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的互动研究

2022-03-17乔代富

关键词:技术升级产业结构安徽省

乔代富

(1.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9;2.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与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1)

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是国内外学者一直探讨的重要议题,对驱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建设与发展,具有鲜明的现实价值和意义。产业结构变化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标志,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深化金融发展的内涵,体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所以在现代经济研究领域,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及专家将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联系起来,将金融在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变中的作用,作为现代经济研究的重点和关键。现阶段,我国已经步入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不科学、技术层次低及产业价值链处于低端位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金融产业的健康发展与快速增长,因此通过推动区域产业调整,助力区域金融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基本任务和主要目标。然而在深入探究金融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互动性前,我们需要对安徽省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

一、安徽省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现状

由于国家政策、资源禀赋、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安徽省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使以区域产业为研究单位的金融研究过程,具有鲜明的价值和意义。笔者以地理位置、发展水平、经济技术相融合的基本原则,将安徽省分为皖江、皖南、皖中、皖北四个区域。皖江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四市,皖南主要包括黄山、宣城、池州三市,皖中包括巢湖、滁州、合肥、六安四市,皖北包括蚌埠、淮南、亳州、阜阳、宿州、淮北六市。根据基础数据分析(EPS数据库)能够发现,2000—2019年,安徽省区域产业结构的占比顺序变化较为稳定,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发展较为均衡,第一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空间较为宽阔。其中皖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三产业逐渐被第二产业所取代,并逐渐成为当地生产总值占比较大的支柱型产业。皖中地区的产业产值顺序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与整体产业产值情况趋同。而皖江地区的产业产值结构变化有显著的变化,第三产业的产值占比要明显高于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方向上,安徽正朝着产业技术升级、工业发展升级以及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方向快速发展着。特别在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背景下,安徽省宣城、池州、滁州、安庆、铜陵、芜湖及合肥等城市将以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通过中心化、辐射化的方式,重新定位区域产业发展与调整方向,注重当地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植物资源等自然资源及产业资源、人力资源的综合应用,提升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其次是金融发展。通过选取2003—2019年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的区域生产总值、产业产值、全国国民生产总值,计算三个省份的区位熵(数据来源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等省统计局),能够明显发现浙江省区域熵发展能力较强,但在2015—2019阶段,发展增速缓慢。江苏省发展比较均衡,区位熵增速稳定。安徽省在2006—2014年区位熵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但在之后的几年间,区位熵增速较为明显,远高于江苏省。[1]通过区位熵变化,能够发现三省金融产业的集聚效应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安徽省金融产业在我国拥有较为显著的发展优势和空间。虽然安徽省金融发展要滞后于浙江和江苏省,然而通过近些年的区位熵变化,能够说明安徽省金融产业正朝着快速增长的方向发展着。从区域金融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则能发现,皖中金融集聚程度要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特征。皖北、皖南及皖江等区域的金融产业发展较为稳定。但部分地区出现了产业落后的现象,金融集聚程度不够理想。总体来说,安徽省金融产业发展的空间较大、增速明显,然而部分区域的金融集聚程度与产业发展水平不够理想,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当地产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金融发展的互动性

1.金融发展与技术升级

首先,金融产业发展助力产业技术升级。通常来讲,技术升级主要包括技术应用与R&D两个阶段,金融在产业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为“创新过程”提供风险管理与投融资支持。譬如在R&D发展阶段,我国金融机构可借助项目评估的形式,选出可以代表技术发展方向的、投资收益较高的项目进行债权融资、提供股权等服务,使技术创新获得低成本、多渠道的发展渠道,加速并确保R&D阶段的技术升级。同时,金融组织在全程监督和服务R&D阶段的过程中,可以规避道德风险及资源配置逆向等问题的出现,切实提升技术升级的成功率。在技术应用阶段,我国金融组织可通过金融工具,为技术应用提供规避风险、分散风险的渠道,降低技术投资中所存在的不稳定、不确定及偶然性因素。[2]

其次是技术升级推动金融发展。在技术升级中依旧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及信息不对称问题,意味着技术升级需要寻求更可靠的、更复杂的金融服务,譬如套期保值、资产证券化等。由于实体经济性质的变化,要求金融组织应结合经济活动性质,适应相关企业和产业的融资需求,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不断地进行变化和调整。虽然金融市场与中介机构在风险承担与意见表达等层面上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以市场发展为主导的融资机制,能够有效地满足技术升级需求,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加之在金融中介与投资类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投资基金与风险基金的诞生,使技术升级逐渐成为推动当前金融机制不断完善,形成全新金融组织的关键和抓手,成为促进现代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

2.金融发展与产业承接

首先,金融发展推动区域产业承接。通常来讲,在产业承接中,金融服务可为我国产业转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增强产业在市场发展中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为:规避金融风险,提供咨询服务,强化经营活动,拓宽融资渠道。产业关联与技术外溢等效应的出现,又为产业承接提供了驱动动力,使产业发展得到更好的保障。较为发达的金融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也加速了这些效应的出现与吸收,提升了当地产业发展的实效性与有效性。金融市场是投融资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媒介,金融深化资源配置水平以及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张,能够提升投融资体系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成效,使产业承接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和增强。[3]

其次是“区域产业衔接”助力金融发展。承接产业的转移发展对金融发展与金融产业集聚带来明显的冲击和影响,与此同时也对金融服务机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产业转移将促进国内外贸易的发展,要求安徽省金融组织提供更加便捷的担保服务与贸易结算。(2)各种转入企业的经济发展,都拥有较为鲜明的特征和特性,所需求的服务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安徽省金融组织通常以信贷结算为主,“存贷款利差”通常是其经济收益的重要来源,因此安徽省不同区域银行的盈利能力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而为切实满足企业转移的发展诉求,安徽省必须进行金融创新活动,通过开展出口保理、证票通等业务模式,提升国际业务的市场竞争能力。全省银行业的业务升级与优化,提升了金融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各类专业产业提供了帮助与支持。在某种程度上,产业承接促进了当地金融组织服务质量和能力的提升,推动了区域金融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促进区域产业与金融发展的基本策略

结合安徽省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现状,探究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性,能够发现影响安徽省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因是区域金融发展质量低下及整体发展进程滞后,特别是皖江、皖北等地区的金融集聚程度较低、金融产业发展水平落后,难以促进并推动安徽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而安徽省部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不科学、不合理,又将导致当地经济发展缓慢,金融产业发展滞后,无法切实促进当地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但结合皖中地区巢湖、滁州、合肥、六安等城市的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性,不难发现,通过促进产业承接与技术创新,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推动当地金融产业的快速发展,使产业结构在金融产业快速发展的前提下,获得不断的升级与优化。

1.加速技术创新与产业承接

安徽省政府应重点扶植并培育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支柱型产业、主导型产业,通过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的方式,增强高新技术的应用质量,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在此背景下,我国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政策的制定与颁布,激发各产业或龙头企业的创新机能,提升产业结构优化的整体水平。其次,加速产业转移。通常来讲,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如果难以跟上区域经济发展的步伐,将导致金融发展丧失内驱动力和发展支撑。因此安徽省政府必须通过加速产业转移的方式,激发金融组织发展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提升当地金融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最后,在产业承接与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安徽省相关政府部门必须做好政策引导工作,使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彰显”与“呈现”,更好借助长三角城市群的建设,提升安徽省的国内影响力。

2.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价值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能够使资金与资源在市场特性的影响下发生流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的基本目标是真正实现构建合理化、高级化产业结构的目标,使拥有核心竞争力与发展力的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与融资渠道。与此同时也淘汰了部分技术滞后、产能低下的企业。安徽省政府在攻坚GDP竞赛中,通常会主导并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以此确保自身的政治基础与财政来源。然而这种举动和行为,却严重影响到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安徽省在长三角经济带中的地位提升和作用发挥。所以,安徽省政府应转变政府职能,推动自身从传统“经济发展型”转变为“经济合理型”,提升市场机制在产业结构优化中的资源配置地位,使市场机制真正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推动并促进区域产业的合理发展和健康成长。[4]此外,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需要依托市场特性,合理规范资金与资源的流动方向,使其尽量流向拥有竞争潜力与代表经济发展方向的产业,增强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效性。

3.加强区域金融环境的建设与完善

金融环境决定着区域金融机构的选择空间与环境约束,影响着区域金融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制约着金融机构助力产业结构调整的质量和效率。2018年在区域金融环境评价(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安徽省位居全国中游水平,生态环境建设与完善水平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改善安徽省金融环境需要降低相关政府部门对金融组织的影响和干预,构建出客观的评价标准。并在信用体系构建的前提下,积极提升评估机构、评级机构、担保机构、会计与律师事务所的服务水平,降低贷款负担。此外,还应积极完善信息披露体系,推进企业信用与个人信用机制的建立,发挥银行机构在金融环境建设中的协调作用,切实实现数据信息的有效共享。而完善法制环境,打击金融违规违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规避不良税费现象,是区域金融环境建设与改善的基础,需要得到安徽省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

4.积极发展区域金融组织和机构

安徽省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拥有较为显著的“银行主导”特质,但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手中,加之中小企业在信息透明、管理模式、财务结构、治理结构上,难以适应银行的放贷标准,致使商业银行无法为安徽省中小型企业提供必要的、优质的融资服务。因此,安徽省政府在深入分析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互动性的前提下,应积极加强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建设与发展,通过中小型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提升中小型企业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使企业在金融服务的支持下,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提升企业的发展质量与效率。此外,安徽省政府还应鼓励中小金融组织与社会资金进行重组与改造,或者引导外资银行兴建小额贷款机构、乡村银行机构及互助基金体系,满足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及中小企业经济建设的需求,扩大金融产业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安徽省政府需要以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为抓手,扶持并培育有利于产业发展的中小金融组织,使金融组织发展更具针对性。

四、结 语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的互动性较为显著。安徽省政府能够通过产业技术升级驱动当地金融产业发展,通过金融产业发展支持技术升级;借助产业承接助力金融服务提升,利用金融服务提升,推动区域产业承接。然而针对安徽省政府产业结构调整及金融发展现状,能够发现,安徽省要真正提升自身的金融发展实力,实现高级化、合理化的产业结构目标,还需要明确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内在联系,从金融发展与技术升级的角度出发,推动并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解决传统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所固有的问题,提高自身在长三角城市群建设中的地位和价值。

猜你喜欢

技术升级产业结构安徽省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李辉废塑料加工设备技术升级产量高更赚钱
光源技术升级,色彩还原更鲜活 光峰WeMAX APUS-30E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