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辨明关系,准确立意
——谈思辨类作文准确立意之辨明关系法

2022-03-17朱秋英

语文天地 2022年10期
关键词:关系法磨刀文凭

朱秋英

思辨,即思考与辨析,对事物的真假、美丑、好坏、多少等进行思考与辨析,做出合理的判断。思辨类作文,题目或材料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立意时需要对这些概念进行思考与辨析,从而判断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由此找到最佳立意。

一、思辨类作文常见的关系类型

思辨类作文有命题作文,有材料作文,题目或材料涉及的概念(观点)之间或二元对立,或多元并列,或构成条件因果等。较为常见的关系有:是非选择关系,如《自负?自信》《发光与沾光》《守旧与创新》;并列关系,如《理想与现实》《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没有什么与拥有什么》;矛盾关系(对立统一关系),如《经验与勇气》《自由与纪律》《平凡与伟大》《美与丑》;非绝对关系,如《名师与高徒》《文凭与水平》《学历与能力》;因果关系,如《可为与有为》《付出与收获》;条件关系,如《磨刀与砍柴》《鱼与水》。

二、什么是辨明关系法

所谓辨明关系法,就是根据逻辑常识,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明构成题目的两个或多个概念(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再根据关系确定立意的审题方法。思辨类文章的主题或论点,一般就是构成题目的概念(观点)之间的关系。

三、运用辨明关系法审题立意的步骤

运用辨明关系法审题立意共分两步。 第一步,辨明概念间的逻辑关系; 第二步,根据逻辑关系,确定立意。

四、运用辨明关系法审题立意举例

第一类:是非选择关系。题目或材料涉及的概念(观点)明显分“是”和“非”两个方面。 立意方法:立意时要做出明确的选择,肯定是的,否定非的。要A,不要B。

例1,《自信与自负》: 第一步,辨明概念间的逻辑关系。“自信”与“自负”是是非关系。 第二步,根据逻辑关系,确定立意。肯定是的,否定非的。要A,不要B。即要自信,不要自负。

例2,《守旧与创新》: 第一步,辨明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守旧”与“创新”是是非关系。 第二步,根据逻辑关系,确定立意。肯定是的,否定非的。要A,不要B。即不要一味守旧,要敢于创新。

第二类:并列关系。 题目或材料涉及的概念(观点)之间没有高低主次之分,是并列关系。立意方法:可以任意肯定一方,不管另一方。即任意要A或要B。

例1,2011年上海卷作文题目《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 第一步,辨明概念间的逻辑关系。“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是并列关系。第二步,根据逻辑关系,确定立意。可以只肯定是A,也可以只肯定B。①一切都会过去;②一切都不会过去。

例2,2012年江西卷作文题目《没有什么与拥有什么》。 第一步,辨明概念间的逻辑关系。“没有什么”与“拥有什么”是并列关系。 第二步,根据逻辑关系,确定立意。可以任意肯定A或B,既可以只写“没有什么”,也可以只写“拥有什么”。

例3,2014年江苏卷: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第一步,辨明概念间的逻辑关系。“青春不朽”和“长存不朽的信念是自欺欺人的”这两种观点是并列关系。 第二步,根据逻辑关系,确定立意。 青春当不朽; 青春亦朽,当珍惜生命。

第三类:对立统一关系(矛盾关系)。 题目或材料涉及的概念(观点)之间是对立统一(矛盾)关系,二者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立意方法有两种: ①既要A,又要B,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例1,2013年课标卷:“经验与勇气”: 第一步,辨明概念间的逻辑关系。“经验”和“勇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二步,根据逻辑关系,确定立意。既要A,又要B,二者缺一不可。要想做事成功,既要有经验,又要有勇气,二者缺一不可。

②没有A,就无所谓B,A与B相反相成。 例2,2014年上海卷:穿越沙漠的“自由与不自由”。 第一步,辨明概念间的逻辑关系。“自由”与“不自由”是矛盾关系。 第二步,根据逻辑关系,确定立意。既要A,又要B,二者相反相成。生活中既有选择的自由,又有无法选择的不自由,其实每个人都是带着脚镣跳舞。 有限制的自由才是真实的生活; 在有限的空间舞美人生。

第四类:非绝对化关系。 按照常理,两个概念之间会存在某种特定关系,但也不是绝对的,如《名师与高徒》《文凭与水平》等。 立意方法:一般说来,有A就有B,但也未必尽然。有时有A,没有B;有时有B,却没有A。

例1,《名师与高徒》: 第一步,辨明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名师”与“高徒”是非绝对化关系。 第二步,根据逻辑关系,确定立意。常言说,“名师出高徒”。有“名师”就能出“高徒”。但未必尽然。有时有了“名师”,未必就有“高徒”;有的“高徒”也未必出自“名师”。

例2,《文凭与水平》: 第一步,辨明概念间的逻辑关系。“文凭”与“水平”是非绝对化关系。 第二步,根据逻辑关系,确定立意。一般情况下“有文凭”就“有水平”。文凭是水平的证明。但也未必尽然。有的有文凭,未必有水平;有的有水平,却未必有文凭。

例3,《学历与能力》: 第一步,辨明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学历”与“能力”是非绝对化关系。 第二步,根据逻辑关系,确定立意。一般情况下“有学历”,就代表“有能力”。学历是能力的证明。但也未必尽然。有的有学历,未必有能力;有的有能力,却未必有学历。

第五类:因果关系。 题目或材料涉及的概念(观点)之间是因果关系,因为A,所以B。如《可为与有为》《付出与收获》。立意方法:因为A,所以B。

例如:2021年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第一步,辨明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可为”与“有为”是因果关系。第二步,根据逻辑关系,确定立意。因为我们的时代大有可为,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所作为。

第六类:条件关系。概念之间构成条件关系,一方是另一方的条件。没有A,就没有B,如《鱼与水》。要想A,就必须B,如《磨刀与砍柴》。 《鱼与水》,首先判定概念之间的关系为条件关系,没有A,就没有B。“鱼”和“水”是条件关系。没有“水”,就没有“鱼”。 《磨刀与砍柴》,首先判定概念之间的关系为条件关系,要想A,就必须B。“磨刀”和“砍柴”是条件关系。要想砍柴,就必须先磨刀。

五、两点说明

一是要准确判定命题作文或材料作文涉及的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二是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就是文章的主题或观点,判明了逻辑关系,就有了准确的立意。

猜你喜欢

关系法磨刀文凭
磨刀人与磨刀水
不单纯以“文凭证书”识才——营造“高可成低可就”的人才聚集磁场
磨刀不误砍柴工
文凭能代表知识水平VS文凭不能代表知识水平
巴西要发电子文凭
“与台湾关系法”必输给反分裂国家法(社评)
磨刀的人
建阳 建阳区在书坊乡开办中专班老区群众自家门口拿文凭
美国应废掉《与台湾关系法》
证券市场与中国公司法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