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农林牧渔大类的内涵研究
——基于农业产业转型视角

2022-03-17苏士利林德明洪俊

江苏高职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职业高职

苏士利,林德明,洪俊

(1.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江苏 苏州 215008;2.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江苏 苏州215008;3.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8)

广义的农业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式。专业目录是促进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指明了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规格[1]。此前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是分别编制的,其中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于2010年修订,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于2015年修订,高等职业教育本科试点专业是根据试点需要于2019、2020年分别设置。此前的目录在引导院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基础性作用,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技术的快速进步,原有的专业目录已经不能适应农业产业的发展需求。立足于“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在对农业产业、农业岗位和农业专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以下简称《新目录》)农林牧渔类专业应运而生[2]。《新目录》中农业类专业调整比例68%,林业类专业调整比例73.9%,畜牧业类专业调整比例65.22%,渔业类专业调整比例25%[3]。

已有学者围绕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和农业产业发展展开研究。在专业目录解读方面,陈建军认为目前农业高职院校存在专业调整随意、专业设置重复和专业设置前瞻性不足等问题,他发现对专业目录理解的偏差将导致农业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不合理[4]。在专业目录与农业产业发展联系方面,梁冲认为专业设置直接影响农业产业发展,高职院校农业专业设置不合理是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根源[5]。刘媛认为高职院校应当制定农业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使农业高职教育能够适应农业产业的发展趋势[6]。在农业高职教育师资建设、课程改革方面,易俗等认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农业专业建设应当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设计[7]。李嘉予等认为不断改进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校企合作方式,鼓励企业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是涉农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的主要方式[8]。

目前的研究大多围绕旧版目录展开。随着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对《新目录》的内涵进行解读,研究《新目录》的落地实施尤为必要。但从中国知网的检索结果来看,关于《新目录》农林牧渔专业的研究少之又少,相关研究的缺失制约了农业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农业产业转型。因此,有必要围绕农业产业发展、专业建设和职教改革,对《新目录》农林牧渔专业的内涵进行解读。本文基于农业产业转型视角,在分析《新目录》的实施必要性、内涵和要求的基础上,探究《新目录》的实施对农业理念发展、农业技术转型和农业管理模式转型的影响,进而提出促进《新目录》落地实施的对策与建议。

一、实施《职业教育农林牧渔类专业新目录》的必要性

(一)农业资源使用效率亟需提升

农业的生产和发展关系人民的正常生活和国家安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农业生产与水资源、土地资源和能源资源密切相关。我国农业资源禀赋不足,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且水资源呈现时空不均衡的特征[9]。在土地资源方面,我国耕地面积约为19.18亿亩,人均农业土地资源低于世界中等水平[10],且耕地资源存在空间分布不均衡的特征。水土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错配制约了粮食产量的提升。在能源资源方面,农业生产长期依赖柴油、化肥和农药,化肥和农药的生产与石油紧密相关,而我国的石油对外依赖程度较大。资源禀赋的不足需要通过提升效率弥补,农业技术创新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能够改变农业生产的投入要素比例,提高农业产出。农业技能人才是进行农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核心要素。因此,要通过《新目录》的实施,为农业生产培养懂农业育种、农田水利、农林机械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

(二)农业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的融合,农业机械化和智慧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在精细农业领域,物联网技术突破了传统的农田信息收集方式,能够及时收集降雨、土壤、地质等数据,实时指导灌溉作业的进行。在农产品物流领域,二维码和智能分拣设施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运输的效率,保障了农产品供应链全过程的安全。在农产品经营领域,物联网技术能够记录、储存农产品生产的各种信息,对充分保证农产品质量、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有着重要意义。智慧农业时代需要新型农业人才。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要求学校开设“智慧农业技术”“智慧林业技术”“畜禽智能化养殖”等专业,培养符合产业要求的复合型农业人才,提升原专业的智能化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三)农业新管理模式的应用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农业管理模式的创新。随着农业生产“规模效应”的不断显现,家庭农场、新型农业生产合作社等生产组织形式在各地得到广泛推广,出现了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新的农业生产方式改变了农业生产分散、规模小的特点,有利于发挥机械化生产的优势,节约农村劳动力。为适应新的农业生产方式,加快促进《新目录》落地实施,要依据农业经营管理领域需求,设置“家庭农场生产经营”“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管理”等专业,培养懂得农业生产管理的专门人才,对农业投入要素进行规划配置,对经营收入进行合理分配,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四)农业新理念的出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长期以来,由于人口的增长、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人们不得不大规模、高强度地开发自然资源,过度垦殖的现象愈演愈烈,过度开垦陡坡地、湿地、山区造成水体污染、水土流失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传统农业中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也会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和水资源污染,“石化农业”“白色农业”的出现则加剧了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态环境退化的趋势。绿色农业、高效农业和精细农业等新理念的出现,推动农业生产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实需要农业生产者和管理者的自觉行动。因此,要加快落实《新目录》,开设“生态农业技术”“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管理”“循环农业与再生资源利用”等专业,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产业转型视角下《新目录》农林牧渔大类的内涵分析

(一)《新目录》农林牧渔大类的专业设置

《新目录》农林牧渔大类中共设置农业职业教育中职专业31个、高职专科专业48个、高职本科专业13个。其中,中职原设专业34个,保留15个,更名14个,合并2个,新增1个,撤销3个,调整后共设专业31个;高职专科原设专业53个,保留21个,更名17个,合并12个,新增4个,撤销1个,调整后共设专业48个;高职本科原未设置本科专业,调整后新增专业13个。调整后的专业目录梳理了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专业间的层次定位和接续关系,对专业进行一体化设计,构建了定位清晰、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农业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体系,专业名称规范,且与学段和产业匹配,丰富了专业内涵,为农业职业教育学生提供了可持续的成长通道。

(二)《新目录》农林牧渔大类的实施要求

《新目录》农林牧渔大类的建设和实施本质上是新农科建设。

1.符合农业农村实际

农业生产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农业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但是在种苗培育、生产技术应用与推广方面仍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当前,农业规模化生产趋势不断加强,新型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组织形式不断涌现。因此,符合农业生产和农村管理现状是《新目录》落实的基本要求。2020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专业建设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要贯彻落实“三品一标”要求,为农业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确保粮食稳产、增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加强实践学习,强化与家庭农场、新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合作,培养适应农业生产新趋势的专门人才。

2.符合农业发展理念

现代农业强调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在农业职业教育教学环节,一方面要围绕农业智慧化,加强学生应用无人机、互联网、大数据等进行农业生产实践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智能化系统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培养具备农业物联网构建、智能装备操控、现代农业装备应用与维护等数字化操作能力的现代化农业人才。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在教材体系和教学环节中融入生态环保理念,加强农业绿色发展技术的学习。

3.符合农村改革要求

当前农村改革亟须懂得土地规划、企业经营、市场调查等知识的专业人才。因此,在《新目录》的落实过程中,各院校要根据地方农村改革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培养方案,开设“生态农业技术”“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等专业,培养从事生态农业生产、农村及农业环境保护、绿色食品生产等工作的人才,引导现代农业绿色健康发展。建设和丰富“农村社区治理”“农村环境治理”等与农村社会治理相关的微课、在线开放课程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4.注重一体化设计

《新目录》构建了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打通了职业教育学生可持续成长的通道。在落实《新目录》的过程中,各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实践实训设置等环节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教育之间的衔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提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深度与广度,打造农林类实践基地,逐渐构建完善的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

(三)《新目录》的落地实施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1.《新目录》的落地实施能够促进农业新发展理念的推广

农业新发展理念是伴随着农业生产和经营的新形势,结合社会的客观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其在农业技术和管理的创新中得以落实,同时也推动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的不断变革。当前农业产业不断转型,原先的部分专业面向粗放式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符合当下对资源高效利用、降低环境污染的发展要求,也不符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发展战略的要求。因此,需要通过《新目录》的落实来调整农业生产与新理念之间的矛盾关系。农业新发展理念的落实,归根到底是靠农业生产者和农业经营者的实践行动。《新目录》通过专业的设置和课程方案的设置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发展、生态优先、服务乡村振兴的观念,从而促进农业新发展理念的推广和落实。

2.《新目录》的落地实施能够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人才是农业技术转型的第一推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创新,农业技术的转型升级离不开农业生产者和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创造。《新目录》构建了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有利于加强学科梯队建设和基地建设。面向现代农业产业设置新的专业,可以有效推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新学科、新专业的建设,从而推动农业新技术的发展创新。《新目录》面向农业新发展,开设了“药品生物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使农业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培养学生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和生物技术的能力。新设专业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有利于调动企业参与教育教学的积极性,推动政府和企业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经费投入,为农业技术转型提供良好的政策和经济环境,促进智慧农业、设施农业的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推进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进一步促进农业自然资源高效利用。

3.《新目录》的落地实施能够促进农业管理转型

农业管理转型指在现有农业生产供应链条件下,科学组织生产方式,合理配置生产要素,畅通信息反馈渠道和资金流通渠道,提高农业系统的运转效率。农业管理包含数据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内容,培养农业管理人才是农业管理转型的核心保障。《新目录》面向农业管理领域的新变化,设置“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管理”“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等专业,提高农业管理人员的专业性,改变了农业生产组织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提高了农业系统的适应性,推动了农业管理的转型升级和创新。

三、农业产业转型视角下的《新目录》落地对策与建议

在农业产业转型背景下,结合《新目录》的概念与要求和《新目录》的落地实施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本文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体化设计和保障机制四个维度提出促进《新目录》落地实施的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产教融合,增加教育供给

涉农职业教育投资不足是导致教育供给紧张的主要原因。实施产教融合,加强教育与产业之间的联系,引入社会资本服务农林牧渔类职业教育,能够有效缓解教育供需不匹配的矛盾,提高涉农职业教育的覆盖面。在农业产业转型趋势不断加强的背景下落实《新目录》,就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紧密联系农业新产业,开设相关专业。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面向产业需求开展实践实习活动。把农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转化到企业生产和经营应用中去,发挥农业职业院校的科技支持作用。将农业文化和农业精神贯穿教学全过程,定期聘请农业生产能手开设学术讲座,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创新校企合作,对接市场需求

职业教育要求学生具备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技能。因此,职业院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订单培养、定向委培等校企合作班,加强与农林牧渔类企业的合作,创新校企合作方式,开展合作教学、合作研究、合作实践,兼顾政府、企业、院校、学生和教师等各方的利益,满足农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实现农业职业院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加强衔接融合,注重一体化设计

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对应着人才成长的不同阶段,推动涉农职业教育在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纵向联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人才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在培养标准、教材教案、课程体系等方面实现有效衔接,畅通农林牧渔专业学生的上升通道,促进涉农人才的可持续成长。当前科技快速发展,加速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融通。现代工作岗位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林牧渔类工作岗位也不例外。因此,农业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设计上要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加强跨学科融合教学,让现代职业农民成为具备技术和管理双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四)建设完善多重保障机制,推动《新目录》落实

教育主管部门和农业管理部门要制定专门政策,在农业职业院校的招生、就业、实训等环节构建多重保障机制,加大对农业职业院校落实《新目录》的扶持力度,设立容错机制,鼓励、支持农业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改革等方面的大胆尝试。鼓励部分院校先行先试,充分总结经验,为《新目录》的推广落实奠定经验基础。农业职业院校要做好专业目录与现代农业职业体系的有效对接,不断加强专业群建设,打造特色专业,逐步构建纵横融通的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体系,从而推动《新目录》真正落到实处。

四、结论

在农业产业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构建了贯穿职教体系的专业类别,名称规范,与学段和产业匹配,为农业职业院校学生提供了可持续的成长通道。在《新目录》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学段衔接,采取多重保障机制,强化产教融合,创新校企合作方式,不断增加教育供给,培养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农业人才。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职业写作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