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踩”与“踏”的同步构词

2022-03-17

关键词:论元复合词动宾

胡 丽 珍

(重庆师范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1331)

一、引言

如果我们对同义词“踩”与“踏”进行对比的话,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两个动词的动作方式、动词和论元的互动关系几乎一模一样,我们把这样两个同义词的词义演变的互动叫做相因生义(蒋绍愚,1989)[1]。因为二词的发展存在时代性的差异,“踏”的语义大部分都是在唐代或之前就形成了,而“踩”的语义基本都是在明清时期形成的,既然存在时代发展的先后顺序,先发展的那个词的语义必定会带动与之相关的词的语义变化,许嘉璐(1987)称之为同步引申[2]。何为同步?同步即平行而出,不存在前后相随。对于一个词带动另一个词的语义发展的语言现象也许可以更准确地概括为“相因生义”。相因生义的语义演变现象多发生于同义或者反义词之间,如“踏”与“踩”的语义系统的形成。在相因生义的同义词之间存在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语言现象,那就是同步构词,即一组意义相近的单音词往往以相同的构词方式或者与同一个语素结合的形式构成一组双音节同义词(王云路,2014)。同步构词是颇有理论创新的词汇发展演变的研究,王云路(2014)用五节的篇幅分别解释讨论了“妆饰类”“寄语类”“忧伤类”“疑问类”“时间类”等五类词的同步构词现象[3]。其实,雷冬平(2011)在讨论汉语大型辞书编纂的语义范畴系统内部观照法的时候,也曾探讨过“怜悯、同情”类的双音节同义词家族,这类词利用语义相近的语素两两组合成词,构成了一个同义的语义场,这个语义场中成员的形成其实就是王云路先生所提出的同步构词现象[4]。这种同步构词现象在汉语史的词汇演变历史中非常常见,在不同的语义范畴中都可见到。“踏”和“踩”是一对同义词,它们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同步构词现象。

二、同一动词的同步构词现象

这里说的同一动词的同步构词现象是指“踩”或者“踏”在与同类的同义或者同类语素搭配时,会形成同步构词的语言现象。

(一)“踩”语义场中的同步构词

“踩”在跟同义的不同语素结合时,可以形成一组同义词。这体现出“踩”同步构词能力。这组构词能力组合的词,其形式有:

1.动宾结构的复合词“踩盘”系列。这组词有:踩盘(子)、踩窝子、踩点。

(1)老公公休信,他只是来踩盘。(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二回)

(2)今有踩盘子头目陈琦,扮作赶集上市之人。(张杰鑫《三剑侠》第一回)

(3)四点多了看,老刘们都没回来。这三个家伙是真踩窝子去了,还是玩去了?(老舍《上任》)

(4)他们辛辛苦苦绑个人来,也实在不容易,从踩点、踏线到收钱、放人,差不多要忙乎大半年时间。(格非《江南三部曲》)

(5)不打招呼,不搞层层陪同,不事先踩点。(《人民日报》2012年09月06日)

不管是“盘子”也好,还是“窝子”或是“点”也好,其意义都是表示一个处所。“踩”加上这样的处所名词,表达的是在行动之前对目标地点进行探查。

2.动宾结构的复合词“踩绳”系列。这组词有:踩软索、踩绳、踩钢绳、踩钢丝、踩钢丝绳、踩索、踩钢索。

(6)马上马下十八般武艺,都是你我晓得的,可以不必,只叫他卖赛踩软索,就给他八两银子罢了。(吴炳《绿牡丹》第二回)

(7)这次比赛的节目有球类、田径、拔河比赛,以及民族形式的摔跤、踩绳等比赛和表演。(《人民日报》1953年07月20日)

(8)泰山颤颤悠悠踩钢绳,这索道桥是通往禄劝县城的要道。(《人民日报》1991年07月05日)

(9)凭着经验和感觉,小上海居然踩钢丝似地爬过了山梁。(刘玉民《骚动之秋》)

(10)每当见到他手把方向盘,凝视前方,驶过那崎岖陡峭的山路,使我想起踩钢丝绳的杂技演员那熟练惊人的动作。(《人民日报》1982年05月21日)

(11)我们决不能让猪去踩钢索,因为笨头笨脑,肥胖颟顸的猪是没法踩钢索的。(秦牧《长街灯语·看马戏》)

动宾结构“踩绳”类组合都已经成词,因为这些词都有一个凝固度很高的语义:杂技名。演员或运动员在悬空的绳索上来回走动,并做出各种动作。

3.联合结构的复合词“踩踏”系列。这组词有:踩踏、踩践。

(12)贩菜的人和牲口每天踩踏着路旁的庄稼。(赵树理《三里湾·老五园》)

(13)你撞着我的肩膀,我踩踏了你的脚跟。(蹇先艾《水葬》)

(14)而雪……四面八方地追逐着风,好像千万只莽撞的脚一齐踩践着松林,踩践着山谷,奔腾而过。(王西彦《风雪》二)

这一组词中,因为“踩”“踏”“践”字具有同义的特征,都可以表示“脚底接触事物向下用力”这样的意思。因此,可以两两组合成词。除了上面两个,它们还可以形成“踏践”“践踩”“践踏”这样的词语。

(15)从今已后,依在先圣旨体例里,不拣是谁,休教吃了田禾,休教踏践了田禾,休教损坏了树木。(元代《通制条格》)

(16)而她呢?只是一朵深陷于淤泥中,即将遭人践踩的小花罢了。(席绢《戏点鸳鸯》)

(17)路面上细碎的沙屑干灼地在人们的脚步践踏下沙沙微响。(刘白羽《第二个太阳》)

“踩”“踏”“践”这三个同义的单音节词两两组合,本该形成六个复合词,但文献中目前还没有看到“踏踩”的说法,只有“踩踏”的说法,这可能和两个词的音节韵律有关。

4.联合结构的复合词“踩看”系列。这组词有:踩看、踩勘、踩探、踩访。

(18)先遣洋人二十余名至柴城一带踩看扎营地势。(王元稚《甲戌公牍钞存》)

(19)臣昨到澎湖踩勘,陂陀周回数十里,无一山、无一田、并无一树。(同上)

(20)访查此案何人所作。要踩探明白,把因奸不允刀杀人命之贼拿住。(张杰鑫《三侠剑》第一回)

(21)禀大人,小的要到外边踩访一枝桃的形迹,特请大人示下。(佚名《施公案》第一百六十回)

这组词是动词“踩”和都具有“探查”义的“看”“勘”“探”以及“访”四个动词联合组成,其双音节词的语义和单音节的词语意义是一样的。

5.联合结构的复合词“踩捕”系列。这组词有:踩缉、踩捕、踩追、踩拿。

(22)从空而下,偷了东西,也腾空飞去,便怎样踩缉呢?想来此处的捕役,一定又是另有什么不可思议的神奇手段的了。(吴趼人《新石头记》第二十六回)

(23)抚军也被盗案闹得没法了,就一面知会各籍绅举办团防,一面认真整顿营务,构线踩捕。(王浚卿《冷眼观》第十五回)

(24)乡人某,设花会总筒,岁致千金,官捕之,某遁,捕者踩追。(柴萼《梵天庐丛录·骗术》)

(25)这文武官必差兵丁衙役,踩拿原案。(佚名《施公案》第一一四回)

“缉”“拿”“追”“捕”都具有“捉拿”义,这四个同义词都能够同步与“踩”构成双音节的并列复合动词。

(二)“踏”语义场中的同步构词

作为动词“踏”,在与同义或者同类的论元进行搭配时,形成“踏N”动宾结构时,同样能够形成一系列的同义词,这种构词同样是同步构词现象。

1.动宾结构的复合词“踏芳”系列。这组词有:踏芳、踏芬、踏花、踏红、踏青、踏翠、踏春、踏草。

(26)垂钩钓得王馀鱼,踏芳共登苏小墓。(刘禹锡《送裴处士应制举诗》)

(27)素书自愧无因缘,蕙路难陪踏芬郁。(毛滂《曹使君置酒石桥山用肉字韵作诗见招不果往复》)

(28)纷纷游骑踏花去,谁识吾家旧草堂。(草堂后人《春日田园杂兴》)

(29)只恐东风妬花笑。马蹄千里踏红香。(紫柏真可《紫柏尊者全集》)

(30)随缘且共村翁醉,不是嬉春要踏青。(陈肇兴《正月八日村翁邀饮》)

(31)自锦官城踏翠回,山斋小荫暂徘徊。(李化楠《游石经寺》)

(32)东家姊妹与西邻,听说相招去踏春。(袁枚《随园诗话》)

(33)佳人晓起行春。公子新晴踏草。(超永《五灯全书》)

这一类动宾复合词中的动词论元都是春天里的景物。构词理据是:一是“踏+花草之名”,如踏芳、踏芬、踏花、踏草;二是“踏+花草之颜色”,如踏红、踏青、踏翠,因为春天里都是花红草绿;三是“踏+季节名词”,如踏春。这三类构词理据所形成的“踏N”类词,都是表示在春天去郊外游玩赏景。

2.动宾结构的复合词“踏歌”系列。这组词有:踏歌、踏曲、踏舞、踏地。

(34)踏曲兴无穷。调同词不同。(刘禹锡《纥那曲》)

(35)踏舞贪看赤脚娘。送春春去莫悲伤。(李光《鹧鸪天》)

(36)脱巾草坐踏地歌,花影落酒生红波。(王令《快哉行呈诸友兼简仲美》)

(37)饮酒以鼻,一饮至数升,名钩藤酒,不知何物。醉则男女而踏歌。(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

(38)上灵奏罢迎神曲,踏地还歌赤凤来。(史梦兰《全史宫词》)

“踏歌、踏曲、踏舞、踏地”这一系列的词,所表达的动作都是和着音乐等用脚踏地,但这种踏地不是普通的脚踏地,而是“以脚踏地来伴奏歌舞”。所以,“踏”支配这些论元就可以直接表达用脚伴奏歌曲舞蹈的意思。

3.联合结构的复合词“踏查”系列。这组词有:踏查、踏看、踏访、踏察、踏勘。

(39)小的等这几日在仓里仓外、水旱道上留心踩查,并未见有实在情弊。(佚名《施公案》第五十九回)

(40)张全拖着罗福到门口踏看一会,一点形迹也没有。(平江不肖生《留东外史》第二十五章)

(41)我也因而可以预先编出二三十期刊物,然后去踏访鲁西、苏北的灾区了。(萧乾《挚友、益友和畏友巴金》)

(42)此一行,他们在龙门踏察了四天。(张清平《林徽因》)

(43)他是想连带把山庄踏勘一下,说是想好好修一修。(刘斯奋《白门柳》)

以上五词构成一组同义词,其义皆为“探查”义。

三、不同动词的同步构词现象

不同动词的同步构词现象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中一种就是同一个动词可以和语义相同或相近的不同的动词构成复合的同义词族。当然,这种情况其实与前一节中的联合结构的复合词是相同的。如前文说到的“踩看”“踏看”,其实还可以有“躧看”“踹看”,其意义都是“探查、查看”之义。如:

(44)你这起和尚,口称是东土远来,向西天拜佛,却原来是些设法躧看门路,打家劫舍之贼!(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七回)

(45)尚有未经试采者。著步军统领衙门、会同顺天府、直隶总督、派委妥员前往。逐细躧看。(佚名《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46)该御史所奏不为无见,着申明定例,嗣后凡遇民闲盗案,地方官踹看明确。(同上)

(47)挑了个风清日暖的日子,带了好几个家人,手内持着器械,到园踹看动静。(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零二回)

这里的不同动词,是指与“踩、踏”同义的足部动词。正是因为“躧”“踹”与“踩”“踏”义同,所以就同步构成了“踩看”“踏看”“躧看”“踹看”这样的一组同义词。这样的情况还很常见。如前文说到了“踩缉”“踏缉”,其实因为“躧”“踹”与之同义的关系,我们在大量的文献中可以看到“躧缉”与“踹缉”这样的词语,这都是同步构词的结果。如:

(48)着传谕周元理,即将此案要犯刘胜等、董率各属,设法躧缉。(佚名《清实录》卷八百九十七《乾隆朝实录》)

(49)今专指出老瓜贼。岂他盗皆可不问乎。况捕盗惟在严密踹缉。(同上,卷八十三《乾隆朝实录》)

(50)捕盗乃地方官应办之事,各该地方官,果能严饬差役,认真躧缉。(佚名《清实录》卷八十三《嘉庆朝实录》)

(51)又何况马谭氏一案。未查出凶手姓名。经年累月踹缉无踪。(同上,卷一百一十九)

所以,“躧缉”“踹缉”与“踩缉”“踏缉”一样,形成一个同义的词族,都是表示“追捕”义。这一组词的构词理据与“追捕”也是一致的。“追”为足部动词,从辵,这与从“足”的“躧”“踹”“踩”“踏”等动词是同义的,而“缉”有“捕拿”之义。故而“足部动词+缉”形成一个表示追捕义的词汇构式家族。

前文我们谈到足部动词“踩”“踏”“践”三个单音节词构成了“踩踏”“踩践”“踏践”“践踩”“践踏”五个同义联合式复合词。其实同义词“踹”“躧”参与同步构词的话,它们可以构成更多类似的复合词。如:

(52)厌地转过秉墙,携手儿相将,轻躧践残芳,直望着厅堂。(石君宝《李亚仙花酒曲江池》第四折)

(53)见在仓粗细粮伍万五千三百八十三石三升四勺八抄陆撮九圭,在廒盛放年久,节蒙查盘,踏躧亏折,坐问侵盗。(陈子龙《皇明经世文编》)

(54)其网索之车亦有三十以上,随军躧踏田禾,抢夺商货。(罗贯中《隋唐野史》)

(55)你不十分作孽,我也不踹践你,可也不尊敬你。(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九五回)

(56)我倒是为你,反为出不是来了。我要有外心,立刻就化成灰,叫万人践踹!(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57)遇一少年,十分猛勇,揪住马儿,按倒在地。踹踏几脚,此马登时穿腹而死。(李雨堂《万花楼》第十二回)

这一组同义动词中,有的还是具体动作的“踩踏”义,如例(52)(53)(54)(56)(57);有的已经虚化成对人的欺负和侮辱义了,如例(55)。这种同义单音节词并列复合成双音节动词后,其意义仍然和单音节词的语义是同义的。这种构词最容易为词典所忽略(雷冬平,2011)。

同步构词中不同动词和同一论元的构词情况更加值得研究。本节将重点关注“踩”“踏”二词以及和它们同义的“躧”“踹”“蹈”等的同步构词情况。

(一)动宾结构的复合词“踩水”系列。这组词有:蹈水、躧水、踩水、踏水、踹水。

(58)吾以子为鬼,察子则人也。请问蹈水有道乎?(《庄子·达生》)

(59)就如人能蹈水,非水能蹈人也。(邵雍《〈伊川击壤集〉序》)

(60)山水下来了,好大雨,水淹将上来了。呀,大水冲了房子也,好大雨。水浮水浮,水分水浮,狗跑儿浮,观音浮,躧水浮,仰蛙儿浮。(刘君锡《来生债》第一折)

(61)遇有船过,即便鸣锣,各船齐备。倘水上有黑块夜浮者,恐贼人踏水偷碇,支更兵夫速以石打,一面高叫本船捕兵同看。(戚继光《纪效新书》卷十八)

(62)六龙往泉前面凫,胜三爷踩水观看。(张杰鑫《三侠剑》第七回)

(63)他见蒋爷一踹水,往南去了,他可就瞧不见了,他也踹水往南。(佚名《小五义》第一百十一回)

以上“足部动词+水”结构都构成了一个复合词。表示一种游泳方法,人直立深水中,两腿踩踏,身体保持不沉,并能前进。

(二)动宾结构的复合词“踩营”系列。这组词有:踩营、踏营、踹营。

(64)见女将踩营,一齐放炮轰打。(佚名《铁冠图》第二十六回)

(65)众位将军,且住悲哭,怕秦人听见,连夜发兵前来踩营,把师父的尸灵抢去,如何是好。(佚名《锋剑春秋》第二十一回)

(66)三桂追至,首先奋力踏营,不一时,将城外所扎之营全行攻破。(吕抚《历代兴衰演义》第四十回)

(67)喽罗大叫:“李锦云踏营来了!”(翁山柱石琮《前明正德白牡丹》第十三回)

(68)说话那岳云一马冲入番营,大叫:“俺岳小爷来踹营了!”(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四回)

(69)唐兵分八路来踹营,一时唬得魂飞魄散。(如莲居士《薛刚反唐》第九十五回)

“踩营、踏营、踹营”三词同义,都是表示“攻击营寨”之义。从前面两节“踩”与“踏”的论元搭配中我们就知道“踩”“踏”均有“攻击”义。“踹”在与“营寨”等论元搭配中,也具有这样的意义。关于这三个词,吴小萱、周志锋(2015)也有过相关的研究[5]。

(三)动宾结构的复合词“踩空/虚”系列。这组词有:踩空、踏空、踩虚、踏虚、踹虚。

与“空”的搭配中,只有“踏”“踩”二词可以,而“踹”与“躧”都没有见到与“空”搭配使用的文例。如:

(70)则俺这两只脚争些儿踏空,可擦擦堕落红尘。(尚仲贤《洞庭湖柳毅传书》第二折)

(71)随着便是地坼山崩价一声响亮,吓得他一步踏空云脚,一个立足不稳,早从云端里落将下来。(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

(72)许宝一脚踩空,掉进冰窟窿,司马亭也趴了。(莫言《丰乳肥臀》)

(73)柳如是却像猛地踩空了一只脚似的,整个身子反射似的端坐起来,连酒也醒了一半。(刘斯奋《白门柳》)

这种“踏空”“踩空”表达的都是“足底落空”之义,表示脚在踩踏物体的时候,没有踏上物体,而是落空了。“踏空”一词很早就有,“踩空”到现代汉语中才见到用例。而且“踩空”只有“足底落空”之义,而“踏空”的意义显然更丰富些。如:

(74)剑门乘崄过,阁道踏空行。(岑参《送郭仆射节制剑南》)

(75)高枝飞鸟夜踏空,低树狂儿日摧拗。(王令《望花有感》)

此二例的“踏空”表示“腾空而行”之义。再如:

(76)外面一副当虽好,然里面却踏空,永不足以为善,永不济事。(朱熹《朱子语类》卷十六)

此例中“踏空”表示的是“虚空”之义。这种用法较少,“踏空”相当于“空”,“踏”在其中几乎不表示意义。

此外,“踏空”从“足底落空”义可引申出“心底(愿望、计划等)落空”义。如:

(77)会欲赶上问之,踏空惊觉,乃是一梦。(《三国志通俗演义》卷二十四《姜维大战剑门关》)

(78)想李大妈已离原宅,妾身也离此处,教他两处踏空。(徐霖《绣襦记》第十九出)

例(77)中的“踏空”是脚下踏空,例(78)中“他”两处踏空,是指他去李大妈处不成(因为李大妈已经离开原宅),去我(妾身)那里也不成(因为我也离开了此处),这样,他两处都去不成。因此,他两处都踏空了,这种不是脚底空间上的踏空,而是事件没有办成,或者说是一种心底(愿望、计划等)的落空。这种意义是从“足底落空”引申而来的。

相同论元和不同动词的同步构词现象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论元不限于同一个,但与之是同义的论元,语义基本一致,这种论元也会进入到同步构词中。如“虚”与“空”同义,既然能够形成“踏空”“踩空”这样的词,那么是不是也能形成“踏虚”“踩虚”“踹虚”这样同义的复合词呢?通过语料库的文献调查,还确实存在这样的词语,可见同步构词可以为我们扩展收集词语的视野和渠道。如:

(79)待我踏着凳,点这灯下来。(做上凳倒科,云)呸!百忙里又踹虚了,教我吃着一惊。(武汉臣《包待制智赚生金阁》第三折)

(80)周光踏虚,跌落坑内,撞动绳索上铃子响,四下诸军拿钩扯上,押见招讨。(佚名《全相平话》卷三《秦并六国平话》)

(81)因此每个人都拚尽全身的力气,相互搀扶,有的被狂风卷进山谷,有的踏虚了脚连人带枪坠落雪坑。(《人民日报》1986年10月13日)

(82)要打坐,不起居,踏实对踩虚。(陈凤占《方言巧对·鱼韵》)

(83)大队支书早起到田里看禾苗,踩虚了脚,拐在涵洞里,因公负伤。(古华《芙蓉镇》)

例中的“踹虚”“踏虚”和“踩虚”都是表示“脚底落空”之义。

(四)动宾结构的复合词“踏步”系列。这组词有:躧步、踏步、踩步。

“步”是两脚之间的距离。两脚交叉向前就会形成“步”,所以表示踩踏义的动词和“步”搭配实际上表达的就是两脚踏出的距离,“踏步”其实就等于说“迈步”。如:

(84)聊追邺城友,躧步出兰宫。(徐伯阳《游钟山开善寺》)

(85)忽闻有嘉客,躧步出闲门。(张说《翻著葛巾呈赵尹》)

(86)自那日领军令呵。大踏步那顾间关。(王玉峰《焚香记》第三十二出)

(87)琼玉应诺,踏步上前。(佚名《银瓶梅》第七回)

(88)将近军营,只见一位红脸大汉,踩步而来。(李雨堂《万花楼》第二十六回)

(89)刘吉看避无可避,只能出掌反攻,身形猛踩步闪躲。(李凉《江湖急救站》第十二章)

没有看到文献里“踹步”的用法。

四、结 语

本文的同步构词现象是基于“踩”“踏”两个动词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也涉及到与它们同义的“躧”“踹”“践”等几个词。同步构词情况需要注意两种情况,一是同一动词和不同的近义的论元搭配而形成同步构词情况,二是不同的动词和同一论元形成同步构词现象。这两种情况的同步构词研究有利于我们认知更多的新词,能够在辞书编纂的时候更好地遵守语义最小覆盖原则,也能够使辞书在收录词语的时候做到尽量全面。因为同步构词所形成的词族中,每个词的内部结构和语义都是相同的,如果辞书收录了其中一个,那么其他的词也应该一视同仁地收录。我们以《汉语大词典》为例来看看本文研究的词语的收录情况。它收录了不太常见的“踩窝子”,却没有收近代汉语中非常常见的“踩盘(子)”,甚至没有收录“踩点”这样的常见词。它收录了“踩软索”和“踩钢索”,却没有收录更常见的“踩绳”“踩索”“踩钢绳”“踩钢丝”等。几个同义词之间构成的同步构词可以形成一个封闭的语义场,我们拿这个语义场与辞书对照,就可以发现这个系统中成员的缺失。如“踩捕”系列,“踩”和其他近义词可以分别构成“踩缉”“踩捕”“踩追”“踩拿”。既然有“踩缉”,为何就没有“踩拿”?事实证明,“缉拿”就是一个通过并列复合而形成的合成词,则“踩”当然可以分别与“缉”构成“踩缉”,与“拿”构成“踩拿”一词。“芬芳”为同义复合词,《汉语大词典》收录“踏芳”,却漏收“踏芬”;收录“踏花”而失收“踏草”;收录“踏营”“踹营”而失收“踩营”;收录“踏空”而失收“踩空”“踩虚”和“踹虚”;收录“踏步”“躧步”而失收“踩步”。但以上这些情况,只要我们关注同义词的同步构词情况,像这样成系统的词语是可以避免失收的。

猜你喜欢

论元复合词动宾
基于对外汉语的结果义与虚化义动补式复合词分析
基于HSK 作文语料库的动宾式离合词偏误分析
西部裕固语的并列复合词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动宾式离合词的教学
南昌方言“X 人”式复合词考察
基于语料库的俄汉“怀疑”语义客体论元对比研究及其翻译
论名词补充式复合词的界定
基于论元结构和题元指派对汉语处置义“把”字句的句法语义分析
“救火”带标记动宾对象式结构语用认知分析
离合词扩展式的句法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