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本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2-03-17屈芳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课文教材情感

屈芳

2009年,在中央宣传思想工作小组的相关指示下,由教育部直接领导,调集全国各地编写专家编辑统编本语文教材。教材从2012年3月启动编写到2016年6月部分投入使用,直至2020年3月全部投入使用,历时近十年的精心打磨,经过复杂而严格的评审,在总体质量和水平上都超越了以前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它的编写立意大气,高度体现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处处服务于立德树人的目标,强调落实“整体规划,有机渗透”的措施,丰富精华语文的血肉,融入语文所包含的语言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让学生乐于接受,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同时,也沉淀了“以人为本”“自主性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注重语文知识的螺旋式梯度设置,注重课外阅读延伸及生活延伸等,编写科学,符合语文教育规律,也更有利于提升语文教学效果。语文教材是语文学科知识和成果的系统阐述,是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知识的重要载体[1]。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当中应当建立语文教学的系统观,从宏观的角度关注语文学习的普遍联系和内在规律,帮助学生建构语文知识和方法体系,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关于单元整合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从通识性意义讲,整合就是把零散的东西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形成一个有价值有效率的整体。对于教学而言,整合就是把零散的知识彼此衔接,实现知识的系统和结构化,从而形成有价值的一个整体。单元整合就是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把文本的个体特质和语文学科学习的规律性的东西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实现语文知识建构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从而提高语文学科素养[2]。语文单元整合教学是以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重构、整合的一种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用能力的优化教学方法[3]。

统编本语文教材单元整合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策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是基于统编本语文教材的现状,根据现行教材“双线组元”的单元编制体例而进行的一种深度教学方式,可以让教师在教学中建立教学系统观,构筑立体交叉的学习网络,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从宏观的角度关注语文学习的普遍联系和内在规律,帮助学生建构语文知识和方法体系,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统编本语文教材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探索

关于“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探索有着广阔的空间,在现实的教学情境中,因为存在着不同的教材版本、不同的教学对象以及各具特色、风格迥异的教师,势必会形成在同一教学理论体系中产生多种教学策略的局面,这是新时代教学研究的可喜现象。

(一)单元概念法

统编本语文教材的结构是分单元组织教学,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一方面按照“人文主题”组织单元,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另一方面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进行渗透[4]。按照既适当保留人文主题,又不完全是人文主题来组织单元,通过多种主题把必要的语文教学的要点、重点,按照一定顺序落实到各个单元中。“人文主题”在单元提示的第一段就做了比较明显的提示,只是没有将之凝练为一个词语或短语单列出来。因而,对语文老师而言更具有教学意义的是“语文要素”,一个单篇尤其是名篇所含的语文要素是非常多的。所以,梳理并提炼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融合的大概念,作为单元整合的核心来进行单元整合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如统编本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这明显是“神话故事”单元,意在体会神话故事的奇妙,了解故事起因经过结果,感受神话中的人物形象;要引导学生懂得为人类造福、对幸福进行理解等。

(二)要素突破法

要素突破是依据教材要求学习的要素,分块学习,各个击破;学完单元后,再进行知识系统回顾交流,深度掌握知识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发现规律,深化收获,还可相机向课外拓展,引向更广阔的实践空间。统编本语文教材主张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按照新教材的单元顺序来安排教学,但不能拘泥于人文主题,要特别注意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落实。要求在教学中把单元的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等结合起来,融入语文所包含的语言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等进行教学,让学生乐于接受,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并能做到“一课一得”及语文生活延伸。

如统编本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是四篇引人入胜、有思想价值的童话故事,四篇故事指向一个主题——改变,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提示讲故事”:《大象的耳朵》借助插图讲故事;《青蛙卖泥塘》借助反复句讲故事;《小毛虫》借助课后习题中的图文提示讲故事;《蜘蛛开店》借助思维导图讲故事;“语文园地”则是通过“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阅读”来夯实学生的读写能力,落实语用。理清内部关联后,就可用要素突破法,采用“整体感悟——要素突破——系统回顾”进行教学。整体感悟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进行单元导读,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所有学习内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孕育求知欲望。

(三)梯度序列法

统编本语文教材在知识体系上设置了螺旋式梯度提升。教材编排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了语文知识体系,采用以人文性为中心的主题单元建构,但各个单元、每一课的知识都有梯度,整体知识体系呈螺旋式上升。如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课标是这样要求的:二年级开始学习默读;三年级默读时尽量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带着问题默读;五年级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统编本语文教材要求一线教师对小学和初中的语文知识点和能力点,甚至每一课、每个单元、每个学段要学习哪些基本的知识,进行哪些必要的训练都要一目了然;无论是教哪个学段,都能做到有全局意识,对新教材所落实的每个单元、学段的内容目标,对整个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且加强知识的序列性排列,注重能力的增量,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所以笔者在教学统编本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时就进行了如下的整合。

统编本中小学语文教材选编鲁迅作品9 篇,且在七年级上册一单元要求阅读其名著《朝花夕拾》,还选编了鲁迅的3 篇文章,入选之多,是古今中外其他作家不能相比的。这些篇目基本上是被公认和时间检验了的中小学生阅读经典,但时至今日在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难题和面临着许多困惑。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全面提高学生阅读欣赏鲁迅作品的能力及对鲁迅精神的感悟,将教材中有关鲁迅先生的文章进行了重新整合,分成“童年的天真”“青年的自立”“中年的呐喊”“名人的品格”四个专题,以专题的形式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学习鲁迅作品及精神(详情见表1),帮助学生系统全面了解鲁迅先生的人生轨迹和思想观念,更深刻把握鲁迅作品中文质兼美的意蕴和表现手法,使学生思想境界、思维品质、技术能力都得到提升,切实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将鲁迅作品分四个专题进行整合教学是紧贴学生的生活和鲁迅的作品进行设计的,为人为文都形成一个比较开放的认识系统,以期呈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真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四)纵横贯穿法

在单元整合教学中,也可采用“纵向深入,横向对比”教学法,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由低级向高级、已知到未知、简单到复杂、具体到抽象等先后顺序整合编排,同时从横向上整合知识点的联结关系,弄清它在主题、体裁、知识点、能力点、主要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不同之处,或空间上处于并列状态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和作用。

如学习词的教学,笔者针对九年级设计了“词的纵向与横向”学习课,整合《望江南》《武陵春》《江城子·密州出猎》《渔家傲·秋思》《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沁园春·雪》《沁园春·丁巳重阳前》《声声慢》《沁园春·日出》《浣溪沙·毕业生活》《八声甘州·只喝干粥》等11 首词,旨在让学生通过品味不同语言风格的多首词,感受词的风格特征和思想情感,初步了解词的创作格律,对词产生喜爱之情,并能进行简单的创作。本节课由于涉及11 首词的整合学习,对于教师来说难点在于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词的品读,感受词的风格发展历程,感受词的思想情感,了解词的基本创作格律,最终达成学生喜欢读词的目标。针对以上难点,笔者在教学导入时,通过出示宋词基础知识卡片进行知识抢答小游戏以创设氛围,让学生了解词的起源、别称、体式、调式、段式、词牌等基础知识。将11 首词分为4 组,阅读第一组,提取3 首词的朝代、体式、段式、语言风格等信息汇总成表格,总结出词的发展历程“花间派—婉约派—豪放派”,纵向了解词的发展历程;阅读第二组,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感情触点,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情感,横向把握词的情感内涵;阅读第三组,学习各种词调的长短、句式、声情变化,初步了解词的创作格律;阅读第四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仿写词作,激发培养词的创作热情。通过对同类知识案例的整合教学,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层层递进,纵横贯穿。

(五)读写结合法

在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一般单元的课文内容与习作有密切的联系。这样,习作的训练就不必学到语文园地时才进行,完全可以在单元课文的教学中进行适时指导并安排同步训练,达成单元学习与习作训练的共同目标。

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围绕“舐犊情深,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组织课文,通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三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来自父母的深切浓郁的爱,并学会理解回报他们的爱。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对这种情感不断加深理解的同时,可以通过课堂小练笔,结合生活实际深入体验并表达这种感情,最后再回到课文,升华情感。具体可设计为:

1.感知文本,初步体验──《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让一个个事例、一个个场景、一个个细节激起学生深切的情感体验。

2.精读课文,品味手法──学习课文,把握课文最精彩的片段,围绕最具特色的描写展开教学,认真赏析,让学生达到心灵共识。如教学《慈母情深》时,就可采用合作探究方式,让学生品读文章的文体特征、文学细节、写法秘诀,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学习如何用具体的方法表达深情,再结合文中作者“鼻子一酸”的经历,写写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3.单元整组,逐层升华──在一篇课文里学生能感受的情感和写作方法是单一的,如果能结合单元中的其他课文,就能加深体会,并且使其体会逐层递增。

4.先学再写,读写结合──通过阅读学习,当学生的情感在最高潮时,再用练笔来释放他们的情感,让学生结合自己平时的生活来说来写,引领学生多方面、多层次、多途径地感受真情、表达真情,学生情感体验也将更加深切。

读写结合法重在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结合单元主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习作,使学生的思维不囿于单独的一篇课文,习作不囿于单独的一种手法,既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单元的整体感悟,又提高单元习作能力,为更好地学习课文增添无限精彩。此方法将学习与积累运用整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写作能力,可应用于许多单元的课堂教学中。

三、统编本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的反思与展望

过去语文教学多以“篇”为单位,每篇课文的教学往往各自为政,没有站在宏观层面预设一节课的学习重点,教学目标相对孤立,教学点选择随机,教学方式因师而导,教学效果良莠不齐,教学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是零星的、杂乱的,因而造成“花时多收效低”的现状。而单元整合教学可以紧扣统编教材“整体、体系、初步”的系统思维思想,让教学目标串联系紧密,教学点选择序列化,教学方式情境化,教学效果标准化,充分体现统编教材编排“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总指导思想。

统编本语文单元整合教学也有利于教师对同一主题的学习内容进行全局性的有机整合,树立整体教学观,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在整合教材内容时,又能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拓宽学习和运用领域,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相同或不同学习内容及不同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有机整合中开阔视野、熏陶情感、发展思维,让学生经历生活感受、发现问题、实践体验、探究问题、建构认识、迁移应用的过程,真正实现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语文,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适合社会发展需要。

当然,单元整合教学方法的选择也要基于多种因素考虑,在现实情况中会有大量的可变因素影响着方法的选择,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际中不断思考策略,不断总结方法,不断修正方法,让方法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猜你喜欢

课文教材情感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