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劳动素养提升途径①

2022-03-17施阳阳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视域劳动意识

施阳阳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盐城 224000)

一、大学生劳动素养现状

1.缺乏劳动认知

大学生的劳动认知态度直接影响其自身的劳动行为。如果一个大学生对劳动的认知较为深入,那么其将有很大可能性成为一个热爱劳动的大学生,并尊重劳动,愿意投身于劳动中。相反,如果一个大学生的劳动认知较为缺乏,那么其将有很大可能性是一个抗拒劳动的大学生。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普遍比较缺乏积极的劳动认知。劳动不仅仅是指体力劳动,同时还包括脑力劳动。当代很多大学生大都片面地认为劳动就是指体力劳动,并且对劳动十分抵触,错误地认为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都处于社会的底层,对体力劳动者不够尊重。还有部分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认为脑力劳动太伤神,体力劳动太累,逐渐地成为啃老一族。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提升大学生的劳动素养迫在眉睫。

2.缺乏积极的劳动态度

由于大学生对劳动的认知不足,致使其劳动意识比较淡薄,缺乏积极的劳动态度。部分大学生认为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社会的建设、经济的发展都已经不需要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甚至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那些勤勤恳恳劳动的人们是愚笨的。这些大学生通常对父母积累的财富和社会资本过于依赖,不知道进取,逐渐地养成了好逸恶劳,拈轻怕重的恶习。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劳动趋向功利性,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活动时,十分关注对自身评优评先是否有所帮助。如果没有任何的帮助就会逃避劳动。

3.劳动能力薄弱

相对较为娴熟的劳动力,很少是通过几次劳动就可以形成的,这需要长时间积累和不断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自幼就被家人宠爱,严重缺乏基本劳动技能,甚至还有部分大学生连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不具备。例如,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不会煮饭做菜的大学生比比皆是。新生刚入学时,成群结队的家长在宿舍帮忙整理床铺、挂蚊帐,这已然成为新生入学时的一道风景线,甚至还有一些大学生将脏衣服攒在一起寄回家中,等等。当代大学生很多都吃不了苦,受不了累,劳动技能严重降低,甚至分不清五谷杂粮。

二、致使大学生劳动素养低下的主要原因

1.过于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

在我国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自古以来就存在重文化知识教学轻劳动素养培养的情况。从现如今社会发展的整体情况来看,在社会中依然尚未形成劳动最光荣的群众认知,也忽视了对劳动人民的关注。通常情况下,体力劳动者从事的工作都比较脏、累,但是收入却较低,经常会被人轻视,在社会中的地位也比较卑微。而从事脑力劳动的劳动者工作环境一般都比较舒适,工资待遇也较高。

2.社会风气较为急功近利

劳动从古到今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并不发达,所以人们十分信奉勤劳致富。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以及国外文化的渗透,致使我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在社会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导致一些人妄想着不劳而获和一夜暴富。

3.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理念

高考一直被人们看作是莘莘学子获得最为公平的进入高等学府学习机会的通道。学生家长更是期盼着自己的孩子可以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在这样根深蒂固的应用教育理念影响下,劳动教育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位置每况愈下,成绩成为衡量一名学生的标准,升学率成为衡量一所学校的标准。

三、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提升大学生劳动素养的有效途径

1.坚持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汲取营养

现阶段,在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的指引下,我们正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其原理是正确的,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石。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以勤劳勇敢而远近闻名。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与建设的希望,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等院校应该对大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引起高度的重视,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单单要传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应该注重加强对大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力争将大学生培养成为自强奋斗、勇于创新、知行合一的人才。

2.注重加强对大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

一个人的良好劳动素养,一定源自较强的劳动意识。劳动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来的培养逐渐形成的。因此,在思政教育视域下,高等院校应该注重加强对大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促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劳动活动。并引导大学生认识到,虽然现如今的社会科学技术已经非常的发达,但是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依然脱离不开体力劳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提出,在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劳动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引导学生尊重劳动,崇尚劳动,劳动是一件最为崇高、伟大和光荣的事情。另外,高等院校在提升大学生劳动素养的过程中,还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并经常性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以此促使其充分感受到劳动的乐趣,从而促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劳动意识。

3.注重加强对大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等院校在提升大学生劳动素养的过程中,单纯地培养大学生的劳动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即便大学生拥有一个科学的劳动意识,但是如果没有娴熟的劳动能力支撑,也是很难实现其劳动素养提升的。长此以往,大学生的劳动意识就会出现扭曲。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等院校应该注重加强对大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高等院校可以通过各种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能力。如何判断一个人的劳动能力,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人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况和对劳动技能的灵活掌握程度来判断。由此可见,一个健康的身心是提升大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前提。因此,任课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前,一定要加强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以此更加全面的了解现代大学生,并根据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喜好等组织大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从而为大学生将来成为国家建设与发展的栋梁之材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虽然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十分的发达,机械化、电子化、智能化设备已经取代了大部分人工。但是体力劳动依然是推动社会发展与建设的重要力量支撑。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与发展的接班人,更加需要具备良好的劳动素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等院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对大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引起足够的重视,注重加强对大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的培养,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劳动实践机会,促使学生在体力劳动中感受到劳动的乐趣,从而热爱上劳动,进而实现大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视域劳动意识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热爱劳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