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OE的现代城市广场景观评价研究
——以蚌埠市民广场为例
2022-03-17王雪娟连洪燕
肖 晴,王雪娟,连洪燕
(安徽科技学院 建筑学院,安徽 蚌埠 233100)
广场通常是城市居民社会活动的中心,广场上可组织集会、供交通集散、组织居民游览休息、组织商业贸易交流等。[1]可见,广场是为满足人民社会活动的需要而建设的,主要以步行交通为主,提供休闲、游憩、娱乐、健身、游览、参观、聚会、饮食等活动的空间。
广场一直被誉为城市的客厅,代表着城市形象,并为人民提供公共活动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精神风貌和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因此,从承载人民社会活动的公共空间入手,研究城市广场中对人的活动方式、行为规律和使用感受的影响因素,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通过使用后评价的研究方法,才能发现现代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的优缺点,不断改进和完善公共空间的设计深度,进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一、研究对象
1.区位分析
蚌埠市民广场位于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市政府南面,总占地面积约20万m2。广场交通便利,四周有政府机构、居民小区、影城、商业街区,是蚌埠市最大的集文化、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广场。蚌埠市民广场作为蚌埠市人防应急疏散基地,是蚌埠市亮点人文景观工程,是展示城市经济繁荣、和谐发展、文化传承的窗口。
2.功能分区
依据蚌埠市民广场的功能和性质可将其分为六个区,包括中心草坪区、硬质广场区、植物景观区、绿化休闲区、建筑区和停车区。
中心草坪区为市民广场的娱乐活动中心,由大草坪和石子铺地组成;硬质广场区包括文化广场、中心广场、水景广场和休闲广场四个部分,分别承载着不同的活动功能,如中心草坪两侧的文化广场上分列着9根高9.9 m的灰色金属灯柱,灯柱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刻有日、月等符号,中部刻有人、树木等符号,下部刻有花、鱼、猪等符号,体现了天、地、人和谐共生的寓意,这些符号都是具有蚌埠特色的双墩文化符号,走在其中能深切地感受到蚌埠优秀的传统文化;植物景观区则是以银杏树阵为主,树阵下面是大片的草坪,具有应急棚宿功能;绿化休闲区主要以植物造景为主,每侧各设置一个服务站,服务站包含公共卫生间、环卫工人、城管执法队员爱心休息站等功能空间;建筑区由蚌埠市博物馆、城乡规划展览馆和档案馆组成,是市民广场“三馆一场”设计理念中的“三馆”,展示蚌埠城市的发展历史、当今的建设成就和未来的宏伟蓝图,是蚌埠历史文化和现代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场所。
二、研究方法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POE)使用后评价,[2]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Friedman在其POE著作中的定义:“POE是一个度的评价:建成后环境如何支持和满足人们明确表达或暗含的需求。”使用后评价主要关注使用者的需求、设计成败和建成后的性能等,[3]评价结果能够为以后的相关设计提供依据和基础。POE调查的最主要内容之一是对使用者满意度的评估,因此,在调研中结合美国心理学家Charles E.Osgood和其同事所创立的SD法(语义分析法)对使用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客观地反映使用者在使用后的心理评判。另外,调研中还采用了观察法、访谈法、图像记录法等研究方法,结合社会学、行为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以及数学、统计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等进行交叉研究。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使用人群基本情况
(1)使用者性别及年龄分析。蚌埠市民广场的使用者中男性占54%,女性占46%。被调查的使用者中多是本市居民,并且以附近小区的居民居多;另外包括到博物馆、城市规划展览馆参观旅游的游客(以本市幼儿园、中小学生为主)。从使用者年龄组成来看,主要集中在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占46%,7~29岁青少年最少,当然这个数据与调查时间段有重要关系。
(2) 使用者出行特征分析。蚌埠市民广场使用者的主要出行方式为步行,占66%,自行车或电动车出游的使用者占11%;公交车出游的使用者占12%;私家车出游的使用者占11%。这一组数据反映了市民广场周围具有较便利的交通,且具有较好的易达性,能够满足周围居民和游客的使用。其中,大部分步行来此的游客多为附近居住的居民,平时的健身、休闲、娱乐、交友等活动在此处开展,与年龄构成具有一致性。
(3)使用者到访目的分析。使用者在蚌埠市民广场上的活动主要包括游玩、散步、锻炼、参观、路过等五种类型。其中游玩占30%、散步占26%、锻炼占24%,路过的使用者占7%,这与广场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广场被城市道路(禹德路)一分为二,南部为依托博物馆、城市规划展览馆、档案馆为主体的主题教育参观区,北部为开敞活动区。行走在广场上,不时会看到非机动车或行人从禹德路穿行而过,成为广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设计者将禹德路若隐若现地与广场连为一体,由东西两侧分别放置的类似火车候车造型厅的大型装置景观相连接,形成了贯穿广场东西的主要道路轴线,凸显了设计的内涵。
2.满意度分析
根据蚌埠市民广场的性质,运用SD语义解析法制定满意度调查表,直接反映使用者对目标空间的心理和客观评判。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的满意度、绿化配置的满意度、景观小品与场地使用的满意度三个部分,共16个满意度因子,将评判级分为五级,-2~0为满意,0~2为不满意。通过图片和PPT展示的形式对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50份,收回问卷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38份,有效率为92%。
(1)整体数据分析。从调查结果分析,16个因子中除了04无障碍设施、06遮阳避雨设施、14功能丰富度三个因子满意度在0之上,其余13个因子满意度均在-2~0之间。满意度平均值反映了使用者对市民广场的满意度较高,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得到了使用人群的充分肯定和认可。相较其他城市广场而言,市民广场更具有亲民性,其广场功能分区合理,采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增加了广场的植物配置和景观小品类型,丰富了广场的辨识度和空间感;根据不同人群设计了相应的活动空间,增强了广场的活力和生机。平均值在-2~-1之间的满意度较高的因子包括02公共卫生间、05垃圾投放、10植物配置度、12小品特色度,其中02公共卫生间是使用者满意度最高的一项,说明了广场的卫生服务较好,能够为使用者提供空间合适、干净卫生的空间环境。
(2)基础设施满意度分析。基础设施满意度因子主要包括01休息座椅、02公共卫生间、03指示牌、04无障碍设施、05垃圾投放、06遮阳避雨设施六个因子。其中,04无障碍设施、06遮阳避雨设施这两个因子平均值处于不满意范围。总体来看,使用者对基础设施的满意度处于基本满意状态,广场上的基础设施基本能够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整个满意度平均最高和最低值都在基础设施这一部分,可见,使用者对使用空间中的基础设施要求较高,在设计与管理过程中要合理配置场地中的基础设计,为使用者提供最基本的服务。
场地中除了公共建筑内部的卫生间外,还在广场的绿化休闲区设置了两处公共卫生间,其内部基础设施完善,公共卫生较好,能够满足游客的日常使用。广场根据不同功能区设置了不同形式的座椅,有条形座凳、花坛坐凳、水滴形坐凳、平台式坐凳。其中,水滴形座椅是蚌埠市民广场上的一大亮点,该座椅尺度较大,有的单独放置,有的排成一列,有的与植物结合成为独特的树池坐凳,放置形式由空间类型决定,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氛围。无论放置在广场的哪个空间内,座椅的方向总是朝向了中心草坪区,暗示了大禹治水的历史功绩,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淮河文化,寓意着蚌埠生机勃勃的发展前景。
(3)绿化配置满意度分析。绿化配置满意度因子主要包括07绿化丰富度、08植物观赏度、09植物遮阴度、10植物配置度4个评价因子,四个因子分值均在0以下范围内,说明了使用者对市民广场绿化配置的满意度非常高。如中心草坪区以大片平坦的草地为主要景观,草坪由下沉五级台阶围合,南侧与碎石子铺装区域相结合,北面放置了9个水滴形座椅,草坪四周均用做旧的铁皮收边,与蚌埠的铁路文化相融合,在草坪的最南端种植了两颗造型独特的松树,成为整个草坪的视觉中心。开敞的大草坪为人民提供了多种活动空间,孩子们奔跑嬉戏,老年人放风筝、画画,青年人或躺或坐与友人聊天……
(4)景观小品与场地使用满意度分析。该组满意度因子主要包括广场景观度、小品特色度、规划合理度、功能丰富度、停车方便度、管理满意度等6个评价因子。除了功能丰富度因子以外,其他5个因子均在0分以下,表明了使用者对市民广场的景观小品设置以及场地使用满意度给予了肯定。在笔者调查中发现,平日里来此处的多为中老年人,他们来此目的主要以聊天交友、休闲健身为主,活动内容主要有在草坪上放风筝、在树阵区草地上甩鞭子、三五好友闲谈等。功能丰富度之所以满意度比较低,主要在于广场上缺少其他的健身活动设施,使得人民在广场上的活动项目受到了限制。
蚌埠市民广场的小品特色度平均值是该组因子中最高的,说明市民广场上的小品景观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及审美,使用了符合地方特色的景观元素。这些景观小品主要包括刻有双墩文化符号的景观灯柱、火车候车厅造型的大型装置景观、特色水滴形座椅、刻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花鼓雕塑、喷泉景观、富于地方特色的景观灯以及特色铺装等。在这里能看到始于新石器时代的双墩文化、贯穿整个广场上的大禹文化、淮河文化、花鼓文化以及蚌埠的铁路文化,通过这些小品有效地将地方历史、地域文化融合到了一起,突出了地方文化特色,符合大众审美,能够唤起人们的共鸣,产生归属感和自豪感。
市民广场上的水景观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静水,设计在博物馆、档案馆两栋建筑的四周,如同淮河水一样,安静地、无声地孕育了蚌埠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种是喷泉,设置在静水池和南侧入口处,一般在节假日开放,与静水形成对比,增加了空间生气感,带动了广场的活力;第三种是旱地喷泉,位于两栋建筑之间的中心广场上,共四组,每组设置9 cm×9 cm的喷泉口,既能满足景观的需求,又能为市民提供多样的活动空间。水文化一直贯穿于整个广场设计中,甚至在装饰细节上也采用了水波纹纹样来凸显其特色,如广场灯柱、花鼓雕塑的底座、景观灯柱底座盖板等,形成了独特的广场水景观与地方文化特色景观。
蚌埠一直被称为是“一座铁路拉来的城市”,广场上也以多种形式展现了蚌埠的铁路文化,主要使用材料包括铁皮、碎石、枕木等。广场上伫立着三组大型装置景观,其造型类似火车候车厅及站台,每组中间的地面铺装类似两条并行的铁轨,象征着贯穿于整个蚌埠的铁路网;在植物景观区与绿化休闲区中间的道路边缘从南到北的方向采用了青石板、碎石加铁皮收边的铺装形式,让人产生一种走在铁道旁、感受蚌埠铁路文化的情境。
四、城市广场建设的策略
1.继续完善基础设施,丰富广场功能
城市广场不仅代表了城市形象,同时也是市民社会生活的公共场所,其基础设施建设应从使用者需求出发,应在基于对使用者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功能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使用者的行为特征和使用特点出发,不断提升广场的使用效率。蚌埠市民广场功能设计相对合理,但缺少满足人们活动需要的基础设施,可以在植物景观区中适当增加活动类的基础设施,以满足更多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在广场内部适当增加无障碍设施,如在中心草坪区可在东西两侧适当位置增设坡道。
2.加大管理力度,不断优化空间环境
场地维护的好与坏决定了使用的舒适度。在调研中发现,场地内仍有管理不当、设备更换不及时等带来的场地使用问题。因此,广场管理部门应加大管理力度,及时发现场地内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处理,如及时修复破损的地面铺装、清理地面垃圾、更换坏掉的广场灯、植物修剪与造型处理、清除杂草和地面排水等,通过后期维护,不断优化场所空间环境,给人民带来更加满意的空间体验。
广场是城市的象征,是市民户外活动的中心,优美的环境、齐全的功能设施、造型独特的景观小品都是吸引人民前来活动的重要前提。通过使用后评价,从使用者角度出发,分析了蚌埠市民广场在基础设施、绿化配置、景观小品与场地使用等方面使用者的满意度,肯定了蚌埠市民广场设计的合理性,能够深度融合城市文化,营造出令人舒适、满意的城市公共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