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问题构建的教学策略
2022-03-17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龙林中心小学陈贵兰
■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龙林中心小学 陈贵兰
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核心问题是其重点与难点之一,要求教师在进行备课、授课过程中需要调整与重点锁定的核心要素。因此,基于核心问题对课堂教学进行准确定位,构建有效的教学策略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核心问题构建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以供参考。
一、小学数学核心问题构建的重要意义
(一)促使教师传统教学理念的转变
当前仍有不少小学数学教师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而过于侧重教学的内容,认为教学重点在于将教学知识讲授清楚,没有注重部分学习技巧的传授。而构建核心问题能让教师由过去关注教学内容慢慢朝着关注教学方式转变,由以往注重学生的成绩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的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所能达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教师的个人理念会影响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过程中所确定的教育目标、采用的教育方法、传授的教育内容。为了让新时代下小学数学教育更契合学生发展的需求,立足于学生终身发展,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帮助和保障,教师的教学理念就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益和影响。
(二)有利于教学课堂氛围的活跃
通常核心问题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所制定出来,在课堂中提出核心问题后,能引导学生深入开展分析与思考,从而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以及课堂教学氛围的提高。不仅如此,根据核心问题学生能转变学习的盲目性,让其进行主动及针对性的学习与探究,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此外,小学学生本身的好动性是相对较强的,给予学生一定的探索空间、分析空间和合作空间,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主观能动性更强,更愿意参与学习中,并且愿意主动思考和探究,而在激烈的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课堂氛围会有所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学生通过对核心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能有效发展其思维,让其能积极运用学习的知识思考并解决问题,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而学生在思考并解决问题这一环节其数学思维也得到了锻炼,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其数学素养。现阶段的教育主张在实践展开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知识传输的效率和质量,更需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和素养,通过教学工作的落实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终身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和保障,而核心问题教学方法的有效引入可以为学生的学科思维形成和学习能力培养提供较多的帮助和指导,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帮助和保障。因此,通过分析发现,构建核心问题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优化、学生思维的发展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核心问题构建的教学策略
(一)仔细剖析数学教材,有效构建核心问题
教学问题设计极具艺术性,所以并非只是将教材问题提出,而是需要基于教材问题进行深入挖掘、全面剖析,直指问题核心,这是一个对教材内容知识进行深度提炼的过程。教师在授课前必须进行精心备课才能确保较好的教学效果,而设计核心问题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强化学生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在整体上对教材进行分析,根据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实际知识水平对问题进行提炼。
例如,在进行“升与毫升”的认知的教学前,教师要进行全面深入的教材分析,明确该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升与毫升之间的关系与换算。对此,教师在备课过程,需对这一问题进行整体预设,并对核心问题进行合理设计。核心问题一:升和毫升之间是什么关系?在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前,教师可通过采用幻灯片的方式对不同物品容积进行展示,分别以L、mL作为单位的物品,鼓励学生深入探究两个单位间的联系。核心问题二:将水装满100mL 的量筒内,要想将其装入1000mL 的量杯内至装满,总共要重复多少次?该问题是在进行分组实验基础上提出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对以上两个单位有一个大致了解,然后将1000mL=1L的换算关系引出。
备课阶段的核心核心问题的有效设计与提炼,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具针对性与目的性,在教学过程中以核心问题为指导,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质量。
(二)注重新旧知识衔接,有效构建核心问题
教材中设计的知识点之间往往具备较为密切的联系,这是小学数学教学与教材应用的特点。因此,在对核心问题进行设计过程中,应加强对新旧知识联系、关系的把控,基于新旧知识点的关联情况进行核心问题设计,所提炼的问题不但要引导学生对旧知识进行有效复习,而且要能指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合理预习。如此便可实现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有效丰富与夯实。更为关键的是,结合新旧知识关联性进行核心问题设计,可以深化学生对新旧知识及其之间联系的认识与记忆,有效培养和锻炼学生逻辑思维。
例如,在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知识教学过程中,因为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同单位分数加减以及同分母数与通分加减的有关知识,教师此时引出一个异分母分数加减算式并提出核心问题:为什么不能直接用加法处理不同分母的两个数?如何才能异分母分数进行直接相加?通过这两个问题分别让学生认识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将其直接加减,并且需要进行分母通分后才能直接相加的算理,通过对核心问题的合理设计,对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的引导学习,进而完成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转变、积累,在锻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立体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
(三)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有效构建核心问题
一般来说,小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普遍都不高,在学习经验方面也比较匮乏,所以在进行逻辑思维要求较强的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感到难以理解,这些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只有帮助学生在知识重点与难点上进行有效突破,才能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数学逻辑能力。因此,在进行重点难点知识讲解过程中,采用直接讲解的方式授课往往效果不佳。对此,借助合理设计核心问题,对学生思考、思维、思路进行合理引导,能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梯形面积一课中,如何推导梯形面积公式是其中一大重难点内容。常规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是让学生进行梯形切割、拼接为他们之前认识过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再通过计算这些图形面积的方式得到梯形面积。要想有效调动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深化其对重难点知识的认知。教师在组织实践活动前,需进行以下核心问题的设计:一是梯形能转化成为什么图形?二是转化后的图像和梯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三是各个图像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在这三个核心问题的引导下,教师鼓励和引导小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拼接与摆放梯形,同时围绕以上问题展开思考,使其得以正确了解梯形和拼接图形之间数量关联性,从而实现对梯形面积的有效推导。
对知识核心问题的有效设计能大幅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水平。因此,在进行核心问题设计过程中,教师必须对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极易陷入的知识盲点进行充分考虑,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效构建核心问题
数学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许多数学知识、数学概念都是源自对实际生活的总结。对此,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对生活实际实例的有效应用,基于生活实际对核心问题进行合理设计,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索的欲望,让其在不断深入探索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进行“认识正负数”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认知与生活经验的充分利用,合理利用温度计,引导学生对温度计上的具体数值进行记录的方式,认知温度计上的数字表达的意义。给学生打造真实模拟场景,使学生经历符号化过程,进而提出核心问题,中国的热极3月份日平均最高温度-13℃,日平均最低温度为-3℃,为什么早穿棉袄午穿纱?利用该问题让学生对正负数代表的含义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以及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表达的意义。
(五)结合学生学习能力,有效构建核心问题
在构建核心问题时,需要做到难度适中。如若问题太过简单就难以调动学生的思维,而问题太过困难就会容易让学生出现畏难心理而无法解决问题,降低其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构建核心问题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的掌握,了解其已掌握的知识和未掌握的知识,以及能经过独立思考掌握哪些知识,从而结合学生的具体认知情况进行核心问题的构建,让核心问题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进步与发展。例如,在对乘法分配律进行教学过程中,由于其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所以教师可以适当调整学生的学习目标,结合其已有生活经验创设相关教学情境,让学生更易于接受与理解。
例如,小明用键盘录入稿件,平均每分钟可以打字182个,先是打了7分钟,然后再打了5分钟,结合该类条件,同学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此时大多数学生都提出了“小明总共打了多少个字?”随后教师便可根据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处理,先是将(7+5)×182与182×7+182×5这两个算式写出,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这两个不同的算式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在学生思考后引导其一同学习与分析乘法分配律。结合学生具体学习以及认知情况进行核心问题的构建,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认真思考,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且还可将核心问题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出来。
(六)合理设置学习任务,有效构建核心问题
教师在进行核心问题构建过程中,通过布置具备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独立探索,使学生在进行分析、综合理解评价等学习过程中发展形成更高一级的数学思维模式与逻辑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创设过程中,在需对数学问题转换、改变方面予以高度重视,注重增加和提升数学问题内在逻辑性与系统性,为学生提供保障进而更好地学习。
例如,教师在对圆的周长知识进行讲解时,应在掌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设计核心问题。比如,如何进行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应用,该问题能直接明确探究问题,使学生可以结合以往学习过的知识,借助公式导入思考圆的周长公式,培养和提升小学生探索兴趣与实践能力。不仅如此还能利用课堂提问。比如,通过以下问题设计:什么是圆的周长?圆的周长除了利用公式还可以怎么计算?怎么可以有效地验证圆的周长不是直径乘以π?圆的周长的运用方式?在对问题进行交流,采用测量、剪折、推理、验证等方式,形式知识点的有效衔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学习体系。如此,通过对探究性问题、思考性问题、讨论性问题等的有效设计,构建以核心问题为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引导学生进行认识、探索,达到深入学习的效果。
(七)反思构建处理方法,有效提升核心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核心问题能有效活跃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要想充分发挥核心问题应有的效用,教师应科学评价核心问题的构建以及处理方法,并进行针对性调整,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如教师可以由多个角度评价实际提出的核心问题,包括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等,结合具体所得结果有针对性地改进核心问题,确保其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良好的效用。此外,是解决措施,一般解决核心问题的措施较多,可以采取小组讨论、与生活相联系、自主思考解决等方法。不同解决方法均需要匹配其相应的核心问题,可以将核心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发挥出来,并帮助学生慢慢构建知识架构。因此,要想将核心问题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发挥出来,教师就应该把数学该门科学的特征以及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综合考量,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开展合理评价、积极反思,才能取得较大成效。
三、结语
综述可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合理地构建核心问题,能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培养与锻炼,在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质量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应用。因此,在具体教学环节,应加强对核心问题设计的合理应用与有效构建,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