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大学生优秀品质的培养策略

2022-03-17李凤琼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优秀品质教学方式理念

林 韵,李凤琼

(1.岭南师范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48;2.广东省湛江卫生学校, 广东 湛江 524037)

引 言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全面深入,为了有效地加快教学模式调整,就需要现阶段的教学管理人员,全面转变现有的教学管理机制,在综合素质培养、专业能力培养、基础理论知识等相关内容培养的前提下,加快问题内容梳理,进一步分析核心素养对于大学生岗位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产生的影响,通过专项课程建立、优化教育情境、开展社会实践等多方措施,培养大学生的优秀品质,促使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大学生优秀品质的培养,核心在于教学环境的构建、教学方式的探索以及实践模式的改革。通过此种方式的深化落实,才能进一步加快教学模式的改革,引导学生在现有教学管理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心理品质和调整学习状态,转变原有就业态度、实践心理、岗位能力态度,从而实现个人综合能力和品质的全面提升。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大学生优秀品质的培养现状

核心素养视域下大学生优秀品质包括善良、宽容、乐观和淡泊。首先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心存善良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乐于扶贫帮困;心存善良就会与人为善,乐于友好相处,心中就常有愉悦之感;心存善良就会光明磊落,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就学过程中有轻松之感。心存善良的人,会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到最佳状态,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其次宽容是心理的调节阀。再次人在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总是不可避免的。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是宽容。宽容不仅是理解和原谅,更显示出一个人的气度和胸襟。一个不懂宽容,只苛求别人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和生理进入一种恶性循环状态。学会宽容就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就无形中给自己的心理和生理安装上了调节阀。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心境。乐观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力,有利于人们解决矛盾,逾越困难。而悲观是一种消极颓废的性格和心境,它使人悲伤,烦恼,痛苦,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影响身心健康。最后淡泊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和心态。有了淡泊的心态,人就不会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追逐名利,就不会因身外之物之得失而大喜大悲,也不会对世事及他人牢骚满腹,更不会与他人攀比,而是凡事泰然处之,宠辱不惊。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下,为了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很多教师已经逐渐地认识到了核心素养对于大学生教育产生的积极影响。为此很多教育管理人员都另辟蹊径,通过将优秀品质培养与当前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机制相联系,形成了一种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型教育理念,通过将教学实践与优秀品质培养工作的融合,推动教学方式的创新。首先,现阶段很多教学管理人员已经认识到了大学生优秀品质培养的重要性,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大学生优秀品质培养课程。通过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将优秀品质培养工作与教学基础任务相互结合,在职业生涯的理念构建、岗位能力培养、综合思想教育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从而引导大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同时通过岗位理念的培养,让大学生在持续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涵养出持之以恒的工作品质、坚定不移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工作信念、不断钻研的“工匠精神”等等,从而实现个人优秀品质的综合提升。其次,在现有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很多教师逐渐认识到实践教育与品质教育融合的重要。因此在现有教学管理机制的框架下,很多教学人员都提出了在当前实践教育基础上大学生优秀品质培养的主要措施。一方面通过有效地加快教学模式的改革,将实践探索过程中的坚持不懈、创新品质等内容全面的融合起来,更好的推动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通过教学理念的转变,在现有的教学管理基础上,将教学理念与实践操作、理念知识应用等方面结合起来,在不断的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在反复思考之中,培养大学生个人理论应用、创新思考的优秀品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在今后的各项工作推进之中,都应当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矢志不渝的加深对于党史的认识,将红色精神和我党的优秀品质渗透在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为此在进行大学生优秀品质培养的过程中,对现代的大学生,就更应当在不断地育人探索基础上,把大学生优秀品质对之进行系统的教育,通过红色精神、“工匠精神”等相关理念精神和个人品质相融合,将各种核心的优秀精神品质与当前的学生就业、学习等方面相结合,推动大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让大学生在现有的社会环境中,树立坚韧不拔的个人品质、坚定不移的工作精神、吃苦耐劳的工作信念,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大学生优秀品质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于个人职业发展也有了新的认识,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很多学生的就业观、个人品质等受到了直接的影响。很多教学管理人员逐渐地认识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教学方式调整对于学生未来发展产生的影响,而大学生优秀品质培养对于学生未来发展也有着较为直接的冲击。核心素养视域下,大学生优秀品质养成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它们不仅有效地推动了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综合就业能力的提高。

一是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在核心素养的背景影响下,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冲击下,很多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很多教学人员主动出击,调整现有的教学方式,将大学生优质品质培养融合到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之中,这不仅更好更快地优化了教学模式,也促进了学生积极向上就业观念的养成。

二是可以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岗位观念。不同的岗位环境,对于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培养有着不同的影响。在现有教学管理机制的影响下,为了更好的推动人才培养工作开展,很多高等院校都建立了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让学生进入到企业环境之中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实习。学生在“师傅”的引导下,也学习了“师傅”所具备的一些“工匠精神”、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等优秀品质,从而实现了教学管理机制的优化构建,促进了学生正确岗位观念的养成。

三是可以引导学生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对于大学生来说,未来的发展和未来的成长能够指引学生的发展方向,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下,很多学生只是对自身的专业能力有一定的培养。我们必须通过不断的端正自身的发展态度、发展方向、发展理念,大学生才能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认识到自身未来发展面临的实际情况,形成正确的发展理念,才能更好的认识到自身发展的方向,对自身未来作出规划。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大学生优秀品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教学管理机制下,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当前专业化教学的核心理念,为此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都对自身的教学方式作出了适当的调整,不仅实现了教学管理水平的优化,同时也促进了教学能力的提升,为学生后期的成长成才作出一定的规划。但是在具体实现的过程中,对于大学生优秀品质的培养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只有分析各类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才能实现大学生优秀品质的高质量培养。

(一)没有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

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推进,不仅仅需要教师的全面引导,也需要在现有教学管理机制的推动下,构建出良好的教育引导环境,以便有效地实现大学生优秀品质的高质量培养。作为教育教学人员,应当在现有教学管理机制的推动下,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对教育环境进行优化,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全面提升,在提升专业水平的同时,锤炼道德品质。但是在当前特定的教育教学工作环境下,很多教学管理人员都没有认识到环境对于人本身的优秀品质教育产生的直接影响,而是想过度的通过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锤炼优秀品质,这种方式下的引导,不仅不能将核心素养的基础理念充分地发挥出来,也难以推动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学生很多优秀的品质都只能体现在课本之中或是理论之中,没有实实在在根植在学生发展的各个阶段,这对于学生后期的思想品质转化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品质培养方式陈旧

在当前的品质培养的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教育方式大多依赖课本知识进行教育培养,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现有的教学管理机制,只能加深对于各种专业知识理念的认识和理解,而品质思想却不能真正的入心入脑。另外在进行品质培养的过程中,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上,很多教学人员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通过线下理论教育的方式进行教学指导,这种教育培养方式,不仅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限制,更让品质培养踩空。很多教学人员也没有认识到品质培养的重要性,仍旧以传统照本宣科、理论知识教育、基础知识测验的方式进行培养指导,这种方式的推进,不仅导致学习质量受限,也让学生的各种综合品质没有得到系统的提升,导致个人综合能力不足,在后期的就业过程中,本身的品质与就业单位发展理念相背离,不能满足实际的岗位就业需求。

(三)实践与理论没有充分融合

品质的培养必须在学习实践中进行,在生活中得到锤炼。大学生优秀品质的培养必须向榜样学习。在对大学生进行优秀品质培养时,不但要有优秀人物的榜样讲座,有理论引导和教育,还要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生活实践,在学习、生活、劳动中锤炼升华道德品质。但受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限制,对大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培养时,并没有很好的把实践和理论充分融合起来,常常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限。

四、核心素养视域下大学生优秀品质的培养策略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就需要在现有教学的基础上,加快对于核心素养的认识理解,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和发展理念,有效地提升学生优秀品质的培养工作。通过加强学生优秀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对自我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岗位的发展,提升认同感,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在高压的市场环境下,调整自身的心态,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在实现工作质量提升的同时,促进个人综合发展水平的全面发展。

(一)优化大学生优秀品质教育环境

如前所分析,大学生优秀品质培养存在问题之一是没有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因此,我们必须要优化大学生优秀品质教育环境,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建立起系统的高品质育人环境。可通过在校园内设置标语和多样化的线上线下宣传渠道对优秀品质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浓郁的育人氛围,实现对大学生优秀品质的潜移默化的培养。其次,在现有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培养大学生优秀品质的教学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和学习,让大学生接触到具体、生动、可感的材料,从而实现多样化优秀品质的高质量培养。

(二)创新大学生优秀品质培养方式

创新大学生优质品质培养方式主要从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三个方面进行调整。首先,在教学方式方面,应当通过互联网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实现优秀品质的养成。其次,在教学理念方面,作为教师应当具有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教师能将社会发展特点、就业特点、工作创新意识等方面相融合,从而形成优秀品质育人的新型教育理念。最后,在教学内容方面,作为教师来说应当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专业知识为基础,辅以生动鲜活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在不断的事件反思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三)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发挥思政理论课程育人作用

为了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教师充分分析当前的教学主体,将现有的教学理念与实际的教学案例相结合,同时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将课程思政与实践活动相融合,在实践中育人,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首先,教师应当从大学生社会实践出发,通过家校合作、见习、实习、实训、校企合作方式的构建,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家庭、中小学校和企业经营等活动中,在自己的岗位中,充分地应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培养艰苦奋斗、积极创新的优秀品质。其次,在观察其他人的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结合课程思政的相关理念,对不同人的就业观念、就业品质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和思考,从而获得积极正确的品质理念。在此基础上加深自身对于基础品质理念的认识和理解,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应对未来社会发展中的多种问题。

在新的教育教学机制引导下,各级管理人员对于大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都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虽然通过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优化以及校企合作交流模式的探索,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转变和突破,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限制,很多教师仍旧对于学生的心理综合素质以及优秀品质的培养工作有所忽视,为此很多就业的大学生对于岗位的认同感较低,对企业的归属感、社会的荣辱感等不强。为此就需要在现有教学机制的引导下,加快教学方式改革,深入教学实际,以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基础进行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而引导学生提升个人能力,让大学生在不断学习、思考和实践中,全面提升个人的优秀品质。

猜你喜欢

优秀品质教学方式理念
卓有成就的他们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浅谈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探讨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