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雄所辑《名贤生日诗》及其文化意义
——以“翁同龢生日会”为例
2022-03-17霍东晓
霍东晓
(浙江大学 人文学院,杭州 310058)
近人杨钟羲《雪桥诗话余集》曾指出清代文人之间流行的为已故名贤庆祝生日的现象:“吴中问梅诗社创始于黄荛圃……每岁东坡生日,赋诗献寿。黄文节生庆历乙酉,道光乙酉十三甲子,六月十二日,同社集百宋廛为文节作生日……他若正月二十日白文公生日,二月二十日苏文定生日,五月五日周元公生日,五月十一日文信国生日,五月二十八日顾亭林生日,六月二十一日欧阳文忠生日,七月初五日郑康成生日,七月二十九日王伯厚生日,八月二十日朱竹垞生日,八月二十八日王渔洋生日,九月十五日朱子生日,九月三十日王文成生日,十月十七日陆放翁生日,十一月十一日司马温公生日,士大夫多有设祀饮福者,亦承平之韵事也。”[1]415但是杨钟羲只是将“名贤生日会”看作“承平之韵事”,忽视了该现象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
《孟子》云:“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2]291作为社会中的个体,人是有意识、有目的地从事社会活动的,尤其是文人群体,更奉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清代文人以先贤生日为契机,进行集会唱和活动,背后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比如康乾之际宋荦、翁方纲、毕沅等人举办寿苏会,曾燠等举办寿欧会,翁方纲、吴鼒、李彦章等举办寿黄会,与当时文坛上流行的唐宋诗之辨有密切联系;嘉道年间张穆、何绍基等举办寿顾会,胡培翚、胡承珙等举办寿郑会,则与经学取向、经世思想的转变有关;晚清民国时期孙雄等举办寿翁(翁同龢)会、寿文(文天祥)会、寿傅(傅山)会、寿陈(陈贞髦)会等,则与甲午战败、清廷覆灭的国运时局及其遗民身份有关。处在新旧文化交替之际的孙雄,非常关注清代文人名贤生日会之现象,不仅自己举办先贤生日会,还收集前人相关作品,编纂为《名贤生日诗》一书。本文在探讨孙雄个人文学、经学等思想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尝试阐述《名贤生日诗》的编纂动机,并以“翁同龢生日会”这一个案为中心,论述其文化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孙雄其人及研究现状
孙雄(1866-1935),原名同康,字师郑,号郑斋,晚号铸翁、味辛老人、诗史阁主人,江苏昭文(今常熟)人,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进士。俞寿沧有《常熟孙吏部传》[3]628-629。经学方面先后师从俞樾、黄以周和王先谦等大师,后受业于同乡翁同龢,结交李慈铭等名士,曾入张之洞幕府,被聘为京师大学堂下属文科大学监督,又为袁世凯所创北洋客籍学堂汉文正教习,以“民国以来诗史第一人自诩”[4]161。著有《师郑堂集》《论语郑注集释》《眉韵楼诗话》《诗史阁壬癸诗存》《师郑堂骈文》《读经救国论》等书,曾辑《道咸同光四朝诗史》《落叶集》《名贤生日诗》(附《名人生日表》《名人生日表续》《名人生日表再续》)等。
时人对孙雄多有负面评价,同乡钱仲联讽刺其为“鬻技铃医,自诩圣手”,并引汪国垣《光宣诗坛点将录》“专一把捧帅字旗地健星险道神郁保四”之点评来佐证自己的观点。[4]160-161同乡费行简在《近代名人小传》里斥孙雄为“文人之无耻者”,讥讽孙雄“尝纂《诗史》,乃借以宣上德,并表扬达官贵人,故诗史成而雄之月俸以增”[5]70-71。命理才子林庚白亦曰:“客籍学堂校长孙雄,生平好附庸风雅,略能为骈体文,于诗词皆门外汉。而谬操《道咸同光四朝诗史》之选政,盖借以进身于豪贵也。郑孝胥为题一绝句以讥之,诗云:‘近代诗人让达官,曾闻实甫论词坛。潜夫只有忧时泪,也作君家史料看。’”[6]222-223
当代学者对于孙雄的研究,则有以下几种:苏晓君以油印技术为出发点,意识到孙雄开油印书籍之先声。[7]99-102蒋寅从清诗总集的角度论述了孙雄及其所辑《道咸同光四朝诗史》。[8]78-82潘静如则以清遗民的视角,考察孙雄在政治上的走向及其对北洋政府的认同。[9-10]陆胤从近代中国学术转型的角度出发,对孙雄在经学领域的成就与贡献进行剖析。[11]163-178吕姝焱结合油印法与报刊征诗的方式,考述了《道咸同光四朝诗史一斑录》一书的编纂源流。[12]83-91本文则从孙雄所辑《名贤生日诗》一书出发,首先将其置于清代“先贤生日会”的大背景之下,以此考察其成书过程和编纂动机。
二、《名贤生日诗》的成书过程与编纂动机
孙雄收集“先贤生日会”相关作品,编成“首汩罗之放臣,殿虞山之故相”[13]齐耀珊序的《名贤生日诗》十卷,并附《名人生日表》一卷,全书由其侧室张元默进行校字。张元默,字蕙芳,江苏常熟人,孙雄授以诗道,不数年便裒然成帙,有《双修阁诗存》。[14]16006夏勇指出《名贤生日诗》涉及名贤七十二人,上起屈原、郑玄,下迄沈葆桢、翁同龢,参与唱和的清代诗人多达一百六十一人,收录诗歌六百六十七首、词四阕、文十二篇。[15]175笔者考察浙江图书馆藏十卷本《名贤生日诗》,发现其所录名贤只有五十九人,而附录《名人生日表》《名人生日表续》《名人生日表再续》则收录已知生日的先贤近千人。由此可初窥清代先贤生日会及文学创作之概貌。
《名贤生日诗》是屡经增辑的成果,初稿只有二卷,收集至四卷时方才付梓,采用铅印法印刷。四卷本刊刻后,随着收集诗歌的增加,孙雄遂将《名贤生日诗》逐次增补,由四卷到六卷,再到八卷,最终增加到十卷。而在每一次诗歌收集或创作的过程中,报刊征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譬如纪念翁同龢生日的瓶社雅集,孙雄于会前作《瓶社第一次雅集启》,刊登于《大公报》,以号召文士们踊跃参加。而社集中所创作的寿翁诗,亦陆续见诸报端,受众颇为广泛。由于前四卷与后六卷版式不统一,同一先贤又有重出的情况,比如卷一、卷二出现过寿苏诗,卷五、卷七、卷九又一再出现寿苏诗,体例较为混乱,因此孙雄希望异日再版时,以后六卷并入前四卷,以统一版式。在最初的二卷本稿本中,祭祀名贤凡十六人,始于郑玄,迄于翁同龢,“婪尾虞山前阁老,开先北海后司农”[13]樊增祥题词。初稿起迄人物反映出孙雄的经学训练背景。孙雄早年曾追随俞樾学习经学,自名“同康”,自号“师郑”,“体现出经学上明确的佞郑立场”[11]165;后入南菁书院,师从黄以周治经,深化了对郑玄经学思想的认识。而翁同龢既是孙雄同乡,又是其在京师时期的老师,因此,孙雄对翁同龢有着特殊的情感。
孙雄曾自述《名贤生日诗》的编纂动机:“辛亥[宣统三年,1911]国变以后,不佞养疴都门,惟以文字自遣。尝辑《名贤生日诗》四卷,自屈子、郑君以降,迄于近代之胡文忠、翁文恭,凡三十一人。四卷中诗文及词,都凡三百五十余首。有清一代名家集中凡因前贤生日而有作者,兹编撮录略备;即生存人所作及拙稿,亦附著焉。盖以名贤生日为主,初不以标榜为病也。”[13]自序孙雄在序言中对时人的负面评价进行了回应。时人抨击他借编纂《道咸同光四朝诗史》来讨好权贵,是鬻技铃医、文人之无耻者,但孙雄直言,他选《名贤生日诗》并不以标榜为病,而是存人所作,也不讳言其中包括自己的作品。
纵览全书,孙雄自己的作品多达八十余首,占全书的十分之一。表面上看,孙雄确实有为自己延誉的嫌疑。但如果结合孙雄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来看,政治上清廷的统治覆灭,文化上面临西学的强烈冲击,文人们该何去何从,传统文化是生是灭,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孙雄作品中所选择的纪念对象,诸如屈原、张巡、文天祥、邝露、傅山、陈贞髦、顾炎武、翁同龢等,皆是面临家国剧变时的有志之士,他们象征着中国传统士人宁折不弯、独立不倚的气节与精神。孙雄希望“凡今之人,苟能读其一书,效其一节,即可存人道于将绝,挽风教于既衰,然则世之秉国钧者,苟欲宁国家而阜民生,正未可忽视乎此编也。”[13]自序在风云剧变的时代,孙雄以编纂《名贤生日诗》来砥砺士风,挽救风教,其精神可嘉。
三、孙雄与瓶社“寿翁会”
《名贤生日诗》凡十卷,其中收录最多的是寿苏诗,“至欧、苏两文忠生日之祀,由宋牧仲[荦]、毕秋帆[沅]、曾宾谷[燠]、法梧门[式善]、翁覃溪[方纲]诸公之提倡,其举行之岁,较屈子[原]、郑君[玄]为早,故诗文之散见者尤多。”[13]自序关于清代寿苏会的初创与发扬,学界已多有研究①魏泉《士林交游与风气变迁:19世纪宣南的文人群体研究》第三章《翁方纲发起的“为东坡寿”与嘉道以降的宗宋诗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4-70页;张莉《清代寿苏会研究》,南京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第7-9页;孙敏强、霍东晓《试论清代诗人寿苏雅集及其文化心理》,《浙江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第193-200页;朱则杰《毕沅“苏文忠公生日设祀”集会唱和考》,见作者《清诗考证续编》第二辑第十二篇,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上册,第586-604页;衣若芬《时间·物质·记忆——清代寿苏会之文化图景》,见作者《书艺东坡》下卷《余芳》,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第249-287页。;而关于寿白会、寿欧会、寿黄会、“李东阳生日会”和“王士祯生日会”等,笔者另有专文论述,此处不赘。本文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孙雄为何会选择翁同龢作为纪念对象?孙雄如何在先贤生日会已成风气的民国时期,去书写和塑造翁同龢的形象?其中又有着什么样的文化意义?
(一)瓶庐居士与“瓶社”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号松禅,别署均斋、瓶笙、瓶庐居士等,晚号瓶庵居士,谥号“文恭”,江苏常熟人。翁同龢作为同治、光绪两代帝师,是戊戌变法时期帝党变法派重臣。又曾于光绪六年庚辰(1880)、十八年壬辰(1892)两典春闱,光绪十一年乙酉(1885)、十四年戊子(1888)、十九年癸巳(1893)三典顺天乡试,门人弟子众多。翁同龢诗尊苏、黄,有“我爱山谷句,寒香发无时”[16]19“毕竟爱君是苏轼,解吟高处不胜寒”[16]131等诗。于近人则服膺翁方纲,以学问为诗,孙雄亦受其影响。《重印翁文恭公遗集后记》云:“偶检孙师郑太史《旧京文存》,读吾邑《翁文恭别传》,因思公诗出入少陵、东坡,渊源深厚。晚年所作,忠诚悱恻,弥殷江湖魏阙之心……”[16]467郭曾炘在《题师郑吏部所辑名贤生日诗册》中写道:“瓶社尝数典,上推苏玉局”[13]郭曾炘题词,指出瓶社成员对苏轼的推崇。
翁同龢自号瓶庐居士,去世十六年之后,恰逢其九十岁冥诞,孙雄于民国八年(1919)在北京结瓶社以纪念之。陶然亭瓶社第一集即作翁同龢生日,以寄托高山仰止之思。光绪二十三年戊戌(1898),翁同龢被放归之日,正是其生辰当天,因此在这一天举寿翁会,更易引发门人子弟的幽思之情。而在宣统元年己酉(1909)五月,翁同龢开复原官,这为孙雄等人公开祭祀与追忆提供了重要条件。会前孙雄作《瓶社第一次雅集启》,刊登于颇有影响力的《大公报》,号召与翁同龢有雅故或思慕翁同龢之风义者前来赴会,还建议大家携带翁同龢墨宝真迹前来。会上由郭曾炘主其坛坫,与会者凡三十二人,分韵赋诗,会后结集《瓶社诗录》一卷,孙雄有《己未六月二十六日编校〈瓶社诗录〉一卷甫竟,夜不成寐,感赋四章》,同年七月十一日,《大公报》刊登此诗,将《瓶社诗录》一卷误刊为两卷。会后由杨济作序一篇,齐耀珊作词一阕,追和诗歌的则有金鹤翔、成多禄、吴士鉴、俞钟銮、杨鉴莹、周炳蔚等。翁同龢生日诗亦多见诸报刊,较为著名的,除了天津《大公报》外,还有上海《时报》等。
《名贤生日诗》中涉及翁同龢生日的作品有诗八十首,词一阕,文两篇,凡八十三篇。作者孙雄、郭曾炘、吴昌绶、邵瑞彭、俞钟銮、王存、吴士鉴、王伯恭、张一麐、王式通、杨济、唐文治、成多禄、丁祖荫、夏孙桐、杨廙、关赓麟、周绍昌、宋伯鲁、宗威、金鹤翔、杨鉴莹、齐耀珊、邓镕、朱嶲瀛、王照、寿玺、姚宗堂、徐元绶、连文澂、张素、易顺鼎、周炳蔚、陈庆佑、张元默等三十五人,大多为瓶社社员。
(二)“翁同龢生日会”的主要内容
从内容上来看,孙雄等人的诗词文章,对翁同龢的形象有多层次的回顾和展示,绝非拘泥于一点,人云亦云,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同题赋诗、千篇一律的缺点。孙雄诗云:“学苞汉宋无门户,名动华夷有表坊。此后年年祝生日,宣南掌故费评量”[13]卷四,对翁同龢政治上的忠君爱国、气节上的淡泊坚定、学问上的兼学汉宋、书法上的兼容并蓄等进行了赞美。郭曾炘诗云:“远溯欧苏近顾王,生朝补祝举成例。城南乱后车马稀,惟有西山仍故态”[13]卷四,指出翁同龢生日会是效仿清代流行的寿苏会、寿欧会、寿顾会和“王士祯生日会”等,有文化上的传承之意。吴昌绶的诗则侧重于描摹翁同龢与亡妻的伉俪情深,这与吴昌绶曾收藏翁同龢朱批《宛邻词选》有关。翁同龢批云:“此余儿童时,依仿鲍叔野先生点本,亡妻爱诵唐宋长调,因以畀之。病中犹咿晤不辍也。顷来秦中,携此册自随。除夕客去,官斋如水,取案头画行笔,点读一过。俯仰旧事,慨然而叹,是日购一唐镜,背铭三十二字,有曾双比目,经舞孤鸾之语。因题一曲,以抒余悲。”[13]卷四翁同龢题词,表现了一片哀婉之情。邵瑞彭、宗威的诗则突出了亡国之恨,借缅怀翁同龢来表达国破家亡、物是人非的悲哀:“人物同光委劫灰,先朝玉殿亦蒿莱。……忠孝已难回气数,莫将名位论千秋。”[13]卷四“城南一角好亭台,风雅销沉感劫灰。去国今朝哀襆被,有人怀旧荐尊罍。”[13]卷四夏孙桐诗则将翁同龢比作屈原:“萧傅孤危全晚节,灵均揽揆怨芳荃”[13]卷四,言说翁同龢被慈禧太后放逐之事。俞钟銮并未亲赴会场,而是触渭阳之旧事,感诸君子之盛心,于会后追记,对时局动荡、故交飘零的沧桑剧变深感哀伤。杨济在《瓶社第一集为翁文恭公作九十生日诗序》一文中,为翁同龢在政治上的得失进行了辩护,他认为甲午战败之国耻,不能归咎于翁同龢,翁同龢尊君攘夷并无过错。杨济希望瓶社诸子可以继承明礼达用之旨归,复兴名教。此外,和诗内容亦不乏对孙雄的溢美之词,如朱嶲瀛诗云:“首开瓶社继瓶庐,九十重怀岳降初。常比上清奎宿在,郑齐风谊几人如。”[17]128
总而言之,在翁同龢生日会上,门人子弟在风雨晦明之际,抚今追昔,表达了对其惓惓德宗之心与殷殷家国之志的追慕,寄托了深刻的亡国之悲。初夏时节所开的石榴花也被诗人们撷取入诗,以物喻人,灼灼红花成为翁同龢一片孤忠之心的象征。屈子以忠见逐、东坡流放岭南之典故,也被屡次引用。这既是以学问为诗的宋诗路数的体现,又与翁同龢晚年际遇相贴合,更能激发民国文人的故国之思。至于翁同龢在政治上的得失,史学家自有公论,而孙雄对于翁同龢的纪念,除却缅怀之意,也寄托了自身对时代的反思与家国情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国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
(三)“翁同龢生日会”的形式与意义
从创作形式上来看,孙雄在报刊上登诗社启事的方式,有助于扩大翁同龢生日会的文化影响力。从内在纪念形式来看,瓶社除了举办翁同龢生日会外,至少还有三种纪念方式。其一,题翁同龢书札、书稿、画作等;其二,游翁同龢家乡,拜谒翁同龢墓;其三,重游翁同龢京师二条胡同故居并赋诗等。左绍佐、丁传靖有《师郑属题松禅师相家书册后》[17]157-158,张兰思、姚永、闵尔昌、王存、孙景贤有《师郑先生属题翁文恭公遗墨卷子》[17]159-163。陈宝箴亦有题跋,重在总结翁同龢的书法成就,认为他取径于董其昌,而上窥颜真卿、杨沂孙之奥妙,晚年乃熔铸刘墉、钱沣、翁方纲和何绍基等人的艺术风格,进而追忆当年在大内阅读翁氏手批之书的场景,借此抒发国变之哀思。此外还有俞钟銮《松禅舅氏临明倪文正公山水卷,今藏从兄佑莱许命赋》[17]165。翁同龢当年《题临倪文正公画》之一云:“要典焚残士路清,一篇党论太分明。相公煞费推挤力,破帽骑驴了此生。”[16]93面对官场倾轧,翁同龢用孟浩然之典,以破帽骑驴的出世心态应对之,这正是后学们所钦慕的超然境界。其二则云:“逐客偏蒙诏语温,论兵筹饷已无门。萧寥数笔云林画,中有忧时血泪痕”[16]93,表达了其入世忧国之心。此外,王乃征有《虞山纪游绝句》,陈三立有《虞山纪胜·破山寺歌》,孙雄有《过东单楼二条胡同翁文恭师旧宅感赋十二首》。
民国时期,二条胡同附近有日本旅京商民杂居其间,且多艺妓卖笑之所;而陶然亭作为乾嘉年间宣南文化地标之一,从前是重阳节登高胜地,今寺僧以亭中屋宇赁为荣桂园饭馆。今非昔比,徒增哀伤。正因如此,瓶社第一集的地点,选在宣南陶然亭,则大有深意。“陶然亭位于北京外城永定门内的先农坛以西,为康熙三十四年(1695)工部郎中监督厂事江藻所建。”[18]7“陶然亭”,取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之意,亦称“江亭”。魏泉《士林交游与风气变迁:19世纪宣南的文人群体研究》一文指出,道光时期,陶然亭“春秋佳日,宴会无虚”,成为宣南地区最具文人特色的一处名胜;“宣南”,最初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因清廷“满汉分治”政策,成为汉族士大夫聚居之地,故而被逐渐人文化,代表了汉族士大夫的经世致用学风。[18]74尽管民国时期的宣南地区已经物是人非,但寿翁会的举办,是对清代宣南士风精神上的延续和承继。社友们年年举寿翁会的期望并未完成。民国九年(1920),可能有瓶社第二集,但未见作品流传。民国十年(1921),孙雄欲举瓶社第三集为翁同龢生日会,然而他生病住院一月有余,未能如期举行,孙雄便独自赋七律四首以志之。
孙雄在诗歌自注中写出了举办翁同龢生日会的直接原因,一是京师士大夫率以郑玄、欧阳修、苏轼、顾炎武、王士祯等生日置酒觞客,赋诗称祝,见于名家集中者不可胜纪;二是其师翁同龢更是亲自参与过顾祠寿顾会,慈仁寺亭林祠题名卷子履见翁同龢之名。翁同龢也参与过寿苏会,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有《辛卯腊月十九日荫轩协揆邀同人作坡公生日,文卿同年奉茶陵相国像至,未暇展拜也,敬赋二诗,和苏斋老人韵》。于是,孙雄为自己的瓶社寿翁会找到了文化上的依托,即是京师寿先贤之风气的延续、宣南士风的弘扬。除了纪念翁同龢生日之外,孙雄还打算捐出自己在京寓所及收集的经史子集三百余种书籍,建阁藏储,名曰“瓶社图书馆”,以此启发民智,达到“英灵未沫应来格,启牖青年诵典坟”之目的。在新旧文化交替的动荡年代,孙雄建立公共图书馆的意识、对古典文化的坚守,是值得称颂的。孙雄又欲仿效何绍基建立顾祠之先例,在陶然亭龙树寺左建筑瓶楼,设位奉祀翁同龢。在瓶社举办翁同龢生日会之际,孙雄更是刊登启事,号召大家携带所收藏的翁氏墨宝文物,共同展卷观赏,缅怀祭奠。这与清初和乾嘉年间的“先贤生日会”已经有所不同。自宋荦以下,翁方纲等人举办寿苏会,多以宋椠《施注苏诗》《东坡笠屐图》等私人收藏作为举会的先决条件。但是到了孙雄的时代,个人是否拥有先贤遗墨已不那么重要,与会者可以同赏金石书画,共享文化记忆。
《名贤生日诗》所涉及的祭祀对象,除了翁同龢外,还有郑玄、朱熹、王应麟、王阳明、江永等经学家,屈原、白居易、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朱彝尊、王士祯等文学家,其中苏、黄、陆是陆续被清人挖出的宋诗代表,而朱、王则是本朝开国文人之佼佼者;此外还有张巡、文天祥、邝露、谢文节、傅山、黄忠节、顾炎武等气节之士,闺秀陈贞髦、恽珠、陈书等女性代表。以上诸贤,“大雅之材三十,风人之作百家,虽隐显殊途,明晦异术,立德之基不一,垂世之程靡恒,莫不履信资忠,根道核艺,交贞亮以为辫,袭椒兰而弥襟。语其风规,则顽廉懦立,丐其膏馥,则志洁行芳,而祀瞽宗者,代不数人,食乡社者,秩非群望”[13]齐耀珊序言,其忠謇之忱、高尚之节足以彪炳千史。孙雄既为遗民,在新学冲击下,对先贤进行祭祀和追忆,有弘扬旧学传统与忠义礼信之文化意义。他曾撰《读经救国论》一书,亦有相似之目的。
综上所述,孙雄《名贤生日诗》所收录的名贤五十七人,除了在孙雄之前已颇具规模、流传颇广的郑玄、白居易、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顾炎武、王士祯等生日会外,孙雄还举办了文天祥生日会、傅山生日会、翁同龢生日会等。其中,以翁同龢生日会的规模最大,孙雄更是创立瓶社以纪念先师。与清代前中期的寿苏会、寿欧会等相比,孙雄的寿翁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首先,于报纸上刊登征诗启事,以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其次,出现公共意识,寿翁会上所展示的翁氏墨宝文物,是大家各自携带而来,与会者可以共赏之,寿翁会也就成为一种小型的文博展览会,展卷观赏与缅怀祭奠同时进行。最后,民国时期时局动荡,寿翁诗文作品中所呈现的内容也多有反映国破家亡的场景。总之,孙雄辑名贤生日诗十卷,自己又开创寿翁会,确为特立独行之举,其志在弘扬旧学传统与忠义礼信。翁同龢生日会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凡响,对翁同龢事迹的书写与人格的赞扬,为宣南士人构建起新的文化记忆与精神寄托,亦是常熟文人一脉相承的文化底蕴的体现。孙雄所辑《名贤生日诗》,是晚清“先贤生日会”诗文的集大成者,笔者将继续探究其文学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