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二、红六军团黔东独立师的历史贡献

2022-03-17李锦伟左湘琼

铜仁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黔东红六军团红二

李锦伟,左湘琼

【黔东红色文化研究】

红二、红六军团黔东独立师的历史贡献

李锦伟1,左湘琼2

( 1.铜仁学院 武陵民族文化研究中心,贵州 铜仁 554300;2.江西省永新中学,江西 吉安 343400 )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黔东独立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旨在保卫黔东苏区革命政权、策应红二、红六军团主力战略转移的一支革命武装力量。经过一个月的艰苦作战,由于敌强我弱,这支英勇顽强的部队最终未能完成保卫黔东苏区的革命任务,但是有效地牵制了敌人,支援了红军主力的战略转移,成功策应了新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开辟,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革命文物,丰富了红色文化内涵,对黔东革命历史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黔东独立师; 红二、红六军团; 历史贡献; 红色文化

黔东独立师是中国共产党于1934年在黔东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旨在保卫黔东苏区革命政权的革命武装力量。在黔东革命根据地先后组建了两支不同的黔东独立师,一是由贺炳炎任师长、熊仲卿任政治委员的隶属于红三军的部队;二是由王光泽任师长、段苏权任政委的隶属于红二、红六军团的部队。本文研究的对象为后者,即红二、红六军团领导下的黔东独立师。红二、红六军团黔东独立师是一支英勇善战的部队,在黔东地区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黔东革命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学界在中国革命史方面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对红二、红六军团黔东独立师的研究还不够,对黔东独立师的历史功绩的认识也不够。为了弥补当前研究之不足,本文将通过对黔东独立师革命历程的梳理,对红二、红六军团黔东独立师的历史贡献进行客观评述,以便进一步真实、完整地呈现其奋斗历程,弘扬其革命精神,传承其红色基因。

一、红二、红六军团黔东独立师的组建

(一)组建背景

红二、红六军团黔东独立师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转战至黔东后,基于当时革命形势和斗争需要的背景下组建起来的革命武装。1934年5月,贺龙率领红三军由川入黔,不久在黔东建立起了以沿河铅厂坝为中心的黔东革命根据地。10月,任弼时、萧克、王震等率红六军团也西征至黔东,并于10月24日在印江的木黄与红三军胜利会师。木黄会师当天,两部队迅速转移至松桃的石梁,26日又转移到酉阳的南腰界,并在南腰界召开会师庆祝大会。会议宣布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撤销原红三军直属的黔东独立师,将其主力编入红二军团正规部队,并协调了两军团统一指挥,做出了下一步行军部署,决定红二、红六军团主力转赴湘西,开辟新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同时为了适应新的革命形势发展需要组建新的直属于红二、红六军团的黔东独立师,留在黔东苏区继续开展革命斗争。

(二)组建目的

1.保卫黔东苏区和策应新的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红二、红六军团黔东独立师组建的最主要目的当是出于保卫黔东苏区和策应新的革命根据地的开辟而考虑的。由于湘鄂川黔周边敌军加强了对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围剿”,两军团在木黄会师后的第二天即1934年10月25日就给中革军委去电报:“以目前敌情及二、六军团力量,两个军团应集中行动。我们决定加强苏区党和武装的领导,开展游击战争,巩固发展原有苏区,主力由松桃、秀山间伸出乾、松、凤地区活动,建立新的根据地。”[1]152这表明当时红二、红六军团的主要革命任务是既要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又要保卫原有的黔东苏区。南腰界会议上再次决定,红二、红六军团主力东进至湘西一带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在这一战略转移过程中,红二、红六军团为了迷惑和牵制敌人,策应主力东进,要求重新组建并留下黔东独立师在黔东苏区继续开展革命斗争,同时也以此尽可能地保卫和巩固黔东苏区的发展。据时任红六军团十七师49团政委的晏福生同志说:“成立黔东独立师的目的就是为了就地牵制敌人”。[2]259时任红二、红六军团黔东独立师政委的段苏权同志也回忆道:“当时主要任务是牵制敌人,保护主力转移,巩固和发展根据地。”[3]149可见,当时组建黔东独立师的目的就在于让其继续在黔东苏区活动,就地牵制敌人,以保卫和巩固黔东革命根据地,同时通过牵制敌人以减轻红二、红六军团主力东进的压力,更好地策应新的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2.为红二、红六军团主力东进万一受挫寻求退却之落脚点

红二、红六军团黔东独立师组建还有一个目的就在于为红二、红六军团主力东进万一受挫寻求一个退却的落脚点。当时虽然作出了主力东进以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的决定,但是前途未卜,这一计划能否成功,尚难预料。故两军团领导人在作出挥师东进决策的同时,也进行了不利方面的考虑,即万一东进受挫,就退回黔东革命根据地,因此需要留一支队伍就地继续开展斗争,保存革命力量,保卫黔东苏区。原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于1982年8月在北京作了一首《题木黄会师》的诗①,他还专门针对此诗作过这样的解释:“诗中之所以将梵净山包括进去,有三层意思:一是梵净山是名山;二是我们原在木黄会师开紧急会议时,二六军团两军主要负责人曾研究决定,以梵净山为根据地,活动范围有沿河、德江、印江、松桃、酉阳、秀山等地。后来,我们与贺龙、关向应、任弼时、王震等同志反复分析,认为作为根据地很好,但活动范围太窄了……最后决定还是往湖南永顺方向发展比较好。如永顺不利,就退守沅、澧两水。当时想以梵净山为根据地,在湘川黔开展斗争。根据地虽未建成,但至今我还留恋着梵净山;三是我们决定队伍开到永顺,但对梵净山这个根据地还是不能丢掉。于是留独立师加上一部分游击队在梵净山一带活动,如果永顺不行,还可退到梵净山。”[3]128从萧克的解释中,可以明显看出,当时组建黔东独立师确实有为红二、红六军团主力东进万一受挫以寻求退却落脚点的目的。据原红六军团军团部秘书王恩茂回忆:“两军领导人在南腰界进一步研究了一些重大问题,决定队伍向湖南永顺一带进发建立根据地,留下一部在黔东,组建黔东独立师和黔东特委,留守黔东根据地,如果主力进发湖南受阻再退回黔东,才有立足之地。”[4]291显然,黔东独立师组建是对红二、红六军团主力东进如果受挫可以退守黔东的战略考量。

(三)组建情况

1934年10月26日,在酉阳南腰界召开的红二、红六军团会师庆祝大会上决定,撤销原红三军黔东独立师建制,原独立师大部编入红二军团正规部队,同时组建新的隶属于红二、红六军团的黔东独立师。红二、红六军团在挺进湘西之际,为了巩固和发展黔东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以红六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段苏权为书记,红军干部及印江、沿河、松桃等县干部组成的中共黔东特委,负责领导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对敌斗争,加强苏区党和武装的领导,开展游击战争,巩固发展原有苏区。同时,以红六军团部分指战员、伤病员和地方游击队为基础重建了黔东独立师,调原红六军团第53团团长王光泽任师长,段苏权兼任政委。独立师下辖三个团,第1团以原黔东独立团为主体,团长秦贞全;第2团由原德江独立团组成,团长潘国才②;第3团是原川黔边独立团改编,团长马吉山。全师在编总人数700余人,其中地方独立团500多人,红六军团留下的伤病员200多人。全师武器有重机枪16挺、轻机枪2挺、步枪300余支。[5]289可见,这支力量弱小、枪支弹药短缺的黔东独立师在当时黔东苏区坚持斗争的处境之艰难。

二、红二、红六军团黔东独立师的革命活动

重建后的红二、红六军团黔东独立师虽然力量薄弱,武器短缺,但他们意志坚定、斗志昂扬、顽强拼搏,在黔东苏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③。

(一)南下护苏区

1934年10月28日,红二、红六军团主力离开南腰界向东开拔,留下新组建的黔东独立师坚持斗争。第二天,即10月29日,面对四面来袭的敌人,独立师为了迷惑和牵制敌人,掩护红二、红六军团主力向湘西挺进,故意制造了该部队是红军主力的假象,处处干扰敌军,并特意迅速南下向黔东特区中心区域转移,将敌人兵力引向铅厂坝一带。黔东独立师在特区中心区不畏强敌,艰苦斗争,与敌巧妙周旋,伺机主动出击,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经过十天的英勇战斗,独立师有效牵制了黔、川、湘敌军和民团10个团,近万人。11月9日,鉴于力量过于悬殊,黔东特委决定,除了各区乡游击队继续留在本地坚持活动外,独立师和特区保卫队到外线作战,以减轻根据地压力,并力图在运动中消灭敌人。根据这一战略方针,独立师各部当日赶到印江沙子坡集中。10日,敌人在探知独立师主力在沙子坡的消息后,又立即调集4个团的兵力进攻沙子坡。独立师在打退敌军数次进攻后,决定迅速撤离沙子坡,往梵净山转移,准备依托梵净山的有利地形,长期坚持打游击战。

(二)退守梵净山

1934年11月10日,黔东独立师主力在王光泽、段苏权带领下,从印江沙子坡出发,经酸菜坝、洪溪到达天堂宿营,第二天到达木黄。11月12日,独立师经木社、锅厂、芙蓉坝、坪所、亚盘岭等地进入梵净山西麓的张家坝、烂泥坳、洞佛寺等地。13日,独立师进至梵净山腹地护国寺一带,决定以护国寺为中心,采取梯级防护体系保存有生力量。第1团(黔东独立团)驻守山麓的烂泥坳,把守西上梵净山的门户;第2团(德江独立团)驻守苏家坡,控制西上护国寺的咽喉要道;第3团(川黔边独立团)驻守大园子,防御南面敌人的进攻;师部临时设在护国寺。为防止敌人从东面偷袭,独立师警卫连分别向茶店、钟灵寺、凤凰山等处派出人员警戒。独立师到达梵净山后,敌人也追击而来,不断进犯,每天战事不断。15日,独立师在苏家坡和关口岭同时与国民党黔军主力作战,并将敌打退。16日,黔军再度组织进攻,在交流塘受到独立师第2团的顽强抵抗,阻击敌军。21日,敌军准备偷袭烂泥坳,被独立师第1团打得落荒而逃。总之,在退守梵净山的十余天时间里,独立师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

(三)梵净山突围

独立师在梵净山休整期间,敌人再次对独立师实施围剿,妄图将独立师困死于护国寺一带。11月23日,李成章调集其第2团和印江民团近2000人的兵力,分三路同时向独立师大举进攻。经过一天激战,独立师顽强抵抗,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歼敌百余人,但独立师的很多红军伤亡惨重,很多战士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于此同时,柏辉章部已进扰坝梅寺一带,江口民团又配合敌军主力上山实施“围剿”,独立师给养极其困难,几乎处于弹尽粮绝的境地。加上沙子坡、刀坝等根据地中心区也被敌人攻占,游击队不得不转入深山密林中,此时的独立师完全孤立无援。此种情势下,黔东特委分析,红二、红六军团主力挺进湘西已达27天,独立师掩护主力、牵制敌人的任务已经完成。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决定抢在黔军合围进剿之前撤离梵净山,向松桃方向突围,到湘西寻找主力部队。11月24日,黔东独立师遂撤离梵净山,向东突围。部队从钟灵寺出发,途径拜佛台时,遭江口民团的袭击。独立师浴血奋战,一举拿下拜佛台,随后快速经棉絮岭、大尖峰、金刀峡、翻越金顶,快速下到马槽河,到达江口县地界。这样,独立师暂时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向松桃方向前行。

(四)转战黔川边

从梵净山突围出来后,独立师于11月24日当晚到达松桃境内的落满、寨英一带,并在寨英俘虏了柏辉章部催办军米的两个副官。26日,独立师袭击了孟溪区公所和厘金局,并进攻大路河的当地民团。后经过秀山县境内的双锋、滥桥等地,随即进入邑梅镇境内。在邑梅镇上遭遇当地团防袭击,发生激烈战斗。在攻占邑梅镇的战斗中,政委段苏权被埋伏的乡丁打穿右踝骨不能行走,通讯员李通珍迅速将其背离阵地,后隐蔽于一山洞内养伤(段苏权在伤稍好后,历经磨难重回部队)。师长王光泽在安顿好段苏权后率领部队折回松桃境内,经长兴区的净岘、瓦厂,计划从这里下迓驾入湖南。27日,黔东独立师转战到松桃迓驾的石号坡,在这里遭遇保安团和当地土匪重兵的前后夹击,战斗中,掩护主力突围的独立师3团团长马吉山和20余名战士英勇牺牲,独立师2团团长潘国才在突围中失散,后落入敌手惨遭杀害,部队减员至300余人。

(五)血战川河盖

从石号坡突围出来的独立师余部经秀山龙子坳、红岩,沿星子岩的悬崖峭壁而上,于11月28日凌晨进入秀山的川河盖高地。由于川河盖地形复杂,云雾迷漫,独立师准备以最快的速度穿过川河盖,进入湖南境地。部队行至大板场时,突然遭到民团文代章的拦截,同时,敌杨卓之部又追至。敌我双方在川河盖展开血战。由于迷雾笼罩,难以辨别方位,加之子弹缺乏,独立师只得且战且退,沿着周家坨、一碗水、平坝子一线,抵至龙家寨。为了尽可能保存革命力量,师长王光泽果断决定将部队分两路行动:一路由团长秦贞全带领;一路由王光泽带领。在迂回行进中,两路部队又遭土匪王尊禄和涌洞团防的堵截。再陷重围、弹尽粮绝的独立师被迫化整为零,分散突围。结果绝大部分独立师战士在川河盖突围战中英勇牺牲。

(六)悲壮落幕师

川河盖激战后,独立师余部均被冲散。师长王光泽在老百姓帮助下,只身一人化装成农民去湖南找红军主力。他在途经上川时因口音差异被敌人发现,不幸落入敌手,受尽各种酷刑,仍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于12月21日被酉阳田冠五秘密杀害于龙潭镇的邬家坡,壮烈牺牲,时年31岁。其时,独立师仅有第1团团长秦贞全及邓吉星等十余人突出敌人的包围,分批进入湖南保靖县的野猪坪,向永顺方向前进,终于找到了红二、红六军团主力部队。红二、红六军团黔东独立师由组建时的700余人,最后仅剩十余人,包括师长王光泽、第2、3团团长潘国才、马吉山等在内的绝大部分指战员英勇牺牲。在黔东革命根据地孤军奋战的这支英勇部队至此悲壮落幕。

三、红二、红六军团黔东独立师的历史贡献

由于敌强我弱、后勤保障不足等各种不利因素,红二、红六军团黔东独立师最终悲壮落幕,没有完成保卫和巩固黔东革命根据地的任务,但是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有效牵制了敌人兵力,既有利于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开辟,又展现了红军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在中国革命史上做出了应有的历史贡献。

(一)有效支援了红二、红六军团东进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也起到一定的策应作用

1934年10月28日,红二、红六军团主力从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南腰界出发,“向湘西发动攻势,开始了创建湘鄂川黔苏区的斗争”。[6]8其后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红二、红六军团先后攻占酉阳、龙山、永顺、桑植、大庸、保靖、慈利等地,最终开辟出以大(庸)、永(顺)、龙(山)、桑(植)为中心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之所以能够开辟成功,除了有红二、红六军团主力英勇善战等原因外,也与坚守后方的黔东独立师的努力奋斗有关。其主要表现就是独立师牵制了大量敌军,为红军主力转移起到了掩护作用。如独立师在初期十余天的黔东苏区保卫战中,吸引了十多个团、近万人的敌军,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王家烈得知黔军在黔东苏区接连受挫后,又急令本来尾追红二、六军团的黔军速返黔东,与川、湘敌军“围剿”独立师。[5]292这就必然为红二、红六军团主力向湘西挺进减轻了压力,为红军主力的节节取胜创造了有利条件,也“打乱了敌军追击红二、六军团的部署”,“有力地策应了红二、六军团的东进。”[5]293。有学者为此指出,黔东独立师经过浴血奋战,“多次粉碎了敌人的围攻,打击了敌人的有生力量,牵制了敌人,有力地配合了主力部队在湘西革命活动的开展”。[7]11黔东独立师的革命活动除了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有配合和支援之功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起到策应作用。1934年10月底至11月底,正当黔东独立师与国民党军浴血奋战之时,中央红军也已突围长征。为围追堵截中央红军,国民党调集湘、桂、黔等省敌军进行重兵“围剿”。此时的黔东独立师已经牵制了湘、黔、川等省的部分敌军,这为中央红军的长征多少减轻了一些阻力。同时,因为独立师主要是支援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开辟,而该根据地的开辟又极大地策应了中央红军的长征,从这个方面看,黔东独立师的革命活动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也是起到一定的间接作用的。所以,有学者指出:“虽然黔东独立师短暂的斗争以失败告终,但是有力地支援了红二、六军团胜利东进湘西,为策应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长征作出了重大贡献。”[8]20

(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大无畏的英勇气概,传播了革命精神,形成了丰富的精神遗产

黔东独立师的革命活动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形成了丰富的精神遗产。这些精神遗产主要有:一是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乐观精神。黔东独立师带着党的信任,在残酷的环境下于黔东大地坚持斗争整整一个月,如果没有一颗对党忠诚之心,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无法坚持下来的。如独立师政委段苏权同志在战斗中受伤无法行走被藏于山洞,待伤稍好点他拄着拐杖一路乞讨也要去寻找党和红军,靠的就是一股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乐观精神;二是英勇斗争、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独立师将士一路英勇斗争,顽强拼搏,视死如归,表现出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如独立师师长王光泽同志在被俘后坚贞不屈,面对敌人的威吓毫不惧怕,在敌人利诱面前也不为所动,在被秘密枪决时还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工农红军万岁”的口号。独立师第3团团长马吉山同志率领一排战士在石号坡为掩护主力突围全部壮烈牺牲,第2团团长潘国才同志在冲散后被敌人捉住绑在一颗大树上,面对敌人的酷刑毫无惧色,英勇就义。独立师将士为了革命完全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体现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三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在苏区保卫战中,独立师依据实际情况,与敌周旋,伺机出击,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后来面对敌人的包围圈越缩越小,独立师又是从实际出发,主张跳出敌人的包围圈,突围至梵净山地区开展外线作战,以依托梵净山险要的地理位置继续打击敌军。这些都体现了独立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四是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大局精神。独立师明知自己留在黔东苏区是凶多吉少,但为了当时红二、红六军团的整体战略决策,甘愿留下,主动开展艰苦的斗争以牵制敌人,这种以牺牲自我去策应主力战略转移的行为正体现了独立师甘于奉献的大局观;五是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为民精神。独立师很好地践行了党的宗旨,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如独立师主力转移梵净山后,其后卫部队在根据地中心区遭到敌人围攻,情况十分危急。这时有个别人提出点火烧房以转移敌人目标,便于红军突围,当即被独立师后卫部队的领导人秦育青等同志拒绝,表示宁可红军牺牲,也万万不可烧毁一间民房。[9]292王光泽师长率领黔东独立师自松桃石号坡突围出来后,当晚进入四川秀山县的雅江,半夜到达化溪,已是疲惫至极,需要宿营休息,当时红军没有去惊动老百姓,而是在老百姓房子的阶檐、院坝悄悄宿营。[9]295独立师将士宁愿自己受罪也不损害百姓利益、不惊动和打扰百姓的做法,正体现了独立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人指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10]在黔东独立师中的确涌现出这样一批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和先进模范,形成了伟大的精神遗产。这些精神遗产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进。

(三)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革命文物,丰富了黔东的红色文化内涵

革命文物是指能够反映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革命理想、革命精神和革命风范的文物,或具有革命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革命价值的文物。[11]141-145由于社会动荡不安,革命环境相当恶劣,与黔东独立师相关的可移动文物传世不多,但是一些不可移动文物倒还真有不少。比如近些年认定了一些不同级别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其中与黔东独立师转战梵净山及从梵净山撤退寻找红二、红六军团主力的历史过程有关的就主要有:芙蓉坝兴隆桥(市级)、苏家坡红军烈士墓(县级)、张家坝红军坟(县级)、黔东独立师师部旧址(县级)、石号坡红军烈士墓及纪念塔(省级)、龙塘河红军树(县级)、川河盖战斗遗址及纪念碑(县级)等。这些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反映了黔东独立师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里悲壮而光荣的历史,蕴含了丰富的红色基因,凝结着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价值和优良革命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12]黔东独立师为后世留下的珍贵革命文物,正是承载了红军和黔东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了黔东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丰富了黔东的红色文化内涵,是黔东人民的宝贵财富。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发挥好这些革命文物,有利于革命文化的弘扬和红色基因的传承,能够激发人们的精神力量。

结语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黔东独立师是一支英勇悲壮的部队,在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可歌可泣的一页。当时其主要任务就是保卫黔东苏区革命政权,策应主力红军战略转移。由于敌强我弱,力量过于悬殊,加上后勤保障严重不足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黔东独立师经过一个月的艰苦斗争和顽强拼搏,最终还是悲壮落幕。但是他们有效地牵制了敌人,支援了红军主力成功开辟新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革命文物,丰富了红色文化的内涵,尤其是独立师将士体现的对党忠诚、信念坚定、顽强拼搏、勇于牺牲、甘于奉献、求真务实、维护大局、人民至上等精神足以彪炳史册。他们做出的突出历史贡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其蕴含的红色基因值得我们代代相传。

① 萧克的《题木黄会师》诗文为:“二六军团,历尽艰险。木黄会师,三军欢唱。八千健儿,挥戈东向。沅澧波涌,狂熛燎原。赤区重建,湘鄂川黔。抚今追昔,怀梵净山。”参见中共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委党史办公室编:《红军在印江》,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版,第29页。

②许多资料对红二红六军团黔东独立师下辖的第2团团长只标其姓而未注其名,往往写为潘XX,而德江县档案局编的《红军在贵州档案史料汇编》一书中明确将第2团团长的名字写为“潘国才”,本文也依此采用“潘国才”之名。参见德江县档案局编:《红军在贵州史料汇编(德江卷)》,中国文化出版社2018年版。

③ 本文关于黔东独立师的革命活动系根据《黔东革命根据地史》一书整理而成。参见中共铜仁地委党史研究室编:《黔东革命根据地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288-303页。

[1] 中共铜仁市委党史研究室.黔东革命根据地重要文献[M].内部资料,2013.

[2] 中共铜仁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红军在黔东[M].内部资料,1986.

[3] 中共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委党史办公室.红军在印江[M].内部资料,1987.

[4] 中共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委党史办公室.红军在印江[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

[5] 中共铜仁地委党史研究室.黔东革命根据地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

[6] 《长征大事典》编委会.长征大事典[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7]杨军昌.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及其历史贡献[J].贵州文史丛刊,1997(4).

[8] 何立波.被誉为“当代马援”的段苏权将军[J].党史博采,2007(8).

[9]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红色黔东[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10] 刘国胤.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N].人民日报,2021-05-14.

[11] 贾旭东.革命文物概念及其界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

[12] 习近平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21-03-30)[2022-03-20]. http://www.gov.cn/xinwen/2021-03/30/content_5596770.htm.

The Historical Contribution of the East Guizhou Independent Division of the 2nd and 6th Chinese Red Army

LI Jinwei1, Zuo Xiangqiong2

( 1. Wuling Ethnic Culture Research Center,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554300, Guizhou, China;2. Yongxin Middle School, Ji'an 343400, Jiangxi, China )

The East Guizhou Independent Division of the 2nd and 6th Chinese Workers’ and Peasants’ Red Army is a local armed force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hich aims to protect the revolutionary regime in Communist-controlled China and coordinate the strategic transfer of the main force of the 2nd and 6th Chinese Red Army. After a month of hard fighting, the brave and tenacious army finally failed because of powerful enemy and our weakness. Although the East Guizhou Independent Division failed to accomplish the revolutionary task of defending the East Guizhou Soviet area, they effectively contained the enemy, supported the strategic transfer of the main force of the Red Army, and successfully assisted the opening of a new revolutionary base in Hunan, Hubei, Sichuan and Guizhou. It has also left precious revolutionary cultural relics for future generations, enriched the connotation of red culture, and made outstanding historical contributions.

the East Guizhou Independent Division, the 2nd and 6th Chinese Workers’ and Peasants’ Red Army, historical contribution; red culture

D642/D231

A

1673-9639 (2022) 03-0039-07

2022-03-19

铜仁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立项课题“黔东独立师的历史贡献研究”(trdj2216);铜仁学院硕士点及学科建设研究项目“黔东红色文物与博物馆建设研究”(Trxyxwdxm-077)。

李锦伟(1978-),男,江西永新人,硕士,三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文物与博物馆学,红色文化。

左湘琼(1977-),女,江西永新人,江西省永新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中学教育教学。

(责任编辑 薛 娇)(责任校对 李昌礼)(英文编辑 田兴斌)

猜你喜欢

黔东红六军团红二
明清时期黔东手工纸技术的传播
新田:红六军团西征攻克的第一座县城
湘西期间红二、六军团军纪的价值探究
红六军团的正义枪声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论红二、六军团会师南腰界的历史意义
记录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的《高原会》
黔东地区反季节黄瓜大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黔东明珠放光彩
十大历史瞬间浓缩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