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强国梦思想研究
2022-03-17陈曦
陈 曦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人武部 江苏常州 213164)
0 引言
强国梦作为一种期望国家实现繁荣富强发展的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十九世纪的清末时期,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其本质属于强国梦思想的雏形。此后李鸿章、张之洞、梁启超、孙中山等人,都以不同方式提出类似的思想观念,并通过实际行动使强国梦的思想得以传承、延续。当今中华民族早已从积贫积弱的困境中摆脱,走上了复兴的道路,强国梦思想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再次升华,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1 培育高职院校学生强国梦思想的重要意义
1.1 引导学生理性爱国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当代高职学生基本能够具备一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尤其是在面对各种关系国家利益、国家尊严的事件时,更是能够爆发比较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与情感可促使其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发展。但仍有部分学生对于爱国主义的理解存在偏差,将爱国主义情感当作自身单纯的主观情感,进而采取一些非理性的爱国行为,从长期看,这对个人和国家的发展都非常不利。高职院校重视强国梦精神的培育,能够帮助高职学生理性认知爱国主义,合理表达自身爱国的情感与诉求,进一步升华爱国主义思想,避免非理性爱国行为的出现。
1.2 提升学生个体自信与使命感
高职学生虽然具有较强的国家自信、民族自信,但在个人自信方面却仍然有所不足,无论是对于自身个人价值的实现,还是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困难,都容易出现自信心缺失。强国梦思想能使高职院校学生认识到个体自信的重要性,明白国家自信必须要以国家中每一位公民的个体自信为基础,进而将这种思想贯彻到实践中。学生个人使命感的激发,个人使命与国家使命的结合,可以明确自身所需要承担的国家发展责任,并为了个人与国家共同梦想的实现,不断进行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力求在未来工作、生活中更好地完成自身使命[1]。
1.3 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高职学生强国梦思想的培育,通常还需与个人道德素养发展相联系,使学生的个人道德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国防教育的意义在于提高高职学生公民责任意识;树立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国防忧患意识;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能力素质培养;注重品行操守塑造,学习国防法律法规。学生能够在国防教育的指引下,形成良好的国家安全意识与正确的是非观念,同时学会从国家利益出发,对个人行为加以规范[2]。
2 高职院校国防教育中培育学生强国梦思想的基本原则
2.1 思想多元化的针对性原则
在高职院校国防教育过程中,由于当代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具备多元化特征,不同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显著,因此要培育学生的强国梦思想,首先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教育原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观念特征、知识基础、文化储备等多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教学内容,使其能够在接触、学习、理解国防教育知识的过程中,对强国梦思想产生认同感,最终逐渐形成强国梦思想[3]。由于地缘、校情不同,高职院校之间的教学条件、师资力量会有明显差异,因材施教原则还意味着学校应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合理调整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法,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对相关软硬件设施加以完善,使国防教育中的强国梦思想培育更具可行性与实效性。
2.2 实事求是的导向性原则
强国梦思想不仅是一种强烈的爱国精神与爱国主义情感,同时也是对强国梦的准确理解与理性认知,必须把握“爱党、爱国、爱军”的基本导向。高职院校要通过有效的国防教育培养学生强国梦思想,需要遵循导向指引、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在相关教学活动中尊重客观事实,保持基本的理性。特别是有关中国国情、历史的教学活动中,必须充分尊重事实,以客观的态度讲述历史、准确描绘国家发展现状与实际国情,既体现国防教育内容,也避免出现刻意夸大或刻意贬低的情况,以免使学生形成盲目、偏激的爱国主义思想。
2.3 以情育人的情感性原则
高职院校国防教育要在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形成过程中掌握主导性的话语权,需要让学生真正认同国防教育的内容。高职院校要有效培育学生的强国梦思想,需遵循以情育人的教育规律。教师可通过与学生的主动交流、互动,构建平等、密切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教师还可结合真实事例对国家历史、国情、国防法律等展开讲述,将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感真切表达,使学生能够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进而让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思想观念产生认同感,这有助于学生强国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4 理实交融的一体性原则
在现实生活中,强国梦思想不仅可表现为思想层面的政治意识与文化意识,同时也可以表现为对行为实践有引导作用的行动意识。高职院校要在国防教育中培育学生的强国梦思想,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原则上不断创新。学校可组织学生学习国防知识、战争理论、国防法律法规、国情知识等,并创新开展支前教育、军事训练、支教、征兵宣传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能力素养,学会将有关理论知识贯彻在行为实践中,为国家建设、发展作贡献。
3 高职院校国防教育中培育学生强国梦思想的有效策略
3.1 专业渗透式培育策略
1)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的对象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形成的高职学生,单纯依靠国防课程进行强国梦思想培育,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对国防教育课程评价不高。为帮助学生形成强国梦思想,首先要转变国防教育类课程的教学方式,尊重教育规律,结合思政课程改革举措,将各种国际形势、国家发展现状、近现代历史等强国梦思想培育内容融入各类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资源中,通过专业特色明显、教学内容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实现对强国梦思想的渗透,避免理论课程单一化,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潜移默化地形成强国梦思想。为激发学生对国防教育类课程的兴趣,提高强国梦思想渗透的影响力,高职院校还需组建专业教研团队,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各种国防教育融入专业课程进行研究、改革和创新。
2)以“大国防”思维将强国梦要素融入相关教学内容。在入学教育的专业发展介绍中,将学生所学专业与国家近现代发展历程相结合,回顾国家、民族发展历史不仅能够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先辈的强国梦思想,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责任感,使其能够逐渐形成努力奋斗的精神。在管理类课程中,围绕国防战争中的经典战役结合专业将敌我双方装备、后勤对比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战士在战争中所面临的巨大困难进行机械、数据、沙盘等分析,当学生在主动分析中意识到一些装备、后勤补给上的差距需要军人用生命来弥补,会对强国梦思想产生再感悟、再认同。在技术类课程中,可以将各类国防科技、先进军事技术或军事理论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引导学生对自身专业与国防建设间的关系展开探讨分析,使其能够找到参与国防建设乃至国家建设发展的正确路径,将强国梦思想贯彻到行为实践中。
3)破除国防教育中因循守旧的固化模式,使用先进教育手段。在以国际形势、国际环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创新课堂形式,选择某一主题,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再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并结合资料对国际形势的总体特点、当前国际环境的利弊等问题展开深入分析,经教师审核后,再分享给其他同学,提高课堂参与度。
3.2 创新场景式培育策略
1)高职院校学生的强国梦思想培养依靠长期性的知识传授、思想引导、实践教育。信息时代下单纯依靠线下课堂开展国防教育,通常较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要使国防教育的有效性得到提升,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强国梦思想,高职院校需主动开辟全新教育阵地,利用新手段、新技术以适应当代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与生活习惯。学校首先应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性特点,依托校园网、知乎、贴吧、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与国际局势、国防建设、国计民生相关的资讯、文章或短视频,并在评论区围绕相关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以帮助学生在互动交流过程中逐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校还可以建立专门的国防教育平台,为教师、学生提供电子书、网课视频等形式的常规国防教育资源,也可开发VR技术下的模拟训练型、场景还原下的仿真训练、电子沙盘技术下的电子实战等新国防教育资源,突破国防教育活动在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定期组织国防知识线上答题竞赛、线上参观国防教育基地等活动,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保障学生能够拥有更多了解国防知识的途径。
2)高职院校需扩大国防教育的渠道和机会,邀请军事专家、国防教育专家、知名学者等参与学校国防教育活动,以直播的方式进行线上讲座,围绕国防力量、国际局势等主题展开深入分析,并与校内学生代表进行连线互动,以壮大学校的国防教育师资力量,使学生能够接受更好的国防教育,并在接受国防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强国梦思想。在国防武装力量教育方面,则可以与地方部队进行沟通协作,建立兵器馆、国防园、部队荣誉馆等国防教育基地,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国家强大的国防力量,并产生强烈的民族自信与个人自信。
3)高职院校需巩固国防文化建设成果,继续通过设置宣传栏、组织观影活动、校园网发布互动话题、举办主题文艺活动、开设校园广播专题节目等方式,对强国梦相关的国防教育内容展开大力宣传。结合当地的红色资源,让高职学生了解相关革命历史与先辈为国奋斗的感人事迹,使其能够对革命先烈产生敬佩之情,形成“继承先辈遗愿、实现伟大强国梦”的爱国主义思想。全方位打造沉浸式地方、校园国防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对于国防知识、国事民情的兴趣,为强国梦思想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
3.3 地校互促式培育策略
1)从教育资源开发的角度看,为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防知识、理解爱国主义精神、了解国家发展历程,高职院校还需在全方位开展国防教育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各种特色的资源基地建设,将其作为教育载体、教育资源,培养高职学生的强国梦思想。
2)参与红色资源服务,内生强国动力。红色文化对国防教育事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建党百年之际,各地均有大量红色资源、红色文化和红色基地,培养学生强国梦思想需用好地方红色资源,丰富高职院校国防教育资源。结合国防教育实际,可要求学生有红色基地的实践经历。例如让学生走进红色场馆担任“一日讲解员”,在实践中让学生主动汲取中国红色年代革命先烈先辈奋斗史,内生个体的强国梦思想,提高国防教育效果。高职院校参与地方红色基地建设,保障红色基地日常运作,促进地方国防教育事业发展,为国防教育事业的宣传和开展提供有利帮助,为全民性强国梦思想打造强有力基础,
3)结合地方建设需求,深耕强国思想。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的困境之一是单纯的理论教育通常难以使学生真正理解强国梦思想。因此在高职院校国防教育中,对于强国梦思想的培育还需从实践教育入手,结合理论教育内容,积极组织各种相关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真实现状、开阔视野、增长见闻,进而对所学理论知识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4]。例如在寒暑假期间,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农村、偏远山区展开调研,真实体验农村生活,并在学生学习各种基本生活技能的同时,引导其结合农村生活现状对脱贫攻坚、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现实国情展开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社会现实,实现对各方面国情的准确认知。
3.4 国防衔接式培育策略
1)在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的现阶段,大学生成为义务兵的重要来源,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军队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代青年的神圣义务和职责所在。部队的特殊环境给大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历练机会和成长平台。高职院校作为高职学生进入部队前的专业教育机构,可在新生入学时对有意参与国防建设的学生进行摸排调查,规范管理国防教育中军训实践课程的时长、强度和考核要求,及时更新国防教育理论课程内容,培养专业化的国防教育师资团队,为有志入伍的高职学生培育国防素质萌芽,激励高职学生参与国防建设。
2)为鼓励大学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国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高职院校也应配合衔接、健全义务兵退役后的教育保障。在完善机制层面,高职院校应建立全面规范的教育学籍、专业课程和保障服务的衔接体系,灵活机动地在春季和秋季开设针对退役兵的专业军工班,同时做好本校退役复学兵的基本工作,为其快速恢复原学籍、迅速进入正常校园生活开设绿色通道,减少军籍和学籍的真空地带。高职院校的各类衔接式培育措施可促使高职学生更加关注国防,从而使建立的强国梦有了实现的渠道,真正实现“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4 结束语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培养学生强国梦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其个人使命感的同时,也使国防教育工作水平有明显提高。高职院校在国防教育中实现对学生强国梦思想的有效培育,要遵循以德育人、因材施教、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基本原则,并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