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文化修养与歌唱的内涵关系

2022-03-17

陇东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歌唱者听众歌唱

王 亚 娟

(陇东学院 音乐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著名人类学家李亦园先生在其著作《文化与修养》写道:“‘文化’一词,我们中文的原意为‘人文化成’,来自《易传》‘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语,其意义在鼓励人们发挥人文素养,提升道德精神,发扬艺术创造,并进而以这些人文的成就来教导民众、转化世俗,使之成为有文明而尊重人性的社会”[1]4。最早把‘人文化成’转为‘文化’一词的是汉代的刘向,他在《说苑·指武》中有句话说:“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2],其所指教化的意义也是一样的。

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在人类进化的关键时期——也就是人类的祖先与人猿共祖时代分离的时候,文化的雏形也在那时孕育而生。因此,文化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换言之,有文化就是人类之所以高级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直至今日,在经济繁荣发展的人类社会里,如何让生活更有意义?如何让社会生活充满文化色彩?从某个角度而言,当归属于人类当下处于什么样的文化背景,具备什么样的文化修养。

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文化修养的:“文化修养得分开解释:‘文化’,是人文文化与科技文化各学科的总和。所谓‘修’,乃吸取、学习,为的是打下知识体系的基础。所谓‘养’,是在‘修’得的知识基础之上的提炼、批判、反思乃至升华”[3]。

那此刻要思考的是人类为什么要歌唱?文化修养与歌唱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在《西游记》里有这么一段:孙悟空在南赡部洲没有找到得道之人,但他没有气馁,而是再次西渡大海,到达了西牛贺洲的灵台方寸山。灵台方寸山的斜月三星洞,正是孙悟空的师傅——须菩提祖的修炼之处。孙悟空在此四处逛游之时,突然听到一个樵夫的歌唱。樵夫唱的内容非常有趣,也很有深意,内容如下:“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4]。

孙悟空被这美妙的歌声所吸引,以为这樵夫是个神仙,樵夫却马上解释他不是。这里我们就会想,为什么樵夫会唱歌呢?为什么唱歌这么好听呢?我们假想如果在这段故事里,樵夫不是唱歌,如果是说话,又会是怎样的效果。不过此时,我们先不管那么多,先说唱歌的事。

关于为什么人类要唱歌,在书中我们查阅大约会得到如下几种说法:第一,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单个力量显得很渺小。人类必须要团结起来,一般是要通过语言沟通,但是在特定情况下,人类需要大声地沟通,比如在围捕一些猎物时就是如此。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慢慢有了自己的各种产业,在采摘果实、建设自己的家园时,劳动号子的使用越来越频繁。最后,一些劳动号子慢慢地向歌声转变。第二,人类工作时,唱歌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平和、轻松,可以让人忘记烦恼。特别是面对单调的工作,人们通过哼一些小曲,可以更加轻松、高效地完成工作。同时唱歌可以调解情绪,促进自身的乐观心态,让自身不再孤单。目前医学研究发现,人类唱歌可以促进心肺功能、增强免疫力,甚至还能减肥。

由此可知,歌唱对人类具有诸多的功能。而歌唱艺术是一种蕴含多种文化的综合性艺术,声乐技巧并不是评价一个人音乐修养高低的唯一标准,对于声乐学习、工作者来说,文化修养与声乐技巧同样重要。当然,音色明亮,共鸣清澈,转调流畅,气贯长虹对于声乐学习、工作者来说,应该去努力达到,但是要在音乐的海洋里获取最美丽的浪花,要在音乐的道路上有更深的造诣,没有好的文化修养,是不可能走得更远的。音乐在中国源远流长,一部好的音乐史必须从中国古代最原始的阶段写起。《毛诗序》说:“情发于声,声成于文。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参困。”[1]4古人认为音乐不只是娱乐的一个方式,它具有高台教化的道德内容,通过音乐可以窥测政治的得失,通过音乐可以教育人,古人更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所以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5]现今重视音乐的教育作用,已为常见之事,这也是很多音乐教育工作者所致力研究的。作为声乐学习、工作者,不只要研究音乐的教育作用,还应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特别是声乐歌唱表演者,其文化修养对于完美展现一首作品的好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文化修养对于理解作品深刻内涵的需要

文化是一个大概念,包括很多方面,今天我们讨论的问题则要相对缩小一些,把对文化修养概念的把握主要集中在对文学、历史等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上。为什么歌唱除了技巧之外,需要掌握这些文化知识呢?毋庸置疑,学音乐要学习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这是最基本的常识,连这些都不知道,肯定没办法更好地搞好音乐。歌唱不只是一门表演艺术,它更是一门综合艺术;通过这门艺术的展现,能带给人们娱乐、陶冶情操、精神感染、文化熏陶、历史感悟等多方面、多层次的感染。歌唱者如果不重视文化修养,就不能把这些多方位的感情因子充分表现出来,不能很好地展现一首作品的张力,也就达不到音乐应起到的作用,效果也不明显。

现在的一首歌曲作品,一般都是先有歌词,后再谱曲,然后才由歌手演唱的。首先,词作者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写出的歌词要生动感人,能在一度创作上就能感人肺腑、发人深思,或给人以欢快,或给人以沉思,或给人以启迪,或给人以教育。一首歌曲流长的长久与否,其歌词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歌词的成功与否,其文化内涵的深重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这个层面来说,歌唱者的文化修养不高,就不可能完全理解词作者的良苦用心,不可能在演唱中将作品的内涵完全或者尽可能多地展现给听众,因而听众受到的艺术熏染也就大打折扣。其次,对于谱曲者来说,一首好的歌曲创作,词固然重要,曲的优美与否也很重要,曲和词的配合是否天衣无缝也很重要,因此对于曲作者来说,要想创作高质量的音乐作品,文化修养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方面要了解各式风格的音乐,广泛掌握创作风格;另一方面,要广泛了解各个时代的风俗民情,了解各个时代的历史特色。只有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为更多的受众接受,才能将作品流传千古。因为曲的创作同样包含了文化的成份,能打动人心的恰好就是文化厚度较深的那些部分。因此,从理解曲作者这个层面来说,歌唱者如果没有较高的文化修养,首先不可能较深刻地理解曲作者的创作思想与创作特点,也就不能将曲作者自身凝聚在歌曲中的文化内涵充分表现出来。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文化,一时代亦有一时代之音乐。音乐离不开文学、文化,音乐是文学、文化展示的一种独特方式。因此,对于歌唱者来说,没有很好的文化修养就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对一些歌唱者来说,认为文化修养可有可无,以至于造成了一些很低级的错误。在曾经给观众留下深刻影响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上,很多参赛者精湛的演唱技巧和音色条件不时让观众称赞,可每到综合素质题目时,观众的称赞就大打折扣了。一位大学生选手不知道《雷雨》的作者是曹禺,一位女选手不知道消费者权益日是3月15日,类似的问题在比赛中比比皆是。还有一次问到一个歌手古代有哪几种乐器时,那位歌手就哑口无言了。而如果他熟悉《三字经》,就会很轻松地回答出来:“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音乐从来都是高雅的艺术,古代流传的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如果歌唱者不知道,还能怎样理解音乐的高雅,更谈不上音乐的教化作用了。所以说,歌唱者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这是理解作品深刻内涵的需要。

二、文化修养是歌唱者提高表现力的需要

《庖丁解牛》中说庖丁分割牛之所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是因为熟练。《卖油翁》中也说卖油翁能将油从一个铜钱中流进瓶子,而油一点也没有沾到铜钱上,能做到这样,没有什么技巧,也是因为熟练。这说明熟练对于一个专业很重要。歌唱者要熟练掌握歌唱的技巧,但是仅仅掌握专业技巧也是不行的,还需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如果你不了解曹操,把曹操的《短歌行》谱成曲,你也无法很好地表现出作品的深刻内涵,因为你唱不出曹操当时的思想,唱不出曹操当时的气概;如果你不了解苏东坡,你也唱不好他的词,因为你表现不出他的豪迈与柔情。

歌唱中直接以音乐和语言传递信息,从而激发听众的情感,引起听众的共鸣,感染力较为直接有效,这点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但这也是歌唱者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就算不需要文化修养,也能暂时感染听众,但是要达到音乐“余音袅袅”“绕梁三日不绝”“三月不知肉味”的境界,非有较高文化修养者恐不能为也。一首优美的声乐作品承载着社会、历史和人类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情感,不同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作品体现着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如作品《黄河怨》是一九三八年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到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滩急流,目睹了黄河两岸人民在日本侵略者铁蹄践踏下的悲惨命运后而作的,由冼星海谱曲。冼星海谱曲时对这首词作有着深刻的理解,甚至说达到了情感的共通,因此才能创作出词曲如此统一的绝妙作品。知道了这个背景,在演唱“哭诉我的仇和怨”的“仇”和“怨”时就会咬紧字头来表现呐喊的凄凉、哀怨的悲愤。“宝贝啊!你死的这样惨”也就能唱得肝肠寸断、撕心裂肺。到“狂风啊”处就近似呐喊的声音,使被压迫妇女内心极度悲愤的情绪得以宣泄。反之,假如演唱者不了解这段悲愤的历史,不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那么演唱者即使有再高超的演唱技巧又何以感染观众,也就使声乐艺术的感染力大打折扣甚至无影无踪了。再如《思乡》是采用古体诗谱曲的一首声乐作品,那么就要求演唱者必须在演唱之前了解这首古体诗,明确诗词中游子触景生情,思念家乡的忧郁惆怅情调,这样才能在演唱时身临其镜地用美妙的歌声来给听众描绘出诗一般的意境,给人以艺术的享受。我国地大物博,风土人情、风俗习惯、语言特点各具特色,使得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演唱风格和文化内涵,地处西北高原的民歌音调就高昂洪亮,而在江南平原的鱼米之乡则音调多为悠扬婉转,清新秀丽。同一首表现少女追求爱情生活、为情人绣荷包的抒情小调《绣荷包》,云南的《绣荷包》委婉清秀,四川的《绣荷包》则高亢活泼,而山西的《绣荷包》则是二者兼而有之,这是一种明快起伏、热情亮丽的风格。要准确无误地诠释这些作品,就必须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做铺垫,就需要我们平时多积累。

近山则情溢于山,观海则情满于海。大自然对我们的感染力是无言的,但歌唱者对听众的感染是有声的,不只有声,还要有表演等内容在内。歌唱者真正是一个演员,一个用声音为主导的演员,整个演唱过程就是一部戏,能否演好这部戏,主要看歌唱者能否导演好这场戏,而导演是要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内涵的。因此,对于歌唱者来说,不只要注重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还要注重自身的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自己对作品的充分理解,用高超的表演技巧,将作品诠释得更加完美。歌词是一度创作,谱曲是二度创作,歌唱者的表演也是一种创作,如果没有很好的文化修养,如何能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呢,如何能够影响更多的受众呢。因此,文化修养是歌唱者提高表现力的需要,提高文化修养,才能使歌唱者在表现时更为完美地诠释作品。

三、文化修养是歌唱者提升受众艺术熏陶质量的需要

优秀歌唱家的演唱之所以能使广大听众为之倾倒,受到公众的热烈欢迎和喜爱,除了他们具有良好的嗓音和高超的技巧外,最重要的是他们的表演准确生动地表达了歌曲的内容和真实的情感,引起了受众内心的共鸣,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和情绪的感染。德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汉姆波尔说过:“如果有人问我歌唱的含义是什么,我不会从声音技巧的角度去说明。我要说的乃是感动听众的才能。如果歌唱者仅仅是把音给唱出来,那么充其量不过是一位技工匠人而已。”[6]对于已经掌握了歌唱技巧的人来说,文化修养对于歌唱者在表演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良好的文化修养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受众艺术熏陶的质量。

孔子是非常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的。在古代,诗都是用来歌唱的,孔子时代更不例外。孔子问他的孩子子鱼看过《诗经》没有,子鱼说没有,孔子就很失望地说:“不学诗,无以言。”既然孔子时代诗是用来唱的,那么肯定会有好的歌手,而孔子不肯定歌手,而肯定歌词的文化作用,是为什么呢?主要就是因为文化的感染力是长久的,而歌唱者的技巧,只不过是一种方法而已。因此,歌唱者要想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表现张力,在演唱一首作品时能更好地表现出作品的内涵,没有足够的文化修养是不行的。歌唱者有了足够的文化修养,就能在表现作品时得心应手,能将作品的艺术性表现得出神入化,受众才能在欣赏歌唱者表演的同时,得到更多的内在的深层次的东西,才能提升受众艺术熏陶的质量。

为什么同样一首作品,有些歌唱者的演唱效果很好,听众听一遍就忘不了,而有的歌唱者却演唱平平、味同嚼蜡呢?最主要的还是因为理解的深度不同而已。所以,从受众这个角度来说,文化修养对于歌唱者也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人类的生活与文化之间的确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人类靠他的语言传达意见,靠他的手制造工具,而语言的不断练习、手的不断操作,也促进脑部的精致化,也就是脑力的不断进化、智慧的不断增进;当脑力不断增进时,也就促使语言更为复杂,以及工具的制造更为精细,这也就是柴尔德所说的人类创造自己的真谛。作为人类的活动之一,文化、文化修养的高低程度对于歌唱者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歌唱是为了运用美好、美妙的声响进行传情达意的互动,它不是简单的发出声响,而是通过歌唱活动让听众感受歌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歌者的爱恨情愁的歌曲意境。因此,文化修养是歌唱者理解作品深刻内涵的需要;文化修养是歌唱者提高表现力的需要;文化修养更是歌唱者提升受众艺术熏陶质量的需要。因此,对于歌唱者来说,一方面要掌握好歌唱方法,掌握好歌唱技巧;另一方面,还要重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歌唱事业更上一层楼,层层上高楼;只有这样,才能从所谓的“歌唱机器”升华为具有真情实感流露的歌唱者,从而发挥歌唱这一人类活动的真正作用所在。

猜你喜欢

歌唱者听众歌唱
重读《昆虫记》4 竹笼中的“歌唱者”——蝈蝈儿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歌唱的基本素养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歌唱十月
初探歌唱者演唱中的技术转换
声乐演唱中不良心态的克服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