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校地人才共享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策略探析

2022-03-17张银河

关键词:互联网络校地人才资源

苗 军,张银河

(淮阴师范学院 人事处,江苏 淮安 223300)

新时代是社会主义发展到新阶段的标志性历史时间节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进入到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象征与标志。深入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此,一方面要筑牢人才基础,另一方面要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我国高等教育体系较为完善,可以提供大批优秀人才促进我国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与人才资源的匹配度不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贯彻新的社会发展理念,为建设我国现代化的社会经济体系而努力。社会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着重大作用力,这就意味着解放与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将是我们国家在当前和未来面临的要务。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基本经济形势是,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时期。我国经济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意味着经济发展要坚持效益优先,质量第一的发展思路。经济的高速、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资源的储备、人力资源的强大、人才的强大。当前我国实施了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一带一路等一系列国家发展战略。同时,已经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辽宁沿海经济带等一系列的经济带。众多经济圈、经济带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经济的发展需要有高质量的人才资源做支撑,离开人才资源,经济发展便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宏大的人才队伍,但在人才总量上还远远不够,远不能满足国家各行业发展的需要。再者,高水平人才队伍特别是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依旧缺乏。

在新的历史时期,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伴随着我国社会向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的转变,想要更好地助推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就必须解决人才资源不足问题。高校是人才和高科技人才的集聚地和创新地,因此推进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实现人才共享显得势在必行。本文将重点研究高校与地方人才共享的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全面探讨校地人才发展的模式,力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性的镜鉴与政策性的实践支持。因此,我们将对校地人才共享的内涵进行全面阐释,对高校与地方人才共享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由此延伸到对高校与地方人才发展模式的探讨,以期为高校与地方人才共享探索出相对理想的发展模式。

二、我国校地人才共享的内涵与存在问题

1.我国校地人才共享的内涵

在对我国校地人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之前,首先要了解校地人才共享的内涵。所谓校地人才共享指的是一种基于人才共享基础上形成的人才配置与发展模式。[1]需要阐明的是,人才共享是基于人才租赁理念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理念。它最初诞生于美国这种租赁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人才租赁制在取得了成功后,于前些年被正式引入国内,在深圳、哈尔滨、武汉、南京等城市推广应用。这种新型的人力资源配置理念使得更大范围、更宽广的角度、更高效率的人力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它打破了人才的企业所有制、高校所有制、区域所有制乃至国家所有制的桎梏,使得知识与技能的共享成为现实可能,也使得企业的低成本扩张、人力资源的所有形式转变成为现实。

校地人才共享便是基于这种新型人力资源配置理念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创新性理念。其人才共享的主体主要发生于高校与地方之间。更准确地来说,校地人才共享是一种高校的老师和学生与地方的组织机构以及企业共同参与办学与服务和创新性工作的人才使用模式。它是一种互动式的、交互式的、更广范围的、更深层次的校地合作。实现校地人才共享,从高校层面来讲,更多层面上需要以就业为导向性的指引,以人力资源的需求导向为维系之基,以在未来社会所需的急需性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所必备的专业技能,以及所需的创新性思维和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能力。[2]就地方性的企业与组织机构而言,以兼职教师、挂职服务、专业性的智库人才网,咨询委员会、技术委员会等为合作的主要途径与形式。通过高校与地方性组织机构与企业的互动与合作,促进本机构服务与办事水平的提升。就人才共享的主体企业而言,通过这样一种与高校人才的共享,不仅提升了企业文化,更好地激发了企业的创新创造智慧与活力,也为企业飞速发展提供了创新驱动与智力支撑。

2.我国校地人才共享的存在问题

第一,东、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极不平衡。我国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基础好,教育条件好,高等学校数量众多,优质教育资源的高校基本上全部聚集于我国的东部城市。高校自身的高水平人才很多,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会选择东部地区就业,人才的流向呈现出人才资源配置方面要远强于中、西部地区的特点。

第二,东部地区区域之间也存在社会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是我国高校资源最为集中的省份之一,以其毕业生就业的流向来看,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成为这些众多院校的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区域。这使得长三角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当中,诸如盐城、淮安、连云港、徐州等区域在人才流入方面处于劣势地位。这些苏北城市的经济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急需更多高层次的人才涌入这些城市,或者以多种形式加入这些城市发展的行列当中。校地人才共享在某种程度上是克服这些城市人才资源跟不上经济发展快速步伐的桎梏,较为快速、精准地解决地方高素质人才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三,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的相对落后,不利于留住人才和培养人才。从西部地区的高校资源来看,尽管也有几所知名高校,但在东部地区优越的条件吸引下,高校本身的人才面临大量流失;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也有相当有一部分流入到了东部地区,尽管还是有一大部分学校的毕业生留在了当地,但是他们面临的问题是,地方优势性的企业较少。这些人才的优势和才能、技能很难得全面、充分地发挥和使用。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些西部教育资源较好的高校当中,高年级学生也是一种优质的人才资源。

三、我国校地人才共享的发展策略

鉴于我国当前经济社会与教育发展的现状,人才强国的需要,我国促进校地人才共享是非常有必要的。推动校地人才共享不仅有助于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促进我国社会内部生产要素的合理化流动,促进我国各地区产业更好、更健康地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和推动我国高校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为提升我国高校教师的科研转化为产能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提供智力保障与支持。因此探索我国校地人才共享的发展策略,对于解决前文所述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难题,高质量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

1.搭建以各级地方政府为主要枢纽的校地人才共享平台

众所周知,从我国的办学模式来说,我国以创办公办教育为主要特征。与世界其他的国家相比,我国有着全世界数目最为庞大的公立高等院校,这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公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特色,众多的公立高校归教育部、当地教育厅管理,同时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对这些高校的发展也给予了大量的财政支持。我国高校所具有的先天公立基因使得地方各级政府与高校之间一直具有很紧密的关系。同时,无论是地方性的服务机构与组织,还是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企业,都是在政府机构的管理与监督下进行的,政府对企业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社会性的调控职能。企业作为主体是需要取得政府的信任合作与支持的,政府也为企业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外部社会政治环境。

政府作为关联高校和企业的平台可以促进二者的互融互通。从更深层次来说,政府将会在校地人才共享当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前文的分析可知,我国在人才资源和地域经济社会发展当中还存在不平衡与不匹配状态。一方面东部地区盛产人才,却仍然存在一定的人才资源短缺的现状,而西部地区虽然缺乏人才,还存在某种程度上人才过剩现象,这些人才无法很好地参与到地方企业的服务当中,也无法及时地将自身的智慧与知识转为创新性的生产动能和生产力。因此,这就需要各地政府积极协调,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政府机构集中力量为企业纾困解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积极和高等院校进行对接,为校地人才共享服务,从而搭建校地人才共享平台,构建校地人才共享的机制载体。

2.积极利用高校现代化的社交媒体平台与互联网络,充分发挥新型互联网的作用,推进校地人才共享互联网络的建成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新型通信与媒介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新媒介技术更迭频繁,快速便捷的互联网、在线视频、以及全景式的VR体验,这些都使得在一些对现场要求不是非常强的新通讯科技层出不穷的时代,人们之间的交往要变得便捷、快速、方便得多。这些新型传播技术的出现为人们很方便地实现线上工作成为可能。一些对在场性要求不是很高的行业可以很好地利用网络这种便捷的传媒工具开展工作。换言之,要想促进校地人才共享的更好、更健康发展,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这种媒介工具,构建新型的校地人才共享互联网络。校地人才共享互联网络的建构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校地人才共享互联网络是万物互联时代的产物。互联网络可以将各类人才的信息很好地汇聚在一起,为各级各类人才很好地实现与企业以及地方性社会组织或服务机构匹配。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构建一个人才库,这种人才库的构建要按照国家对行业的划分对人才进行全面的谱系性梳理与分类。这种行业分类应该按照国家统计局最新行业分类标准来进行,同时高校人才库的行业分类要根据国家最新出现的行业分类进行及时调整,动态管理。

第二,校地人才共享互联网络建设要注意灵活性和多样性,更要考虑到人职匹配这个因素。校地人才共享互联网络的灵活性与多样性指的是要将在校的高年级学生纳入到校地人才共享互联网络当中。与一些已经就职于固定单位的高校老师相比,在校高年级学生在精力方面要比高校教师大,他们可以很好地完成基础性工作。因此,要从全局方面考虑校地人才共享互联网络建设。充分把握高校在校生的群体性特征,将学生很好地纳入到校地共享人才互联网络当中,充分发挥他们在体力和精力方面的优越性,在一些关键性技术方面充分发挥这个群体的积极自主性,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效率和效益的提升。

第三,加强校地人才共享的政策性保障,完善以应用类项目为引导的人才共享模式。为校地人才共享建立政策性的保障是必要的,这可以为校地人才共享的良好发展保驾护航。在校地人才共享的政策性保障方面可以考虑在税收、交通补助、购房补贴方面提供必要的政策性保障。归根到底,校地人才共享要想真正地实现良性循环与发展,所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在于克服人才在不同的地方会遇到的困难,因此在政策制定方面一定要充分考虑这方面的制约条件。在财政、税收、教育方面给予人才以政策性的优惠,同时一定要考虑让人才在异地可以有一个居所。只有这样共享的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企业。在该方面,东部地区的许多经验可供借鉴。所谓的完善以应用类项目为引导的人才共享模式是指在一些地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城市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关系当地民生的重大建设性、科技性项目方面,各城市可以先期推出一些重大项目,吸引高校人才参与到这些科技、经济社会的项目当中。[3]各省、各地级市,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级市,同时在人才资源引进方面又存在明显短板和不足的城市,可以先期在当地建立一些与本城市发展的产业相匹配的科研机构和重点实验室,吸引高校的科研人员和学生积极参与到项目的研究当中,给予他们充分的资金保障与项目政策方面的支持,从而更好地促进以项目为引领的校地人才共享机制的发展。

在新时代,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项历史性任务是前所未有的,也是高等教育发展阶段中簇新的机遇和自身的新使命。高校人才因其专业领域广泛,人才聚集,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助力驱动其创新发展提供积极的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校地人才共享意味着高校可以利用其人才优势,发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作用。实现校地人才共享,尤其在高水平人才共用、高水平成果共享等方面,要科学布局、调整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发挥好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使学科链、人才链与地方上的产业链、市场链进行无缝高效地对接。高校、地方政府、企业要紧扣国家战略机遇,发挥各自优势,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协同创新、协同发展等各种举措,构建高效、便捷的校地人才共享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凝聚力量。

猜你喜欢

互联网络校地人才资源
声 明
声 明
伊犁师范大学与和田市人民政府举行校地合作签约授牌仪式
声 明
校地共建型新型科研机构发展的逻辑与现实
——以C9 高校为例
校地结合政产学研互动服务地方经济——四川工商学院校地校企合作初探
“人才有价”充分释放人才资源市场活力
校地企协同共育应用型人才教学实践初探——以四川工商学院产品设计专业为例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人才资源开发的环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