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中小一体化”生态文明教学的必要性及体系建构

2022-03-17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个体文明阶段

刁 龙

(泰州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以塑造具有生态意识和责任的时代新人为旨趣的新时代生态文明教学,需要根据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选择并诉诸与之相匹配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系统有序、螺旋上升式推进和开展,建构“大中小一体化”的生态文明教学体系,这是认知发展规律在生态文明教学中的内在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生态文明教学的实效性,真正发挥生态文明教学的价值,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帮助。

1 认知发展的阶段性与新时代“大中小一体化”生态文明教学的必要性

皮亚杰在其认知发展理论中指出,个体从出生至成年,其认知发展水平要经历“感知运动”(约0~2岁)、“前运算”(约2~7岁)、“具体运算”(约7~12岁)、“形式运算”(约12~15岁)等四个阶段,分别对应“思维最初萌发”“直觉思维形成”“逻辑思维初步出现”“抽象逻辑思维形成”等认知发展水平[1]。抽象逻辑思维形成后个体步入成年,其认知水平达到顶端并得以维持和稳定。个体在不同阶段的认知发展水平不同,其所能接受的教育内容及方法也有明显差异。根据认知发展水平对个体进行适时适量的教育是有效教育的重要原则和依据,否则教育将处于低效或无效状态。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详细分析了依据个体认知发展水平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重要性,指明符合个体认知发展水平的教育直接决定了个体学习的成效。因此,新时代生态文明教学要依据受教育者认知发展的水平差异和阶段性特质,系统有序地开展和推进。

从认知发展理论的阶段性年龄范围及其特质出发,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和现状,可对个体接受教育不同阶段的认知水平大致进行如下划分和界定:小学阶段(约六七岁至十一二岁),个体直觉思维完全形成并向初步逻辑思维过度的发展期,感官体验和直接参与是这一阶段认知的主要特质。中学阶段(约十二三岁至十六七岁),个体逻辑思维完全形成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发展期,对所学知识能比较分析并综合概括是这一阶段认知的主要特质。大学阶段(约十七八岁至二十一二岁),个体抽象逻辑思维完全形成并趋于稳定的发展期,对问题能够抽象推理和反思批判是这一阶段认知的主要特质。三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对应着个体认知发展的三重水平,个体认知水平的不同,其所能接受的教内容及方法也有明显的差异。因此,为了能够更有效地开展生态文明教学,需要从个体在不同教育阶段的认知发展水平出发,选用合适的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内容、方法和保障三重维度上建构“大中小一体化”生态文明教学体系,为塑造具有生态意识和生态责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保障。

2 新时代“大中小一体化”生态文明教学内容体系

在生态文明教学的内容体系上,要依据个体在小学、中学和大学阶段的不同认知发展水平及特征,选择与认知发展水平相匹配的教育内容,让个体在认知能力范围内能够接受和消化所学内容,避免出现对内容无法理解的囫囵吞枣式知识灌输。

小学阶段,直觉思维是个体所能达到的认知水平,通过感官体验、直接参与来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是直觉思维的主要特征。因此,在这一阶段生态文明教学过程中,要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具有直观体验性的具象化教学内容。水、空气、阳光、土壤、花草、树木、动物、森林、湿地、河流、山川等具象化自然要素是小学生态文明教学的首要内容,这些具象化自然要素是学生与生态环境发生联系的基本要件和桥梁,只有在对这一个个具象化自然要素的感触中,才能够开启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和了解。雾霾、酸雨、土地沙化、有毒气体、噪音、光侵蚀等环境污染问题给人和社会所造成的具体影响和危害是小学生态文明教学的另一重要内容,这些具体的影响和危害是学生形成环保意识的刺激点和重要载体。也正是在对一个个环境污染所造成具象化危害的直观感受中,激发出学生对美好生态环境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最终促成环境保护意识的初步形成。此外,美化校园、植树除草、垃圾分类、打扫卫生等环境保护实践是小学生态文明教学又一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环保主体意识形成的场域和中介。离开了具象化的环保实践教学活动,学生无法领会每个个体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的主体性,也不能形成明确的环境保护责任。

中学阶段,逻辑思维完全形成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是个体所能达到的认知水平,通过比较、概括和综合来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是逻辑思维的主要特征。因此,除了直观体验性的教学内容外,完整的生态原理、环境污染的成因和危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环境治理方法举措等知识是这一阶段生态文明教学所包含的重要内容。完整的生态原理是包括生物圈和非生物圈两大系统、涵盖水、空气、岩石、无机盐、有机质、太阳能、微生物、动植物、光合作用、能量转变、物质循环等内容的知识体系。完整的生态原理是学生对生态环境形成系统认知的前提和基础。环境污染的成因和危害是中学生态文明教学的另一重要内容。这一内容不仅能够让学生系统了解和把握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根源,更能使得学生认清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进而形成明确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环境治理方法举措是中学生态文明教学又一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环保法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每个公民对环保必须承担的义务是塑造学生环保行为的重要环节和依据,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对生态环境的责任所在。而围绕沙尘、雾霾、酸雨等环境污染问题的各自成因所提出的系统化环境治理的方法和举措,则能让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知道如何去保护生态环境。

大学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完全形成并趋于稳定是个体所能达到的认知水平,在比较、概括和综合的基础上对所认知的事物和问题能够抽象推理、反思批判是抽象逻辑思维的主要特征。因此,除了上述直观的具象性生态环境要素、完整的生态原理、环境污染的成因和危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环境治理方法举措等内容外,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样态、制度比较视阈下生态危机产生的差异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同态度与立场,是这一阶段生态文明教学理应包含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维度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以现实的人的存在为前提、以人的实践活动为纽带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既反对无视自然规律的人的行为活动,又反对无视人及社会存在的深层生态学主张,强调在现实历史条件下积极建设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样态。这为厘清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形成正确的生态观提供方法论依据,避免学生陷入诸如生态中心主义、生态后现代主义及生态法西斯主义等片面思潮的窠臼而误入歧途。生态危机及生态文明建设在制度上的差异和不同立场是大学生态文明教学必须高度重视的又一内容,这一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制度比较视阈下认清资本主义社会中生态文明建设的缺陷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特征和制度优势,进而树立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信心。

3 新时代“大中小一体化”生态文明教学方法体系

除了生态文明教学的内容需要与个体认知水平相匹配外,在生态文明教学实施过程中,同样要依据个体在小学、中学和大学阶段的不同认知发展水平及特征,诉诸与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合的方法举措,避免因方法不当而让生态文明教学流于形式,提高生态文明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阶段,依据个体所能达到的认知水平状况,感性化的直观教育应是这一时期生态文明教学开展的主要方法。直观教育是较为古老且历久弥新的教育方法。通过学生的感官系统直接去感触和认知教育所指向的客观对象来理解、把握并获取知识是直观教育的最大特征。这种以感官为中介的直观教育法,不仅让学生能够认识事物,而且能够深刻领会事物,进而能有效理解和把握围绕事物展开的知识内容。夸美纽斯将直观教育法视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和前提,明确指出:“智慧的形成,……在于知觉事物的本身,悟性也是先从感官得来的。只有事物真正被感官领会了,文字对事物的解释功能才有意义。”[2]正所谓“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通过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日常生活,感触美好环境带来的身心愉悦,体验环境污染给生活造成的不适。在正反两个方面的对比性体验和感触中,让学生直接认知何谓生态环境、理解生态环境对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及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与即刻性,进而形成明确的生态文明意识。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开展力所能及的环境美化和保护等实践活动,切身体会和感受实践活动所带来的环境变化,在环境变化的直观感受中让学生明白良好生存环境的营造需要每个个体的积极参与,进而形成“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主体参与意识。

中学阶段,依据个体所能达到的认知水平状况,除了感性化的直观教育外,系统讲授应是这一时期生态文明教学开展的主要方法。教师借助语言表达阐述概念原理、讲解规则和方法等内容,以便让学生了解和把握知识是系统讲授的最大特质。尽管讲授法在现阶段颇受质疑,不少学者将视其为“说教”,认为不能顾及学生是否真正接受所讲授的知识,“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孩子坐着不动,……但心已不在课堂,在想其他事情。”[3]认为讲授法就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语言说教,这是讲授法备受质疑的主要原因。实际上,讲授法既规定着教师的“教”又规定着学生的“学”,是教师借助语言载体,通过语言信息的输入(教师)、解码(学生)、储蓄(学生)三个阶段,最终让学生接受和把握语言信息的完整过程。讲授法是迄今为止在传授知识(尤其是面对量大面广的知识体系)过程中无可超越的有效方法。美国著名认知学者奥苏贝尔对此如是论述:“讲授法从来就是任何教学法体系的核心,看来以后也可能是这样,因为他是传授大量知识唯一可行和有效的方法。”[4]因此,就内涵大量生态原理、环境污染的成因和危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环境治理方法举措等内容的中学生态文明教学而言,系统讲授是无可替代的方法诉求。通过系统化讲授这些内容体系,让学生能完整地掌握生态环境知识。

大学阶段,依据个体所能达到的认知水平状况,除了感性化的直观教育、系统讲授等方法外,立足于唯物史观,在制度框架内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及生态文明态度立场的分析引导是这一时期生态文明教学开展的重要方法诉求。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并不是脱离社会历史的抽象范畴,资本主义制度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资本逻辑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根源所在,要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要超越资本主义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态度。因此,生态文明建设远非仅是行为层面的生态保护和技术革新,而是要彻底克服资本主义制度。“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不是技术。而是社会经济制度本身。”[5]而在生态文明教学中,也绝不应该仅停留在无关制度和立场的直观生态感触和生态环境知识讲授等方法层面,必须要做好生态环境问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制度维度内的比较分析,通过对两种制度下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两类政党(中国共产党和西方资产阶级政党)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态度、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依靠力量等比较分析,充分揭示资本主义及其政党在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上的狭隘性、自利性和欺骗性,详细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民性立场和彻底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坚强决心,引导和帮助学生在生态文明问题上树立“四个自信”,在明晰生态文明的立场和方向上实现生态文明教学的有效性。

4 新时代“大中小一体化”生态文明教学保障体系

必要的保障体系是有效推进新时代“大中小一体化”生态文明教学的物质基础,现阶段,要将“大中小一体化”生态文明教学理念落到实处,必须建立完善“大中小一体化”生态文明教学的组织制度、整合落实专有教育经费、全力打造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

其一,建立完善组织制度,为新时代“大中小一体化”生态文明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组织制度保障。新时代“大中小一体化”生态文明教学体系的开展,既涉及对生态文明教学体制的改造,又关系到教学模式的革新,还需要改变旧有的教育理念,在推进和落实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困难和羁绊。因此,需要打破条块分割的教育现状,统筹和整合涉及生态文明教育的各个部门,建立协调“大中小一体化”生态文明教学的统一领导机构,制定和落实“大中小一体化”的生态文明教育制度,明确学生在不同认知水平和成长阶段所应接受的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健全各阶段生态文明教学行之有效的分层考核机制,改变原有的小、中、大学在生态文明教学问题上空洞化、同质化、蜻蜓点水式的教育弊端——小学阶段多流于口号式说教,中学阶段多被应试科目所挤压,而大学阶段多停在小学阶段理应开展的垃圾分类、环境体验等生态文明教育层面。确保生态文明教学成为各阶段学校教育不可忽缺的组成部分,切实去除在生态文明教学问题上“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应试时不要”的短视化功利做法,让生态文明教学成为伴随学生每个成长阶段的必修课,为新时代“大中小一体化”生态文明教学体系的建构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其二,整合落实专有经费,为新时代“大中小一体化”生态文明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物质保障。新时代“大中小一体化”生态文明教学体系的开展,不仅需要宏观层面的组织制度保障,更需要充足的经费投入以维系其生态文明教学开展所必须的课程开发、实验设备、师资配备、实践活动等各种耗费。因此,要改变教学经费多部门投入但成效弱的现状,在统一领导下整合并设立生态文明教育专有经费,用以集中力量开发不同阶段生态文明教学的系统课程,编撰符合不同阶段学生认知水平的教材讲义,配齐不同阶段生态文明教学开展所需师资,做好各阶段生态文明教学的有机衔接,让“大中小一体化”生态文明教学体系真正落到实处。与此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各阶段生态文明教育开展所涉及的考察体验、实验实训、调研等实践环节的经费投入机制。尽管生态文明教学的方法在各阶段的侧重点有所差异,但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始终是各阶段生态文明教学一以贯之的方法诉求。只有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才能使得相关生态文明理论得以印证、升华并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而实践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财力支撑,这就需要提供维系生态文明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必要经费,为新时代“大中小一体化”生态文明教学体系的建构提供物质保障。

其三,打造合格师资队伍,为新时代“大中小一体化”生态文明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智力保障。新时代“大中小一体化”生态文明教学体系的开展,除了需要组织制度和专有经费作为保障外,合格的师资队伍是“大中小一体化”生态文明教学得以有效开展的关键要素。“大中小一体化”生态文明教学是包含“具象要素”“环境知识”“价值立场”等内容在内,需要“直观教育”“系统讲授”“分析引导”等方法共同作用,涉及生态学、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环境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系统化综合教育。尤其是在中学和大学阶段,不仅要教会学生应掌握生态环境知识,还要做好价值引导。“大中小一体化”生态文明教学的综合性特质,离不开具有综合素养较高的师资队伍作为支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开展。因此,要加大对现有生态文明教学师资的培训力度,不断完善教师在生态文明问题上的多维知识体系。努力打造一支既懂生态原理又了解环境污染成因和危害,既掌握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又深知环境治理方法举措,既掌握系统的教育方法又有明确的社会主义价值立场的师资队伍,为新时代“大中小一体化”生态文明教学体系的建构提供智力保障。

猜你喜欢

个体文明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