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原理”课教学探析
2022-03-17高玄沈伟
高玄,沈伟
(常州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常州 213032)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高屋建瓴、气势磅礴、视野宏阔、内容丰富、思想深邃、意境深远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贯通历史、现实、未来,从多个维度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和成就经验,号召全国各族人民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坚定“九个必须”,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一了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
2021年7月7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布了《关于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教育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②,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政课,是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渠道,具有重要意义。
一、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原理”课的意义
(一)有利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③“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思想、重大观点、重大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④,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和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供制度保障。高校教师要按照“八个统一”要求,创造性地把最新成果融入思政课教学中。
(二)有利于新时代大学生坚定道路自信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近代以来,为了拯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奋起反抗,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光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开辟了伟大道路,创造了伟大成就,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恢弘的史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⑤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政课,有利于从百年党史的历程出发,引导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从而坚定道路自信。
(三)有利于新时代大学生赓续红色精神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这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精神特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提出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新时代大学生要以永葆青春活力的精神状态,赓续红色血脉,不断传承和发扬红色精神,不畏艰险,一往无前,在努力拼搏中书写人生绚丽的华章。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也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强大精神动力。“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政课,有利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引导新时代大学生赓续红色血脉,更深刻地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崇高理想,自觉把青春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
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原理”课的方法原则
《通知》要求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教育教学,“扎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尤其是要“将讲话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⑥。具体到“原理”课教学,推进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三进”工作,需要注意以下策略方法。
(一)整体性与新论断相统一
一方面,推进“三进”工作要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整体性。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深刻揭示了历史精要,准确把握了时代脉搏,具有历史、现实内在统一性,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伟力、责任担当和历史眼光。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推进“三进”工作,要从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例如,讲话宣告了第一个百年目标已经成功实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四个伟大成就”,伟大建党精神,等等。总之,既要从整体上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又要注重对其中提出的新论断、新思想、新观点的把握,把整体讲解和对个别观点的讲解结合起来。
(二)研究阐释与科研育人相统一
要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的重大理论问题研究和科研育人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观点,尤其是新论断、新观点值得深入研究阐释。在理论层面,如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质内涵、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间的关系等,“四个伟大成就”的理论依据、历史意义等,“九个必须”之间的逻辑关系及重大意义等,这些重大的理论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阐释;在实践层面,“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等也需要进行深入研究阐释。在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阐释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科研育人的作用。在研究前,可以吸纳学生参与相关研究,培养良好的科研氛围;在研究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想困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态度和价值取向;在形成研究成果之后,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与挑战,及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三)重要讲话与理论体系相统一
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精髓要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敢于开拓创新、勇担时代重任,在实践中提炼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并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高度概括了百年党史经验,深刻把握新时代发展总体趋势,体现了强烈的历史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维。鉴于此,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要站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维度,把它放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中去理解和把握。
(四)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相统一
要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同学习党史、改革开放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结合,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凝练伟大建党精神,阐释“四个伟大成就”,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主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经验“九个必须”等新论断新观点。这些新论断新观点需要放到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中去理解,需要放到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历史中去理解,需要放到中国共产党百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去理解,需要放到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中去理解。唯有如此,才能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成立之艰难、奋斗之坎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曲折、成就之卓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之必然、达成之应然。
三、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原理”课的教学设想
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从2021年秋季开始统一了“原理”课的新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版新教材也已经正式启用。2021年7月,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指出:大学阶段的“原理”课程要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遵循上述原则,“原理”课2021版新教材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充分融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一)关于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中国已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大踏步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可逆转”“不可阻挡”。近代以来,“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无数仁人志士求索探寻,均以失败而告终。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谋求中国人民幸福、中华民族复兴为己任,经过百年求索奋进,吹响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军号角。关于本部分的教学内容可以融入导论第二目“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第一章第三节第三目“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等内容,着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推动因素及社会影响,增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关于伟大建党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坐标,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密码,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动力,指引中国共产党人前进的方向,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本部分内容可以融入第六章第三节第三目“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着力引导学生从理论上把握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正确看待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态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世界提供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激励新时代大学生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开辟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未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拼搏奋斗。
(三)关于“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⑦唯物史观通过勘查现实的人及其本质、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社会历史发展必然性,驳斥了唯心史观,确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进入新时代,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⑧。本部分内容可以融入导论第三目“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第三章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既要讲清楚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又要讲清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批判英雄史观,弘扬群众史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无产阶级立场,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四)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的征程上,……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不断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入新时代,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本部分内容可以融入导论第三目“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第二章第二节第一目“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第六章第二节第二目“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等教学内容,着力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坚持和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过程中,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永不动摇,又要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五)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伟大举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路径,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进行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本部分内容可以融入第三章第一节“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第六章第三节第二目“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等教学内容,着重讲清楚制度、文化在社会形态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作用。阐释清楚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引导学生理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理依据。
(六)关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两个大局”,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错综复杂的国家环境带来的新要求和新矛盾。本部分内容可以融入第一章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引导学生树立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原理依据,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避免均衡论和一点论,培养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
(七)关于“党的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所在,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和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党始终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本部分内容可以融入第六章第二节第一目“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结合马克思、恩格斯领导的工人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着重讲清楚无产阶级政党只有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担负起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八)关于“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奋发有为、朝气蓬勃的“新青年”自觉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苦苦探寻救亡图存的道路。一百年来,无数革命志士浴血奋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而壮烈牺牲。一百年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把自己的个人理想和聪明才智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事业,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在努力拼搏中绽放绚丽的青春之花。本部分内容可以融入导论第五目“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第七章第三节第二目“坚定理想信念,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立足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注释:
①⑥中共教育部党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2107/t20210707_543006.html,2021年7月15日访问。
②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0-08/31/c_1126430247.htm,2021年7月15日访问。
③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讲故事(少年版)》,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67页。
④《求是》杂志编辑部:《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1-07/15/c_1127656595.htm,2021年7月20日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