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改进中学历史教学例说

2022-03-17徐创万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互联网+历史课堂

徐创万,程 蕾

(1.宁夏师范学院 政治与历史学院,宁夏 固原 756099;2.宁夏大学 政法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近二十多年来,多媒体教学因其契合历史学科特点的优势,如信息量大、直观形象、高效且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特点,在中学历史教学的方式方法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随着教改的持续深入,尤其是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基础教育教学条件的改善,社会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期待已不满足于信息技术和网络应用的简单叠加。历史学科有着知识存在形式的过去性、认知结构的多样性、思维方式的求异性、灵活性和学科联系的交融性等特点。[1]知识存在形式的过去性决定了历史场景不能被重复,学习者既不能亲身体验,也不能现场观摩。认知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中学生既有认知结构的不确定性,即确定是否存在与学习内容发生作用的认识。认知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改进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促进学习迁移有较高难度。思维方式的求异性、灵活性要求教学设计和课堂活动灵活动态而富于实践性,能有效解决问题。学科联系的交融性即它涉及古今中外,涉及自然和社会的各门学科,内容异彩纷呈,纵横交错,互为影响。

“互联网+”的共享性、智能性、交互性、实时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为改进中学历史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基于史料搜集、整理和辨析。高效便捷地获取史料是改进历史学习的第一步。互联网上古文献类数据库如中华经典古籍库、雕龙中国古籍数据库、中国历代石刻史料汇编、汉典、藉合网,中文图书类数据库如读秀知识库、中文在线电子图书、超星汇雅电子书、掌阅精选数字图书馆。地方史志类数据库如中国文史资料集粹、中国历代地方志集(1368-1949)以及中国基本古籍、方志、谱牒库初集,报刊类数据库如大成老旧刊、中国历史文献总库近代报纸数据库,综合类数据库如百度文库、中国历史文献总库等数目众多、功能各异的数据平台为学生获取资料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除此之外,还有名目繁多、功能强大的智慧学习平台,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是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基础上改版升级而来,除为师生提供模块化资源外还链接了60个外部专业网站以共享资源。目前,该平台资源总量还在不断扩充中。基于这些数据库或学习平台,学生只需一部在线状态下的移动终端即可随时随地学习交流。

课标要求学生不仅要将历史事物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以不断接近历史真实。[2]超星名师讲坛和获取渠道多元的微课、慕课等成为高效实现该目标的极好凭借。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视频课程,补充课堂学习的不足。这方面,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网络开放环境下的人机交流提供了保障。依托“互联网+”建设的教育资源平台不胜枚举,学生若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好地利用其交互性,则在查漏补缺和知识升华方面的意义和效果更大。

一、教师基于“互联网+”的共享性转变教学策略

互联网的普及使海量的知识和信息触手可及,教师可以在不受时间和空间因素约束的情况下快速便捷地获取、共享教学资源,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快速调整教学策略。

某教师执教的《动荡的春秋时期》一课是基于“互联网+”的共享性转变教学策略的一个典例。(1)本文中的教学案例内容均以《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年版)为依据。该教师做的教学设计材料选取不出教材之右,拟分层讲解三目内容涉及的六个知识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周王室地位下降,诸侯势力崛起并操控政治局面,诸侯争霸。课后教师坦言教学效果跟预期相去甚远;访谈学生,学生普遍反映这堂课上的很吃力,收获有限。经追问发现,学生不理解三个子目之间的逻辑联系,不理解春秋时期的特点……。

为了改进教学,这位老师进一步深入研读课标、结合教师用书分析教材,并从多个平台搜集到了李惠军、黄正华等老师执教这一课的教学视频,华如容、[3]万灵和花远杰、[4]耿霞、[5]张汉林和程可欣、[6]刘先锋[7]等老师针对这一课的个案研究。经过整合,这位老师将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确定为本课的重点,认为主要任务是以经济发展视角观察该时期社会变化的具象。鉴于此,该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农具图片并补充虢国墓玉茎铜芯柄铁剑,出土于秦景公墓的铁铲、锸等,以深化学生对铁器使用的认识。精选史料“范、中行氏……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国语·晋语》),列举孔子弟子冉伯牛名耕,晋国力士名牛子耕之事,用以佐证“牛与耕在春秋时期即已结合”,使“牛耕出现”极具历史学科特色。另外,水利兴修补以孙叔敖修芍陂事;手工业的进步则佐以“郑之力,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著称于世(《周礼·考工记》);青铜器则副以越王勾践剑和莲鹤方壶;煮盐业和纺织业则以齐国“聚庸而煮盐”(《管子·地数》)和“织作冰约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汉书·地理志》)勾连;市场则证以齐桓公“宫中七市”(《战国策·东周》)。如此,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具象已众目昭彰。在观摩若干微课并总结后拟引导学生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归纳经济发展的成就,结合前述史料突出铁器、牛耕的使用对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意义:将中国的物质文明由青铜时代推进到铁器时代。以此设计在另一个班授课时,学生课堂反响良好。绝大部分学生能借助课堂上展示的文字、图片和视频等认识到春秋时期是生产力大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动荡的时代。个别学生还将自己在平时阅读中学到的典故同学习内容关联起来,用以证明诸侯并起、争霸战争连绵不断和国家剧烈动荡只是表象,社会形态的更替才是深层变化。初步表现出用联系、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两个班学生的基础不相上下,但教学效果反差明显,可见本次基于“互联网+”共享性的策略调整是成功的。

“互联网+”背景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对课堂教学现状提出了严峻挑战。教师要基于这一信息革命的背景,做好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这种帮助和促进作用体现在开放环境下的史料获取与选择、自主学习情境中的学法调整与改进、互动模式下的兴趣培养与提升等诸多方面。教师基于“互联网+”的共享性转变教学观念,提升专业素养,重视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将极大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师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化创新授课模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是课堂活动的主要形式。甚至多媒体辅助教学也主要是利用教学设备高效集合了各种文本和音视频,为教师授课提供帮助。在这种单向输入的授课模式下,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浮于表面,学习体验不理想。而“互联网+”的智能化,正好可以帮助教师创新授课模式。教师通过改进知识的呈现方式,给学生以多感官的冲击和打动,帮学生实现中学历史教育新的价值追求,理解史事意义的情感取向和理性认识。以下两课是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化创新授课模式的实践。

《钢铁长城》一课,课标中的内容标准只有一句话,而相应内容在增进国家认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方面意义重大。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存在如部分学生军事知识缺乏,对相关术语的理解能力不够等困难。学生的已有经验同本课内容要求的学习起点之间有较大差距,预期课堂参与度不高。执教老师坦言,根据教学经验,过多的讲解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这些分析,该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借助网络了解当前我国海陆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成就,与同学合作,3~5人一组模拟名为“钢铁长城”的国防现代化成就展,以组图或短视频形式在课堂展示。与书面作业相比,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这个形式的作业中,学生的主动参与也补齐了军事知识不足的短板。课堂展示时教师利用教学平台播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官方宣传视频,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军队建设、讲解中国强军之路成就的同时给学生分享搜集材料的方法,引领学生搜集、辨别、使用史料,判断史料能否作为实证的证据。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高涨,讨论热烈。部分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时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脸上洋溢着自信、自豪。

基于教学平台和应用软件将教学内容结合图片、音视频、录播软件等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历史学习情境,增进代入感,是“互联网+”智能化优势的集中体现。一位老师在执教《三国鼎立》一课时,针对“魏蜀吴的发展措施”一目内容,设计了“假如我是国君”的云发布会。课前让学生通过云平台提交个人录制的“我是国君”微视频。围绕“如果你是魏蜀吴三国中某一国的国君,你打算怎么发展自己的国家?”主题展开设计,要求声情并茂,证据充分。课堂上,教师利用教学平台软件抽取学生的微视频并播放,让对应的同学扮演国君,现场解答其他同学的提问。学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将学生表述中的关键词以弹幕形式投影在屏幕上,并利用专业软件以较大字体来反映高频词,结合课前设计的动态图片总结魏蜀吴的措施。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热情高涨,争相扮演角色,在一问一答中掌握了核心知识,训练了历史思维能力。课后,学生对云发布会仍意犹未尽,部分学生反映自己准备不足,没有发挥到最好,特别期待下次类似活动。进一步访谈发现,在接到网络的便和教学的智能化改变了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的现状。授课教师反思认为,基于“互联网+”智慧性的教学模式选择,巧妙地填补了学生知识储备的空白,良好的学习体验使学生积极性高涨。而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也会启发、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理念,努力将教学工作推向更高水平。

三、学生基于“互联网+”的交互性提高学习自主性

“互联网+”的交互性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冲击了已有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当成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学生应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探究者和主要参与者。这提示我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自主性至关重要,“(学生)在学校获得什么样的知识,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技能达到拥有知识的水平,关乎国家的竞争力”[8]。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作为学法指导,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交互性实现。反之,“互联网+”的交互性又促进了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高。

在学习《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课时,针对课标中“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的表述,某老师基于教学平台,课前把“上传讲述张仲景或华佗事迹的小视频”的预习任务推送到学生端,并督促跟进。这种关注学习过程的做法意在改变学生不预习即上课的陋习,希望长期坚持以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利用教学平台,教师能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预习进度,并及时提醒进度滞后的学生完成预习。老师关注学生的预习动态发现,不少学生将预习内容同当下在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关联起来,并列举了很多中医药在治疗新冠时取得成功的例子。有学生进一步指出:中国向多个国家提供的援助物资里面包含中药汤剂,这在体现人道主义的同时提高了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教师据此快速调整课堂教学,给学生展示历史上人类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和与疾病斗争的史料。进而指出中医药早在传说时代即已产生,两汉时期即已基本建立起中医学理论,历经几千年的发展绵延不断,成就辉煌。其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的出色表现雄辩地说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还有学生特别关注“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华佗这个人?”和“华佗究竟生活在哪个朝代?”等问题,表现出较强的探究自觉。

“互联网+”使师生交流更加便捷通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历史的学科特点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识记能力。学生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能够识读历史图表、准确计算年代等是构建知识体系和提升历史思维的前提。两汉时期国家统一,文化多元,科技领先。《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课的编写意图是通过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史记》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领会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发展为科技文化的进步提供了条件。另外,这一课也是学生进入历史课学习的第二节思想文化主题的课,体现文化继承性的同时承担着训练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的任务。在学习造纸术相关内容时,教师基于智慧平台,带领学生识读《造纸工艺流程图》,从上往下依次认读水浸、蒸煮、舂捣、漂洗和干燥等环节,整体感知造纸过程。同时给学生展示虚拟造纸厂,足不出户地感受造纸工艺。学习反馈阶段,教师将学生的平板和一体机相连,用以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考察以客观题形式出现,学生自主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并反映在白板上。教师高效全面关注并抽样在白板上展示,让抽到的学生回答答题依据。这就避免了部分学生课堂懈怠,人云亦云。智慧课堂教学系统把课堂活动的情况数据化,方便了教师从不同角度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客观题中的选择题、判断题等的正确率、错误答案的分布情况等。这些后台数据极大便捷了教师准确掌握学情,进而精准纠偏补正,促进学生改进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四、学生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提高学习效率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师生互动交流和资源共享提供了强大支撑。历史学科要培养学生通过接受历史教育而形成的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简言之,即叙述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这一能力的形成前提是获取和占有足够的史料,且“历史虽然是客观存在过的,但对历史的认识却始终是开放的”[9],从知识习得角度理解即提升历史思维能力还需要不断互动交流。占有史料和提升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特点的要求使然,不可偏废,也正是“互联网+”促进历史学习的着力点。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学生可以大幅提高学习的效率。

这里借鉴王林[10]和陈圆玉[11]两位老师针对《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的案例,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提高学习效率的路径。这一课的主要内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和对西域的管理三者因果相连,丝绸之路和对西域的管理是张骞通西域的结果。而了解秦汉时期的民族交往和中外交往是学习以上内容的基础。秦汉时期是汉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外交流的重要时期。丝绸之路的开创密切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联结了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波斯文明和古代罗马文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王老师着眼于以信息技术的手段创设历史情境、还原历史现象,将教学内容直观化、动态化,使历史教学充满趣味性、新颖性和娱乐性,意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体路径,一是学生课前通过学习平台学习教师发布的“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两个微课视频——学生完成教师预设的问题。汉武帝为什么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经过哪些地方?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历史意义?——利用白板共享功能,以人物或事件为主题分组探究学习。二是播放“张骞出使西域”视频,突破问题教学模式;用FLASH动画帮助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突破演示教学模式;观看“丝绸之路的传说”突破情景教学模式。陈老师基于“重走西行路,共寻丝路魂”情境,重游敦煌、疏勒两个丝路重镇。采用微课教学,引导学生完成四项任务。第一,学习微课,完成相应任务;小组合作绘制思维导图。第二,小组完成西行攻略:我作为汉朝商人,如何经丝绸之路去国外做生意? 第三,为丝绸之路写推荐词——帮助学生利用资料包更好地理解丝绸之路的意义。第四,结合时政热点“一带一路”及热播微视频“大道之行”为丝绸之路赋新名。另外,这一课内容的学习应当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社会生活资源,合理运用博物馆资源,而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是其实现路径。

基于“互联网+”开放性的学习评价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现阶段,依托互联网,利用智慧平台或智能软件制作、抽取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查漏补缺已经成为课堂常态。某教师使用希沃白板中的课堂活动功能设计了练习题,学生用白板以小组竞赛的形式答题,书面练习变成了闯关比赛游戏。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更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突破传统的评价模式,让学生走到台前,成为小组和班级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收效明显。老师着意于阶段性地给学生布置有较强综合性的作业,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完成作业。学生完成后将自己的作业分享到教育云平台,教师及时在线批阅,学生可互相查阅作业,在更好展示自身的同时了解他人观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与部分家长“谈网色变”的做法完全不同,这位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利用互联网的意识。学校肯定了这位老师的做法并将其作为成功的典型在全校推广。访谈该校校长,校长坦言:当前的学习评价中存在大量“教过即学会”、过度或仅仅关注知识点落实的情形,这位老师的教学真正关注了学生的进步与成长。所以说,较好把握、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可以有效改进学习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历史学科基于“互联网+”的实时性强化育人功能

教学是促进学生掌握人类文明成果并实现身心发展的过程,是教书与育人的统一。[12]历史学科在强化中华民族认同、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价值不可替代,“互联网+”的实时性则大大提升了历史教学的育人价值。互联网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知道天下事,信息获取变得方便快捷。但教师和学生在互联网的快捷性面前并不对等,教师基于“互联网+”的实时性引导学生学习和学生独立利用网络学习的效果差异很大,教师引导下的学习效度更高。历史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实时性,在备课时筛选与授课内容关联度高的信息,比如史学动态、时政焦点、民生热点等。将优质的学习资源呈现给学生,促进他们的学习。把社会现实问题带进课堂,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传统的历史课堂鲜活起来。帮助学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举一反三,进而强化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

如在学习《外交事业的发展》一课后,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近代以来我国同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内容,旨在通过比较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和新中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国际地位的提升,结合前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学习所获,得出这种反差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结论。但回顾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前述不平等条约很生疏,在老师的引导下也很难将某一内容对应到具体条约中。鉴于此,该教师迅速在教学平台搜集、展示了“近代以来我国同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简表,轻松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该教师还打开外交部网站,和学生共同浏览新闻标题,了解国家近期的外交活动。随后,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顺利总结出了近代以来各个阶段我国的外交各有什么特征,鲜明的反差和对比跃然纸上。“互联网+”的实时性使教师能在课堂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课堂生成选取教学资源,材料前后对比之下凸显了国家的进步与发展。鲜明的反差自然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求,育人价值明显。

又如,某教师将电视剧《觉醒年代》片段引入课堂教学,借此凸显了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好的影视剧可以提高学生对那段历史的兴趣,在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相关内容时,有学生反映自己同家人观看了正在热播的《觉醒年代》,里面有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散发市民宣言”片段,这位老师随即以网页形式播放了该片段,帮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一路走来的不易,让学生体会到了革命先烈的无私与伟大。这种信手拈来而又如数家珍般的资料呈现,使影片中正面积极的榜样示范直击学生灵魂深处,对他们起到强大的激励作用,激发出爱国情感与为之奋斗的热情。一位同学在学习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后给老师的留言中有这样的话:“我真正明白了‘青年’一词,他们铁肩担道义,他们坚定而无畏。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有理想,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铭记历史,珍惜当下。”这位同学通过学习掌握了历史知识,增强了历史情感,深化了国家认同,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他写给老师的学习心得是这节历史课育人价值的力证。

强化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实时高效且精准智能的特点。一些智慧平台能够实时反馈学情,并后台生成如前文所述的精准数据。教师利用这些课堂上的“大数据”可以便捷、准确地掌握学情,引导学生提高学习针对性。将这些数据化的学情应用于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掌握,事半功倍。又如三秒备课、课堂抽题和反馈、学生课外自主组题等功能,在减轻老师工作负担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自主学习板块更是利用大数据技术,为学生自适应学习提供了更多选择。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改进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传统,“互联网+”的发展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学历史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历史课堂教学与时俱进。因此,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促进教师转变教学策略、创新授课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效率,强化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最终促进中学历史教学的优化升级以使其与时俱进。

猜你喜欢

互联网+历史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