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证据意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2022-03-17贾仙茹河南省实验中学
贾仙茹 河南省实验中学
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师在授课期间,愈发重视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并开始主动采取有力举措,将证据意识在历史学科教学活动中深入渗透。毋庸置疑,学生良好证据意识的形成,不仅对其历史学科素养提升作用显著,同时,也能够推动其历史分析能力的进步和发展,强化其思辨品质和思辨意识。
在过往,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人员在授课阶段,更加侧重于历史知识的教授,而鲜少关注学生证据意识的发展。此种教学,不仅抑制学生历史分析能力的提升,也阻碍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发展。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颁布后,教师开始以课标为遵循,在授课阶段,鼓励学生尝试从多种渠道出发,获取更多的历史信息,以历史材料为依托科学解释历史,进而循序渐进地形成证据意识。
一、培养中学生历史证据意识的价值
在全新的教育背景下,广大教师开始思考如何使学生形成鲜明的个性,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也是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毫无疑问,若历史教师在教学期间,过于重视历史学科表面知识的教授,而忽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那么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个性,其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初中历史学科授课阶段,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历史证据意识加以培养,既可以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推动学生个性发展,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由此可见,在全新的教育形势下,培养学生的历史证据意识,契合历史学科教育要求,有助于历史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在形成优秀历史证据意识的情况下,就会对学习问题主动进行探究,并能够巧妙利用历史知识点,从多角度出发证明自己的历史观点,最终从整体上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二、培养初中生历史证据意识的路径
(一)将历史证据意识和教学活动相融
作为教师,应主动将历史证据意识和教学活动相融合。在开展初中历史科目教学工作期间,作为历史教师,首先应具备证据意识,并于具体教学期间,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科学探索历史知识,同时,历史教师需为学生创造理想的空间分析环境,让学生在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的过程中,逐渐树立重视证据的观点,进而明白历史是人类的实践活动,证据则是证明历史知识的唯一证明基础。
例如,在讲解“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在掌握学生思考过程和思路的前提下,提出任务:1.请阐述1840 年后我国社会性质。2.请分析列强侵略我国的阶段性特征及对我国造成的影响。通过提出任务,鼓励学生对任务进一步思考和分析,进而剖析出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深层次原因,而学生在对上述任务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也可以收集到一定的历史材料和历史证据,对自身所形成的思考过程和观点进行证明,如此,学生的历史证据意识自然会逐渐形成。
(二)将直观资料作为历史科目教学基础
现阶段,部分历史教师在授课阶段,开始引进一系列与历史相关的影视资料作为教学素材,这些素材在一定程度上为历史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帮助。依托直观的教学资料,学生的证据意识能够得到显著发展,进而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历史知识。同时,在实际教学阶段,历史教师也要以历史学科教材内容为依托,在对教材内容进行进一步筛选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从客观角度出发,以严谨的学习态度对资料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证据意识。
例如,在进行“辉煌灿烂的文学”这一部分知识教学时,教师在选择教学证据时,可以考虑引进《三国演义》 等经典的著名作品。详细来说,教师可节选与《三国演义》 相关的影视片段,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共同观看,待学生观看完成后,引导学生对节目内容进行分析。当然,教师也需在分析阶段,引导学生从明清小说角度入手,分析教材内容,了解优秀的历史文学作品。
(三)应用数据化材料,培养学生证据意识
在新发展阶段历史学科教学工作中,数据化材料作用显著,其不仅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证据内容,也是历史知识展现的“理性”且“标准”证据来源。教师在将数据化材料应用于历史科目教学期间,需合理导入数据和证据资源,并充分挖掘和剖析教材资源,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另外,教师需立足于直观角度,科学进行证据教学,从整体上强化学习效果。
例如,在进行“蒸汽的力量”这一部分知识内容教学阶段,为强化教学活动价值,教师可以应用不同数据描述和以图形展现方式,分析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背景下人数比例的变化情况,进而对工业化发展内涵进行探讨。分析教材可知,在工业化飞速发展背景下,农业人口会随之出现流动,无形中又会推动城市建设,影响后续人口职业结构。基于此,教师可以引进我国历史进程中较为突出的下岗就业和农民工问题,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通过有效导入,不仅证据的价值有所体现,教师导入的问题也可激励学生进一步思考,指引学生后续学习方向。
(四)在合理拓展中培养学生历史证据意识
基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水平,广大历史教师在授课阶段,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立足于课堂学习的知识内容,持续对自身的历史知识体系进行拓展和丰富,同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尝试收集和了解更多的文献史料,以进一步推动学生思辨能力、质疑和求真精神的发展。详细来说,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以撰写历史小论文的形式,深化学习过程。学生在进行历史小论文撰写期间,需要对相关的史实予以了解,需主动查阅一定的史料,以确保其所撰写的小论文内容契合历史真实事件,进而明确“史由证来”的道理。
例如,在学生学习完“秦王扫六合”这一部分知识内容时,历史学科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尝试撰写题目为《我眼中的秦始皇》 这一小论文,并要求其能够在论文中真实地表达出自己对秦始皇的认识和看法。在这一论文要求下,学生即会主动利用闲暇和课余时间,通过查阅课本、网络信息和相关历史著作,寻找能够证明自己论文观点的材料。同时,在此期间,教师需提醒学生,在选择论文支撑材料时,秉持去伪存真原则,选择真实可信的材料,对历史事件的是非曲直进行客观评价。另外,对于部分缺乏写作技巧的学生,教师也要耐心对其进行指导,对于部分知识面狭窄、历史材料和论题分析能力差的学生,教师也要对其所撰写的论文内容进行人性化的评价。总而言之,证据意识和历史教学关系密切,二者相辅相成,证据意识既是历史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生进行历史学科学习的一项关键工具。基于此,在日常教学阶段,教师要关注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的能力,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形成优秀的证据意识。
我国知名学者任世江教授曾经说过:“早在入门学习阶段,就要鼓励学生形成重视证据的意识,这既是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前提,也是现代社会对公民的一项重要要求。”基于此,历史教师在授课阶段,要改变教学方式,转变只依据教材仅进行浅层次知识教授的习惯,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和证据意识的养成,在日常教学阶段,不仅要为学生细致阐述历史知识内容,更要为学生深入讲解历史知识内容的来源和形成原因,使学生明确:若想对历史形成正确的观点和认识,就务必尊重客观的历史证据,只有在此前提下获得的历史证据的价值方可得到保障。在分析培养初中生历史证据意识价值的前提下,本文细致阐述了培养中学生历史证据意识的路径,为后续阶段历史学科教学提供经验参照,进而从最大程度上优化学科教学效果,强化学生证据意识,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建设事业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