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语文课堂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教育
——以江苏泰州为例

2022-03-17朱志云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里下河郑板桥泰州

朱志云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升城市软实力,扩大城市知名度,很多地方都在积极打造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品牌。

泰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州建南唐,文昌北宋。现为江苏省地级市,南濒长江、北邻盐城、东临南通、西接扬州,是承南启北的水陆要津,为苏中门户,自古有“水陆要津,咽喉据郡”之称。泰州人文荟萃、名贤辈出。王艮、郑板桥和梅兰芳等先贤均是泰州文化艺术史上的杰出代表。

根据泰州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泰州市常住人口在2018年成为负增长。“在城市发展最需要人才的时候,泰州的形势非常不乐观,”究其原因是泰州地方文化自信缺失[1]。2021年3月24日《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纲要》提出要强化先进思想文化引领,彰显泰州文化特色和江海文化的底蕴与自信,首次明确提出深化梅兰芳艺术、泰州学派、里下河文学、郑板桥三绝书画诗等四大特色文化品牌建设,提升泰州的城市软实力,打造独具魅力的文化名城。

弘扬地方特色传统文化,离不开宣传和教育。高校大学语文学科教育有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和文化资源,在助力地方文化品牌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泰州的地方高校可以通过推介泰州文化的“四张名片”,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学语文课堂,形成独具特色的语文教育风貌,培育大学生对泰州地方文化的认可感和归属感,提升泰州的文化知名度,助力规划实施推进。

1 打造“梅兰芳艺术”名片,上好具有国粹文化气息的语文课

江苏泰州是举世闻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故乡。梅兰芳先生将我国戏曲艺术的精华集于一身,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和大家风范的表演艺术流派——梅派,他创立的梅派京剧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梅兰芳艺术”名片可以囊括梅兰芳的家乡情怀及人格魅力、梅派京剧艺术的含蓄典雅和泰州梅园的历史文化等内容。

在二十一世纪的网络时代,娱乐活动可选项日益增多,京剧逐渐淡出,成了“最陌生的传统”。大众自己的世界和京剧鲜有交集,年轻人基本不会主动去了解它。教师可从梅兰芳1956年回家乡泰州探亲的佳话导入,介绍梅兰芳在泰州连演六场、万人空巷的盛况和他难以割舍的家乡情结。梅兰芳的家乡情结源于他的家国情怀,教师进一步引领学生感悟梅兰芳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气节这些让国人肃然起敬的优秀品质。作为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京剧本身是一门综合的学科,每一个唱段都有一则故事,京剧剧目多数是反映爱国主义、忠孝节义、抗击敌寇、保家卫国的内容。学生们在了解京剧曲目的同时还能了解中国的历史,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情操。梅兰芳1959年以65岁高龄排演了人生最后一出新戏《穆桂英挂帅》,建议教师以此剧目唱词为课堂阅读文本,播放剧目视频,缅怀梅兰芳这位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感悟“有生之日责当尽,寸土怎能够属于他人。番王小丑何足论。”等经典唱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担当意识。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泰州梅园景点,实地进行梅派京剧艺术文化的专题研究,欣赏精巧大气的梅兰芳纪念亭,感悟意蕴丰富的楹联,如“鸳梦别姬人天绝唱装疯醉酒千古奇观”,地方高校可开设“走进京剧文化”“走进泰州的名人故居”等选修课程,进行梅派艺术的通识教育,使学生了解并自觉传承源远流长的京剧文化。

2 推荐“泰州学派”名片,上好仰望先贤的语文课

王艮是泰州最著名的历史文化名人之一,他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最得意的学生,也是我国早期启蒙思潮的先驱者。他开创的泰州学派是中国封建制社会后期的第一个启蒙学派,也是泰州人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文化遗产。鸦片战争以后的洋务运动、维新运动、改良运动都曾受到泰州学派思想的影响。

教师在介绍泰州学派的以身为本、以仁泽民、格物正己和日用是道的儒学思想架构后,应重点讲解泰州学派鼻祖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人文思想的进步性,王艮提出“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2],即把“百姓”和“圣人”放在同等地位,引导学生思考在明朝封建制度背景下这种早期的社会平等思想的难能可贵,不仅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现了对个体价值的肯定,维护了作为个人的“人”的尊严,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被压迫、被剥削阶级的利益,具有反封建的战斗精神和人民性。教师还可带领学生研读王艮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认知和理解泰州学派思想的精髓,例如赏析王艮的代表作《乐学歌》:“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乐便然后学,学便然后乐。乐是学,学是乐。於乎!天下之乐,何如此学。天下之学,何如此乐。”教师应带领学生反思这首诗歌的现实意义,思考本体的真乐如何能散发出来,体会明代哲人王艮思想的进步性和当代的现实意义,从灵魂深处打动学生。由于竞争激烈和生活压力,现代人有太多的负面情绪和负面能量郁积在心中,如何破解蒙蔽本体的私欲,用良知来自我觉醒和自我救赎。如果用良知来觉照私欲,私欲自然一览无余。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乐中求学,学中求乐,解除他们学习上的思想压力,提高他们精神追求的境界”[3]。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纪念王艮的历史古迹崇儒祠,领略古朴的祠堂和别有韵味的庭园,拉近学生和王艮的思想距离,感悟泰州学派的文化底蕴。

3 塑造“里下河文学”名片,上好具有里下河文化内涵的语文课

自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苏中里下河地区涌现出了以汪曾祺为首的一大批全国知名的作家与评论家,使得里下河文学现象逐渐引人瞩目。里下河文学流派出现于苏中,成长于江苏,辐射向全国,是中国当代文学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学的重要成果与突出现象。泰州地处苏中里下河地区,里下河文学流派不仅是里下河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当代泰州地方文化的特色“名片”。为深入打造里下河文学流派品牌,第七届全国里下河文学流派研讨会曾于2019年11月22日在泰州召开。利用大学语文的课堂,以里下河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品为课堂欣赏素材,挖掘里下河文化的人文内涵与文学品质,对于引领大学生感受里下河文化的艺术厚度与美学高度、在大学生心目中提升泰州文化知名度以及打造具有里下河文化内涵的语文课有着重要意义。

里下河文化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里下河文学流派作家对此有独到的描写。教师指导学生赏析里下河文学流派的作家作品,充分感受里下河文化不仅包含着中华民族的勤劳美德和乐观精神,还蕴涵着“桃花源”式的纯真气息和诗情画意,感知里下河文化的独特之处。例如作家刘春龙致力于刻划里下河人民的生产劳作场景。他的长篇小说《垛上》以垛田水乡为背景,小说主人公林诗阳的母亲冯秀娟有一副金嗓子,她唱的打渔号子“三十六垛上”既是对水乡生产生活中湖荡人民打渔的场景再现,也是里下河水乡农事生产的风情展示。教师可向学生介绍泰州兴化水乡垛田地区,作为全国知名的油菜花旅游风景区,水乡的打渔号子已成为泰州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里下河作家群笔下有各种各样的劳动号子,包括女子栽秧、男子车水、渔民打鱼和农民耕田的劳动号子,无一不蕴含着里下河人对乡土的热爱。如作家刘仁前的小说《香河》里的琴丫头们在栽秧地里唱起了独具水乡风情的栽秧号子,教师带领学生吟诵“一块水田四角方,哥哥车水妹栽秧,要想秧苗儿醒颗早哟,全凭田里水护养。啊里咯桑子,啊里咯桑子,全凭田里水护养。”通过吟诵,让学生体悟里下河水乡人民对纯真爱情的美好向往和水乡栽秧活动的诗意风情。小说《垛上》中最为经典的劳动场面是翻菱角:“翻菱人,蹲在船板上,墨鸦似的。后艄留个撑船的。这前舱的人,上船板要匀……后艄撑船的,讲究船篙轻点,不紧不慢……绿绿的河面上,五六个女子,簇在一条船上,定然是色彩斑斓,流水潺潺,菱蓬起落,嬉笑不断。”教师可通过复习古代乐府诗歌《西洲曲》,让学生思考“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与小说中里下河的劳动场景的异曲同工之妙,感受里下河水乡的民俗风情。

4 展示“郑板桥三绝”名片,上好弘扬板桥精神的语文课

清朝中期,活跃于扬州一带有一群风格相近的落魄画家,他们一般是未中科举或者中举后的隐士文人,史上合称为“扬州八怪”,出生于泰州兴化的文人画家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首,他的诗书画作品堪称“三绝”,这也是扩大泰州文化知名度的一张重要名片。结合大学语文课堂的语文教育要求,教师在向大学生推介郑板桥的诗书画造诣时,可以郑板桥的经典诗词名句作为教学重点,大力弘扬郑板桥诗词中蕴含的“板桥精神”,即郑板桥的崇高人品和一心为民的情怀。

教学时从温故知新开始,教师先带领学生吟诵“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来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讨论并总结郑板桥的无所畏惧、慷慨潇洒和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进而引导学生学习“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这首诗以竹自喻,展现了郑板桥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气节。最能体现郑板桥的执政理念的诗歌是他在山东潍县知县任上创作的墨竹图上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在乾隆十一年至十二年间,山东大涝,潍县饿殍遍野,郑板桥冒着仕途风险积极赈济灾民,这首诗充分表达了作者执政为民的高尚情怀,是板桥精神的内核。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曾多次引用郑板桥的这首著名题画诗,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群众疾苦,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为民情怀和人民立场。通过带领学生吟诵此诗,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的品格。

5 结语

弘扬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国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地方高校应积极探索思路,利用大学语文课堂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帮助大学生建立地方特色文化自信,助力地方人才资源的集聚,助推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建设。

猜你喜欢

里下河郑板桥泰州
扬州里下河蜂业科技有限公司
扬州里下河蜂业科技有限公司
幸福水天堂——泰州
扬州里下河蜂业科技有限公司
扬州里下河蜂业科技有限公司
郑板桥:挣脱“小人儒” 回归“君子儒”
泰州古韵
郑板桥劝学
及时雨