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心灵之温,育人性之美
——“纯美”《边城》中的德育探究

2022-03-17甘军荣

语文天地 2022年10期
关键词:边城沈从文人性

甘军荣

《边城》是一部20世纪的乡土文学力作。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提升其语文学科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人文素养,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积极的作用。《边城》的人性之美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完善,具有独特价值与作用。

一、真实展现美的世界,滋养德育沃土

沈从文的《边城》是对金钱至上主义的一种清算,它追求真实性,将湘西社会的面貌展现了出来。

1.冷静诉说生活的原貌

沈从文用文字给予了偏僻闭塞的茶峒如同风俗画般的诗意面貌:人们以诚待人,乐于助人,受惠必以物回赠等,这是来自人与人之间心底的对人性本善的体验。总之,这些未受任何现代文明污染的寻常生活,就是本书的全部背景。文章以翠翠的爱情为线索,各种人物在代表着物化的人格力量碾坊和象征爱情的渡船的选择和取舍中,展开他们的故事,谱写他们的人生。 湘西是美好的也是破碎的。翠翠父母的殉情、水手与妓女的爱恋、空守渡船的翠翠、远走他乡的傩送……这些纠葛错杂的意难平无不展现着人世间的真善美,而作者只是通过一种最平静的方式讲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原貌和社会现实,让我们知道什么样的文化土壤最利于我们生活。

2.对金钱的不屑与批判

沈从文在小说中挑战了金钱的绝对权威。在《边城》中,金钱不再是至尊,阶级也不再是社会的桎梏。它们似乎都被那个社会所弱化,成为被人性之善遗忘的一部分。 凡事求个心安理得,这是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但对作者生活的背景和时代稍加理解的人都能体会到这里的宁静淳朴是对20世纪30年代已在资本冲击下的绝大多数中华土地上蔓延的金钱至上思想的无情批判和讽刺。 直到今天,沈从文的这份坚守仍会为我们在面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不良诱惑时提出正确的价值引导和选择。高中语文坚持立德树人,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可以在这里体现。 学生会有意识地开始主动思考,明白只有以善构建,社会才会和谐,充满爱。

二、勇敢追求美的生活,激发德育动力

普通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形象与情感之间的关系,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品位,表达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沈从文在《边城》中表达了自己的与原有传统伦理观截然不同的伦理现象与维系。

1.勇敢阐释爱情关系

在《边城》中,传统的男权至上的观念被打破,传统的父权的权威地位也被打破。或者由于经济原因,或者因为爱,总之这一切的制约与牵绊使得爱情关系不再向社会既定的方向发展。吊脚楼上的妓女与水手的“心有灵犀”、翠翠父母炽热而真诚的爱、傩送与天宝对翠翠的追求,这些爱情都是纯粹真诚的。这种爱才应该是一个人对于爱情最纯洁的向往和最美好的追求。总之,这里的“爱情”挑战着世人的神经,是健康的充满生命力的爱情。

2.崭新的男女观念

由于沈从文对爱情关系不同以往的描写,让我们在《边城》中看到了崭新的男女观念。在《边城》中,男权主义明显被弱化,在这里男子不再用强烈的占有欲去对待他们的爱情,女子也有充分的自由和勇气去追寻自己的爱情。父亲和爷爷不再是严肃家长制下爱情的刽子手,他们都爱着自己的孩子、尊重自己的孩子、真诚地祝福自己的孩子。边城人身上的许多伟大的特有品质,比如对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权的尊重,这在当时都是不可能被除茶峒之外的任何地方所尊重接纳的,也正是这份平等与爱让这个小镇生发出人性最美的样子。《边城》中的纯粹的爱与平等的观念会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爱情观,激发他们追逐美好的勇气,对其一生都会有积极的影响。

三、无畏构建美的未来,践行德育价值

《边城》中展现的是一个典型的当时湘西社会的真实面貌。它是由一幅幅当地风俗画所展现的一个完整的社会构建模式和运作方式,而这些都是沈从文对未来社会之美的期盼与祝福。

1.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是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的行为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而工具理性则非常注重手段的可操作性与最终目标的实现,它并不在乎目标的终极价值。所以,社会的价值理性必然要求引入价值判断。 作家经常以反映和批判现世生活的姿态从事小说创作,揭露和批判现实社会的阴暗和丑陋,并最终表达对美好理想的向往。 因此,文学作品更趋向于对价值理性的追求,这和高中阶段的语文学科有着同样的追求。《边城》中完美的人格、和谐的生活便是沈从文所要孕育的人性之美。高中语文也正是基于此必须和《边城》携手同行,发现并延续这种文化精神和社会价值导向。

2.《边城》中的社会建构

沈从文的《边城》处处体现着人本为人的人性美。那些效益、功利、物欲的追逐不仅成为经济领域的主导价值观念,而且不可遏制地蔓延到人类生活的家庭关系、爱情关系、社会交往等领域。这些价值的错位和畸形产生了一个迥异于以往社会形态的社会建构。它们都给沈从文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也让他开始自发地寻找心灵的皈依和理想社会的蓝图。 沈从文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因此,《边城》中处处流淌着仁厚、朴素的乡风,这座小城在古老的节奏里沉浸在属于自己的欢乐祥和中,质朴又善良的人群,让任何的剑拔弩张都无处藏身。沈从文的文字展示着宁静的生活和淳朴民风,让人沉迷亦让人反思。这些文字也向学生传递着我们民族昨日的美好,让他们在自由与美的感染下一步步成为当今社会和谐共生的血脉。

3.价值理性与社会建构的时代意义

《边城》的社会意义正是让人们看到在金钱至上、功利主义之外还有高尚的人性、永恒的信仰、真正的公平等高尚的终极人生价值,而这些才为我们人类提供了能永恒栖息的社会环境。语文教学就是透过文学作品让学生去感悟、体会、碰撞、交融,从而为创造更好的人生与社会而不懈努力。

《边城》表达了真实的“美”存在着、“美”需要大胆的追求、“美”是我们社会的终极追求,也该是人类社会的存在状态。而高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正是通过引导学生对和谐社会、和谐之美的追求,让他们把生活着的社会当成现代人精神的憩园、心灵的栖息地来建构。语文课程必须发挥其“立德树人”的优势。我们要将《边城》中注重公平正义,倡导社会和谐的优良思想传承下去。这才是文学最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这也是语文学科的终极价值体现。

猜你喜欢

边城沈从文人性
《边城之材幽之地》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极边城暖
大庸边城的蛮与娇
功能与人性
在《边城》中寻找“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