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产党宣言》的基本精神及其对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启示

2022-03-17唐世纲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宣言共产党

唐世纲

(玉林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广西玉林 537000)

《共产党宣言》于1845年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完成,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第一个革命纲领,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部光辉文献,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的启迪意义。因此,全面了解《共产党宣言》出场的历史背景,客观梳理其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深入揭示其基本精神以及理性探索其对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启示,是学习宣传《共产党宣言》的重要方式和理性路径,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促进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

一、《共产党宣言》出场的历史背景

任何思想和理论学说的出场都有其重要的历史条件。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学说,《共产党宣言》的出场尽管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在其出场的背后却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性,也就是说,《共产党宣言》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第一,社会条件。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的一定生产结构、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决定社会的意识内容和形式。因此,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的反映,《共产党宣言》的出场是一定社会发展的结果。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整个欧洲,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已经得到极大发展,同时,它也开始逐步暴露出其固有的局限性,特别是无产阶级的生存条件越来越艰难,生活负担也越来越沉重。另一方面,19世纪上半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法国和德国也先后进入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进一步刺激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在大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突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冲突、对立更加尖锐,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无产阶级日益贫困化甚至赤贫化,英国、法国、德国等相继爆发大规模的工人运动,以此反抗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现实社会中无产阶级艰难的生存处境和令人窒息的悲惨命运,促使马克思、恩格斯从理论层面探索和思考无产阶级解放的思想路径。

第二,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作为新的科学世界观,是在批判性地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时的自然科学成就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思想条件。随着资本主义的大发展,人们在思想上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与之相应的社会思潮。从早期的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到宣传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和哲学,再到空想社会主义的出场,这一场场思想运动,既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也为《共产党宣言》的出场奠定了思想方面的基础。

第三,主体条件。马克思于1818年5月出生于普鲁士莱茵河的特利尔市。普鲁士的莱茵河省是德国当时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受法国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文化影响比较大的地方,马克思也曾受到这些方面的影响。但随着后来思想的逐步发展,特别是在参加《莱茵报》编辑工作期间,马克思越来越带有革命民主主义的倾向,不断抨击普鲁士政府的统治,捍卫农民的利益。在移居巴黎之后,马克思创办了《德法年鉴》杂志,继续用自己的笔进行理论研究和政治战斗。在多次深入学习和批判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以及对世界性工人运动实践的反思总结中,马克思实现了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恩格斯1820年出生于德国,在思想方面,也有一个逐步转变的过程。1844年2月,恩格斯在《德法年鉴》发表了《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这篇重要文章,标志着恩格斯已经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二、《共产党宣言》的框架结构与主要内容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1847年12月底至1848年1月底用德文完成了《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底,《共产党宣言》第一个德文单行本在伦敦出版。《共产党宣言》发表后,马克思、恩格斯先后为几种文字的版本写过7篇序言。这些序言根据新的发展了的革命实践,对《共产党宣言》的相关思想进行了补充、修改、调整和完善,因此,这些序言也成了《共产党宣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共产党宣言》全文大约有一万多字,从框架结构来看,主要包括7篇序言、一个引子和正文(共4章)。具体来说,7 篇序言包括:1872年德文版、1882年俄文版、1883年德文版、1888年英文版、1890年德文版、1892年波兰文版和1893年意大利文版。其中,前面两个版本的序言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写就的,后面5个版本的序言则是由恩格斯一个人完成的。

《共产党宣言》在正文开始之前有一个简短的引言,具体说明了写作《共产党宣言》的原因和目的,也就是说,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有必要向全世界公开说明的共产党人的观点和意图。

《共产党宣言》的正文内容一共分为4章,具体包括:第1章,资产者和无产者;第2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第3章,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第4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从篇幅上看,《共产党宣言》的第1章内容最多,主要探讨资产者和无产者的关系。第2章具体阐述了以下四项内容:第一,共产党人与全体无产者之间的关系;第二,驳斥了资产阶级对共产主义的种种责难;第三,共产主义革命的主要特征,以及无产阶级将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第四,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第3章主要批判了反动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三种社会主义思想。其中,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想具体包括: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第4章的篇幅较少,主要阐述了共产党人对当时欧洲存在的各种敌对政党的态度。

三、《共产党宣言》的基本精神

《共产党宣言》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一部光辉著作,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纲领和战斗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旗帜,是擘画未来共产主义图景的思想框架和基本原则。重温和研习《共产党宣言》,可以发现,它具有无比丰富的精神意蕴,至今仍闪耀着璀璨的真理光辉。

第一,革命精神。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资本主义社会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社会形式。一方面,相对于封建社会来说,它具有革命性,代表着新兴的革命力量,在推翻封建社会的革命运动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资本主义在全面推翻封建社会的基础上,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了社会经济和精神生活。但另一方面,相对于无产阶级而言,资本主义社会是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的社会,是社会生产公有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矛盾日益尖锐的社会,是少数人日益拥有绝大部分生产生活资料而绝大部分人日益陷入赤贫化境地的社会,是一个日益丧失公平和正义的社会,是必然被社会主义战胜和取代的社会。就后一方面来说,资本主义社会具有暂时性和过渡性,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环节。但是,资本主义社会却不是自动灭亡的,它需要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和团结起来,进行残酷的政治革命和武装斗争,才能够战胜资产阶级势力集团和资本力量,实现无产阶级专政,进而实现共产主义。正因为如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35页。可以看到,在整部《共产党宣言》中,始终贯穿着一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第二,批判精神。批判包括物质批判和精神批判。马克思、恩格斯运用批判的武器揭示了资产阶级社会存在的暂时性和必然灭亡性。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批判过去种种学说包括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以及在深入考察人类社会实践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共产党宣言》是反映和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思想文本。我们也可以说,《共产党宣言》既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精神的一种文本呈现,同时,它本身也富含了批判精神。

第三,自由精神。自由既是每一个人的梦想和追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取向。但是,从过往的人类社会发展形态来看,自由总是属于一部分人的,而多数人却难以拥有最基本的自由权利。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自由是拥有资本的人的自由,即资本家的自由,而大多数工人却很难拥有自由,甚至连最基本的自由权利也难以得到社会制度的保障。所以,在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尽管国家所宣称的自由是普遍的,但事实上这种自由至多是形式上的自由,在实质内容上却是不自由的,因为无产者并不拥有资本。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严厉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的罪恶,谴责了资产阶级自由的虚伪性和形式性,展望了共产主义社会自由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22页。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自由的批判以及对自由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呼吁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推翻和消灭“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逐步进入体现本真自由精神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四,解放精神。马克思早在读大学的时候就确立了“为解放全人类而工作”的人生志向。在《共产党宣言》中,我们也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这种解放精神。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历程,揭示了阶级产生的根源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机制。就其实质而言,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类自身不断实现解放的过程,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相对于封建社会来说,它是一个巨大的解放,不但解放了社会生产力,而且解放了社会生产关系,解放了的社会生产关系又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另一方面,对于社会主义社会来说,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永恒存在的社会,因为在它进步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可克服的局限性,这个局限性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的,而要解决这个基本矛盾,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推翻和消灭“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人类社会的解放,本质上是人的解放,是所有无产者的解放,是全人类的解放。人的全面彻底解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追求,也是一个逐步实现的历史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是这样形容和描绘共产主义社会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22页。

四、《共产党宣言》的基本精神对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启示

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中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的知识分子,是社会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代又一代的高校大学生前赴后继地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理性选择,是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根本要求。而这一切的重要前提是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自觉认同。因此,高校开展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有其不可替代的重大意义和现实针对性。

然而,一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具体内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对于我国来说,主流意识形态就是作为国家根本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自觉认同。“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经历了由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形成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进而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意识形态的发展过程。”①郑永廷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95页。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06页。坚持马克思主义,本质上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时代课题;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来说,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阶段性的、具体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中央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新时代推进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部闪耀真理光辉的经典性文献,具有十分丰富的精神意蕴。因此,揭示《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的基本精神,充分利用其丰富的精神资源和思想思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增进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和高校开展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第一,革命精神的启示。《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战斗号角,具有高远的革命精神。由《共产党宣言》等表征的马克思主义深具革命精神品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进行的“革命”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因此,这些革命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基于马克思主义蕴含的这些“革命精神”取得的伟大成就,对于当代大学生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极其重要的无言之教的教育价值,对于高校开展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也是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换言之,对于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工作来说,既要进行有形的教育,也可利用一些精神资源开展无形之教。在某种程度上,后者的效果可能更佳。

第二,批判精神的启示。《共产党宣言》是一部充满批判精神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它批判了过往人类社会形态的局限性,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的重大罪恶,揭示了其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必然性。“由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越发展,无产阶级的生存条件就越恶化,他们也就越能够达成革命的联合。这种阶级斗争的必然结果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因此,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③唐正东:《〈共产党宣言〉的唯物史观视域及其理论意义》,《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1第5期,第50—59页。所以,对于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来说,这种批判精神是极具启发价值的。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方面可以利用批判的武器揭示各种非主流社会思潮的局限性,在横向比较的基础上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力量,从而让大学生深刻认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批判的武器揭示近代历史中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局限性,在纵向对比的基础上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必然性,从而让大学生自觉认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另外,还要培植当代大学生的批判精神,让其能够理性思考多元社会思潮激荡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从而更加自觉地认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

第三,自由精神的启示。《共产党宣言》是一部充满自由精神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它充分揭示了过去一切社会形态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不自由性,描述了未来自由社会的理想图景,展现了通往未来自由社会的实践路径。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是最追求自由的理论学说,是最具有自由精神的科学真理,是最能实现全面彻底自由的政治纲领。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历史与现实赋予我们的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遵循。所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工作者需要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刻体认马克思主义的自由精神和自由学说,这不仅是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重要武器,也是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前提。

第四,解放精神的启示。《共产党宣言》是一部充满解放精神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它的根本宗旨不是为了某一部分人的利益,而是为了所有无产者的根本利益,最终指向的是解放全人类。马克思主义是为了解放全人类的理论体系,具有最普遍的政治合法性,是最契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学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革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人民中心情怀。因此,研读《共产党宣言》,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其蕴含的解放精神,这种解放是大写的解放,是全人类的解放。负荷解放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是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就是要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解放精神和解放品格,这种解放不仅是个体的解放也是全人类的解放,不仅是物质层面的解放也是精神层面的解放,不仅是形式上的解放也是实质上的解放,不仅是中国的解放也是全世界的解放,从而有效地增强高校大学生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宣言共产党
共产党为人民百年千年万年
共产党是好琴手
青春宣言
Father's Day
柔软宣言
共产党颂
共产党到底是共产党
杭州宣言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