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研究
——“双城圈”和“示范区”建设背景下对达州的思考
2022-03-17傅忠贤易江莹
傅忠贤,易江莹
(四川文理学院 财经管理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建好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同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将“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作为成渝地区的规划目标之一,这为包括达州市在内的川渝各地方经济社会未来发展指引了前进方向.在全省深入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进程中,达州市必须坚定地朝着“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目标前进,才能真正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四川省委对达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定位是“建成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和建成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伴随成南达万高铁和西渝高铁的全线开工建设,达州将成为重要的“高铁枢纽”,极大缩短达州至成都、重庆、西安、武汉等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但这也对达州生产要素的流动带来极大挑战.区域经济实践经验表明,没有强大聚集能力的区域,“高铁枢纽”“综合交通枢纽”就会导致生产要素的“净流出”.可见,把达州建成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 “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既有文献归纳与梳理
在我国,“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是一个实践探索先于理论研究的问题.知网检索显示,现有成果大多属于领导讲话、新闻报道和工作总结.有限的学术研究成果分散在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研究和工程研究等多个领域,研究主题以宜居度、宜居城市、城市宜居性、宜居性评价、满意度评价、生态宜居度、城市人居环境等为主.邓明慧、董文兵(2018)[1]《宜居城市的评价与分析》,张美芳等(2019)[2]《“三生”视角下长沙市城市空间宜居性评价》、李慧民等(2019)[3]《区域生态宜居度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西安市为例》属于研究“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比较早期的成果.
2020年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和规划纲要的相继出台,特别是把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作为重要的目标指向,推动了成渝地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的广泛实践,也带动了学术界研究“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的热潮.杨继瑞(2020)[4]《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定位与推进策略》,邱健(2020)[5]《以绿色社区助推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吕红(2020)[6]《深刻领会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重大意义》,刘容(2020)[7]《国内外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基本经验》,等等,这些是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可见,我国学术界对“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问题”的研究和探索还处在起步阶段,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尚待深入研究,鲜活的实践经验也有待系统总结提炼,对达州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达州位于川东北,地处号称“国家中央公园”“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国家野生动植物天然基因库”的秦巴山区腹地,面向“天府之国”成都平原,紧邻“长江黄金水道”的直辖市重庆,境内地形多样性特色鲜明,山青、水净、坡绿、田美,雨水丰沛、气候宜人,是成都、重庆、西安等大都市的“后花园”.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观审视,达州具有建成成渝双城经济圈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独特优势条件.
2 达州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内涵和要求
2.1 达州品质生活宜居地的内涵
“高品质生活”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陶希东(2018)[8]较早探索了“高品质生活”的概念表达,他认为高质量发展是一种与中高收入阶段、高人类发展指数相适应的经济运行状态.王晓虹(2021)[9]认为物质生活的富足丰裕、政治生活的民主自由、社会生活的公正共享、精神生活的充实高贵、生态生活的美丽和谐是其中的基本要素.邱健(2021)[10]认为“高品质生活”是从“高质量发展”引申出来的,“高质量发展”具有绿色安全、富足乐业、宜学善养、和谐包容四大特征,“高品质生活”是从打造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建立健全城市安全保障、构建现代绿色产业体系、保障充分的社会就业、提供高水平的公共服务、提高居住环境质量、营造和谐包容的文化特质、构建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等八个方面进行塑造的.这些探讨对深入理解高品质生活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迪作用,但需要说明的是“高品质生活”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多维度概念,不同地域内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的群体对“高品质生活”具有不同的认知、需求和体验,对于西部内陆欠发达的达州而言,我们理解的“高品质生活”更多指向到是一种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引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能够更好地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方面美好需要的生活,是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能跃上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两方面能协调平衡的生活.达州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就是为了满足和保障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需要.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要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大领域,跨越城市和乡村两个系统,参照国家建设部科技司2005年批准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申报立项、2020年4月通过评审验收的“宜居城市评价标准”,达州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基本内涵是指把达州建成经济活跃、社会和谐、环境优美、文化包容、资源富集、生活舒适、公共安全的就业创业家园和居家生活乐园.
2.2 达州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要求
2.2.1经济活跃
经济活跃是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关键支撑.经济是基础,经济活跃能够直接体现一个区域人民群众经济生活的富裕程度,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经济富庶的区域常常具有最大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区域经济总量及其增长状况、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及其增长状况、城乡居民人均财政收入水平及其增长状况、城乡居民就业水平及其增长状况、第三产业就业占就业总人口的比重及其增长状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R&D经费占GDP的比重、每万人口专利授权量、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招商引资水平及其增长情况等是反映一个区域经济活跃程度的重要指标.
2.2.2社会和谐
社会和谐是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根本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和指导方针,据此获得的社会和谐指数既能较好反映一个区域社会和谐程度,也能较好体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层次和建设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社会保障覆盖率、社会求助覆盖率、刑事案件发案率和破案率、劳动合同签订率、银行业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食品抽样合格率、集中供养率、意外死亡人口比率、阳光规划和价格听证频率、贫困发生率和返贫率、乡村振兴实现指数等是考核和监测区域社会和谐程度的重要指标.
2.2.3环境优美
环境优美是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显性标志.环境优美不仅能直观体现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水平和建设成就,而且能够彰显一个区域城乡治理的成效和档次.环境优美是对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生产环境、人文环境、城乡景观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新鲜的空气、充足的光照、干净的水源、宁静的生活、碧蓝的天空、高效的管理、文明的秩序始终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单位GDP能耗、COD和二氧化硫排放强度、污水处理率、环境质量指数、村庄整治率、空气质量好于或等于二级指标的天数、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镇绿化覆盖率等是衡量和监测环境优美实现程度的重要指标.
2.2.4文化包容
文化包容是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动力源泉.文化包容既指各种文化求同存异、和睦相处,也指各种文化兼收并蓄、交流互鉴.文化包容既是中华文化传承弘扬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华文化发展成长的基本经验.文化包容在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中既是区域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区域发展壮大增强影响力和感召力的内在驱动力.区域越是开明开放、文化越是相容共生、人民群众越是其乐融融、社会风气越是激浊扬清风清气正、对外来人口越是公平公正杜绝歧视,区域才有更强的吸纳能力和集聚能力,区域发展才越有后劲.区域文化资源丰厚度、城市居民中非本地人员占比、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指数、外来人口本地生活满意度、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达产占比、本地居民对外来人口的主流民意价值取向等是衡量和监测区域文化包容性的重要指标.
2.2.5资源富集
资源富集是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前提条件.资源富集形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承载能力,它既是区域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重要条件.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包括生物资源、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国土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等等.人才资源是人文资源中的核心内容.人均可用淡水资源总量、森林覆盖率、人均城市用地面积、城乡气候适宜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特色农业资源指数、矿产资源丰沛度指数等等是评估和监测区域资源富集程度的重要指标.
2.2.6生活舒适
生活舒适是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目标指向.在心理学上舒适包括生理舒适(个体身体上的舒适感)、社会舒适(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和谐)、心里舒适(信仰、信念、自尊、生命价值等精神需求的满足)和环境舒适(外在适宜的物理环境给个体带来的舒适感).生活舒适也可以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裕健全的生活内容、高质量的生活服务、便捷高效的生活享受条件是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直接目标.区域交通密度和强度、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公共交通分担率、社会停车泊位率、辖区公交线路通达度、城乡居民对交通的满意度、城乡居民对商业服务质量满意度、人均商业设施面积、居住区商业设施配套率、城乡居民对市政服务质量满意度、燃气自来水电力有线电视网络互联网络到户覆盖率、教育文化体育设施布局合理率、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学校个数、人均绿地面积、人均住房面积、市民对公共卫生满意度、每万人拥有公共卫生医疗机构数量、人均寿命等等是监测和评估区域生活舒适度的重要指标.
2.2.7公共安全
公共安全是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保障因素.公共安全是对社会和公民在个人和公共生活中所处外部环境状况和生活秩序状态的综合评价.公共安全既能直接体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中城乡居民生活的幸福感、安全性和保障性,也能直接反应区域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防范和化解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降低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频率,是政府公共安全管理的直接目标.国务院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将公共安全事件分为四个大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区域自然灾害发生率、政府预防应对自然灾害的设施机制预案完善率、区域事故灾害发生率、政府预防应对事故灾害的设施机制预案完善率、区域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政府预防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设施机制预案完善率、区域社会安全事件发生率、政府预防应对社会安全事件的设施机制预案完善率、区域社会治安管理水平等等构成监控和评估区域公共安全的重要指标.
3 达州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优势条件
达州市是四川省人口大市、农业大市、资源富市、工业重镇、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和革命老区,它有着建成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3.1 地理区位比较优势突出
达州位于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腹心区域,全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中长江通道横轴和包昆通道纵轴的覆盖区域,是四川东向融入长三角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北向连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京津冀的战略节点,具备在西部地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条件.毗邻重庆、陕西两省市,地处成都、重庆、西安三大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影响的交汇地,具备衔接引领川渝陕结合部区域的独特区位,是引领带动川东北、渝东北城市群的关键节点,与全省经济中心空间距离适中,既能保持相对独立,培育形成省域性重大功能,引领辐射带动区域发展;又能与全省经济中心实现产业互动、资源互享、要素互流,构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共同体.
3.2 交通枢纽地位凸显
达州运输方式齐全、发展基础较好,为四川东向长江北走廊、北向川陕蒙走廊的门户,在全省“四向八廊五枢纽”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中地位尤为突出,最有条件形成“门户型”进出川大通道和综合性交通枢纽.可与万州协同发展陆水联运,连通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三角地区,成为全省东向陆水联运大通道的门户枢纽.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包(银)海通道、沿江通道的交汇点,达州是全国高速铁路网的重要节点.达州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承转区,未来将发挥连接西部陆海新通道核心覆盖区和辐射延展带的桥梁作用.达州作为秦巴地区商贸服务中心,是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在全国和四川物流网络中发挥关键节点和重要平台作用.
3.3 资源承载优势独特
达州天然气、锂钾等战略资源优势突出,是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基地,具备培育形成“万亿级”产业的资源基础.拥有全国第一大海相气田和全国第一大天然气化工园区,享有“中国气都”之美誉,获批创建国内唯一的“国家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锂钾资源储量丰富、品质极佳,富锂钾卤水经济价值超过2000亿元,可打造以锂钾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兼顾钠、溴、硼、铷、铯等副产资源综合利用的长产业链.玄武岩纤维、微玻纤等新材料资源禀赋独特,具备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的资源支撑条件.文化底蕴深厚,巴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民间文化交相辉映,有“巴人故里”之称谓,为发展以文彰旅、以旅促文的文旅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特色农畜产品资源丰富,生态资源本底优良、生物物种多样性显著,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在新时代背景下生态文明价值越发凸显.气候资源宜人、降水丰沛、光照充足,全年平均气温14.7度-17.6度之间,无霜期300天左右,空气质量优良率超过80%,年平均雨量在1076至1270毫米之间,森林覆盖率44%,具备打造成成都、西安、重庆等中心城市“后花园”的自然资源支持条件.
3.4 经济综合实力强劲
达州是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之一,经济总量在全省21个地市州中排名比较靠前.2019年成功跃上“两千亿级”俱乐部,经济总量全省排名第七位.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初成体系,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升,县域经济支撑有力,4个县区GDP超300亿元,渠县被表彰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主城区规模快速扩展,城市品质明显提升.城市规模已进入全国Ⅱ型“双百”大城市行列,实现了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的新跨越,正在向“双三百”目标冲刺.城市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进一步显现,产业集聚、人口吸纳、商务服务、商贸流通、科技创新等现代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与周边特大中心城市联动发展的基础条件进一步夯实,面向川渝陕结合部区域的中心性显著增强.大竹、渠县、宣汉为全省12个百万人口大县之一,达到Ⅰ型小城市规模.
3.5 生活便捷化程度较高
城市交通便利,居民出行便捷.达州已构建起“主干支”相互衔接的公交出行体系.学校、医院、休闲广场、商贸市场等公共区域实现线路全覆盖,公交站点3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62.87%、500米半径覆盖率为90.52%.市政设施、商业服务到位.达州市水、电、气、电视网、因特网等实现了全覆盖.“一刻钟公园圈”变为现实.居民用气普及率达到95%,有线电视网覆盖率、因特网光缆到户率都达100%.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公共服务有保障有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加速集聚,普通高等院校增至4所.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具有较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共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9个.住房供应保障体系健全,商品房价格水平处在较合理区间.食品供应稳定,“舌尖上的安全”得到较好保障.
3.6 政府治理能力较强
政府机构改革纵深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科学决策机制健全、政务公开达到新水平、行政效率大幅提升,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满意度达到新的高度.2019年,达州“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当年达州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间由263天缩减至最短74天,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缩短至最短45天,网上中介超市入驻选取等全部实现电子化,“最多跑一次”服务事项达到95%.
3.7 民生事业发展较快,社会和谐程度较高
贫富差距缩小,城乡居民基尼系数控制在0.4以内,城乡居民收入比在2.8以内.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9年,各项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1%,全民参保计划深入实施,社会保障体系及安全.社会治安有保障,刑事案件发案率处在较低水平.2018年查处治安案件13916起,每万人口中占比不足20起.社区管理规范化、社区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命线工程(城市地下管线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承担着城市的水源输送、能源供应、信息传输、排水防涝等多种功能,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完好.灾害预防机制健全及设施设备完善,人民群众生活安全性有可靠保障.
4 达州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重点举措
4.1 全面提升经济综合实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将达州建成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成渝地区双域经济圈比翼振兴战略支点,产业集聚的经济活跃示范区
抢抓国家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万达开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机遇,主动融入成都、重庆两核,抓好产业承接、创新链接、开放对接和要素衔接,深化与万州、开州、渝北等重点区域合作,推动一体化发展.加快“6+3产业集群”“建设秦巴地区商贸服务型综合物流枢纽”“达万开一体化发展”三大重要战略实施;推进能源化工、新材料、农产品加工、现代建筑业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促进智能装备、电子信息、文化旅游、现代物流4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和生物医药1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发展;发展天然气精细化工、盐卤(锂钾)、磷硫、煤焦四大化工产业;加速中国(普光)锂钾综合开发产业园、达州东部经济开发区建设、铁路集装箱基地、达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秦巴快递分拨中心、西部冷链物流基地、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应急物流中心、宣汉县“蜀宣花牛”国家级现代农业园、智慧城市建设等重点项目的落地落实.以此,力争到2025年经济总量冲刺4000亿,到2035年建成“双300”城市,将达州建成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4.2 依托“综合运输大通道”,将达州建成布局完善、内畅外联的四川东出北上、联西接南综合交通物流枢纽示范区
以渝新欧对接亚欧,争取兰广达高铁纳入规划,全面融入国家“八横八纵”高速铁路网;加速川东北航空枢纽建设,开辟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节点城市新航线;规划达州、万州“双飞地”港口建设,不断推进铁水联运大通道建设;推进西安-达州-重庆高速铁路、兰州-广元-达州高速铁路、达州铁路枢纽站场、巴达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达万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达州-开州-万州-梁平-大竹-达州城际铁路环线、达州机场迁建及通用机场、绵阳经达州至襄阳高速公路、城口—宣汉—大竹—邻水高速公路、通江—宣汉—开州高速公路、万源至城口高速公路、大竹—垫江高速公路、开江—梁平高速公路、达川至梁平至忠县高速公路、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高速公路大环线、万源至开州快速通道、达万快速通道、大巴山旅游环线公路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国省干道公路提档升级工程等的建设.
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瞄准广西北部湾港口钦州港、防城港、北海港,以之为联通国际陆海交汇枢纽,以相关西部省区市的中心城市和交通物流枢纽为重要节点,通过铁路、水路、公路、航路等多式物流联运组织方式创新,融入国家陆海通道主轴,提升辐射集聚效应,实现与东南亚、中欧、中亚等国际通道的有机衔接,凸显达州“东出北上、联西接南”门户枢纽地位.
着力发展保税物流,合作发展口岸物流,秦巴物流园区、万州保税物流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积极引进万州港口企业、进出口企业、船舶公司等来达州设立分工公司开展业务,全力推动万州口岸的港口功能延伸到达州;着力开辟绿色通道,积极引导本地企业货物经万州进出.着力培育物流企业,深化达州无水港与万州港“港港合作”,支持企业加强与万州港港口企业、国际贸易企业、航空口岸运营企业业务对接,推动我市顺程物流、瓮福物流与万州三峡铁水联运公司强强联合成立合资公司;着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与万州共谋构建达万铁水联运信息平台,全面推进物流信息一体化建设,积极构建秦巴物流信息港,并将其作为全市物流信息总平台,积极引进货车帮等干线运输平台,切实打通内外物流信息渠道;着力构建协调机制,与万州区、开州区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商讨开通达万班列、共建万州新田港.
4.3 聚力建立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将达州建成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环绕的绿色生态体验示范区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秦巴山区优势的生态资源转化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品优势,进而转化成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生态竞争优势.总体上要做好四篇大文章:做好用“生态文明理念”改造传统产业的“大文章”,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好用“生态文明理念”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大文章”,积极抢占生态产业战略制高点;做好用“生态文明理念”改造人民群众生活方式这篇“大文章”,让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用充分凸显绿色底色;做好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城镇化建设进程这篇“大文章”,建设城镇“生态屏障建设区”,打造“城镇生态会客厅”.当前,要加快实施铁山、凤凰山和犀牛山景城融合建设,弥补城市近郊康养、休闲、野趣、旅游、度假空间的不足;分段分步实施州河滨水生态空间综合治理,重塑城市母亲河形象;争取花萼山特殊生态类型国家公园、渠江流域防洪治理工程、渠江流域水资源利用保护及生态治理工程、大巴山国家公园、区域大气预警体系建设项目等生态保护项目落地落实;持续开展绿化达州行动,力争2025年森林覆盖率接近50%;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加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建设和保护力度.以此,筑牢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发挥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重要生态功能.
4.4 配套建设城市基础性、功能性和公益性设施,打造提升城市精神文化品质,将达州建成科教文旅卫事业集聚示范区
依托宣汉罗家坝巴人、渠县城坝賨人(巴人的一支)两大文化遗址,加快推进国家大遗址考古公园、巴人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继续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机构,办好达州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成都天立、绵阳东辰、川师大附属大竹实验学校等优质学校;整合中高职教育资源,高品质建设西南职业教育园区,打造创意产业园;推动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创建职业大学;实施高校引培工程,加快四川文理学院扩容转型发展为应用型大学;引进举办航空职业院校,引进省内外高校在达州办学;协同保护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加大革命遗址、旧居保护修缮力度,建设川陕革命根据地战史馆、石桥古镇、巴山红军公园等红色旅游景区;打造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加强旅游品牌推介,构建区域红色文化旅游圈;创新推进达州红色文旅产品,利用“巴山红军学院”平台与巴中、南充、广元、广安等市合作,整合川陕老区红色资源,开展老区红色文化研究和教学,逐步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主题鲜明,能够与其它革命老区旅游产品比较有独特个性的旅游产品和精品旅游线路;支持国内外知名文化公司参与达州文化品牌打造和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巴山作家群”“巴山画家群”“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在全省、全国的知名度,打造达州文化品牌,重点打造以八台山、巴山大峡谷等为主的观光旅游,以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神剑园、石桥列宁街等为主的红色旅游,以賨人谷、五峰山海明湖、飞云温泉等为主的休闲度假旅游,以真佛山、金山寺、净土寺等为主的宗教文化旅游,以石桥古镇、清河古镇等为主的古镇旅游,以凤凰山、莲花湖和特色商业街区等为主的城市休闲旅游,以王家山、犀牛山、洋烈水乡等为主的乡村旅游.
4.5 坚持创新引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立公共安全长效机制,将达州建成社会和谐示范区
以创新为引领,持续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一案双查”,深入推进“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专项整治活动,使管理服务的“供”精准聚焦群众的“需”,实现整治过程与群众得实惠的过程相协同,最大程度提升群众满意度.坚持党对公共安全治理领导,发挥政府公共安全治理主导作用,增加公共安全投入,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安全治理,推进公共安全法治化进程;健全立体化治安防控网络建设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全过程的监管机制,加快建立食品药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联合执法机制、公共安全治理问责机制、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完善预防和应急并重、常态和非常态结合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健全完善网络安全监管机制,提高重大舆情发现和预警能力;完善统一联动的公共安全预警处理机制和公共安全政策评估机制,对公共政策执行监督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进行评估,及时清除公共安全隐患.
4.6 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将达州建成安居乐业的生活舒适示范区
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工程,大力实施百万安居工程,扎实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紧扣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土坯房改造行动;加强传统村落的有效保护与利用,培育国家级传统村落,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有序的新型农村;实施重点民生实事工程,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民生实事建设,全面建成投用快速通道拓宽、凤凰山山前路等重点民生实事工程;实施乡镇污水治理工程,全面启动实施《达州市污水垃圾治理三年行动攻坚方案》;实施农村厕所改造工程,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改建城乡公厕、交通公厕、景区景点公厕;实施乡村脱贫成果巩固工程,启动实施引水渠维修、社区村道路灯建设、社区文化室、社区燃气等项目建设;推动联合举办万达开农民工技能大赛、建成万达开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大巴山生态康养度假区建设、西部大健康及生物医药基地建设、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加快国家粮油、生猪战略保障基地建设、达州市中心医院住院部改扩建二期项目、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二住院大楼、达州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项目、川渝地区天然气应急处置救援及物资储备中心等项目的建设.
4.7 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做到资源惠民,将达州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共享发展示范区
进一步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方面的基础和平台功能,对其他规划提出的基础设施、城镇建设、资源能源、生态环保等开发保护活动提供指导和约束.科学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以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并严格实施空间管控;监督检查《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达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保护区禁止勘查开采范围内矿业权清理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助推脱贫攻坚的意见》《县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等文件的执行落实情况,并及时通报结果;及时化解涉地、涉矿、涉规划的矛盾纠纷,为达州的发展提供永续的资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