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进连词“且不说”的句法语义分析
2022-03-17李思旭
李思旭,刘 梦
(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对于汉语双音节递进连词“不说”,学界已有不少研究。共时层面主要是对“不说”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特征的分析,如黄惠英[1]、芜崧[2]、唐善生[3]等;对“不说”参与的构式“X不说,还Y”的评议功能及其动因的研究,如夏焕乐[4]、赵球和王光和[5]。历时层面主要是对“不说”的词汇化时间及其动因与机制的探讨,如李敏[6]、李宗江[7]、张瑞[8]。但是由“不说”参与构成的三音节递进连词“且不说”到目前研究得还很少,只有万海静[9]、王义洁[10]。万海静[9]主要从预设和认知关联角度来探讨,认为“且不说”是一个由实义虚化而来的固定话题转换标记,有着独特的发展历程,不能简单归于“不说”。王义洁[10]则是从历时层面对其词汇化和语法化历程及动因作了简要分析。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从句法、语义背景和语用特征三个角度,对“且不说”展开共时层面上的描写分析,并简要论述它与“且不论”“且不算”等近义连词在句法和语义上的异同。
一、“且不说”的句法分析
(一)“且不说”的复句格式
“且不说”既可以前置,也能后置,在少数情况下还能中置。本文把“且不说”的复句格式主要分为前置式、后置式和中置式三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各种复句格式的特点。
1. 前置式:且不说+X,搭配词+Y
“且不说”在前置的时候,常用复句格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A.且不说+X,单就/仅是/光+Y
(1)且不说商场的酒柜中早已是琳琅满目,单就宣传各酒厂产品的条幅广告,已构成兰州街头新的风景。(《报刊精选》1994年(1)本文语料来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和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
(2)在我国,时装消费潜力巨大,且不说一些名人、明星及“款爷”的高档时装需求看涨,仅是老百姓的时装消费也得“刮目相看”,不仅更新换代的周期大大缩短,而且中高档消费面日趋扩大。(《报刊精选》1994年)
(3)且不说那死沉怕碰的几大件,光“零七八碎”也够你捣腾的。(《人民日报》1994年)
“且不说”与“单就、仅是、光”一起使用,后一事件的量级程度常常低于前一事件。如例(1),对于“酒”来说,它的繁多的品种远比其宣传广告要重要得多。例(2)中,根据常识可知,名人和明星对于高档时装的需求要比普通民众的需求高。如例(3)中,“死沉怕碰”的大件的处理难度要比琐碎事件的处理难度大。
(4)且不说巨额奖金、免费到国外旅游等等优惠条件,仅只“选美”创下的名气,就足够其今后在影、视、歌坛“吃”一阵子的了。(《报刊精选》1994年)
在某些情况下,两个表义相同的词语还可以连用,如例(4),“仅”和“只”的意义大致相同,删去其中任何一个,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不变的。“仅、只”缩小了论述的范围,从许多“优惠条件”到“名气”,把读者的关注焦点也转移到了名气带来的好处上来。
B.且不说+X,即使/即便+Y
(5)且不说防护用具不可能应有尽有,即使有,战士们又怎忍心在失去了亲人的唐山人面前把自己这样那样地保护起来?(《报刊精选》1994年)
(6)且不说它担心广告收入不保,即便我们不撤回广告,它也得慎重播出任何不利于中国的新闻。(杨恒均博客)
“即使、即便”是表示让步的词语,它们所在的复句是一种让步复句,表达的是一种有条件的让步,“即使”和“即便”后面所接的分句是说话人假设的情况,“且不说”连接的分句才是一种真实的情况。例(5)中,前一分句防护用具不足是客观事实,后一分句所表达的内容是说话人的假设,这是一个虚拟性让步句。说话人从一个与X相反的方向,来表明战士们即使拥有了各种防护用具,也不忍心把自己保护起来。而例(6)中,“即便”所在分句同样是一个虚拟性让步句,也就是说,“不撤回广告”也得慎重选择要播出的新闻。
C.且不说+X,就是/就连+Y
(7)且不说各级政府职能转变要有一个过程,就是定下来的大原则细化、具体化也需要时间。(《报刊精选》1994年)
(8)任何个体,如果没有间接经验,且不说发展,就连生存都不可能。(李乐玉、李姗泽《浅谈卡西尔〈人论〉》)
“就是、就连”与“即使、即便”不同,后者含有假设的意味,是说话人根据现实情况所做出的方向与之相反的虚拟性假设,而“就是”和“就连”,连接的是与前一分句相比低一级的事件或者目标,以此来说明较高一层事件完成的难度之大或是目标实现的艰难性。例(7)中,政府职能转变是比较抽象且麻烦的,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转变过程,但是原则的细化和具体化相对来说可操作性强,花费的时间也比较少。而例(8),“生存”与“发展”是一种对比关系,其中,“生存”是对比项中最极端的一个,生存是要比发展难度小一些的,生存是发展的前提条件,生存都难以实现的话,发展就更不可能了。
D.且不说+X,也/甚至+Y
(9)一顶小轿抬进门,东也磕头,西也磕头,且不说罗四姐委屈,我们做媒人的也没有面子。(高阳《红顶商人胡雪岩》)
(10)且不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连向失学孩子献爱心这样有助于孩子了解社会、关心他人的活动都差点给大人“包”了。(《人民日报》1998年)
“且不说”和“也、甚至”一起使用时,句子表达的是一种递进关系,例(9)的递进意味稍微淡些,也可以看成是并列。而例(10)的递进意味是比较浓厚的,“甚至”有往深层次进一步的意思,它表达的是递进,所以“且不说”和“甚至”连用,更加强了这一递进关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承包孩子献爱心这样的活动更能体现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心,分句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E.且不说+X,但/总+Y
(11)且不说这是不是事实,但这是球迷心中越来越强烈的认识。(新华社2002年)
在这种句式中,“且不说”的连接成分,常常是一个正反问形式。“但、总”所在分句语气含有轻微的转折。整个复句所表达的含义是:前一分句是否能达成目标,并不影响后一事件的结果。如例(11),上文所提到过的事件是否为事实,并不影响球迷心中愈发强烈的认识。
2. 后置式:X+且不说,搭配词+Y
A.X+且不说,仅/光是+Y
(12)按照原设计,6个水中墩采用双壁钢围堰需要钢材960吨,资金不足且不说,仅运输和加工两项就需34天,大桥工期紧迫,等待这么长时间显然不行。(《报刊精选》1994年)
(13)别的且不说,光是每月给全县4000多名教职工发工资就够他愁的了。(《人民日报》1994年)
“且不说”在后置的时候也可以和“仅、光是”一起使用,如例(12),“仅”指向的是相对于“资金不足”来说较为容易解决的难题,即“运输和加工”需要时间之多,但是说话人却从这一方面否定了原计划的可实施性。而例(13)是把所论述的范围缩小了,从“别的”这一概括性的事件范围缩小到仅仅“给教职工发工资”这一令人发愁的事情。
B.X+且不说,就是/即使+Y
(14)河北海兴县委科协孟祥升说,现在电视机修理难且不说,就是给修好了,修理费、配件费也高得让你咋舌。(《人民日报》1993年)
(15)现在提倡业余时间搞第二职业,而我们作家,包括许多业余作家,大量的创作都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作品发表与否且不说,即使发表,稿费也是寥寥无几。(《作家文摘》1993年)
后置时的“且不说”在和“就是、即使”连用时,表达的是一种让步关系,这里的“就是”关联的句子,也是虚拟性让步句。如例(14)中,先提出“电视机修理难”,再进一步作出虚拟性假设“修理好了”,但是修理的费用之高让人难以承受。例(15)中,“即使”在这里也是让步的意思。
C.X+且不说,就连/连……也+Y
(16)中亚各国且不说,就连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些国家,也活跃着新疆的生意人。(《人民日报》1995年)
(17)别人且不说,连那些圣方济各派的修士,也要拿一些劈劈啪啪的礼物孝敬她。(乔万尼·薄伽丘《十日谈》)
例(16)中,“就连”关联成分构成某一角度的对比,具有递进意味。连比较远的“巴尔干半岛”都有新疆的生意人,复句整体表达的是一种递进关系,表明新疆生意人的活动范围之广。“连……也”句式当中“连”后面的成分是对比项里最极端的一个。因此,在例(17)中,根据上下文可知,“圣方济各派的修士”是与“别人”相比最不可能送礼物给“她”的。“且不说”和“连……也”句式一起使用,整个句子呈现出的也是一种递进关系。
D.X+且不说,还/也/又+Y
(18)自从阁部大人来到之后,襄阳城墙加高了三尺且不说,城外还挖了三道濠堑,灌满了水,安设了吊桥。(姚雪垠《李自成》)
(19)自己车的质量差、造型笨且不说,产量也少得叫人害怕。(《人民日报》1993年)
(20)陆家长子本来视花如命,花被糟蹋了且不说,又无端地被加害,连气带吓的大病一场,没过多久便离开了人世。(《人民日报》1998年)
“且不说”在后置的时候,也可以和“还、也、又”等表达递进的词语一起使用,句子通常表达的是一种递进关系,前后分句之间常常是后一分句事件的量级程度要高于前一分句所叙述事件的量级程度,或者两个事件是一种加合关系,共同导致了某一结果的发生。例(18)中,后一事件比前一事件的量级程度要高一些。例(19)中,车的“产量少”要比外形的笨和质量的差更让人难以接受。例(20)中,“花被糟蹋”和“被加害”两个事件共同构成了陆家长子的悲惨结局。
E.X+且不说,可/总+Y
后置时的“且不说”也可以和“但、可”一起使用,表达一种轻微的转折,如例(21),或者是一种较低的限度,如例(22)、例(23)。
(21)可怎不想国土上狗子多了,消耗粮食,污染市容且不说,人被咬的事儿可也便成了家常便饭。(《人民日报》1994年)
(22)情很深,却属于宋儒所谓天理一类,合适不合适且不说,总是罕见。(《读书》)
(23)究竟怎样炼丹,能否成仙且不说,山上的生活清静总是实在的。(许钦文《重游玉皇山小记》)
“且不说”在后置的时候,在一些情况下,没有和其他关联词一起使用,但是句子所表达的是一种递进关系,这时,句子可以用“不仅……而且……”来连接。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手机基站定位精度较低,且对其他定位方式的影响较小(比较GPS和GPS+手机基站,WIFI和WIFI+手机基站,GPS+WIFI和GPS+WIFI+手机基站),WIFI+GPS定位精度较高。同时,一个显而易见的结果是,WIFI定位和手机基站定位无法定位出海拔高度,因为这两者本身给出的位置是平面性的,如需要确定位置海拔高度需卫星定位。
(24)面积小且不说,这算不得什么小屋,四面透风。(陈廷一《宋氏家族全传》)
→这算不得什么小屋,不仅面积小,而且四面透风。
(25)没有供电和供水设施、没有现成房子且不说,其周围环境非常复杂。(新华社2004年)
→不仅没有供电和供水设施、没有现成房子,而且其周围环境非常复杂。
相对于前置时的这一句式来说,后置时的“且不说”的固化程度要更高一些。
3. 中置式
“且不说”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位于分句内部的句法成分之间,如:
(26)这种浪费且不说对于国有企业,即使对私营企业,也是不应该的。(《报刊精选》1994年)
在这种情况下,前面的主语一般是物,这个物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这种浪费”指代的是一种抽象的事物,而“索特集团”则是一个专有名词,是一个集体的集合或者是特称。“且不说”在中置的时候一般也是与关联词语搭配使用,但多数是和让步类词语一起使用,如上例的“即使”和“就是”。
(二)“且不说”的句法特征
1. “且不说”的句法位置
根据上文可知,“且不说”不仅可以前置,也可以后置,还有中置的情况出现。一般来说,“且不说”常常位于复句前分句的句首或者是句尾,如下例(28)(29)。它很少位于复句后一分句的句首,如例(30),而且没有用在复句后一分句句尾的情况。
(28)且不说北方地区,就是在广州、深圳等地,标有“内蒙古羊肉”的火锅餐馆并不少见。(《人民日报》2000年)
(29)这些同志,真是了不起,坚持斗争且不说,还把他们得到的重要消息及时告诉了组织。(电视电影《烈火中永生》)
(30)每期杂志有相当一部分是她写、她编或者她译的,且不说她还要审定全部稿件。(《作家文摘》1994年)
“且不说”也可以在句中作独立成分,但是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如:
(31)且不说,这些奖金和他们几十年为国家作的贡献比微不足道,就是再多一点,群众也没意见。(《人民日报》1993年)
(32)汽车条件不具备,且不说,那么驴车马车牛车或手推车行不?(《人民日报》1994年)
例(31)中,“且不说”在复句句首,具有开启话题、引起读者的关心和注意的作用。而例(32),“且不说”位于句中,表示语言的停顿,有舒缓语气的功能。
Dik提出联系项位置要遵循的两个原则。首先,联系项的优先位置是位于所连接的两个单位之间;其次,联系项也总是在被联系成分的边缘位置[11]。而“且不说”作为一个连接成分,同样遵循着联系项居中原则,它总是与其中一个联系项关系比较密切,尤其是前一个联系项,所以它一般位于始发句的句尾,如上文“后置式”中的例句,位于后续句句首的情况则比较少见。我们在例句中还发现它位于始发句句首的情况,如上文“前置式”中的很多例句,而且这种情况所占的比例还比较多。
其实,这跟它自身的语义有关,因为“且不说”含有“暂且搁置”的意思,而在我们论述某件事情的时候,一般选择是先表明暂时搁置某件事,然后再抛出重点。“且不说”位于始发句句首,更能引起听者的关注,起到开启话题的作用。所以,“且不说”的句法位置,不单单与联系项居中原则有关,与其本身的语义以及表达效果也有关系。
2. “且不说”的连用情况
A.与量级义副词连用
(33)且不说畅销与否,至少在书架上它是比较抢手的。(《读书》)
(34)实际真实到何种程度且不说,起码形式上这以后文部省以及大学校长本人都已无权直接任免各系(学部)的教职人员了。(《读书》)
“且不说”还可以和“至少”“起码”这类量级义副词连用,如例(33),“至少”后面表达的是一个最低限度,代表着最低层次的要求,“抢手”没有“畅销”的受欢迎程度高。例(34)中,实际上达到的层次不能确定,但是对较低一层“形式上”还是有好处的,“起码”连接的事件也是一个低层次的。根据例句可知,“且不说”在和量级义副词连用时,它的连接成分一般是一个正反问形式或是疑问形式。
B.与语气副词连用
“且不说”还可以和语气副词“竟”搭配使用,表示说话人的一种讶异的语气。
(35)贺喜的人少了点儿且不说,竟愣让大伙儿分不出谁是新郎新娘来?(冯苓植《猫腻》)
(36)十几个汉字,古怪丑陋且不说,笔画不对的竟多到五个。(《读书》)
例(35)中,“且不说”和“竟”一起使用,表达了说话人惊讶的语气。贺喜的人少,但是分不出新郎新娘更让人难以理解,出乎人的意料之外。例(36)中,十几个汉字写得古怪丑陋,还可以在说话人的接受范围之内,但是“笔画不对的竟多达五个”这一结果超出了说话人的预期,令其感到惊讶,而且语气中带有不愉快的意味。
C.多个关联词连用
“且不说”也可以在同一复句中,和多个搭配词语一起连用,表达丰富的语义关系。
(37)且不说由于缺乏相应的消费市场,生意做得很艰苦,就算一帆风顺,就算大把大把地赚了钱,又怎么样呢?(《作家文摘》1995年)
(38)且不说普通百姓,就连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专家、教授、工程师,甚至众多的出版发行、音像影视等专门机构,对自己应享有哪些权利、应履行什么样的义务、何为侵权行为,都朦朦胧胧,不知究竟。(《人民日报》1994年)
(39)欠发达地区人口占我国人口总数的1/3,只有农业搞好了,群众才会丰衣足食;如果农业出了问题,且不说难以对国家做出贡献,就连自己的吃饭也保不住,相反还要拖国家的后腿,到那时就会出现严重的后果。(《人民日报》1995年)
(40)且不说沙特内陆的黄沙、红沙及黑沙,且不说沙特珍奇的候鸟群,仅沙特西南部的红海风光就堪称一绝。(《人民日报》2000年)
例(37)中,“就算”的连用,加强了让步关系,通过列举多个例子,来表达说话人无奈的情绪。例(38),“且不说”可以和“就连”和“甚至”一起使用,这两个词表示的都是一种递进关系,复句所呈现出的递进义就更加浓厚了。而例(39),“且不说”和“就算”及“相反”一起连用,有让步,有转折,表达了复杂的情感态度。例(40)中,两个“且不说”一起连用,更好地表现出了沙特的自然景观和候鸟群令人称赞。
二、“且不说”的语义背景
(一)情形从现实到假定
在这种句式中,一般前一分句列举,后一分句是说话人的假设,从事实到假设,从侧面反映现实事态的艰巨性。在这种情况下“且不说”一般和“即使”“即便”等连用。如:
(41)且不说瘫痪了16年的身躯如何能够起来练“法轮功”,即使有这样一个神话般的特例,如何又具有“普遍性、规律性和可重复性”而适用于“亿万人”呢?(《人民日报》2000年)
(42)且不说对大量入市的棉花逐批逐包的检验,即便是抽检,难度亦相当大。(《报刊精选》1994年)
例(41)中,瘫痪16年的身躯练不了“法轮功”是一个事实,有这种奇迹出现是说话人的假设,但是即使假设情形出现,也难以“具有‘普遍性、规律性和可重复性’而适用于‘亿万人’”。而例(42)对棉花进行逐批逐包的检验是客观事实,虚拟的情况是抽检,但是抽检难度就大,那么逐批逐包检验的难度可想而知。
(二)程度从轻到重
(43)好容易才得到县委书记田耕和武男义雄的秘密,本想把他们抓捕起来,向他的长官献点功劳,不想扑了一场空这且不说,差一点连一个小队也完了。(刘流《烈火金刚》)
(44)时下,求购棉花是一项极艰巨的工作,所以,棉花检验对企业就成了一种“负担”,如果万一查出棉花有假,且不说打官司要耗时耗力,更重要的有可能就此失去供棉渠道。(《报刊精选》1994年)
例(43)中,原定计划“扑了一场空”这一结果还不是很难让人接受,但是“一个小队差点完了”这是一个相对于前者较严重的后果,前后项后果的严重程度变化是从轻到重的。而例(44),棉花一旦检验出假,打官司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失去供棉的渠道”这一损失要比打官司的损失更大,损失的程度是从轻到重的。这一趋势也符合我们说话的逻辑,一般都是先说较轻的后果,然后是比较严重的,分句之间是层层推进的。
(三)确信度从弱到强
在这种情况下,“且不说”的连接成分一般是一个表示不确定的疑问形式,在说话人看来,能否达到某种目的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后一分句所论述的事件,一般是说话人比较确定的,前后分句之间呈现出一种从弱到强的关系。如:
(45)且不说完璧不完璧,大江的作品没怎么被翻译是事实。变成英语的,只不过是三部长篇小说和若干短篇。(《读书》)
(46)且不说福泽渝吉的上述论证是否全面,有一点却是必须绝对肯定的,即一国人民文化教育的普及对于该国的文明进步确实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读书》)
例(45)中,“完璧不完璧”是说话人不确定或者是确信度比较低的,但是“大江的作品没怎么翻译”是说话人比较确定的。例(46)中,“福泽渝吉的上述论证是不是全面”,是说话人不能作出确定性回答的,但是一国人民文化教育的普及对于该国的文明进步有重要作用,这是说话人高度肯定的。
(四)重要性从低到高
(47)目前仅赈灾义演募集到的款物总值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这且不说,更重要的是,通过义演弘扬了中华民族风雨同舟、互助互济的美德,增强了人们的社会责任感。(《人民日报》1998年)
(48)其实,且不说康德哲学并非没有辩证法,更重要的是康德哲学主要靠“自然科学来养育”,它对现代哲学的意义,更多地是启发它们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反思。(《读书》)
例(47)和例(48),前一分句的重要性没有后一分句的大,因为它有关系标记词“更重要的是”,这是说话人所强调的、需要我们关注的地方。例(47),在说话人看来,赈灾义演所筹集到的善款没有活动背后的意义重要。例(48),从语义重心来看,后一分句才是说者要强调的重点,重要性呈现出从低到高的趋势。
三、“且不说”的语用特征
(一)语篇连接
“且不说”与“还不说”和“先不说”一样,都具有语篇连接的功能,它标明分句之间的语义关系。“且不说”一般是不能省略的,否则,除了造成语义不通顺之外,在某些情况下还会改变语义关系,容易造成听话人的误解。“且不说”使分句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衔接更加紧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话语中的含义。
(49)而如今,求怪异、求新潮竟成了创作的一种时尚,文理不通且不说,有的纯粹是“前言不搭后语”。(《人民日报》2000年)
(50)且不说文章的内容,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的政治身份,也会抬高这篇文章的身价。(《作家文摘》1997年)
例(49),“且不说”连接前后分句,表达一种递进关系。如果删去“且不说”,语句就显得很不通顺,而且分句之间的递进关系,体现得也不明显。而例(50),删去“且不说”,不仅语句不流畅,“文章的内容”和“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的政治身份”也从让步关系变为并列关系。
(二)转移话题
“且不说”还具有转移话题的功能,表现是:暂且搁置某件事,转而去讨论另一件事。
(51)产品质量且不说,企业质量我理解就是企业的综合素质。(《报刊精选》1994年)
(52)政治上且不说,现在全球经济,包括股市、金价、油价都在随战争起落。(新华社2003年)
例(51)中,该句的话题从“产品质量”转移到“企业质量”上来。而例(52),则是从政治上的影响这一话题转移到经济上的影响来。
(三)搁置与反向评价
“且不说”先搁置正在讨论的事件,然后假设从与之相对立或相反的情况,从侧面对前一分句所提出的事件或者说法作出评价。
(53)且不说此处所载徙民会稽之事可疑,尚需探究,即使对此事无疑,也只能到此为止,不能妄加引申。(《读书》)
(54)且不说此文无出处令人怀疑其真实性,就算真有此说,记者是否也应该思考一下其中是否有溢美之词?(新华社2002年)
例(53)中,暂且不讨论“此处所载徙民会稽之事”是可疑的,接着从它的反方向假设“此事无疑”,这样相反方向的结果是“到此为止,不能妄加引申”,这也从侧面说明前一事件存在可疑的结果也只是终止讨论。而例(54),“此文无出处”表明其是可疑的,说话人心理上也是更倾向于此事是比较可疑的,接着从它的对立面出发,假设“真有此说”,记者也应该思考其中是否有夸大的成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无论此文是否存疑,记者都应该理性思考。
(四)补充说明
(55)因为目前指定用于这一进攻的师的数目,到8月底也只四十多个师,肯定还不足以压倒敌人在法国西部所能获得的兵力(且不说心理上的瓦解,那是不应指望的)。(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56)可以预见,在惊涛骇浪的海面上,我们的分析至少会遇到(且不说破除)某些冰山露出的一角。(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且不说”还可以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例(55)和例(56)中,所补充的内容的等级要比前面的内容等级高或者是难度更大。比如例(55),“心理上的瓦解”远比势力上的胜利难得多。例(56),“破除”的难度要更大一些。“且不说”在起到补充说明作用的同时,也起到了排除的作用,即排除一种较难解决的情况。
四、“且不说”与“且不算”“且不论”等的对比分析
“且不说”与“且不算”“且不论”“且不谈”“且不管”在句法和语义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个体之间也会有所差别。
(一)语义上的异同
它们的语义都是“暂且搁置,不讨论”的意思,在大部分情况下,两者可以互换,且句义基本保持不变。
(57)这且不算,每月还得写上一篇纯粹意义的小说,这小说虽然只能卖千字二十许,但是也得写。(《作家文摘》1994年)
(58)且不论运输条件的可能性,仅上面那一个10%和两个80%就告诉我们:向北方调大米,行不通。(《报刊精选》1994年)
(59)且不谈存在主义的解释之正误,至少有一点是明确的:这种解释不是文学的解释,不是诗学的解释。(《读书》)
(60)这两天,他可能已经拼凑了几千人马,且不管他敢不敢打硬仗,他总得追一追做个样儿,好向朝廷交代。(姚雪垠《李自成》)
但是,“且不管”在以下情形中不能换成“且不说”等,如:
(61)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的公共交通十分发达,乘公共车辆的价格较低,且不管乘多少站,票价都是一个样。(科技文献)
例(61)中,“且不管”相当于“无论”,表示的是一种总让。邢福义认为,总让是对各种条件的总体性让步[12]。句子的意思是票价的多少不受乘站数量的影响,而“且不说”等则没有这种用法。
(二)句法特征上的异同
“且不说”等一般都位于复句前面分句的句首或者是句尾。“且不说”和“且不谈”还可以在复句中作独立成分,而其他的没有这种用法。
(62)一切清醒最后都要归结到个人的清醒,一切努力最后都要归结到个人的努力,独奏能力是合奏成功的一个前提,且不谈,生命中某种最宝贵的东西也许就在于独奏呢。(《读书》)
在与其他关联词语的连用方面,“且不算”的连用情况不是很常见。“且不论”和“且不管”可以和“光是”等表示唯一性的副词连用,一般是缩小了论述的范围,如:
(63)拆借的资金利息且不论,光是维持公司开支,就不允许无限拖延行情。(《股市宝典》)
(64)且不管它所在的位置如何偏僻,光是在各厅室与院坝之中迂回穿行就得花整整一个下午的功夫。(詹姆斯·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
“且不谈”还可以和“至少”一起搭配使用。
(65)且不谈这种备机的形式是否合理,至少一些经销商在金钱利润驱动下,也往往能赚一笔就先赚一笔,毫不犹豫地把备机卖掉了,而所谓的售后服务根本无法兑现。(《报刊精选》1994年)
它们的句法特征显然没有“且不说”丰富,言说义也比较明显,固化程度显然也都没有“且不说”高。
根据语料得知,“且不说”等前面还常常使用“这”来指代前面所提过的事件。
(66)这且不说,由于钱先生抗拒得坚决,一般人,甚至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这样的闪亮名牌都不能敲开他的书斋,他的偶尔被透露出的言或行便被盯他的人充分利用了。(《作家文摘》1996年)
(67)这且不论,最令人伤心的是洪宪大皇帝袁世凯居然责怪杨度把他害了。(《读书》合订本)
(68)这且不谈,他竟打算用手段,什么“宣告破产”,什么“停工”,简直是对我恫吓。(茅盾《子夜》)
从以上例句可知,“且不说”等前面一般都是用指示代词“这”,而没有用“那”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这”与前面所谈论的事件是紧密相连的,而且也是说话人正在谈论的,与说话人和听者的距离较近,而用“那”则拉开了这一距离,不利于听者迅速捕捉到说话人所要讨论的内容。
概括说来,“且不说”是表示递进关系的新兴假设连词,虽然其固化程度还不是很高。“且不说”有前置式(“且不说+X,搭配词+Y”)、后置式(“X+且不说,搭配词+Y”)和中置式三种分布模式。“且不说”的语义背景呈现出情形、程度、确信度、重要性的变化。“且不说”具有语篇连接、转移话题、搁置与反向评价、补充说明等语用功能。“且不说”与“且不算”“且不论”等近义连词,在句法语义方面存在着差异。“且不说”是三音节构词图式“X不说”(“且不说、还不说、先不说、要不说”)的成员之一,与“还不说”“先不说”语义基本一致,表达的都是递进关系里的衬托递进,“要不说”表达的是因果关系。三音节构词图式“X不说”内部4个成员之间句法语义特征、历时演化过程及其动因机制,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