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2-03-17杨章成
杨章成 褚 娜
(1.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西柳州 545006; 2.宁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宁夏固原 756000)
0 引言
2020年3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1]。这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劳动教育是完成立德树人使命的重要手段,是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必修课。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应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的原则[2],通过劳动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思想、体会劳动价值、增强劳动本领、提升劳动技能、提高服务能力,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涵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要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培育艰苦奋斗精神、培养感恩意识和增强社会责任感四个维度进行深刻理解。其一,劳动价值观是劳动者对劳动的最本质观点和认识,决定着劳动者对劳动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3]。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状态、工作状态、敬业精神、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等都有正面的、全方位的影响[4]。其二,劳动是人类最根本的实践活动。通过劳动教育,可以使新时代大学生体验劳动实践的艰辛,感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激发奋斗的志向,激励奋斗的行为,培育奋斗的精神。其三,感恩意识有利于传递社会正能量。通过劳动教育,让大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劳动艰辛,思考劳动意义和真谛。特别是在当代重智轻劳的教育现实中要更加注重劳动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弘扬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主流价值观。其四,新时代大学生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历史重任,自觉将自身成长发展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通过劳动教育,让大学生尊崇劳动、投身劳动、享受劳动,在劳动实践中增知识、长才干、提技能,增强服务本领,以更好地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2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现实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和历史方位,需要构建与新时代相适应、相匹配的教育体系,作为教育体系核心内容之一的劳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5]。
1) 新时代召唤具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大学生。新时代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需要大学生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然而,当代大学生在这个方面亟待加强。劳动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劳动教育是实践活动教育,也是价值认同教育,通过劳动教育,大学生可以在感受劳动艰辛的过程中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并自觉升华为内心的精神认同。
2) 新时代召唤具有突出劳动技能的大学生。长期以来,学校对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多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层面,忽视了大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大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由于缺乏劳动锻炼,使得他们的岗位动手能力比较低,与新时代的要求不符。而劳动技能突出的大学生通常能快速适应岗位要求,成为业务能手和技术骨干。
3) 新时代召唤具有奉献精神的大学生。党的伟大事业需要伟大奉献。尽管我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转变和跨越,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务还很艰巨,需要更多具有奉献精神的大学生。随着全球一体化进一步加剧,社会环境、政治体制、价值理念等多种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更深、更广。一些大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功利主义思想,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缺乏集体利益、集体思想和大局观。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奉献精神,这与新时代的要求相悖。因此,要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以适应新时代的更高要求。
2.2 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党的伟大事业需要人才的强力支撑。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之一,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劳动素养是对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因为劳动素养与大学生的其他素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思想、劳动精神、劳动行为[6],提升劳动技能、升华劳动认识、增强劳动创造力,自觉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为新时代贡献自己的力量,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7]。
2.3 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部分大学生的劳动价值取向扭曲、劳动技能缺乏、劳动意识淡薄,劳动教育实践被软化、虚化、淡化和弱化,劳动教育手段乏力,劳动教育形式单一,劳动教育实效欠佳,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被忽视[8]。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是要改变当前重智轻劳的现状,促进新时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加强劳动教育有利于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上做到正本清源,才能在行动上做到对劳动价值的真正认同。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容易受到各种不利思想的影响[9]。而劳动观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除了学习理论知识,还应该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因此,对大学生加强劳动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2) 加强劳动教育有利于新时代大学生知行合一。理论学习和实践相辅相成、互为影响。理论学习指导实践,实践深化理论学习,要做到知行合一,二者缺一不可。劳动教育作为“行”的具体表达方式,是效果好、见效快的促“知”之举。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强劳动意识、激发劳动潜力、弘扬劳动精神、锤炼劳动品质、加深认知理解、增强服务社会能力,促进大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劳动相结合,从而达到知行合一。
3) 加强劳动教育有利于新时代大学生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大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是人才培养质量直接的体现,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之一。当今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已从过去的单一型转向全面型、综合型。经过劳动教育的大学生通常具备较好的工作态度、心理素质、抗压能力、工作技能和适应能力,服务社会能力比较强。
2.4 大学生成长成才获得幸福的力量之源
劳动是一切活动的基础,是获得幸福的力量之源,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新时代要大力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帮助大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端正劳动态度、培养劳动情怀、锤炼劳动品质、获得劳动技能、促进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提升,用更务实、更诚实、更具创造力的劳动精神去学习、生活和工作,让大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体验人生价值并收获成长的喜悦。
3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
3.1 树立新时代劳动价值观
1)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网站、微信、QQ等现代信息手段,以及橱窗、板报等传统宣传手段广泛、深入开展新时代劳动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劳动的重要意义,重视劳动的价值。
2) 加强劳动实践体验。注重加强对劳动全过程的整体设计,以实效为导向,以激励为手段,让大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价值和成功的喜悦,加深大学生对劳动塑造健全人格、提升劳动技能、实现劳动价值的重要性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3) 积极发挥榜样力量。高校可适时邀请劳模代表、自强之星、奋斗典范等先进个人现身说法,分享个人经历和经验体会。用大学生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去感染、教育学生,进一步筑牢大学生的思想根基。
3.2 构建“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四位一体”四方联动、协同育人的机制。凝心聚力,切实增强劳动育人实效。
1) 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家长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家庭劳动,培养大学生热爱劳动、享受劳动的好习惯,提高大学生日常生活技能、家务劳动技能,身体力行去影响、感染和带动大学生劳动。
2) 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高校要着重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根据大学生身体情况、专业特点、性别特点和成长规律等具体因素,综合考虑,统筹安排,科学、合理设计劳动内容、劳动时间、劳动形式和劳动评价。
3) 发挥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深入挖掘潜力资源,积极开发新资源,最大限度为大学生劳动教育创造良好条件。
4) 发挥政府在劳动教育中的协调作用。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职能,加强协调引导,通过开放实践场所、搭建实践平台、开展公益活动等多种形式积极支持大学生实践性劳动。
3.3 构建新时代劳动课程体系
构建新时代劳动课程体系要交叉融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交叉融合,就是要根据班级特点、专业特点、年级特点和课程特点将劳动教育融入教学之中,既加强体力劳动的教育、感受,又加强脑力劳动中隐性劳动教育的灌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立足自身学校实际,充分利用现有劳动教育资源,挖掘潜在劳动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此外,还要在课程安排、师资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对劳动教育进行统筹考虑,确保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政策到位、执行到位、落实到位、目标到位。
3.4 建立新时代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新时代劳动教育评价体系要兼顾激励导向和公平导向。激励导向需要建立健全学生劳动教育评价和考核制度。制度设计要充分考虑校情和学生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和激发学校和学生的积极性。将劳动实践过程和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公示制度、审核制度,保证信息透明、真实可靠。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公平导向需要完整、客观记录大学生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1],同时发挥督导检查的积极作用,并将劳动教育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开,积极推动劳动教育过程的反馈和改进,使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更加科学、客观和完善[1]。
3.5 建立强有力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
加强劳动教育,政治素质是根本,专业水平是保障,师资队伍是关键。高校要高度重视劳动教育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严把政治立场和政治素养关,还要统筹考虑队伍建设、专兼职搭配、专业配比等。强化师资队伍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劳动能力[1]。此外,通过专业化培训,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化育人水平和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
4 结束语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已刻不容缓,要充分认识到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创新观念,从育人机制、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以确保劳动教育收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