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本科国际学生RBL项目实施及相关研究
2022-03-17许伟榕沈昱仁
许伟榕,沈昱仁,郁 松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上海 200025; 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留学生教育中心; 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通讯作者)
来华留学教育是中国对外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内容,在培养全球人才、涵养国际人脉、讲好中国故事、深化人文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推动高校国际化教学和科研的发展,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作出了积极贡献。据教育部统计,“十三五”期间,我国新签11份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已累计覆盖5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来华医学留学生人数增长最为迅猛,规模现已居来华留学生各专业第二位,学历留学生各专业首位[1]。我国凭借不断提升的办学实力和逐步优化的办学结构,也吸引了更多的优质学生进入各高等院校学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是中国最早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等院校之一。在来华留学教育“提质增效”的大背景下,医学院围绕服务国家整体外交、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总目标,在办学的历程中积极尝试,引进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2],自2009年起即依托基础医学院和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作为实践平台,在国际学生中开展了以研究为基础的RBL项目(research-based learning,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RBL项目是在一年时间内,医学本科二年级国际学生3-5人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从查阅文献、自主选题、技术路线设计、实验操作、数据统计处理、结果分析、论文撰写和论文答辩一系列内容[3]。教师通过类似于科学研究进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运用实践技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该项目也是本校以能力导向进阶式基础医学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得到了广大国际学生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好评[4-6]。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截止2020年10月,10余年间累计有40位国际学生参加了RBL项目。教师以已毕业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使用定性的研究方法,选择20位学生参与深度访谈,访谈方式采用半结构式访谈,设置预设的问题。问题可根据访谈情况调整或进一步探讨[6,7]。访谈学生分别来自马来西亚、毛里求斯、尼泊尔、印度尼西亚、蒙古、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日本和缅甸等14个国家,涉及9届RBL项目。
访谈预设问题主要为:①学生选择参加RBL项目的原因。②学生是通过何种方式知道RBL项目的?③在RBL项目的过程中,感觉自己收获了什么?对未来的自己是否有所帮助?④在RBL项目中,学生具体学习到哪些内容?⑤在进行RBL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感觉压力比较大,占用自己比较多的业余时间?⑥在RBL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导师对你有何帮助和影响?⑦在RBL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否能与组员友好相处、分工协作?⑧学生认为RBL项目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⑨学生是否认为RBL项目一定要出文章或有课题才有意义?⑩学生在实验之初设定的预期与最终结果一致吗?
前两个问题主要是了解国际学生参与RBL项目的动因和渠道,针对的是项目实施前期的准备工作,第三到第七个问题主要是了解国际学生参与RBL项目的具体感受、收获和导师对学生的影响,从而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最后三个问题主要了解国际学生对于RBL是否需要改进的想法和对RBL项目意义的理解,从而对RBL项目实施效果进行反思。学生在访谈的过程中也各自回顾了从加入项目到实施结题的整个过程,更进一步畅谈参与项目对自己后续工作学习的长期影响。
2 研究结果及分析
2.1 国际学生生源分析
数据表明,参加项目国际学生男女比例为1∶1.06,无明显差异。从学生国别来看,分别来自14个国家,尤其是马来西亚同学较多。从学生类别看,有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共9人,上海市政府奖学金生3人,奖学金生占总人数34%,参与项目学生一般都品学兼优,对于科学研究充满兴趣和热情。RBL课程学习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对于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自制力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参与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勤奋好学,在完成日常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之外,乐于参加各种校园活动和学术学习并且能够做到很好的时间管理。
2.2 参与RBL项目动因
目前RBL课程尚未在本校全部国际学生中开展,每年仅一组3-5位同学通过报名选拔进入课程学习。教师通过访谈了解国际学生参加RBL项目的动因。最初几组学生通过班主任推荐,而进入课程学习之前并不是十分了解项目的具体内容。随着项目开展几轮之后,学生逐渐了解RBL课程的方方面面,有学习愿望的同学也随之逐年增加。报名参与的动因主要是通过RBL课程学习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开拓视野,抑或是基于未来有考研意向,希望能提前获取科研工作的经历与经验。
2.3 项目参与感受与评价
访谈学生普遍认为参加RBL项目收获很大,与以往传统授课最大的区别在于,学习不再局限于一次课堂教育或是一门课程,而是渗入自己一年的生活和学习。学生获得的收获也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学习思维方式、能力,与小组成员共同学习和进步,与导师亲如家人,在潜移默化中便产生了对中国的文化认同,更在思想碰撞中激发了创新思维。
我们通过分析访谈内容,发现RBL项目至少能锻炼和培养国际学生以下五种能力:①职业规划能力:学生通过了解相关领域前景、实验室操作实践、科研工作系统培训,可以发现自己在专业上的兴趣和能力所在,作出更适合发挥自身特长的职业规划。②自主学习能力:RBL课程的实施进程以学生自主独立完成为主,这需要参与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时间进行高效管理,同时也要有极强的求知欲及主动学习能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既对自己的学习研究有了科学规划及合理安排,也学会了如何利用各种学习手段来解决问题。③科研实践能力:通过学习各种实验技术以及开展文献导读、开题报告、中期汇报、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锻造实践能力,学生可以接触到日常课程中无法触及的科研动向和技术前沿进展,获得专业写作及表达的训练,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和探索精神,并获得宝贵的科研学习资历。④团队协作能力:学生以团队方式开展RBL项目,学习如何合理分工、在意见冲突时相互协调,锻炼了与队友和谐相处、共同协作的能力。⑤求真务实品质: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得到的实验结果与预期并不一致,有些甚至没有意义。通过RBL项目,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艰辛与不易,也更认识到求真务实的品质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关于RBL项目是否会带来压力,学生因人而异,感受各不相同。但所有访谈对象都认为导师的帮助和指引在整个RBL项目中是最重要的。对于项目开展的长期效应,我们追踪毕业去向,发现大部分参加过RBL项目的学生都选择继续攻读硕士甚至博士,其表现出来的良好的科研基本素质和对实验技术的熟练掌握,受到研究生导师的普遍认同。
我们回访也发现,国际学生普遍希望RBL的周期能更长一些,或是能更早地进入实验准备阶段,有些希望能有更多平台展示交流所研项目。
3 思考和建议
3.1 建立科学、公平的项目准入机制
目前的选拔方式是通过学生自主申请,班主任和班导师结合学生课业及平时表现和综合面试结果,得出最终人选。这种方式强调学生参与项目的主观能动性,能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但缺点在于选拔的各项指标难以量化,同时对于有愿望参与科学研究训练的学生的覆盖面也不足。我们建议可以在原有选拔方式的基础上,由学生自由组队,形成开题报告并汇报,由多位专家根据学生对于该课题的理解和研究方法,最终确定最为合适的人选。
3.2 明确管理主体,优化项目实施方案,确保项目运行
目前我校八年制RBL项目已经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完全并轨,这样学生进行项目的时间会延长至一年半,同时有明确的开题、中期汇报及结题时间,也会根据完成情况有机会申报上海市级及国家级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8,9]。国际学生RBL项目也应与八年制项目以同样的管理机制运行。同时我们要细化规范国际学生RBL项目管理办法,通过依托基础医学院和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作为实践平台。留学生教育中心具体协调,加强过程管理,给予国际学生同样申报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的机会,增加他们与国内外高等院校间的创新研究交流,展示医学人才培养实力,更好地推动教育现代化。
3.3 规范过程管理,建立多元化项目评估标准,引导项目实施
RBL项目设立的初衷是希望学生以指导教师及导师所在的研究平台为依托,长期耕种、持续前进,将本科阶段的科研经历作为自己毕生成长的一个起点。但由于医学生本身课业压力大、学生个体差异大,研究过程一旦不顺利,国际学生心态更容易产生波动。国际学生RBL项目无学分记录等鼓励措施,参加大学生科创大赛的机会相对较少,且国际学生RBL项目缺乏有效评价标准,导致学生在项目之初非常积极,最终“虎头蛇尾”草草结项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我们建议在项目立项或开题申报时,增加项目预期培养目标,在进入实验室之前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和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实施过程中要通过定期核查科研记录本、活动记录手册、进行中期汇报等方式督促RBL项目过程化管理;最后通过结题答辩等方式,总结、反思RBL项目整个学习过程。课程或项目结题时,教师根据目标考评设置一定奖惩机制,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4 与时俱进,积极适时调控课程实施方案
根据学校相关要求,部分国际学生暂时无法返回中国进行RBL课程学习。教师可利用这段时间开展在线实验技术的学习;也可利用国际学生的语言和文化优势,鼓励引导学生紧扣医学科研研究热点,或以在线小组讨论方式,完成科研综述撰写发表也是一种对科研能力很好的锻炼方式;更可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科研思路及研究方法,进行本国流行病数据的采集和研究,形成本国流行病情况研究报告;鼓励学生把跨境学习作为自主学习的挑战和机遇,教会学生通过在线学习自主整合与梳理学习资料、自主提问和讨论思考,借助同伴力量和教师力量分析与解决问题,同时要肩负起国际责任担当[10]。
RBL项目经过多年实践,对于帮助学生建构科学知识体系,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相信其在国际学生的医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全面实施也会推动医学教育的国际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