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榜样形象传播策略研究
——基于交往行为理论视域

2022-03-17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孙东屏

广东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哈贝马斯受教育者教育者

文/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孙东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1]青年的成长需要优秀的榜样形象作为指引,当前的青年大学生是一个富有“个性化”、追求“话语权”的群体,需要获得共鸣的榜样群体才能激励青年大学生学榜样,成榜样。

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校园榜样形象传播的教育对象,教育效果应从受教育者的视角加以评判。在高职校园榜样形象传播过程中增强受教育者对话主体性,完善榜样传播互动机制可借鉴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该理论将交往行为中存在的两个及以上的主体间性彰显出来,通过语言理解和沟通媒介合理化交往行为。基于交往行为理论,提升榜样形象传播实效应彰显受教育者的主体间性,须在传播过程中由对话交流开始到必要的价值商榷到理性认同再到现实领域的实践。

一、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榜样形象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高职院校校园榜样形象传播存在的问题

1.对榜样形象的认知出现偏差

高职院校大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未能辨别是非,不清楚哪些形象可以成为榜样,容易把明星当作榜样,也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对于学校开展的榜样教育,高职大学生有的是被动学习,有的是无动于衷,有的甚至是有所抗拒,榜样形象不能深入高职大学生的心中,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内化榜样的行为品质。

2.对榜样形象的认同感降低

社会环境的复杂多样性使得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于过于“完美”、离他们生活太“遥远”的榜样形象认同程度明显降低,他们会认为“榜样与现实生活距离太大”“榜样与自己的学习生活关系不大”“榜样的行为价值不大,没有必要学习”,甚至认为“太过完美的榜样形象,是‘作秀’的结果,自己根本做不到”,产生对榜样形象的怀疑与不认可。

3.对榜样形象的学习知行脱节

高职大学生普遍存在自我激励不足,自我定位较低的问题。很多学生不想做先进,不敢也不愿意成为典型,选择“宅”在宿舍,“挂”在网上,也不愿意努力提升自己、改变自己。他们在学习榜样的具体实践上容易从众,甚至认为学榜样有“作秀”表现,“不屑”于此,导致榜样形象只存在教育者的呼声中,而弱化于受教育者的行动中。

4.对成为榜样形象应有的社会责任意识淡化

当代大学生生活相对安逸,导致一些青年没有担起“我要做榜样”的责任,这种现象在高职校园里相对更加普遍。有一些高职大学生我行我素,极具个性化,坚持己见,不愿意妥协,又依赖于别人解决问题,缺乏主人翁精神。尤其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相对要比本科生低一些,很多学生的自我定位是安于现状,不想也不敢成为“榜样先锋”。

(二)高职院校校园榜样形象传播效果不佳的原因探析——基于交往行为理论分析

哈贝马斯把交往行为界定为:“至少两个以上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之间的互动,主体使用手段(口头或口头之外的),建立起一种人际关系。”[2]榜样教育就是教育者通过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让受教育者“认同榜样”“学习榜样”,进而“提升自我”。榜样教育过程中存在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以上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通过多种手段进行互动。榜样教育本质上也是一种交往行为,教育者的目的和期许需要被受教育者“看见”并接受,而受教育者对榜样形象的“期待”和“感受”更需要被教育者“看见”并凸显。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也是主体。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是关于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其根本目的是要达成互相理解。其提出的主体间性尊重每一个交往主体的个性差异,交往者通过主体间的互相认可、理解才能使得交往活动最终有效。

从交往行为理论分析,榜样教育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榜样形象传播没有真正进入受教者内心,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没有得到确立,对榜样形象的“期待”和感受没有被“看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间的对话机制没有建立,受教育者没有被赋予他们学习榜样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没有建立起平等的合理化交往行为。

二、榜样形象传播交往互动机制的理论分析——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

(一)榜样形象传播是一种社会交往行为

“社会交往行为”是哈贝马斯理论的核心范畴,“系统”和“生活世界”是交往行为理论的核心概念。[3]哈贝马斯将由交往行动组成的既世俗又抽象的世界称为生活世界。“哈贝马斯所指的交往行为,主要受理性交往的价值观自发理性调节,自然涉及交往主体间的行为关系,当然也更多依赖于语用学理解达成意见一致,主要调节的是生活世界,更多地依赖于作为知识储备的文化因素的调节作用。”[4]

榜样形象传播由教育者基于价值观传导教育目的出发,通过各类榜样形象的示范引领作用,经由不同的传播途径到达受教育者一端,以期达到感化受教育者内化榜样形象的教育效果。这一过程存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以上行为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本质归属于社会交往行为”[4],榜样形象传播也是一种社会交往行为。

(二)榜样形象传播的对象——受教育者具有主体间性

哈贝马斯指出:“只有主体之间的关系才算得上相互关系,因为主体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双向的,而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主动与被动的,是单向的,因此不能称为相互关系。”[5]榜样形象传播的对象——受教育者具备主体间性,且应该彰显其主体间性,即交互主体性。榜样形象传播过程则要赋予受教育者话语权,真正确保榜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性、共通性的历时共存性得以显现。

(三)榜样形象传播的目标是对榜样形象达成共识与认同

“(交往行为)达到理解的目标是导向某种认同”[6],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为的前提是交往双方在话语权上地位平等,要达成“有效共识”则需要有自愿的而不是强制的交往行为,若没有则是“无效认可”。

榜样形象传播不是“逼着”受教育者认可榜样形象,是要受教育者发自内心受到榜样形象的启发,自愿向榜样学习,在行动上实践学习榜样的具体行为,要真正与受教育者达成教育共识,发挥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

三、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与榜样形象传播互动机制构建耦合性研究

哈贝马斯强调主体间性在于对每一个交往主体的个性差异的尊重,交往行为存在多个主体,只有主体间相互认可,并经由理性对话实现有效沟通达到互相理解为最终目标的交往活动才是有效的。榜样形象传播过程实现有效交往行为应凸显教育过程中的多个主体的主体间性,构建体现主体间性的对话沟通机制。高职院校校园榜样形象传播应建立起开放对话空间,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促进榜样形象得到受教育者的认同,可尝试建立榜样形象传播“对话——认同——实践”互动机制。

(一)对话

对话存在于两个以上或者多个主体之间的思想层面交流互动,但并非所有的思想层面交流都能称之为对话。只有地位平等的主体之间的思想层面交流方能称之为对话。在榜样形象传播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权威式”“压迫式”教育交流形式,要设置凸显受教育者平等地位的传播环境。可通过榜样形象故事交流与判断,营造自由、民主交流氛围,赋予受教育者话语权,建构开放式话语模式,通过对话对榜样形象具体事迹进行交流判断,共同领会、感悟先进事迹,形成价值共识。

(二)认同

哈贝马斯认为理解的前提条件是平等而非权威,交往行为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话语交流,受众可批判地接受话语交流的内容,从内心出发去“批判式”接受话语发出者的内容,才能发自内心地认可交往行为中交流的话语内容。要建立起可供受教育者质疑、提问、释疑的互动机制才能让受教育者在平等的基础上认同榜样,接受榜样。

(三)实践

理解是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中心概念,理解来源于交往行为的具体实践,作为具有主体间性的交往行为,交互主体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践行对话沟通的内容,是交往行为有效性的延伸,也是交互主体间共通性的现实表征。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达成互相理解之后,受教育者在日常生活中感知榜样形象教育引领作用,自发产生向榜样学习的内动力并采取“学榜样—成榜样”实践行动是交往行为的延续,也是榜样教育效果的巩固。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追踪受教育者的学习感受,让他们的学习心得、学习成效被“看到”、被“肯定”,进一步彰显其“主体性”。

四、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提升校园榜样形象传播实效的策略

(一)榜样形象塑造应在教育者期望和受教育者需求的平衡间选取

分析教育者开展榜样教育的目的,选取的榜样形象也要靠近受教育者认知特点、发展需求和接受程度。榜样形象的选取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可在每学年的新生入学季、毕业季、“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日等重要节点选取优秀毕业生、在校优秀学子面向新生、在校学生开展“榜样在身边”交互式学习交流活动,在全校范围内选择优秀学生代表,如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各类技能竞赛获奖者、专插本成功者、就业创业优秀代表构成宣讲团,通过对话访谈、互动交流等方式让优秀榜样说出自己的成功故事,分享给参与活动的学生,互动过程中一方面要听榜样“分享”,也要听学榜样的人“提问”,构建平等的对话交往关系。

(二)榜样形象传播应善用新媒体平等交流的特点搭建对话交流平台

充分挖掘整合多种信息资源和多种传播力量,注重内容品质,对榜样形象的宣传尽可能鲜活,提升榜样议题设置能力,利用新型互动平台开展榜样形象投票、学习讨论对话等微活动,在主体间性的交流中促进榜样形象深入人心。高职院校要充分运用新媒体在线上开展优秀榜样形象传播引领行动,通过制作榜样形象主题事迹推文、展播事迹视频等方式传播榜样形象,同时在传播过程中注重展现受教育者的学习成果,可设置“我最认可的榜样是什么?”“我将如何学榜样?”等新媒体作品推送和展示,让受教育者主动的学习行为得以彰显,让榜样学习的受众感受被“看见”、被“肯定”。

(三)榜样形象体验践行要建立反馈评价机制并分阶段追踪教育效果

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践行榜样展示活动,追踪报道“学榜样—成榜样”的具体个案,扩大榜样教育辐射效应,建立榜样学习活动评价体系,开展微调查让受教育及时反馈教育效果。在开展榜样形象传播前要对受教育者的群体特点和个性特点进行了解,掌握其面临的各类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类别的榜样形象传播教育活动;在榜样形象传播过程中要重视受教育者的学习感受,对榜样形象的传播途径和平台选择要考虑是否具有合理性,是否符合受教育者的认知和接受特点;在榜样形象学习践行过程中要不定期跟踪反馈受教育者是否真的受到榜样形象的激励而外化在具体的行动上,并了解他们在外化榜样教育作用的过程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支持。

五、结语

随着大批“00”后大学生进入校园,他们的主体性比以往的大学生都更加需要得到彰显,高职院校应及时面向新的教育对象,借用新的理论构建校园榜样形象传播的新路径。借用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重新审视高职院校榜样形象传播过程,构建新型互动机制是值得尝试的。

猜你喜欢

哈贝马斯受教育者教育者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如何理解现实的人——论哈贝马斯理解人的三个维度
规则与有效——论哈贝马斯言语行为的规范性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批判的深层逻辑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作为交往理解的诠释学——哈贝马斯诠释学的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