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美素养视域下的小学古诗词层级化教学目标设计

2022-03-17陈碧仙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学段古诗课程标准

陈碧仙

(福建教育学院语文研修部,福建 福州 35002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审美素养是核心素养涵盖的一个要点,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环节的重点之一。古诗词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比重大幅提高,它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独特而丰富的美学价值,是培育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资源之一。但是,现阶段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学段目标还不够明确,大多数教师对古诗词的学段教学梯度重视不够,忽视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导致小学生审美素养缺失。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审美素养培育的小学古诗词层级化教学。

一、统编版教材古诗词编排的层级化呈现

纵观统编版教材关于古诗词的编排可以看出,随着年段的升高,古诗词选编数量也逐渐增加。从一年级13 篇增加到三年级18 篇,再到六年级26 篇,共选编了110 首古诗词。古诗词在教材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样编排也为通过古诗词教学培养小学生审美素养提供了重要阵地和强有力的支持。

(一)从编排形式看,古诗词板块逐层增加

第一学段的古诗词编排在课文板块和语文园地“日积月累”板块,起初步了解作用;第二、三学段的古诗词以主题单元和语文园地“日积月累”板块编排为主,统编版教材只在六年级下册末尾增加10 篇“古诗词诵读”,以衔接初中阶段古诗词学习。此外,古诗词在主题单元的课内篇数与“日积月累”的课外篇数基本对半分布,可见教材较注重把课外积累渗透在课内单元课文之中。这样设计不仅减轻小学生的学业负担,还增加他们对古诗词的阅读积累,使他们接受古诗词的审美熏陶,产生审美理解和共鸣。

(二)从选文体裁和主题看,统编版教材体现层进式的编排意图

教材编选不同朝代、不同体裁的古诗词,让小学生欣赏丰富多样的美学风格。其中以绝句为最多,中、高段加入律诗和词。绝句讲究平仄,押韵严格,读起来朗朗上口,小学生通过诵读、想象,体悟我国古诗词特有的韵律美、文字美、意境美。同时,教材所选古诗词题材较为丰富,其主题多与单元主题相扣,其中写景抒情类占比最多。选文注重小学生身心发展与认知规律及其生活经验,低、中段选入较多的是写景抒情类、叙事抒情类、咏物言志类的古诗词,学生容易接受与理解,有助于激发对古诗词的朗读兴趣,获得审美的滋养。高段增选入边塞征战、怀古咏史、羁旅思乡、赠友送别等题材的诗词,结合历史背景资料,更能理解和体会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助于拓宽审美视野与文化视野。可见,统编版教材对于古诗词选文体裁和主题的编排,符合各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需求。

(三)从课后练习设计看,古诗词练习设计呈现层级递升的特点

一年级设计识字写字、拼音、朗读并背诵课文的练习。随着年级的升高,课后设计的练习题型逐渐增多,练习题量和难度也在逐级提高,小学生古诗词审美素养的培育也受到关注与重视。从二年级开始,统编版教材在诵读为主的要求上,增加了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感受。在第二学段提高诵读要求,并增加默写能力的培养以及理解诗句意思、想象画面、体会诗词精神品格的课后练习。第三学段又增加一些古诗词的学习方法,如查资料理解诗意、联想类似古诗、同桌交流等,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逐渐帮助小学生形成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

二、《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审美素养的要求和小学古诗词的学段目标定位

《课程标准》在界定语文课程性质时,明确了小学生的审美要求:“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要求学生通过审美的感受、欣赏、评价等,获得丰富的审美经验,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与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在总目标第8、9条中,也提及对审美素养的要求:“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能结合自己的经验,理解、欣赏和初步评价语言文字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能借助不同媒介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学习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可见,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应是语文教学目标与内容的重点之一,应渗透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

小学各学段古诗词教学的要求相近,主要为诵读、想象、感受古诗词语言、领悟诗词大意、体会古诗词情感,但在教学内容的层次上存在差异,呈现由浅入深的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如《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对小学不同学段的古诗词教学提出具体的目标和要求:从第一学段“诵读浅近的古诗”到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选编标准是从“浅近”到“优秀”,在内容上更加深化,结合诵读与情感体验两个过程,要求小学生进一步领悟诗意;第三学段则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加强调自主性学习,要求学生注意通过诗词的声调、节奏等把握诗意,体味诗人的情感。这与统编版教材古诗词课后练习呈现的学段层级化设计一致,而课后练习是教学目标与内容的具体呈现。

小学古诗词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宝贵资源。首先,其语言精美凝练,对仗工整。小学生通过感受古诗词的语言魅力,领悟古诗词工整凝练的语言美,发展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促进审美素养的培养与塑造。其次,古诗词运用押韵、平仄、对偶、语调等手法增加音乐美。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古诗词中节奏和韵律的和谐之美。最后,古诗词勾勒出的景象与意境极为深远。教师应通过教学活动的选择和安排,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他们触摸诗意,感受诗人营造的意境之美。[1]古诗词审美教学的目的是在诵读、想象以及教师引导下,小学生能感知古诗词中的语言美、音乐美、画面美、意境美;发现或掌握美的特点,对所感知的古诗词之美进行内化;最终组织语言,表达对美的感受和领悟。以此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古诗词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以美育人。

因此,教师要遵循统编版教材的编写意图和选编内容,结合《课程标准》的学段要求,挖掘小学古诗词蕴含的审美因素,重视古诗词之美对小学生审美素养培育的促进作用,明确小学生审美素养的逐级培养与阶段发展的定位。

三、审美素养视域下小学古诗词教学层级化目标设计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坚持素养导向与价值引领,将《课程标准》特别是学段要求部分,分解成各个层级、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2]以《课程标准》对小学古诗词的学段要求定位、统编版教材小学古诗词层级化的编排以及小学古诗词美育因素分析为依据,结合具体学情分析,对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学段目标进行设计。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3 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为例,分别为三个学段设计指向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任职杭州期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西湖望湖楼的美丽雨景。诗题意涵丰富,点明了时间、地点、事件和心境。全诗四句,写云、雨、风、水,具体生动形象;写山、船、地、楼,堪称写实景的佳句。

(一)第一学段:重在培养阅读兴趣与积累审美体验

《课程标准》将第一学段古诗词教学目标规定为:诵读诗词,可以想象古诗词描绘的场景和画面,感受古诗词语言的优美,得到初步的情感体验。本学段入选的古诗词,是依据课文板块和语文园地“日积月累”板块来编排,多为咏物言志类和写景抒情类,浅显易懂,形象生动有趣,低段学生乐于接受。一年级教材的课后练习设计了“识字写字”“朗读并背诵课文”“读记词语”等,二年级课后练习则增加设计了学生对古诗词审美感受的提升训练,不要求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深入专业的分析,重在培养阅读兴趣与审美体验积累。综合以上对第一学段《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学情分析以及教材编排分析后,《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在本学段的审美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能借助拼音、工具书,正确拼读不认识的字和书写古诗中的“望、楼、墨、珠”等字词。

3.在诵读实践中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借助插图、视频等展开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描写的画面,能整体感受古诗中美的景象,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能流利地诵读古诗,并能借助拼音、工具书正确拼读不认识的字和书写古诗中的“望、楼、墨、珠”等字词。

教学难点:在诵读实践中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借助插图、视频等展开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描写的画面,能整体感受古诗中美的景象,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除了识字写字目标的达成外,还应关注诵读。诵读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音乐美和意境美,但因为本学段学生审美认识水平有限,诵读重点首先应当是准确,不读错。除了听录音范读、教师范读外,还可以通过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生对读、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在诵读实践中,让学生将古诗读正确、读流利,从而培养本学段学生有主动诵读古诗词的意识,不断提高对古诗词看、听、读的感知能力,感受古诗词工整凝练的语言之美。[3]同时,第一学段是小学生系统学习古诗词的开端,教师要指导学生诵读好五绝、七绝的节奏,把握绝句的停顿技巧,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感。如五绝的诵读节奏一般为“2-2-1”或“2-1-2”,七绝的诵读节奏一般为“2-2-1-2”或“2-2-2-1”。

我国古典诗词中,对景象、意境的运用非常多。《望湖楼醉书》描写了夏日西湖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涉及的自然景象有云翻、雨泻、风卷、天晴,每句诗都是一幅画,表达作者对西湖雨景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第一学段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插图、视频等资源,指导学生整体感受诗中的景象,产生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以获得对古诗词初步的审美体验。同时,第一学段学生识字量少,口头表达能力较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因人而异,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大胆表述对古诗词美的第一感受。

(二)第二学段:重在理解古诗词大意与感悟审美意蕴

《课程标准》明确第二学段的古诗词教学目标主要是在诵读中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对诗词中描写的画面展开想象,领悟古诗词大意。本学段学生有了第一学段古诗词学习的基础,加之语言积累明显丰富,审美想象更加活跃,审美体验更加强烈,他们对古诗词的整体感受与理解能力也随之提升了。第二学段入编教材的古诗词,在数量和难度上都有所增加。出现主题单元;加入注释,辅助学生理解古诗词大意;朗读要求为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并默写古诗词;通过朗读、结合诗句意思,想象画面并表达,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和优良品格。由此,第二学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审美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能借助注释、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领悟古诗大意,抓住“翻墨”“跳珠”“卷地风”“水如天”等关键字词交流讨论,感受六月西湖的奇特景象。

3.在诵读中对古诗描述的画面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领悟古诗大意,抓住“翻墨”“跳珠”“卷地风”“水如天”等关键字词交流讨论,感受六月西湖的奇特景象。

教学难点:在诵读中对古诗描述的画面展开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课程标准》提高了对第二学段学生的朗读要求: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展开审美想象,领悟诗意,体验情感。教师要加强诵读指导,注意把握、明确每次朗读的目标与层次梯度。首先,注意平仄和押韵的规律,读出节奏和旋律的音乐美。如“平”是一声和二声,“仄”是三声和四声;平声要缓慢且读得长些,仄声要读得快且短些,声调有高低起伏。将难以理解的音韵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的汉语拼音声调,使学生轻松习得平仄规律。其次,读中把握古诗词的感情基调,读出韵味。不同题材的古诗词,诵读的语气态势不同,如生机盎然的自然风光,充满清新、积极向上的美感,诵读时用轻松、愉悦的语气;友人离别的忧愁情绪,用沉抑、舒缓的语气读等。最后,边读边想象,促进感悟与体验。想象是审美创造的前提条件,学生诵读时,通过想象创造性地再现古诗词中的意境,加深对古诗词的感受与理解。由此培养学生主动诵读的习惯,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增强对诗词美的敏感度。

同时,把课堂教学重心放在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大意和情感体验上。通过语言实践活动和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抓住“翻墨”“跳珠”“卷地风”“水如天”等关键字词交流讨论,阐释这首诗的艺术手法和审美主题。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审美问题并交流,进一步解读景象,想象诗中描绘的西湖骤雨的情景,感悟审美意蕴,体会诗人对西湖晴雨的喜爱之情。

(三)第三学段:重在审美鉴赏与再创造

第三学段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在朗诵诗词的过程中,从语调、韵律、节奏等多个角度,把握诗意,体味作品内容和诗人情感。本学段入编的古诗词仍以写景抒情类为主,同时咏史怀古类和羁旅思乡类开始出现,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小学生的审美和文化视野。课后练习设计上,除了有感情朗读、背默古诗词、借注释说意思、体会感情外,还增加查阅资料了解相关信息、作比较、同桌交流、改写成小短文等,涉及培养学生古诗词审美鉴赏创造等多方面的能力与素养。

经过四年小学古诗词的系统学习,第三学段学生积累了更多的语言、知识与方法,生活经验也更加丰富,思维方式开始从形象思维转向逻辑思维,且随着年龄增长,想象力越来越丰富。他们对古诗词内容的审美想象和作品情感的体悟都较第一、二学段有更多的提升,并开始产生对古诗词再创作的愿望。基于以上分析,第三学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审美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能伴乐吟唱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能借助注释、图片、相关资料等方式,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

3.根据古诗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用现代文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借助注释、图片、相关资料等方式,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

朗读上,教师继续指导学生划分节奏、突出平仄,读好古诗词的节奏和韵律,确定感情基调,掌握诵读规律,形成对古诗词的美的整体感知,体味古诗词的音乐美、内容美、意境美等。

本学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设计中,可插入自学模块,对知识的吸收和审美的体验都是有利的。导入环节可联想类似写雨的古诗,如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复习旧知的同时,加深对这一主题的记忆保留,对新教古诗的理解也更上一层楼。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观看该诗赏析视频等方式,鼓励学生提出有意义的审美问题,在解读景象的基础上创设审美情境,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丰富对古诗的审美体验与感受,进一步体会古诗意境,升华情感。同时,可结合搜集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从创作背景、人生经历、诗的风格来思考诗人的写作意图和古诗背后蕴含的诗人情感,以及自己从这首诗中体悟到的:西湖疾风骤雨的美、黑云翻墨与白雨跳珠的美;面对风浪挫折,能够乐观从容面对的精神情怀。根据古诗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课后尝试用现代文把古诗改写成短文,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意蕴,从而提升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学段古诗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