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2022-03-17吴学翠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创业项目计划大学生

吴学翠

(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不仅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但是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过程中,部分高校由于创新创业评比制度不完善,创业评比组的导师构成较为单一,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评价客观性不足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效果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效果并不理想。同时,部分高校师生对创新创业计划重视程度不够,主动性不够,亦严重制约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顺利实施。所以,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创新创业政策的宣传,深化本校师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认识,进一步优化本校创新创业评比制度,完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机制。

一、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现状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有效举措,对提升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升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学生在项目申报、评审、立项、实施以及验收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1],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有助于培养其创新创业意识。其次,在创新创业项目推进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运用专业知识,还需要彼此交流、密切配合,所以通过参与创新创业项目,他们能够提升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二)提升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首先,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提升了本校专业建设的学术性与实践性[2]。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储备以及搜集的资料深入思考,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践密切结合,专业知识结构得到完善。其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开展优化了我国高校的课程结构,能帮助教师发现课堂教学中的疏漏与不足,促进我国高校专业课程结构的优化。最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开展有助于我国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在创新项目推进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贯彻相关行业标准,遵守相关职业道德[3],确保相关流程合法合规。

二、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尤其是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手段,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创业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推进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成果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顺利推进[4]。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推进过程中,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部分高校的评审组成员构成较为单一,评审组成员主要为本校教师,在评审过程中,由于本校评审团成员专业知识、能力结构、实践经验等方面存在局限[5],项目评价的客观性受到影响。其次,部分高校现有的评审原则以及立项评分标准并不完善,学生无法通过项目评价发现创新创业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部分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立项以及验收等方面的审核存在一定的形式化倾向[6]。

(二)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主动性不足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不仅需要高校与校企合作企业深度合作,还需要学生主动参与、积极配合。但是在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落实过程中,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不高。首先,创新创业项目大都由指导教师指定分配,有的学生对选题不感兴趣,对选题了解不够,在创新创业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不高。其次,部分学生对项目重视程度不足,有的学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完全是迫于指标压力,且在实施过程中部分高校还存在重申请、轻完成的情况,部分学生认为创新创业项目对今后的职业发展帮助有限,因而项目进展缓慢,需要指导教师不断督促才能完成。

(三)高校教师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存在认识偏差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落实不仅体现在行动层面,也体现在认知层面,要不断深化师生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认识,进一步发挥师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创造性与主动性,推进创新创业工作顺利开展。但是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推进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认识不深入,仅仅将其视为学生课余时间组织的小组活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主旨、内涵、步骤以及作用等认识不足,对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的支持不够。有的教师认为创新创业项目对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帮助有限,而且还极易分散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的精力,所以他们对学生提出的有关创新创业项目的问题没有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有的教师对相关创新创业的政策了解不全面,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教学理念陈旧[7],无法给予学生有效帮助。

(四)高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机制较陈旧僵化

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创新创业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但是我国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机制较陈旧,评价理念亟须调整和更新,评价管理指标不完善,导致评价管理人员无法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明确的判定与指导[8]。部分高校在创新创业项目管理规章制度建设以及各部门权责分配上还存在不足,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职权范围不清晰,对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管理与指导重合或者缺位的问题[9]。

(五)校企合作企业以及高校科研项目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结合不紧密

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高校师生的配合以及高校各部门的推进,同时还需要校企合作企业以及本校科研创新项目的支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校企合作企业以及本校科研项目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支持力度不足,校企合作企业提供的实践场地狭小,相关生产设备数量不足,部分校企合作企业尚未全面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目标、理念、实际操作步骤以及诉求,同时学生对合作企业的经营理念、场地设备、专业人员储备了解不够,因而无法顺利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此外,部分创新创业项目与本校科研项目相关性不高,科研项目组对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推进帮助有限。

三、 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顺利实施的策略

(一)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成果评比的公平性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成果作客观公正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改正问题。首先,高校要完善本校的创新创业训练成果评价体系,明确创新创业评价体系建设的指导原则以及创新创业项目的评分标准,从而为创新创业项目的落实树立明确的方向[10]。其次,进一步加强评审队伍建设,除了本校教师之外,高校还要积极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以及其他学校的教师组成专业的评审小组,对学生提交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评审,帮助学生明确创新创业项目的优势与不足。最后,高校还要进一步完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评审方式,鼓励评审专家对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盲审评分,提升创新创业训练成果评价的客观性与公平性。

(二)调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首先,高校要运用各种宣传方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进行宣传,通过校园广播、校报以及校内文化设施等充分宣传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优势,进一步深化高校学生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认识。其次,高校还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创新创业项目的选定、实施步骤的确定以及创新创业工作开展方式方面都要尊重学生的意愿[11],调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转变高校教师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观念

首先,高校要完善教师教学研讨机制,为教师提供专门的教研室,鼓励教师在教学研讨过程中积极交流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看法,进一步提升教师对创新创业项目的关注度,鼓励参与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教师对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其次,高校还要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培训与考察,帮助教师拓展教学视野,更新教学理念。最后,高校还要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将教师的绩效与其所指导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绩相挂钩[12],提高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积极性。

(四)加强高校创新创业管理机制建设

高校不仅要加强创新创业项目管理机制的建设,规范师生在创新创业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行为,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积极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对现有管理制度进行合理的修订。此外,高校还要对现有的评价指标作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猜你喜欢

创业项目计划大学生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长春第十一届[秋季]连锁加盟创业项目展览会
学创业应用 如何选择做健康事业 范俊宏康复 火爆创业项目
大学生之歌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