的行政决策、个别掌权者的态度产生影响,对民主政治中其他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方向性的政策则不太关心。总之,在全新的社会生态中,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依然受到中国传统的臣民型政治文化的影响,对主流政治文化的认识存在着偏差,政治认同度偏低,政治参与状态呈现出非理性、功利化、非制度化的特点,其政治角色因而难以成长和发展。
三、模型优化:社会组织党建政治社会化功能的强化路径
要画出最大的同心圆,提高社会组织党建的政治社会化实效,就必须补短板、抓重点,双管齐下。从离心作用力方向来看,要强化党的政治引领,切实提高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确保同心圆内外圈层的稳定性,为同心圆反馈环路的良性运转创造条件。从向心作用力方向来看,要“完善党建引领的社会参与制度”[8],激发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政治参与意识、提高政治参与能力,以政治参与带动社会参与,最大限度地延长同心圆的辐射半径。
(一)完善社会组织党建体制机制建设
1.构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领导格局。要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以条为辅、分级负责、分类管理”的总体原则,构建上级党委统一领导、业务主管单位负责、属地党组织托底的政治领导格局。具体而言,在社会组织党工委的统一领导下,有业务主管单位的社会组织,由业务主管单位党委做好社会组织党员组织关系承接工作,并进行日常的党建工作指导,以实现党建和业务工作的融合发展;无业务主管单位的社会组织,则由属地党组织组兜底,属地党组织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进行组织领导和统筹指导。
2.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管理制度。党的领导在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起着引领性作用,这种引领性作用不是让社会组织完全按照党和政府的意图行事,而是要社会组织保持依法自治的自主性。[9]上级管理部门要实行精细化管理,制定具有区域或行业特色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制度或者党建标准化实施细则,既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提供政策指导和政治方向把控,也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增权赋能,明确社会组织党组织对社会组织的人事、财务、重大决策、对外发展战略等工作的建议权与监督权。要实行全过程管理,在社会组织登记、年检、评估工作中同步推进党建工作,并把社会组织党建纳入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定级评估、项目采购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考评范畴[10];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反馈机制,定期搜集社会组织领域的利益诉求,真正做到“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畅通社会组织党建反馈环路的关键节点。
3.探索社会组织党建经费的多维筹集模式。要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建立社会组织党建专项基金,确保专款专用;坚决执行税前列支、党费拨返和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建议落实党费转移拨付制度;要给予新建的社会组织党组织一定的党建工作启动经费和阵地建设经费,给予已建成的社会组织党组织一定的党建工作补贴经费;社会组织也应视生产经营情况给予内部的党组织一定的党建活动经费支持。同时,社会组织党组织要转变观念,打破传统财政拨款的局限,灵活、务实地开展党建工作。
(二)探索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新思路
1.增强枢纽型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枢纽型社会组织具有凝聚、服务、管理和孵化社会组织的多重功能。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应注重政治引领,将所属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与“免费办公场地、培训辅导、服务社区对接和微心愿、微公益、微创投等项目化资金资源”[11]挂钩,以改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松散、无序状态,有效聚合社会组织内部党员,扩大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要坚持党建带群团建,在社会组织中建立(联合)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真正发挥服务群众的合力。
2.开展专业、开放和有效的社会组织党建活动。社会组织党组织注重兼顾党员利益、社会公益和组织特色,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组织实施党员积极、老板乐意、群众满意的党支部活动。比如充分运用党组织的宣传优势,将意识形态建设与社会组织文化建设相结合,开辟文化长廊、建设文化阵地、组织特色文化活动,促进社会组织内部共同的价值观养成;结合社会组织的主营业务,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专业特长,组织实施专业化的党建活动,如党员志愿服务品牌项目。针对社会组织工作地点灵活的特点,要利用新媒体、“互联网+”等新形式,开辟党建活动的线上阵地,增强党建活动的灵活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3.提高社会组织党建反馈环路的流畅程度。上级党政部门要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搭建平台、拓展渠道,引导社会组织党组织真正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社会组织党组织要找准参与基层治理的着力点,积极促成社会组织从业人员针对社会建设、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领域建言献策,保持与上级党组织的有效沟通,当好智库和参谋。比如,上级党政部门就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结构比、年度预算及均等化水平等问题广泛征集社会意见时,社会组织党组织应认真搜集组织成员的意见建议并及时上报给上级党政部门。
(三)选优配强社会组织党建队伍骨干力量
1.择优配备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队伍。党组织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充实壮大党支部班子,是促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科学化的首要条件。要利用内部选聘、组织下派、公开招考等途径,选拔党性强、业务精、具备服务意识的优秀党员为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一般而言,要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从社会组织内部推选出最优最强的党支部班子。提倡社会组织的负责人来担任党支部书记,负责人不是党员的,退而求其次从管理层中选拔;实在没有合适人选,则可申请上级组织选派。此外,要为社会组织配备既了解其运营情况、又能够抓好党建工作的党建指导员和党建联络员,加强与社会组织党支部班子的联系。
2.健全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教育管理制度。要把社会组织的党务工作者纳入基层党组织教育培训范围,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开展专题培训工作。要积极落实对党务工作者的政治地位和工资待遇等方面的保障,结合组织举荐、定期考核和党务工作表现,在推荐表彰年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时对基层社会组织有所倾斜;培养优秀党支部书记成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勇于发声。同时,加强对党务工作者的严格监督和考核,完善党支部班子的定期述职制度,确保他们既“有位”又“有为”。
3.完善社会组织党员发展制度。社会组织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往往会自发产生一些旗帜型的精英人物,他们的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扎实,在社会组织中享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要逐步赋予一部分符合条件和具备资质的社会组织党组织发展党员的职责权力,吸收社会组织精英人物加入党组织,畅通其加入党组织的渠道[12],以逐步调整和优化社会组织的党员队伍结构。精英人物加入党组织,也能够影响其他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及群众的政治认知,在潜移默化中增进民众的政治认同、增强其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四)强化社会组织党员的政治素质和政治能力
1.关心和维护党员的正当权益。社会组织党建能否充分发挥政治社会化功能,关键要看社会组织党组织能否团结、凝聚党员和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必须充分尊重和维护党员的正当权益,给予党员人文关怀。要及时为党员提供适当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如给予优秀党员现金奖励、荣誉称号以及培训进修的机会,使其感受到党组织实实在在的温暖,增强其对自身政治身份的荣誉感和对党组织的归属感,提高其参与支部活动的积极性。要真正为党员着想,帮助党员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给予党员更多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要设立党员之家,对党员进行积极心理建设,及时化解党员在工作、生活中的负能量,培养党员开阔豁达、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2.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便是要引导党员认识到自身的阶级性和先进性,认识到肩负的历史使命,从而由自发到自觉,顺利完成自身的政治社会化。为此,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及时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确保党员坚定政治方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根据社会组织党性教育的特殊规律,结合社会组织的工作实际,及时调整党性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创新党性教育的方式,提高党性修养教育的针对性、现实性和有效性。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利用政策学习、挂职锻炼、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社区实践等形式加强对党员的党性锻炼,培养他们有关合作、对话、协商等基本的政治参与技能,提高党员的政治认知能力、政治鉴别能力和政治参与能力。
3.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党组织要鼓励党员在工作中发挥先进性、增强影响力,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要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业务竞赛、诚信建设等主题活动,鼓励党员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努力提高业务本领,成长为行业的领头羊,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于挑大梁、担责任,并传播自身的正能量,带动更多人为社会组织的发展贡献力量、为我国社会建设领域建言献策;要充分挖掘并紧密依靠社会组织的天然群众基础,鼓励党员强化角色意识,敢于亮明身份、冲锋在前,提高基层群众对党员的信任程度和对党组织的拥护程度,以扩大社会组织党建发挥政治社会化功能的覆盖面,拓展社会组织党建的同心圆辐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