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大学英语生态化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2022-03-17靳成达
靳成达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 长春 130052)
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为一门新兴的技术科学,它开创的新算法、新应用、新技术以及全新的体验,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指出:“进一步提升高校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需求的能力。”[1]人工智能技术必将推动高等教育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融合发展。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一门通识必修课程,其目标是培养专业知识和英语素养兼具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满足各行各业所需的专业人才,是最能充分体现和顺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也是大学课程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本文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将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课堂中相互联系的诸多因素(包括教师、学习者、学习环境和辅助中介等因素)有效地联系起来,组织教学,研究如何构建满足学习者多元需求的大学英语生态化教学模式。
一、文献综述
(一)人工智能与英语教学融合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渗透与影响,人工智能越来越受关注和认可。当今,人工智能专业不仅成为很多高校的专业,而且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在人工智能的影响下不断地创新和改变。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成熟,其中的机器学习、人机交互和知识图谱等技术产品逐步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被推广,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学评估和教学研究等提供了技术支撑,使大学英语教学理念更加科学,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智能支持,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渐形成。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丰富了教学资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完善了英语学习数据库。人工智能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创造性地融合,不仅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多样化发展,也促进了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大学英语教学高效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二)英语生态化教学的源起与发展
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提出了生态学的概念。1971年,挪威学者E.Hangen将生态学原理运用到语言学中,提出了生态语言学理论,从生态学的角度探讨语言和语境之间的关系,研究特定语言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原理。[2]21世纪,我国的学者将西方的生态语言学理论运用到语言教学中,从生态语言学的视角,将大学英语课堂看作一个生态语言系统,教师、学生、语言和教学环境发挥着各自的功能和作用,构成了具备特定功能的整体,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有效实现对学习者英语能力的培养。[3]因此,以人工智能为背景,构建大学英语生态化教学模式,挖掘、整合人工智能技术与各种教学资源,之后将其充实并融合到日常英语教学中,能够平衡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关系,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英语语言知识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英语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从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完善大学英语生态化教学体系。[4]
二、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英语过分重视考试分数,不利于学生提升英语综合能力
尽管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在改革,但仍然无法从根本上撼动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理念。学生带着高考分数的巨大压力进入大学后,在本质上没有改变之前的学习模式,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依然以通过英语四级和六级为主要目标。根据教育生态学理论提出的教育整体效应原则,语言学习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发生变化,都会影响整个生态形态。这种以考试为重点的学习模式必然会将学习系统中的能量和资源都集中在提高分数上,最终忽视了对促进学生个体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生态系统的维护,不利于学生语言技能的提高,阻碍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英语课堂学生人数较多,课堂教学生态环境失衡
教育生态学的阿里氏原则指出,在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中,如果学生生态主体人数众多,超过了系统资源的有效承受能力,即违背了耐度定律以及最适度原则,就会导致有限的系统资源无法被合理分配,影响教育群体活动的开展和效能的发挥[5]。在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课堂中,大部分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英语交流和口语表达进行的,学生数量太多必然会给这类实践性较强的活动造成压力,不仅减少学生生态主体的实践机会,而且使教师无法根据课堂情况客观地评估教学,最终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导致课堂教学生态环境失衡。
(三)大学生受英语学习环境局限,无法适应现实生活
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充分认识英语语言文化,了解英语语言发展的时代背景,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学生长期局限于教育体制内的学科教育,英语学习与现实社会脱节,不能充分地与外部环境进行交流,既不能完成能量的交互,也无法进行信息交互,长此以往,形成了教育生态学的“花盆效应”,学生只能单纯地获取书本上的知识,一旦脱离了校园和教师的指导而置身于社会环境中,便无法适应现实生活。
(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单一,学生之间难以形成竞争关系与合作关系
根据教育生态学的群体关系原理,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存在依附、合作、竞争、共生共栖、利群和权威等多种关系,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能够保障群体发展和壮大。目前,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多以合班为主,课堂学生数量居多,使得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无法完全开展,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相对匮乏,课堂学习氛围沉闷,学习目标难以达成。教师和学生彼此之间处于独立的状态,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无法进行交互,学生之间体验不到学习的竞争关系和合作关系。因此,学生无法在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做到彼此相互促进、和谐发展,影响学习效率。
(五)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价形式难以保证学生全方位发展
教育节律原则指出,教育节律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按照教育节律的正常运转机制来安排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才会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保证学生全方位发展。目前,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学习以期末考试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在这种没有其他考核形式的考核机制下,学生们很可能平时不重视英语学习,只是在临考前加强复习,个别平时成绩很好的学生可能在考试中发挥失常,导致成绩偏低,这势必会导致教育节律和个体生理节律不相适应,造成生态系统失调,使英语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5]。
三、人工智能时代大学英语生态化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创新产品必然对大学英语教育产生空前的影响。目前,高校引进拥有云计算和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丰富了大学英语教育中教与学的资源,改变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创建了学生语言学习分析采集数据库,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教学效果。目前,大多数高校已经引进智能设施,无论是从教学端、学习端还是教学情境端来看,都可以辅助英语教学,构建大学英语生态化教学模式。
(一)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
学生作为生态化教学系统的主体,是进行有效教学活动的前提。人工智能以采集、记录和分析学习者的历史学习成绩等数据为前提,进行数据挖掘,之后通过机器的深度学习集成数据分析学习者的内在特质和属性,对教育起到进一步的辅助和支持作用。由于一个教学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素质有高有低,人工智能技术可科学地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个性化的英语学习档案,包括学生的学习经历和认知水平等,初步形成学生的基础建模,再根据学生的社交特点等细化学生的类型,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水平有更准确的了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档案,客观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目标,从而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提供更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和评价方式等),实施合理的教学任务,把教学过程中的可视化和情境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方法灵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终实现生态化的教学目标。
(二)构建高效的评估反馈机制
教学评估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活动结束后,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数据分析进一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构建高效、精准的反馈机制,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习水平,及时改变教学策略或调整教学方案,再对课程内容结构进行科学评估,力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更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使人工智能平台与课堂动态教学评价良性融合。
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经通过引进人工智能平台完成英语测评。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平台提升教学评价效率和效果。如利用iTEST等英语测试系统构建以考试大纲为基础的测试题库,为英语教学评价创造全面的智能模式。此外,在智能生态教学的设计中,采取动态的教学评价方式,结合人工智能平台实现师生互动,适时地反馈教学效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使整个生态化教学活动科学有效、健康发展。
(三)创设语境,增强英语学习的交互性
利用人工智能打造智慧课堂,将传统课堂中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凸显生态化教学系统中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进行互动交流。另外,人工智能中的虚拟现实等技术,成功地解决了英语学习过程中语用环境缺乏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课程的主题选择合适的情境,学生在模拟场景时体验环境,增强参与感,进行互动交流和英语综合技能训练。学生可在虚拟的情境中整合书本上的知识,使知识潜移默化地生成于每个生动的情境中。人工智能辅助下的英语教学生态体系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良性的英语语言学习生态环境,学生能够在动态中学习知识,在互动体验中最大化地提高英语语言技能。
四、结语
人工智能与大学英语教学深度融合,是语言教学的新常态,也是对传统英语教学的有效突破。构建人工智能化的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能够丰富教学方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实现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平衡关系,使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对大学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