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言实践中“生发”言语智能

2022-05-06陕西省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雷亚宁

天津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言语词语课文

■陕西省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 雷亚宁

叶圣陶先生的“课文只是个例子”在理论上早已深入人心,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将课文理解当成主要教学内容的现象仍然存在。大部分的语文课将四分之三的时间用于讲读课文,而用于学生语言实践的时间寥寥无几,学生失去了大量学习活动的机会,语文学习显得枯燥乏味,学习效果更是大打折扣。这也是造成学生普遍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的主要原因。而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期,所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是小学语文课堂最重要、最根本的教学任务。

语文课要改变高耗低效的教学现状,一定要从纯粹的内容解读和知识教学的误区中走出来。将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质量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这是当前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最有效的途径。2019年全面推行的统编版教材中编排“习作单元”“小练笔”“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板块,为所有语文教师的教学指明方向——关注语言实践,提高言语智能。在语文教学中,语言实践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语感素养的形成、人文精神的养成有着深远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度地研读教材,根据不同文本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构建适合的言语训练实践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诵读感悟,语言“积累”实践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实践活动。自古以来,人们历来推崇的是多读多背,提倡的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优美、经典的课文或语段,积极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开展诵读实践活动。学生从中领悟言外之意,体悟言中之情,感悟言语规律,既让学生给头脑之中“输入”积累语言材料,又培养了语感。

统编教材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古诗文篇目的增加,古诗文占了课文总量的30%。而在古诗文教学中,读是最重要的方式,在读准、读通、读懂、熟读成诵等不同层次的要求中,在不同任务驱动下,以读代讲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而其他文学篇目中经典的语段也值得诵读积累。

如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上册《荷塘旧事》教学中,课文3~4自然段描写荷塘美景,画面感强。学生在交流美词、美句中感受文本表达的美妙,进而让学生在配乐下朗诵,并积累有新鲜感的优美语句,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语言储存,也为下文感悟“人性美”做好铺垫。可见,朗读对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发展,对学生语感的形成,是其他任何方法都无法替代的。

教师在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要认识到诵读教学环节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提升所能起到的影响和帮助,诵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认知,提高学生的文本感知能力和文本理解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扩充学生的储备,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文本素材的理解和认知进一步加深。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或课余时间利用碎片化时间对学生开展诵读活动,强化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素养。

二、情境训练,语言“运用”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说,语言的学习都要落到使用上,只有在使用的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所在,从而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表达,儿童越多使用语言,就越能更好地掌握语言。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创设语言实践运用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输出”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掌握语文,使言语“输出”水到渠成。

如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教学片段: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并圈出有新鲜感的词语。(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2.重点理解“诡秘”。(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2)生活中你做过那些诡秘的事?(3)试着说一个跟“诡秘”意思相同的词语。

3.默读课文,按照刺猬偷枣的过程给四幅画排序。

4.以“小刺猬偷枣的本领真高明”为开头,结合自己勾画的有新鲜感的词语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教师教学词语的重点不在于理解词语本身,而在于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意在鼓励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词语,引导学生多角度正确理解词语,并创设具体语境,让学生在表达中运用这些词语,可以让学生熟悉这个词语运用的不同语境,使其正确运用词语的水平越来越高,能有效地将消极语汇转化为积极语汇,这也是儿童学习母语的规律。

再如,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欲速则不达》教学片段:

“急”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找出相关的句子。(学生汇报)

1.“急”了你还会怎样?(学生描述生活中自己“急”的表现)

2.心急要解决问题,一开始齐景公为了快速回到都城都采取了哪些好办法?(板书:好车 良马 好车夫)

3.“急”像心中燃起的一把火,越来越失去理智,齐景公还会高声喊道:_______。(情景补白)

其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紧扣文本中人物“急”这一内心活动,通过搜集、提炼、情景补白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落实有目的的语言训练,在不同角度的实践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质量。可见,创设生动的语言表达情境,创新“输出”运用,对丰富学生语言和提高语言表达的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激发学生表达的期待,促使学生走进自己的语言最近发展区,真正有助于学生将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从低阶思维走向高阶思维。

情境化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开展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小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和社会阅历相对而言较为薄弱,这就导致学生在拿到阅读素材后往往无法有效地对阅读素材开展相应的分析和研究,而情境的构建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参考和借鉴,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阅读文本素材的感知能力和共情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时有效地塑造学生的阅读思维和阅读能力。教师需立足于课堂教学文本素材,结合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对情境进行有效的构建和创设。

三、思辨阅读,语言“深度”实践

引导学生就文本中关键语段进行思辨阅读、深入探究、追问启发,激发学生研究新问题、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考,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加独立、有深度。

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扫一室与扫天下》一文内容简短,通俗易懂,为了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开阔阅读视野,加强语言实践的思维训练,教学中安排了一个思辨阅读环节:

教师:面对陈蕃“扫天下”的志向?大家难道没有什么想要问的吗?

学生:他实现自己的梦想了吗?

学生:他是怎样“扫天下”的呢?

教师:可见,读书不仅要会提炼关键词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更要敢于“追问”。从小就立志要“扫平天下不平之事”,他做到了吗?结果如何?

教师:阅读《敢于“扫天下”的陈蕃》短文,哪些关键词句让你对为官的陈蕃有了新的认识?可以简要记下心得体会。

学生阅读后,汇报自己的感受:

1.我从文中的事例中看出陈蕃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员。

2.没想到“懒惰邋遢”的陈蕃竟然成了一位爱民如子、刚正不阿的名臣。

3.从小立志“扫平天下不平之事”的陈蕃真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说到做到,是我学习的榜样……

此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在思辨和追问中形成新的阅读期待,并运用课内学到的“抓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形象”的阅读方法,对陈蕃这个人物形象又有新认识,并通过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达自己的想法。由此可见,思辨阅读能更大程度地推动学生深度思考、积极实践,实现思维和表达的“真提升”。

深入挖掘文本素材、吃透文的素材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新时代下的小学语文教育不仅要传递概念和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思维,从更加综合、更加全面的角度对教学进行有效的调整和优化。教师在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深入剖析素材,分析素材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进而得到新的启发和新的感悟,让语文教学在实践开展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

四、群文阅读,语言“聚类”实践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两个关键词概括了语文学习的所有行为。群文阅读则是基于多文本的“比对读议”这一特殊行为和过程而衍生的特殊形式,通过阅读主体从多个言语作品的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中获取、处理和表述信息及感受。

如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小说单元以“平凡中的伟大”为议题。精读《桥》一课,紧扣小说中“人物形象”这一核心要素,在“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老汉受到村民的拥戴?”“对比文中两个‘吼道’,体会老汉内心活动。”“小说中的‘老汉’让你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人物?”等三个任务驱动下,有层次地感受“老支书”的鲜活形象,并且引导学生课内外有效衔接,采用“一篇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对比来自不同国家的《桥》《在柏林》《雪夜》三篇小说中鲜活的人物形象,感受不同境遇中主人公平凡中的伟大品质,并在对比中发现三篇小说都采用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欧·亨利”式结尾。这种表达特点激发了学生阅读短篇小说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从群文阅读走向整本书阅读。(班级共读推荐《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

群文阅读过程中既体现了言语实践的特殊过程和行为方式,又深刻地践行着整个语文学习的目的,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获得宽阔的言语实践和深度思考的快乐,实实在在地体现群文阅读对语文学习本质的落实。

五、主题拓展,语言“综合”实践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语文统编版教材把“综合性学习”作为专门的板块,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年级的下册教材均安排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以语文实践活动促进能力目标梯度上升,足以体现它的重要性。具体内容见下表。

统编班教材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安排表

语文教材围绕一个教学主题开展综合的语言实践活动既改变了语文学习形式的单一,又使学生的语言实践更有广度、深度、效度和温度。除了教材中的指定活动安排,教师还可以创新开发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活动。如开展以“春天”为主题的古典诗词赏析活动、以“母爱”为主题的小说阅读、纪念鲁迅等。

如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人文主题是“走进鲁迅”,语文要素是:1.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2.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情感。本单元学习后笔者开展了以“纪念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经过一周的积极准备,学生的学习成果分享精彩纷呈:《朝花夕拾》的人物解密;图说闰土的一生;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小故事;鲁迅先生的朋友圈;给鲁迅先生的一封信……这种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升了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听说读写的言语表达能力得到整体发展。

教师在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需深入研读教材,对教材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抓住单元主题,以主题为中心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培养和教育,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形成系统性思维,梳理知识点,另外一方面集中性培养无论是对能力的培养、观点的培养还是价值态度的培养都可以起到更大的作用,进而让教材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所能起到的效益和作用最大化。同时主题活动的开展也较为契合与小学生的学龄兴趣,学生的参与欲望将更高,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收获也会更多。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使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实践活动中乐于言语表达,尤其是有个性的言语表达,体现对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学习形态,还能激发学生以探究学习为基础,在自学、自悟基础上,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使学生在主题拓展活动中得到知识与能力、情感与价值的和谐整体提升,形成语文综合素养,最终实现人格的健全发展。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语言实践对学生语文能力提升、语感素养形成、人文精神养成具有深远意义。有目的、有层次的语文实践活动,将生动形象、个性表达与内心情感积淀在学生的内心,炼就学生语言表达的“童子功”,使语言表达不断趋于灵动、智能,将语文所传承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志趣融入学生生命个体的发展,不断激发学生内在生长。这样语文教学浸润灵魂的功能、文化传承的功能、促进人终身发展的功能就得以落地生花。

猜你喜欢

言语词语课文
容易混淆的词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找词语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一枚词语一门静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